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垂涎三尺天命之子

字數:4812   加入書籤

A+A-


    得知百萬大軍慘敗,項羽烏江自刎後,曹操已經徹底認命了。
    不過同是亡國之君,他和趙禎還有所不同。
    趙禎亡國後,一度頹廢不言。
    即便現在,也閉口不提天下大事。
    他現在隻想種幾畝地,當個閑散王爺。
    不與世爭。
    不與人鬥。
    度過餘生。
    反觀曹操,大魏亡國雖讓他感受到了莫大的恥辱,但他心中的那團一統天下的熊熊烈火並未熄滅。.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了,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李韜這個死敵身上。
    這聽起來可能很諷刺。
    然而,隨著這段時間的高談闊論,朝夕相處,他篤定李韜是最有望在短時間內終結十國爭霸的局麵,讓百姓不再飽受戰亂之苦的那個人。
    若非李韜,以十國帝王之韜略和手段,在他這一輩是別想看到天下一統的。
    大魏雖是他一手建立,但放眼中原,放眼世間,終究還是一隅。
    在如今這種天下大勢麵前,如果還深陷亡國之恨中無法自拔,最終不僅會害了他自己,還會害了大魏的百官和百姓。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不再是那個“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阿瞞了。
    他心中的傲氣猶在,野望尚存。
    隻不過可能要換種身份了。
    李韜也敏銳地察覺到曹操身上的這種微妙變化,心裏很高興。
    他敞開心扉道:“這並非什麽窺探人心,而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罷了。劉備接下來所作選擇,肯定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曹操笑了笑道:“在他尚未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確實如此。看來吾很快就能和他一起品茶了。”
    李韜搖頭:“估計此生無望了。”
    曹操頗為詫異道:“你要派人截殺他們三兄弟?這樣未免太過無趣了!而且關羽和張飛都是猛將,吾都曾對他們垂涎三尺,你難道沒有任何招攬的想法?”
    垂涎三尺?
    老曹你對猛將的喜愛真是堪比人妻呐!
    李韜微微一笑道:“西楚霸王都未能讓朕起招攬之心,更何況是他們?朕準備放他們去大漢!”
    他話音剛落,係統的聲音響起:“叮,恭喜宿主觸發係統隱性任務,狂傲自負,放虎歸山,特獎勵五十顆駐顏丸,服下此丸後可讓青春永駐,並延年益壽,男女皆可用。”
    “駐顏丸?朕還想讓自己長得稍微老成點呢,不過延年益壽的功效很不錯,而且可以給眾皇妃每人發一顆,讓她們青春永駐!”
    李韜在心中嘀咕了一句,看向老曹。
    曹操並沒有被他的話語所迷惑,而是抿了一口茶道:“項羽太過剛烈,難以招攬。劉關張三兄弟則是背靠漢帝,不易招攬。”
    “你放他們去大漢,乍看之下是放虎歸山,給漢帝增加了三大助力,實際上是要利用他們禍亂大漢吧?”
    李韜幹笑道:“朕有這麽陰險嗎?”
    “你難道不是一直如此?”
    曹操直言不諱:“漢帝年事已高,不負盛年。劉備雖是在他的扶持下成為蜀帝,稱霸一方,但劉備擁有帝王身份也是不爭的事實。”
    “如今大漢的太子是劉據,頗有聲望,比起劉備卻又差遠了。如果你設法除去太子,或者利用太子讓漢帝和劉備互相猜忌的話,那麽大唐的教坊司恐怕又可以編排一出天下人都愛看的宮鬥大戲了!”
    老奸巨猾!
    別說得這麽直白嘛……
    李韜重重地咳嗽了數聲道:“不出意外,劉備會製造血戰到底,甚至慘勝一場的假象,然後溜之大吉。”
    “朕也會讓程咬金、尉遲恭好好地配合他,給他繼續提高聲望的機會,然後再把他們三兄弟當作三個燙手的山芋扔給漢帝。”
    “至於後續,誠如你所說,圍繞著劉據做文章,讓兩虎相鬥。雖說在漢帝麵前,劉備恐怕隻能算個紙老虎,但誰說紙老虎就不能咬人了?”
    “是也!”
    曹操捋須大笑道:“吾仿佛已經看到了他們三兄弟的悲慘宿命。”
    李韜意味深長道:“項羽烏江自刎也是他的宿命,烏江,烏江,還是烏江。古今多少事,皆歸宿命中。”
    “老曹,朕又改變主意了,今後你還是魏王,不過是我大唐的魏王。朕的那位皇叔將會被改封,你若助朕一統這天下,朕必不會虧待你。”
    曹操緩緩站起身道:“許昌陷落後,吾本心如死灰,但和你一起品了數次茶後,吾覺得今後可以繼續品!請陛下召見曹彰、曹仁、典韋、許褚、荀彧、荀攸、程昱、劉曄等人。”
    “朕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李韜當即帶著他步入大殿,召見了原大魏文武。
    曹操看了眼李韜,鏗鏘有力道:“從即日起,本王還是魏王,不過是大唐之魏王。本王希望你們和本王一起勠力同心,輔佐陛下盡快完成天下一統,讓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讓天下兒郎不再浴血而戰。”
    到鬼門關走了一遭的曹彰看了眼左右,率先出列道:“末將願效忠陛下!”
    他很了解這位父王。
    若非認定大勢使然,李韜乃天命之子,他是不會放棄的。
    更何況李韜這個人確實讓他折服了。
    有他帶了這個頭,其他人紛紛出列道:“臣等願效忠陛下!”
    “好!”
    看著濟濟一堂的人才,李韜比吞並了楚國還要高興。
    楚國武將很多,能用的文臣卻寥寥。
    偏偏那些武將又對項羽死心塌地。
    單在百萬大軍大戰時,龍且、英布、季布、鍾離昧等人便先後戰死。
    現在楚國已經沒什麽人能夠為他所用了。
    反觀大魏。
    他十分欣賞的曹彰、典韋、許褚等虎將猶在。
    荀彧、荀攸等謀士也能重用。
    唯獨一個賈詡。
    在來大殿的路上,他和曹操專門提起了這個賈文和。
    曹操希望他能夠不計前嫌,允許賈文和歸來。
    說實話,在這亂世之中,各為其主,明爭暗鬥結下仇怨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李韜大肚能容,又豈會容不下一個毒士?
    就怕他放不下心中的執念,非要和他鬥到底。
    如此的話,他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另外,為了加強對大魏的掌控,魏臣外派是最現實的途徑。
    這一方麵能夠削弱他們在大魏的影響力;另外一方麵又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
    所以李韜將荀彧派去了紫禁城,讓他和諸葛亮搭檔治理清地。
    荀攸和程昱則是被派去了汴京。
    龐統和戲誌才目前在汴京,協助高熲經略宋地。
    荀攸和程昱的加入,會讓他們如虎添翼。
    至於其他文臣,李韜也各有安排。
    反觀曹彰、典韋、許褚等一幹武將,他暫時沒動。
    待蜀國被滅,他又君臨建業,徹底掌控吳國後,魏、蜀、吳、楚將完全並入大唐。
    四國疆土太過廣袤。
    各方勢力又要重新洗牌。
    而且楚地民風彪悍,毗鄰大明。
    朱棣一定會利用楚地做文章。
    他勢必要好好籌謀,調兵遣將,爭取盡快將這四國疆土給消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