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帶頭犯忌諱
字數:5143 加入書籤
鳴城縣衙。
李韜帶著眾皇妃,以及鳴城的大小官員齊聚於院中。
此時偌大的院子裏放著一個非常大的食桌。
食桌由一個個案幾圍著拚接而成。
一道道跟豬有關的美味佳肴放在食桌上。
從農家小炒肉、肉末茄子、魚香肉絲、回鍋肉、紅燒肉、水煮肉片、爆炒豬大腸、蒜泥白肉這些在現代常見的經典菜肴,再到鹵、蒸、烤全套!
一百種做法綽綽有餘。
豬肉似乎和什麽都能搭。
仿佛隨隨便從其身上取出一塊,就能做出一道美味來。
眾官員繞著食桌邊走,邊驚歎。
根本就沒想過動筷。
李韜笑道:“你們這是想望豬止餓?都嚐嚐,然後告訴朕,養豬有沒有搞頭!”
“臣等遵旨!”
眾人聞言,依次品嚐。
味蕾無不被衝刷一新,隨後徹底烙上了豬肉的味道。
“奇了,奇了,這豬肉竟一點兒膻味都沒有!”
“這也太好吃了,隨便一道都能讓人胃口大開啊!”
“陛下這是怎麽做到的?我怎麽感覺這跟我以前所吃的豬肉完全不同?”
“這樣的豬肉誰不喜歡吃?我有預感,有了它,吃羊肉的百姓將銳減。”..
“這麽一看,豬肉真是個好東西,不論是炒、蒸、煮、烤,還是跟其他食材搭配,都能做出美味來!今後我大唐百姓恐怕再也離不開豬肉了。”
“衣食住行,皆與百姓息息相關。陛下永遠是這麽慧眼獨具,此舉相當於在百姓吃的這一塊引發一場變革了啊!”
……
他們都沒談錢。
一方麵,在這種場合談錢會顯得很俗氣。
另外一方麵,這還用談嗎?
都注定要引發變革了,陛下勢必要賺翻了。
他們和鳴城也都跟著走運。
鳴城成為天下養豬之都,估計要板上釘釘了。
包拯一口氣品嚐了十幾道後,神情複雜地看向李韜,千言萬語都被澎湃的內心給湮沒了!
此帝神人也!
種田,傲視天下。
養蛐蛐,睥睨四方。
就是養豬,也是讓人望塵莫及。
他似乎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再普通的東西,也能被他給點石成金。
經過這一係列事情,再加上有《西遊記》的渲染,不用想也知道會有越來越多的百姓認為他就是真武大帝轉世。
恍然間,包拯又意識到一個問題。
他做的這些,看似閑得無聊,即興而為。
殊不知是環環相扣呀!
他這回是徹底折服了!
“這是豬肉?”
趙禎夾著一塊紅燒肉品嚐後,眼神裏神采與黯淡交織。
之前在天啟品嚐李韜所種的黃瓜時,他也流露過這種眼神。
毋庸置疑,他是震驚的。
可越震驚,他就會越有一種挫敗感。
李韜才多大,登基才多久?
和他比起來,他這一生算是白活了。
孫尚香看著自家夫君,隻覺再多的溢美之詞都不夠了,她急忙對韓當和太史慈道:“你們趕緊嚐嚐,這種豬肉盛宴,此生恐怕隻會遇到這一次。”
太史慈忙不迭地點頭道:“好吃,好吃!幸虧隨著陛下西來了,不然……”
說到這,他有些心虛地看了眼孫尚香,戛然而止。
孫尚香搖頭道:“你們在我麵前還避諱什麽?我還巴不得看到你們樂不思吳呢!”
“……”
兩人尷尬一笑,都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了。
孫尚香順勢道:“《西遊記》第八回不是有句話叫‘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嗎?你們都為大唐效力那麽久了,難道還沒想明白這一點?”
“並非我要拆我那吳帝哥哥的台,而是天下大勢已在唐,相信他和吳國朝野都看得出來。”
但凡她手邊有杯酒,韓當和太史慈都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她喝多了。
這番話從她的口中說出,給他們帶來的震撼太大了。
她可是吳帝的親妹妹。
吳帝還指望她能夠為吳國多撈些好處呢。
結果她竟反過來幫唐帝挖吳國大將。
吳帝若是知道了,估計要氣得吐血三升。
小喬隱隱聽到了他們的對話,笑著走到李韜身旁耳語了一番,然後道:“看來陛下不僅拴住了她的身,她的心,她的胃,還有她的魂!她這都直接幫你勸說韓當和太史慈留在大唐了,咯咯咯!”
李韜笑了笑道:“你不也是吳人嗎?怎麽聽著感覺像是在幸災樂禍?你們這難道不是半斤八兩?”
“陛下!”
小喬嬌喊了一聲,隨後道:“我喜歡吃糖醋裏脊和紅燒排骨,回到長安後,可不可以讓宮中的禦醫經常做?”
“當然可以。”
“那陛下最喜歡哪道菜?”
“烤豬腰子。”
“在哪裏,在哪裏?臣妾也要嚐嚐!”
“你確定?”
李韜壞笑一聲,把她領到烤豬腰前,小聲道:“據說這玩意補腎壯陽,你現在那麽喜歡做深蹲運動,是該吃點補補。”
“啊!”
小喬輕呼一聲,雙手捂臉道:“陛下,你你你……你太壞了!”
不!
明明是你們一個個都變壞了。
整天變著花樣地想要榨幹朕。
朕雖然還犯不著用豬腰續腎,但也要多攢精力,多作吐納。
一個多時辰後,熱熱鬧鬧的“百豬宴”結束。
皇帝所養之豬確實與眾不同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百姓都恨不得能夠立即嚐鮮。
李韜順水推舟,讓廚子做了一些擺放在縣衙門口,邀請百姓免費品嚐。
他們嚐到當真不臊的豬肉後,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樣,擼起袖子擴大豬舍,用心養豬。
為的是豬早點出欄,一鳴天下!
李韜見差不多了,並沒有繼續等下去,而是起程向西,來到了雙子湖。
此處是他提前讓人物色的養魚之地。
不過湖裏已經見底,別說養魚了,就是養泥鰍,早晚都會渴死。
包拯不解道:“陛下,這裏沒有水,如何養魚?”
李韜負手向北而立道:“這裏地處軌州,曾經雨水豐盈,但這幾年連續遭遇旱情,導致雙子湖也見底了。”
“不過在北方緊挨著軌州的是順州,州中有一大江,從未幹枯。朕打算以工代賑,鑿渠引水,然後在這雙子湖養白鰱。”
為了養魚而鑿渠引水?
雖說有為緩解旱情,救濟災民方麵的考量,但這工程量太大了,得什麽時候才能養上魚?
包拯直言不諱道:“災需賑,但據草民所知,距離此地西北方向有一‘孟津居’,適合養魚,陛下不如前往那裏。”
李韜扭頭看向他道:“包拯,你這是慫恿朕犯忌諱啊!也罷,那就罵名你背,朕真到那兒去養了!”
犯忌諱?
到那養魚能犯什麽忌諱?
包拯有些狐疑。
但很快他便想起了一件事,臉色蒼白道:“陛下,陛下,草民收回剛才所言,還請您饒過草民吧,草民真的是無心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