第344章 最要命的變數

字數:9234   加入書籤

A+A-


    李淵!
    內閣六大臣!
    對於大唐帝國的整體運轉,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也都略有耳聞。
    可能是自滅宋以來,李韜耀眼如正午的太陽,蓋過了大唐的所有人,導致他們遺忘或者輕視了那些坐鎮長安,有條不紊治理大唐的太上皇和一眾能臣。
    李淵是早就退位了。
    但天下人都知道,在李韜甩手不幹或者不在長安的情況下,是他在為大唐掌舵。
    他乃大唐的開國之君,統禦帝國的能力毋庸置疑。
    至於張居正、魏征、諸葛亮等大臣,那更是百年難遇,個個都能獨當一麵。
    他們剛才所提及的李建成和李世民,曾經同樣是叱吒風雲的人物!
    隻是因為李韜的打壓而暫時收斂了鋒芒而已。
    若是他們登基,大唐也很難分崩離析。
    想到這,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相互看了一眼,不由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們本來以為李韜死了,唐軍必會大亂。
    現在看來,他們有些想當然了。
    李韜在執掌大唐的同時,又是跳脫出來的。
    可以說他之死隻會影響大唐接下來爭霸天下的步伐,很難影響大唐現有的布局和已經占據的疆土。
    諸葛亮、年羹堯、樊梨花等人足以確保原大清之地的安寧。
    龐統、戲誌才、李靖、李存孝、陳慶之等人也可避免唐軍自亂陣腳。
    仔細琢磨就會發現,李韜似乎早就在為大唐沒有他的情況下進行布局了。
    這才是真正的帝王,也是真正的霸主啊!
    他們還是被他那種種荒誕不經的行徑給迷惑了!
    宇文成都惱得想把自己的腦袋給摘下來,好好地清洗一番,將他對李韜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見”統統洗刷掉。
    宇文化及也有差不多的想法。
    不過,在李靖麵前,在大唐兵馬麵前,他們肯定不能因此露怯。
    再怎麽樣,李韜已經是個死人了。
    大唐的這些兵馬就是傳承他的遺誌,繼續爭霸,但沒了主心骨,還是處於劣勢。
    宇文化及捋了捋胡須,冷笑道:“多說無益,既然你們主動送死,那本將就成全你們,送你們去給賊……唐帝陪葬!”
    他本來想罵“賊帝”的。
    一想到李韜登基以後的豐功偉績,以及各種高瞻遠矚的布局,他還是願意稱他一聲“唐帝”。
    “誰生誰死,一戰便知!”
    李靖也沒有和他廢話,拔出佩劍,往前一指,大軍如狂風暴雨般,連刮帶傾瀉,不一會兒的功夫便將大隋兵馬給徹底覆蓋。
    這驚人的士氣讓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看懵了。
    宇文成都一臉狐疑:“這是為何?”
    宇文化及也是費解:“李韜之死反倒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士氣?這不可能!不管那麽多了,殺了他們!這一仗,我們隻許勝,不許敗!”
    得益於先前在大宋北部對戰唐軍的時候,耍了滑頭,沒盡全力,他們麾下兵馬的損失相較秦漢,也小了很多。
    而在趙禎下詔投降後,他們又立即南下,從大隋邊境往北攻。
    目前所占領的城池也遠勝秦漢。
    隻要這一仗,他們打贏了。
    哪怕接下來不占一城一池了,他們班師回朝後都會位極人臣,恩寵無限。
    宇文成都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他豹眼圓睜,提著鳳翅鎦金鎲一路衝殺,大有千軍萬馬之中取李靖首級的意思。
    李靖佯裝驚慌,帶著一些兵馬一退再退。
    宇文成都緊追不舍。
    一口氣追了七八裏後,一路兵馬忽然從李靖身後殺來。
    為首之將赫然穿著金黃甲胄,明黃戰袍。
    宇文成都是見過李韜的聖顏的。
    看到他的那一刹那,他驚叫一聲,剛才大殺四方的勇猛和霸氣蕩然無存。
    腦子裏隻剩下一個念頭。
    逃!
    他連李元霸都打不過。
    此人的實力又在李元霸之上。
    李靖明顯是在誘敵深入。
    不管李韜是詐屍還是怎麽的,如果他還不走,恐怕唯有死路一條。
    “撤!”
    他勒緊韁繩,迅速調轉馬頭。
    剛才衝的有多猛,現在撤的就有多快。
    “你好歹也是大隋第一猛將,怎麽這麽慫?”
