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別是一家,婉約詞宗(求訂閱)

字數:6597   加入書籤

A+A-


    “從柳三變到李清照,看宋詞的轉變。”

    “從李清照再到辛棄疾,北宋詞與南宋詞的區別。”

    “一代才女李清照,走在時尚界的最前端。”

    曆史是有傳承的。

    宋詞,同樣也是。

    陳凡這一節宋詞課雖然沒有直播,但在課程結束之後,整個課程視頻亦公布到了網上。

    無疑。

    柳三變與李清照這兩個人物的出現,&bp;&bp;引起了一眾看客的興趣。

    “之前一直說唐詩宋詞,宋詞與唐詩處於同一級別。但之前一直對於宋詞沒有太多的研究,但看了陳凡老師所說的柳三變,我突然對宋詞稍稍有了一點感覺。”

    “唐詩更多是官方性質的,而詞融入了生活,融入了民間,所以宋詞才能與唐詩勁豔。”

    “柳三變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早的填詞人吧,&bp;&bp;以填詞為生。”

    這是對柳三變的。

    而另一邊,&bp;&bp;關於李清照的話題,更是吸引了一眾看客的眼球。

    特別是李清照的生平。

    才女,喝酒,賭博,離婚……這一係列字眼,每一個都具有話題性。

    更加不用說,這一係列詞匯全都匯集到李清照一個人的身上。

    “哈哈哈,為李清照點讚,這是古代第一位手撕渣男的例子吧。”

    “就是,張汝舟也不想想,人家年少成名是怎麽來的,真以為李清照是小白兔?”

    “所以說,張汝舟是在作死,惹誰也不要惹這樣一位有才的女性啊。看看李清照是怎麽諷刺趙明誠的,&bp;&bp;就因為她寫的一首詩,趙明誠竟然羞愧至死。雖然,我很同情趙明誠,但不得不說,&bp;&bp;活該。身為知州竟然拋棄了一城老百姓自個兒逃跑,&bp;&bp;這也就宋代更為寬厚了,這要是放在其他任何朝代,妥妥的死罪。”

    當然,一眾網友也不僅僅隻是討論李清照的八卦。

    關於李清照17歲時寫的那一首《如夢令》,亦是讓人拍案叫絕。

    《如夢令》是一首詞牌名。

    幾千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作者以此詞牌名寫過詞作。

    但是。

    當一眾網友看過李清照這一首之後,他們便覺得,此後應該無人敢再寫《如夢令》了。

    或者說,看了此《如夢令》,其他《如夢令》都不要看了。

    “之前看陳凡老師視頻,他說李清照所說,宋詞應與唐詩不一樣,不應該按著唐詩的味道來寫宋詞,宋詞應該別是一家,成就宋詞的韻味。當時感覺李清照口氣很大,別是一家,你能做到?結果,這一首李清照17歲寫的詞,卻是讓我看到了【別是一家】的味道。”

    “是啊,&bp;&bp;這詞寫得真好,&bp;&bp;讀起來非常有感覺,也很有層次感。雖然說的不是什麽江湖鬥爭,說的也不是國家生死,說的隻是院子裏的海棠花,這是完全的一件小事。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件小事,卻被李清照寫得如此的賦有生活氣息,且如此的有意境。”

    “我最為喜歡的就是最後一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太天才了,寫得太妙了。李清照用綠與紅表現綠葉與花,這是我能想到的。但是,用肥表現綠葉的茂盛,用瘦表示紅花的稀少,這就不是我能想到的。換我是同時期的古人,看了李清照這首如夢令,我估計我一輩子也無法寫出如此脫俗的詞作。”

    要說宋詞,李清照確實是不能少的一位人物。

    更不用說,她還是一位女性。

    而且女性寫的詞,其水平成就以及地位,完全不在其他男性之下,甚至還真沒有多少男性超過。

    這樣的人物,也是中華幾千年曆史當中非常少有的。

    “凡哥,凡哥,明天還去杭大講課嗎?”

    “隻講一節,暫時沒有其他安排。”

    “太可惜了,我們還想再聽幾首有關《李清照》的詞呢……那個啥,凡哥,李清照的詞不僅隻有一首吧。”

    “這怎麽可能。”

    陳凡笑道:“如夢令這首隻是李清照17歲時寫的一首詞作而已,這一首雖然很好,但這也隻能算是她眾多精品裏的其中一首。”

    不等陳凡說完,一眾網友便在群裏不時發出信息:“凡哥,凡哥,等不及了,趕緊,趕緊,發出來讓我們欣賞一下。”

    “呃,我先錄個視頻。”

    “別錄啊,直接發出來啊,我們雖然寫詩寫詞不行,但審美境界還是很高的。”

    “也行。”

    陳凡點頭。

    隨即,便在群裏發了另一首李清照寫的詞:《蝶戀花》。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不需要陳凡解釋,群裏一眾粉絲一看,瞬間劈裏啪啦,一眾好評紛至遝來。

    “我以為《如夢令》是李清照寫得最好的,直到我看了這一首《蝶戀花》。”

    穀浄

    “最後一段,花自飄令水自愁……這一段簡直絕了。”

    “是啊,每一句都是絕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我了個去,李清照的婉約風格這也太強了吧。”

    “不過,我有一句不太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什麽意思?”

