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朕就背信棄義怎麽了

字數:4625   加入書籤

A+A-


    李韜的這番話讓氣氛僵硬得仿佛稍稍扭動脖子,就能聽到哢嚓聲。
    孫權神情窘迫。
    韓當和太史慈左右為難。
    好在魯肅左右逢源,極擅斡旋與調和。
    他微微一笑道:“陛下說笑了,大都督、程公、呂將軍等人皆如主公一樣,無不感佩陛下運籌之奇,用兵之神,都想前來長安拜見陛下並向陛下請益。”
    “奈何曹操、劉備和項羽依然蠢蠢欲動,大明兵馬也有向北調動的痕跡,而且朱棣又重建了水師,吳國雖談不上是內憂外患,可也需將士同心,防範未然。”
    “正如子敬所說。”
    孫權趕緊道:“待吳國稍安,吾一定帶著眾將前來覲見!看到兩位將軍,吾思念小妹之心更甚,不知陛下……”
    說到這,他哽咽了一下,欲言又止。
    李韜瞬間血槽爆滿。
    這孫權是不是拿錯劇本了?
    他確定不是劉備?
    這言行舉止,真是一言難盡。
    不過人家都說覲見了,又進一步降低了姿態。
    而且再怎麽著,還能不讓人家見妹妹嗎?
    他二話不說,向曹正淳使了個臉色。
    沒過多久,穿著一身戎裝的孫尚香來了。
    她快步走到孫權麵前道:“兄長可安好?”
    孫權一再打量她,雙眼發紅道:“轉眼間,我們兄妹二人已兩年未見。為兄雖遠在東吳,但也知這兩年來你深受陛下恩寵,如今已貴為巾幗軍主將。為兄真替你感到高興。”
    說著,他取出一個錦盒打開道:“這香囊乃是母親親手縫製,帶著府中獨有的芙蓉清香。那一池芙蓉自你離開後都頹敗了不少,不過母親說花開花落乃世間常事,隻要你在大唐能夠用心侍奉陛下,她也就安心了。”
    他口中的母親乃吳國太,並非他的生母。
    也就是說他和孫尚香是同父異母的兄妹。
    不過在生母死後,孫權遵從母親遺命,一直視吳國太為生母。
    “母親!”
    孫尚香淚眼婆娑地拿起香囊,端詳良久。
    孫權見狀,暗自鬆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位妹妹心向大唐。
    想要讓她勸李韜放韓當和太史慈離開,恐怕很難。
    所以他想到了國太。
    母女連心。
    她再怎麽樣也不會不念及母親的養育之恩吧?
    利用府中的芙蓉,也是想告訴她,無論怎麽樣,他們倆都是親兄妹。
    大唐如今已經如此強大。
    她忍心不助自家兄長一臂之力嗎?
    然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事發生了。
    李韜拍了拍孫尚香的香肩道:“想念母上大人了?”
    孫尚香點了點頭。
    “好辦!”
    李韜微微一笑道:“待吃完飯,朕就讓雨化田率領兩萬神武天騎,以最隆重的儀式將嶽母給接到大唐來過個一年半載。這樣的話,你們母女既能團聚,朕也能盡盡孝道!”
    說到這,他立即轉身對滿臉錯愕的孫權道:“想來你也不會拒絕朕的一番美意吧?”
    孫權反應極快:“母親年事已高,恐不宜舟車勞頓。”
    “朕會用最好的車輦,並派數十位名醫和上百名宮女相隨,一定會把嶽母安然無恙地接到長安來。”
    “可……這……”
    “你還不放心?那簡單!等到年後朕親率十萬大軍,帶著尚香一起前往吳國去見她老人家。”
    十萬大軍?
    你這是想賴著不走了吧!
    孫權沒想到他突然來這一招,急忙看向魯肅。
    不過,李韜壓根就沒有給魯肅說話的機會。
    他沉聲道:“看來你不想看到朕勞師動眾,舟車勞頓,朕很感動,朕沒有捧錯人啊!說起來,除了尚香外,朕還有三位皇妃來自吳國。”
    “雨化田帶人去接時,也會把她們的家人或者族人接來,還望你到時能夠念及朕的這些皇妃的一片思親之情,多提供些便利。”
    聽到這話,孫權嘴角直抽,整個人都傻了。
    孤什麽時候做出選擇了?
    又什麽時候答應了?
    明明是你自己一直在自言自語。
    而且你要把國太給接到大唐來也就罷了,竟然還動了喬公和步氏的念頭。
    喬公在吳國德高望重。
    步練師乃是鄱陽太守步騭的族人。
    步氏在吳國跟喬氏一樣,都是名門望族。
    你這是給她們接親人?
    分明就是想借機挖走我吳國的兩大望族啊!
    天底下怎麽會有你這般厚顏無恥之人?
    孤上輩子到底是造了什麽孽?
    送出兩百萬貫,帶走兩位大將的事八字還沒一撇呢,竟然又被盯上國內的兩大望族了……
    孫權腹中翻江倒海,恨不得破口大罵,但臉上的笑容還是不歪不斜地掛著。
    對,就是這麽憋屈!
    實力決定一切!
    這真是沒有辦法的事!
    天下人都知道,他這個皇帝是李韜敕封的。
    吳國能夠在占據整個吳地的基礎上,北拓五州,先後從曹操和劉備手中奪得大片疆土,也跟大唐兵馬掣肘魏蜀有莫大的關係。
    他現在是兵強馬壯。
    可李韜在滅清吞宋之後,實力已經膨脹到讓他難以企及的地步了。
    這個時候和他翻臉,絕非明智之舉。
    出發前,他就知道此行艱難。
    當時想著李韜再荒誕不經,也不願在他心中留下疙瘩,讓吳國朝野都憤懣。
    畢竟吳國對於大唐掣肘魏蜀也很重要。
    然而,他還是高估了李韜的底線。
    這個皇帝真是啥事都幹得出來。
    他現在是腦袋嗡嗡響,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隻得再次看向魯肅。
    殊不知魯肅也是目瞪口呆,頭大如鬥。
    他仔細斟酌了一番,就要開口,李韜直接堵住道:“朕向來言出必行,此事就這麽定了!朕會讓人安排妥當的,你們沒必要擔心。都入座吧,桌上美酒乃朕的酒坊所釀,你們今天一定要好好地嚐一嚐!”
    言出必行!
    孫權抓住機會,先入座,然後道:“陛下,如今距離兩位將軍入唐聽憑差遣已有一載。你曾說一載之後就讓他們歸吳,而吳國如今也正是用人之際,你看?”
    魯肅歪頭看向李韜,心說主公這個時機把握得還是很好的。
    李韜身為堂堂一國之君。
    總不能剛說言出必行,轉眼之間便又言而無信,背信棄義吧?
    哪知李韜再一次刷新了他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