    李韜萬般無語地搖了搖頭,當即和李靖合兵一處,進行掩殺。
    當宇文成都逃到宇文化及身旁時,他身邊被殺得隻剩下不到千騎了。
    宇文化及看到正在策馬衝來的李韜,也像受驚的野貓,直接炸毛:“他他他……不是死了嗎?怎麽還活著?”
    宇文成都惱怒道:“一定是那史萬歲好大喜功,隱瞞了一些真相!他要害死我們了!”
    話音剛落,隻見一顆頭顱在空中劃過一道完美的弧度,準確無誤地落在了他們的麵前。
    他們定然一看,心髒差點迸裂。
    史萬歲!
    是史萬歲的頭顱!
    他已經被殺了?
    那這是不是意味著他麾下的數萬精銳已經全軍覆沒了?
    李韜采取這種方式滅殺,肯定和他被殺的消息有關。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父子倆快被滿腦子的疑問給獵殺了。
    當然,他們心裏也很清楚,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原本他們在麵對李家軍時,是有兵馬優勢的。
    隨著李韜包抄而來,他們優勢全無。
    再加上李韜突然出現,給大隋將士們帶來的震撼是顯而易見的。
    他們必須得考慮有序撤離了。
    按常理來說,讓宇文成都這等猛將來斷後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但宇文化及深知李韜這個人有多危險。
    所以他選擇讓三個裨將斷後,由他們父子率軍撤離。
    他的想法是很好。
    然而,三個裨將根本不堪一擊,全然是被李韜平趟著斬首的。
    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無奈,隻能是硬著頭皮且戰且退。
    在連跨了三州,他們都退入大隋後,總算是擺脫了李韜。
    看著身後的兩三萬兵馬,宇文化及稍稍鬆了一口氣,莫名地有點慶幸。
    他們倆沒事。
    麾下兵馬也沒有如史萬歲一般全軍覆沒。
    隻是辛苦占領的三州之地都落在李韜的手中了……
    他們回朝後恐怕沒法交差。
    位極人臣的想法暫時也要斷了。
    宇文成都氣得扔了鳳翅鎦金鎲道:“史萬歲!是史萬歲誤我們!若非他,我們怎麽可能遭此大敗?”
    “哪怕他已經死於李韜之手,等回朝之後,我也要好好地參他一本!”
    這是個很好的由頭。
    宇文化及點頭道:“大好的局勢全因他而葬送,為父要奏請陛下誅他九族!不過眼下我們還不能回朝。”
    “李韜既然沒死,史萬歲又誤了我們所有人,大宋南部的局勢勢必會再次發生巨變!我們需整頓兵馬,靜觀其變。”
    有一點他沒說。
    縱使是史萬歲誤了他們,他們麾下兵馬死傷慘重也是不爭的事實。
    回朝後難辭其咎。
    倘若接下來李信、衛青等人皆是如此的話,那麽他們回朝後便好交代多了。
    大唐營帳。
    李靖頗為激動道:“陛下一出手,便是連入三州,臣等汗顏!隻是陛下明顯沒有對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趕盡殺絕,這是為何?”
    李韜沉聲道:“放長線,釣大魚,留著他們父子還有用。號令大軍,休整兩日,然後北上。”
    在伏擊史萬歲的時候,他已經密令梁山泊兵馬集中兵力,猛攻衛青了。
    李信所率的秦軍被晾在了一旁。
    不出他所料,李信很快盡出兵馬攻打蕭綜。
    蕭綜還是太嫩了。
    打不了這種硬仗。
    一直在後撤。
    好不容易占領的五州之地,現在僅剩一州半了。
    李信和蕭綜眼下估計都已經聽說他死而複生的消息了。
    且不管蕭綜會怎麽做。
    李信必然會想方設法跟衛青聯手。
    衛青又被梁山泊兵馬拖住。
    這不正是打敗李信,奪取城池的好機會嗎?
    說實話,若是那些城池還在蕭綜手中,他不好硬搶。
    現在不一樣了。
    他搶的是李信的,是大秦的。
    那些城池跟蕭綜的關係已經是過去式了。
    哪怕蕭綜極度鬱悶,嘴上也很難說什麽。
    兩日後。
    留下李靖坐鎮邊境後,他率領兵馬向西北急行軍,奔著切斷李信的後路而去。
    李信本來打得蕭綜沒什麽還手之力,心情正好,猛然聽說李韜沒死的消息後,整個人像是被人給捅了一刀。
    他目瞪口呆道:“史萬歲親證,我大秦探子亦查驗過了,他怎麽可能又活過來了?”
