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眉目傳情複國之火

字數:4863   加入書籤

A+A-


    「咳咳!」
    李韜輕咳數聲,笑著走到武則天麵前,抬起手臂,極為寵溺地摸了摸她的後腦勺道:「又長高了!」
    武則天像小雞叨米般點了點頭:「皇宮的膳食太好了,媚娘不僅長高了,還長胖了。」
    「有嗎?」
    李韜又捏了捏她那嫩如新剝荔枝的臉蛋兒,故意道:「朕怎麽沒發現?」
    武則天眼皮子下壓看向自己那鼓脹的胸脯,抿了抿嘴道:「就是胖了呀,今後我每頓要少吃點。」
    前後確實都長肉了。
    這說明胖對地方了。
    為何要節食?
    李韜是第一個不允許:「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年齡,還是要多吃點。」
    樊梨花附和道:「對對對,你身段高挑,哪裏胖了?」
    聞言,武則天笑嘻嘻地道:「既然陛下和梨花姐姐都這麽說了,那我聽你們的。」
    李韜又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這一路舟車勞頓,想來很累了,先去洗漱一番,好好休息吧,其他的事,等你休息好了,朕再與你說。」
    「多謝陛下!」
    武則天欠身行禮後,隨著宮女離開。
    望著她那連蹦帶跳,顯得很興奮,也很小孩子氣的背影,樊梨花哭笑不得道:「陛下,她分明童心未泯,您真的打算派她去跟蕭綜勾心鬥角?」
    勾心鬥角算什麽?
    這豈不是辱沒她的潛能了!
    人既然都來了,那自然要玩把大的!
    大到能夠震驚天下,讓世人盡皆錯愕的程度……
    他剛張口準備向樊梨花透露一些信息,曹正淳快步走來道:「陛下,徐達依然沒有找到。」
    自從敗給呂布和張燕後,徐達便失蹤了。
    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頗為詭異。
    東西廠和鼠盟早已聯手,在暗中尋找一段時間了,依然不見蹤跡。
    李韜眉頭微皺道:「他的家人呢?」
    曹正淳道:「其長子徐輝祖,隨父出征,在和呂王大戰中戰死。長女昔日為燕王妃,朱棣登基後成為大明皇後,得知朱棣自盡後,亦是於宮中自盡。」
    「次子徐膺緒,次女徐妙清,即代王朱桂的王妃,已被送往長安。其三女徐妙錦聽聞天資聰穎,善詩畫,且心地仁慈,被朱棣所傾慕,朱棣一度想將其納入宮中,她不願,後出家為尼。隻是老奴查了許久,亦未查出她在何處出家。」
    李韜負手走了幾步道:「這麽看來,徐達應該藏身在徐妙錦出家的地方,你們繼續查,一定要把他給朕找出來。」
    他並非要趕盡殺絕。
    相反,如果徐達願意效忠於他的話,他會毫不猶豫地委以重任。
    這麽掘地三尺也要把他給找出來,實在是他在大明的影響力太大了。
    屬於一呼百應的那種。
    他是朱元璋眼裏的帝國之柱石,位列大明開國「六王」之首。
    興許他已經看破塵世,不願再掌兵了。
    但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可不會輕易放棄利用他來反唐的機會。
    他這幾天就聽到一些民間傳聞說,徐達持有朱棣遺詔,正在聚攏義士,準備趕走唐人,重振大明。
    說實話,他對這類傳聞已經習以為常了。
    因為每伴隨著一個強大的帝國覆滅,總會有複國的火苗燃起。
    有些人就是不甘心啊!
    大清、大宋等帝國被滅後,能臣名將死的死,降的降。
    即便有一些人想複國,但也成不了什麽氣候。
    大明現在和它們有所不同。
    一方麵,大明的帝國根基比它們厚實,想要在短時間內讓明人都心向大唐,根本不現實,哪怕他擁有真武大帝轉世的身份也不行。
    另外一方麵,徐達,還有幾個頗有戰功的侯爺消失得很詭異。
    給了那些妄想複國之人操縱的空間。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他既然已經滅了大明,那肯定要徹底掌控。
    任何苗頭都要及時掐滅。
    另外,他還有更深層次的擔憂。
    如今大唐的兵馬絕大多數都壓到了秦漢隋一帶。
    他不久後也將親臨。
    雖說長安有巾幗軍,東方諸地也將有幾十萬兵馬鎮守,但相較於這極其廣袤的疆土而言,這些兵馬還是太少了。
    如果原各大帝國複國的火苗借機抬頭的話,對於大唐而言將是大麻煩。
    特別是嬴政、劉徹和楊廣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他們對付大唐,必然不會僅限於使用兵馬。
    讓大唐各地想要複國的人聯起手來,一起禍亂大唐百萬大軍的後方,明顯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jj.br>
    想到了,他不免又想到了那個毒士賈詡。
    在曹操都放出話後,賈詡依然沒有來投靠他。
    而根據東西廠提供的情報,在魏國被滅時,賈詡當時正在出使大秦。
    不過在曹操投降,魏國君臣也被他悉數委以重任後,賈詡便消失了。
    東西廠從那時開始便再也沒有發現他的蹤跡。
    此人和範增一樣,善於搞事情,擅使毒計。
    如果嬴政、劉徹等人正是讓他在暗中禍亂唐軍後方的話,那必須要提高警惕了。
    就在他準備叮囑曹正淳增派人手,盡快把賈詡也給揪出來的時候,左慈、於吉和徐氏求見。
    李韜連忙道:「宣!」
    很快,四人來到了他麵前。
    對,四個人。
    還有一個身穿白色道袍,手持拂塵的女道士。
    她不是別人,正是公孫如意。
    和在宋地時相比,她看起來愈發得出塵了,整個人像是已經脫胎換骨了一般。
    李韜頗為詫異地打量著她,沒有說話。
    公孫如意淺聲道:「陛下,貧道來此是因在無意中發現,有一股頗為神秘的勢力正在暗中勾連,似要趁你全力攻打秦漢隋之際,助清、宋、明、楚、蜀等地複國。」
    「貧道以為天下一統近在眼前,若是因這些人禍害而遲緩,隻會讓更多的黎明百姓死於戰亂,所以特地前來告知!」
    朕懂!
    朕都懂!
    這由頭也找得很好!
    若非朕心思如發,已經有所猜測,單憑你提供的這份情報,就可以成為我大唐國師或者護法了。
    李韜在心中嘀咕了一番,然後一本正經道:「不知公孫道長有沒有發現是何人在暗中所為?」
    公孫道長?
    你這是在刻意疏遠我嗎?
    公孫如意皺了下眉頭,昂起白皙的脖頸,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據貧道推測,此事的始作俑者應該是秦帝、漢帝等人,負責推動此事的想來是賈詡和那些不願臣服大唐的諸國舊臣,其中又以楚明兩國最多。」
    「這兩國帝王死得壯烈,致使一些臣子心有不甘……」
    她有條不紊地說著,時不時地看一眼李韜,發現他直勾勾地盯著自己,全然不顧左慈、於吉和徐氏也在時,她那欺霜賽雪的臉蛋上瞬時浮上了一層紅暈……
    左慈和於吉相互看了一眼,隻覺自己是糟老頭子,該離開了。
    徐氏卻是看得津津有味。
    她從李韜和公孫如意有意無意的眉目傳情中,看到了一些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