    “很好理解啊,應該是輕輕脫下羅綢所織的衣服,一個人登上小舟。”

    “不對,不對,如果是小舟的話,為什麽登船要解衣服?這簡直莫明其妙啊,我感覺不符合邏輯。”

    “那你覺得是什麽?”

    “我感覺啊……這裏的蘭舟應該不是小船,而是床的意思。”

    “床……我草,你腦洞也太大了吧。”

    “不是我腦洞大,大家想想。這首詞寫的是什麽,應該寫的是思念之情。思念是誰,從字裏行間應該寫的是思念她的丈夫,也就是趙明誠。昨天陳凡老師講過,趙明誠是皇氏宗親,家裏也是達官顯貴,李清照對於這門親事並不反感,反而很喜歡他的丈夫。就算是後來家道中落,兩人亦是琴瑟和鳴,非常恩愛。所以,這首詞寫的應該是思念丈夫趙明誠的作品。”

    “你說的對,但這又怎麽表示蘭舟不是船,而是床呢?”

    “剛才我已經說過,蘭舟如果稱之為船的話,脫衣服的動作就有一些沒有邏輯。雖然,她確實可以脫衣服,但為什麽會脫衣服?這沒道理啊,詩人不可能寫一個沒有道理的句子讓我們猜。另外,試想一下,我們最想念自己親人愛人的時候,這在什麽地方?難道是在外麵的時候,不……我覺得,應該是在家裏的時候最為想念。不但是在家裏最想念,而且還是在床上的時候最為想念。”

    “我了個去,好像說得有道理啊。”

    “所以,我們上床的時候,脫掉外麵的衣服是不是正常的?而脫掉之後,不免想起了誰?這是一位才女版的,我想你想到想上床。”

    “哇噻噻,哈哈哈……人才啊,你這一解釋,我他喵的腦海裏全是畫麵。妹喲,不行了,我得冷靜冷靜。”

    群裏眾人大笑,紛紛附和,有畫麵了。

    “凡哥,凡哥,這位兄弟解釋的對不對?”

    “這位仁兄確實很有見地。”

    陳凡也是樂了。

    沒想到,群裏一眾粉絲還挺有才華的嘛。

    雖然自己也沒解釋,但他們竟然能從蘭舟聯想到床。

    事實上。

    對於這一首詞,陳凡也更傾向於床的解釋。

    至於原因。

    正如剛才那位仁兄所說,解釋床才更為符合邏輯。

    但如果解釋小舟的話,雖然也能解釋,但不免有些生硬。

    而且如果你再聯想到李清照生平,你會發現。

    李清照可不僅僅隻是一代才女,更是一位大膽有主見甚至與眾不同的奇女子。

    這樣的女子,哪怕就是寫出【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詞匯,這也並不過份。

    “還有呢,還有呢,凡哥……再發一首,我們越來越對李清照感興趣了。”

    剛才這位一翻解釋的粉絲興奮的說道。

    陳凡沒有推辭。

    反正陳凡也不可能對於李清照所有的詩都進行講解。

    將這一些詩發出去,讓大家自己看,自己分析,自己品味也是不錯的。

    隨即,陳凡便又發了另一首李清照的代表作:《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最後一句。

    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可是傳承了千百年都不褪色的句子。

    甚至。

    在前世,每每很多人發愁之時,也時不時念出這一句。

    “我覺得,這首詞應該是李清照晚年時期所作。”

    “嗯,應該是,結合凡哥所說李清照的生平。年輕時候的李清照過得很不錯,雖然偶爾也發愁,但這種愁是思念之愁,不是孤獨之愁。而這一首聲聲慢,正如上麵寫的,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晚年之後的李清照丈夫早早去世,雖然後來嫁了張汝舟,但卻是一位渣男。到最後,孤苦無靠的李清照隻剩下自己一個人了。所以,她才發出來的,怎一個愁字了得……真的不是一個愁字能說得盡啊。”

    “我現在明白了,為什麽凡哥說李清照的詞別是一家了。就此三首作品,稱李清照婉約詞宗也不為過……”

    眾人眼睛裏麵閃爍著無比的光芒。

    他們知道。

    宋朝雖然是一個很悲情的朝代。

    但有這一些人物,有如此燦爛的宋詞……卻是讓這個悲情的宋朝,多出了許多留戀。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