    斥候也很崩潰:“李韜在率軍伏擊了史萬歲後便封鎖了消息,而後李靖南下攻打宇文化及,我們也隻當是他一人領兵。”
    “可到李家軍打得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連逃三州,我們意識到情況不對便去查實了,這才發現隋軍大敗跟李韜有關。”
    “一些逃過一劫的隋兵親眼所見,李韜還活著,而且在戰場上一如既往地所向睥睨,無人可擋。饒是那號稱大隋第一猛將的宇文成都,看到他後也是嚇得隻會逃。”
    “這特娘的也太邪門了!”
    王信也是不願相信:“史萬歲可不是莽夫,在隋將之中算是精明的,不可能謊報或者杜撰……”
    斥候連忙道:“他未必謊報了,因為沒有人見到雨化田,雨化田可能確實已經死了。隻是李韜為何沒死,無人得知。”
    “而且李韜似乎很憤怒,據說史萬歲是被他在萬軍之中一槍槍捅死,然後割下頭顱的!在對戰宇文化及時,他還特意把史萬歲的頭顱拋到了宇文化及的麵前,好像有意為雨化田和那些死去的東西廠高手報仇。”
    “這個羊羔子的命也太硬了!”
    王信心亂如麻:“李將軍,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李信也是愁眉不展:“梁山泊兵馬突然猛攻衛青,李靖又南下攻打宇文化及,本將還當是龐統、戲誌才、李靖等人都是獨擋一方之人,在穩住軍心的同時想要繼續搶占城池,然後給李韜報仇雪恨呢。”
    “所以本將選擇快打蕭綜,想以兵馬優勢速戰速決,將蕭綜攻占的五州之地都給搶過來,隨後再分兵應對大唐兵馬,這樣無論後麵的局勢如何變化,我大秦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結果……”
    李韜沒死!
    這是最大的變數,也是最要命的變數啊!
    因為再次去看唐軍的調度就會發現,李韜是在借著他的死來應對秦漢隋三國兵馬,妄圖把大宋南部的半壁江山也給獨吞了呢。
    更可怕的是,他猜到他會從蕭綜手裏搶地盤了。
    不用想也知道,在史萬歲被殺,宇文化及大敗的情況下,他很快就會揮軍北上,前來對付他了。
    捫心自問,麵對這樣一尊死而複生的殺神,他還是很怵的。
    不過,他已經拿下那麽多城池了,又有王信帶來的十幾萬大宋兵馬,焉有拱手相送的道理?
    他立即看向王信道:“王將軍,想必你心裏也很清楚,李韜很快就會來攻打我們。現在本將急需一將守住後方,這項重任交給他人,本將不放心,本將希望你……”
    王信直接打斷道:“李大將軍,你是大秦兵馬的主心骨,理應由您坐鎮後方,對戰蕭綜,繼續攻城略地以及應對李韜之事,就交由本將來做吧。本將哪怕粉身碎骨,也絕對不會後退一步。”
    “不不不,王將軍能夠歸順大秦……”
    “李大將軍,正因如此,本將才需衝鋒陷陣,這樣跟著大將軍回朝後,大將軍臉上有光,本將也不至於被說隻是個降將!”
    “……”
    看到他們倆爭先恐後想要留守前線,斥候都忍不住想要吐唾沫了!
    啊呸!
    他們倆好歹是名將。
    怎麽能這麽不要臉?
    怕李韜,就說怕李韜!
    何至於說得這麽冠冕堂皇?
    他此時真想說一句,要不兩位將軍鎮守後方,由末將統兵對戰蕭綜?
    見僵持不下,李信重重地咳嗽了數聲,神色冷峻道:“王將軍無需多言,此乃軍令!”
    王信瞬間變成了啞巴,心中卻把李信的祖宗十八代都給罵了一遍。
    他這是篤定李韜會突襲後方,不願正麵跟李韜對待,故意讓他帶著大宋降卒去跟李韜拚命呢。
    大秦有他這樣的統兵之將,簡直是大秦之恥!
    若是蒙恬或者王翦領兵,他們必不會如此。
    緩了好一會兒,他雙拳一抱道:“告辭!”
    李信應了一聲,也沒多說什麽。
    降卒易叛!
    他是怕李韜,但這些降卒多達十幾萬。
    王信又是一個不甘人下之徒。
    若是他和李韜正麵交鋒後大敗,那麽王信便成了大秦兵馬的主將。
    無論他選擇率軍前往大秦,還是投靠大漢,他都還有路走,而且還能把兵敗之事給撇得一幹二淨。
    而派王信鎮守後方,等於將王信給逼上了絕路。
    他就是想投靠李韜,李韜也不會要他。
    除了死戰李韜,他別無選擇。
    待他們戰得差不多了,他再率軍奇襲李韜,說不定能夠一戰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