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這大戲冠絕天下
字數:6295 加入書籤
“這樁買賣,我們做了!”
歐陽春、白玉堂等人相互看了一眼,異口同聲地給出了答複。
財大氣粗啊!
這皇帝能處!
而且他們早有耳聞,他向來隻進不出,想要讓他自掏腰包可是非常難的,更何況掏這麽多了。
這也足見他對他們的重視。
平心而論,這種被重視的感覺還是很好的。
“買賣?”
百官聽到這話語,無疑有了更多反對的理由。
這些江湖草莽不受約束。
每月所拿錢財又這麽多。
這讓兢兢業業的他們情何以堪?
不過,他們也知道李韜的脾氣,遂不約而同地看向內閣的幾位大臣,希望他們能夠帶頭勸諫。
內閣大臣中,張居正、嚴嵩、和珅等人都沒有吭聲,仿佛這事跟他們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魏征也沒有直接勸諫,而是詢問了幾個問題。
“敢問陛下,他們是否都是宋人?”
“沒錯。”
“包拯在大宋時是否隻是一知府。”
“嗯。”
“既如此,陛下為何讓這樣一個人,帶著這樣一群人代天巡狩,懲惡揚善?”
簡單直接。
一針見血。
百官都在心中給魏征點了個讚。
在他們眼裏,這就是胡鬧!
再怎麽樣,也不能讓這樣一群曾經的敵國之人,擁有刑部、大理寺等都不曾擁有的大權吧?
更別說大唐百姓現在對包拯這個人很厭惡。
雜交、嫁接、逆時培育之事,又餘浪未消。
這不是再次激發民憤嗎?
李韜掃向眾臣道:“朕知道你們把他們當外人,但自從宋王頒下降詔的那一刻起,世上便再無大宋,也無宋人,他們都屬於我大唐,都是我大唐子民。”
“如果你們連這點胸懷和見識都沒有,那朕也不用繼續爭霸天下了,帶著你們一起坐井觀天,怡然自得好了!”
百官怔了一下,慌忙伏拜道:“臣等惶恐!”
李韜繼續道:“至於他手掌大權,能否勝任之事,如果你們還是不長記性,想要質疑朕的眼光的話,那就交給時間,讓他用大案一次又一次反複抽你們的臉吧,一直抽到你們心服口服為止!”
百官雖然還是覺得予權太大,但他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今天又是他回朝後第一次升朝,他們哪裏還敢多言?
此時,係統的聲音響了起來:“叮,恭喜宿主觸發係統隱性任務,肆意任命,予以大權,特獎勵神級選擇一次。”
“你可以從於謙、文天祥、耶律楚才和姚崇這四位名臣中選擇一位,進行召喚。”
“朕選於少保!”
李韜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猶豫。
雖說文天祥有氣節,耶律楚才乃能臣,姚崇是名相,但在李韜心裏,於謙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
曆史上他文武雙全,力挽大明於危難,最後卻被冤殺,讓人耿耿於懷。
雖然現代的史書難以更改,但李韜正在譜寫屬於他的史書。
又有機會讓這樣一位寫下“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大臣出現在這個時代,而且還是為自己效力,李韜覺得自己沒理由不彌補曾經讀史時留下的缺憾。
“叮,係統召喚中……係統召喚成功,恭喜宿主得到名臣於謙,他已在宮門外等候。”
李韜當即衝著曹正淳招了招手,耳語了幾句。
曹正淳離開。
隨後,他又目不轉睛地看向包拯道:“包大人,這懲惡揚善如戰場殺敵,既要有‘雖千萬人,吾以往矣’的膽識,也要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父母官’的氣魄。”
“朕現在隻需你給朕一句話,這重任你敢不敢接,能不能勝任?”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父母官……”
包拯嘴角直抽了好一會兒。
他想起了年少時的壯誌,想起了自己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充實與喜悅,遂咬了咬牙,擲地有聲道:“包拯領旨謝恩!若臣無法勝任,願菜市口自鍘!”
“很好!朕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李韜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又看向公孫策、展昭等人道:“你們呢?”
幾人齊聲道:“我等願唯包大人馬首是瞻,若負聖恩,亦願自鍘菜市口!”
自鍘菜市口……
即便竭力反對的百官,聽到這宣誓,也是為之動容。
歐陽春、丁氏兄弟和五鼠忽然覺得那一百貫不香了。
這才是他們想要的啊!
罷了,拿了錢,辦好差就是!
無論怎麽樣,懲惡揚善準沒錯!
任命包拯等人的事暫時告一段落。
李韜眯著眼看向百官。
百官調整心情,正準備歌功頌德,曹正淳又帶著一個老成持重、氣度不凡的中年人走進大殿。
看樣子,似乎是一書生。
中年男子躬身行禮道:“草民於謙,字廷益,號節庵,見過陛下!”
李韜一再打量道:“傳旨,由於謙執掌神機營,入內閣!”
“什麽???”
別說百官了,連困意上湧,差點睡著的李淵都瞬間清醒了。
他本來以為讓包拯代天巡狩已經震動朝野了。
結果又冒出個籍籍無名的於謙。
現在誰人不知神機營掌有炸藥和無敵大將軍,乃是大唐兵馬睥睨天下的撒手鐧。
執掌神機營的一直都是諸葛亮。
諸葛亮現如今是在經略清地,難以兼顧,可朝中能臣宿將多的是。
再怎麽輪,也輪不到這樣一個不知從哪蹦出來的人執掌啊!
這還是其一!
其二,自設立內閣以來,一直隻有六位大臣。
不知道有多少大臣想要進入內閣,可都無望。
他於謙都未曾像包拯那樣擔任過一官半職,便直接入閣,這也太草率,太兒戲了!
這不亞於摧毀這兩年好不容易重塑起來的大唐吏治啊!
那些考核升遷什麽的,豈不都成擺設了?
李韜看出了他們心中所想,微微一笑道:“和包拯一樣,於愛卿也是朕親選,如果你們質疑,那麽就交給時間。”
李淵輕咳兩聲道:“陛下,你若看好他,可先給個一官半職讓他曆練,待他讓朝野鹹服,再入閣也不遲!”
他都曆練一世了,還曆練個屁。
這樣的大才就該像嶽飛、李存孝、趙雲、張居正等人一樣予以重用。
隻不過直接入閣,太過紮眼了,你們難以接受而已。
那是你們的事。
朕可難得管。
李韜勾起嘴角道:“朕意已決,無須再議!退朝!”
這……這就退朝了?
百官麵麵相覷。
他們打了幾個月的腹稿,完全沒有派上用場。
他們還想著利用歌功頌德的機會彰顯自己,博個加官進爵的機會呢。
結果風頭全被兩個“外來戶”給搶了。
這比吞了蒼蠅還難受。
有人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急忙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韜看都沒看他道:“不!你沒有!”
“……”
那官員悻悻地站在原地,哭笑不得。
百官也是無可奈何。
白玉堂迅速用胳膊肘子搗了搗歐陽春道:“這皇帝……合我胃口!”
“他這皇帝當得確實比我們江湖人士還隨意!”
歐陽春笑了笑,主動走到包拯麵前道:“包大人……”
包拯根本沒有給他寒暄的機會,立馬道:“你們隨本官去刑部和大理寺,調閱卷宗!”
憋屈了那麽久,他要洗刷罵名和質疑。
上來就對刑部和大理寺動手,並從陳年舊案和一些懸案下手,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
……
城中驛站。
趙禎和曹氏正坐在窗戶邊品茶賞景。
一人急匆匆來報道:“王爺,小的剛聽說那……那包拯被委以重任,代天巡狩。”
趙禎震驚道:“他讓區區一知府代天巡狩?”
“皇上還賜予了他尚方寶劍和三口大鍘!”
那人把有關朝堂的聽聞詳細地說了一下。
趙禎聽得目瞪口呆,半晌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曹氏也覺匪夷所思,低聲喃喃:“怎麽會這樣?他這未免也太過荒誕了!”
趙禎緩了緩,冷笑道:“這長安之戲當真是冠絕天下,我們是一幫閑人,隻管好好看戲就成了,別的與我們無關!”
然而,事與願違。
距離他說這話,不過大半天的功夫,長安便出現了一個有關他的評價:“宋王眼瞎!”
他起初不以為意,但聽說包拯在刑部和大理寺根據卷宗,連破大案和懸案後,他意識到這四字評價搞不好要成為他的蓋棺論定之語了。
如果說先前李韜是腳踩包拯徒惹罵名的話,那麽現在包拯無疑是腳踩故主聲名大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