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字數:6369   加入書籤

A+A-


    第172章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求訂閱)
    “咦……怎麽感覺輕鬆自如了?”
    說實話。
    登上央視的舞台,陳凡多少是有一些緊張的。
    不過。
    就在他登上之後,他卻突然感覺一點兒也不緊張了。
    不但不緊張,反而還有一些激動,有一些期待。
    至於腦海裏麵係統的提示。
    因為這會兒專注於舞台,所以陳凡也沒有怎麽關注。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解的是一位叫做劉禹錫的詩人,劉禹錫是中唐時期的人物,據說其祖先是中山靖王。但這個已經不可查了,後來隨父親遷到了江南。雖然父親在江南隻是一個小官,但江南富庶,學風良好,所以劉禹錫不但自小不愁吃穿,在詩詞歌賦方麵亦表現出色。”
    “18歲的時候,劉禹錫開始遊學洛陽,長安,獲得了不少的名聲。三年之後,也就是在劉禹錫21歲的時候,劉禹錫與另外一位叫做柳宗元的好友,一起同榜進士及弟,並任命為太子校書。”
    陳凡一邊講。
    此時,飾演劉禹錫的話劇演員已經入場,飾演的是劉禹錫參加科舉時的場麵。
    “幾年之後,劉禹錫又認識了另一位朋友,韓愈。”
    所以。
    這時飾演這一出場景的,不隻是劉禹錫,還包括柳宗源與韓愈。
    至於為什麽在講劉禹錫的時候要加上柳宗元與韓愈,那是因為這幾位都是同時期的人。
    與之同時,這兩位也非常的知名,未來陳凡也將會提到。
    “805年,唐德宗駕崩,唐順宗即位。但這個時期,經過唐朝幾代之後。唐朝已經不複當年盛唐之世,各類宦官專權。特別是唐德宗晚年的時候,竟然連軍師部隊的神策軍都交給了宦官把控。而除了宦官之外,藩鎮割據,基本上朝廷已經失去了對於地方的管製權。為了推行改革,唐順宗起用了王叔文等一些重臣。而王叔文又向唐順宗推薦了劉禹錫,不久,唐順宗推出了永貞革新……這個改革雖好,但卻遭受到了舊派勢力的反對,整個改革隻持續了100多天就失敗了。”
    “唐順宗也被迫將位置讓給了太子李純,隨後,王叔文則被賜死……其他一眾重要人物,相繼也被貶,而劉禹錫也被貶到了朗州。”
    在陳凡的介紹當中,舞台上的劉禹錫也是不斷被一眾政黨攻擊。
    畫麵一轉。
    則是劉禹錫被貶到朗州時的情形。
    但與其他詩人不一樣。
    一般詩人被貶,大都這個時候會感慨自己懷才不遇。
    哪怕就是不這樣感慨,也會無比的鬱悶煩燥。
    當然。
    也有一些比如像蘇軾的,他會更為豁達。
    但劉禹錫,他卻不僅僅是豁達,而是豪放。
    畫麵再一轉。
    映入觀眾眼前的是一片秋風蕭瑟的情景。
    這是央視提供的大屏幕,以做為整個故事的背景。
    一般出現這樣的景色,大都是愁苦煩悶。
    但此時的劉禹錫,看著秋風蕭瑟,不但沒有愁容,反而一臉的興奮。
    這時的陳凡,卻是輕輕念出: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首《秋詞》,可以說是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
    也正是這樣的詩。
    當陳凡念出這一首詩時,現場眾人的掌聲已然雷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好一個我言秋日勝春朝,這個心態好。”
    “是啊,下麵這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感覺劉禹錫不是被貶,而是升官啦。”
    “哈哈哈,哈哈哈……能將被貶形容出升官的豪氣,也就隻有劉禹錫了。”
    秋天憂愁不但沒有讓劉禹錫感到傷心難過,反而讓他豪情大發。
    這樣豪情不是假的,而是真性情。
    正如這一首詩,正是因為劉禹錫的豪情,他才作出了這一首與之他人風格完全不一樣的詩。
    要不然。
    提到秋,你就該想到愁啊愁了。
    哪怕就是一些知名詩人,提到愁,也離不了愁苦。
    “哈哈哈,我就知道凡哥講詩人絕對不簡單。”
    “這個劉禹錫好有個性,我喜歡。”
    “那是,也不看看凡哥給劉禹錫取的稱號,詩豪啊。凡哥講的冷門詩人都那麽牛逼,有稱號的詩人,你覺得呢?”
    快抖直播間這時也是不斷的議論起來。
    雖然他們知道,暫時陳凡是在主持,與他們不太可能像平時一樣互動。
    但他們也知道,陳凡也一直在關注他們。
    “我喜歡劉禹錫這樣的豪氣,這樣的豪氣不但能脫顯整個的性格,反而有一種非常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這樣的正能量推著我們前行,哪怕我們碰到任何困難,當我們想到劉禹錫時,我們就充滿著力量。”
    陳凡感慨的評價說道。
    是的。
    在前世唐詩名人當中,能有稱號的任何一位詩人,都牛逼的不行。
    更不用說,劉禹錫能獲得詩豪這樣的稱號。
    其實陳凡在上央視的時候,他曾經想過,第一次在央視開講應該講哪位?
    要說知名度,比之劉禹錫廣的有。
    要說詩情,比之劉禹錫有才的也有。
    要說個性,比之劉禹錫更為突出的同樣也有。
    但。
    最終陳凡還是先選擇了劉禹錫。
    不為別的。
    就因為劉禹錫這一份豪氣。
    而且他的豪氣,並不是一天一個月,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從始到終。
    劉禹錫被貶了二十多年,劉禹錫也豪氣了二十多年。
    或者說。
    不是二十多年。
    從劉禹錫出身到他死去,他都一直是那樣的豪氣。
    “你聽……”
    陳凡突然說了一句,然後就沒有說話了。
    那位飾演劉禹錫的話劇演員接過陳凡的話語,也跟著念了一首古詩:“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念完,劉禹錫縱聲大笑。
    笑聲,極具有感染力。
    好像一位豪情的俠客,即將踏入江湖。
    看著前方的劉禹錫,陳凡感慨萬千,繼續說道:“有一次,劉禹錫碰到了一位老友,這位老友叫做白居易。與劉禹錫一樣,白居易也被貶多年。兩人相遇,自有說不盡的話題。白居易傷感自己被貶的生涯,但這時的劉禹錫麵對老友,仍然是天縱豪情。兩人分別,劉禹錫送給了白居易一首詩。”
    畫麵當中,飾演劉禹錫的演員已經和飾演白居易的演員坐在了一起。
    兩人把酒言談,執筆贈詩。
    飾演劉禹錫的演員念道:“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陳凡則接上:“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千古名句不自然間誕生。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陳凡眼睛裏露出了向往與羨慕的眼神,他緩緩的開口說道:“沉舟側畔有千帆過去;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你以為的被貶隻不過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生命中更多的是充滿著生機勃勃,別樣的精彩。”
    隻是。
    有的時候並不是你豪情,你灑脫,你無所謂,你就能夠得到更好的待遇。
    接著,陳凡歎了一口氣:“被貶在外的劉禹錫雖然豪情,但卻遭受到了不少人的針對。當時郎州縣令覺得劉禹錫太過於狂妄,被貶到自己地盤,一不來送禮,二不來客套,心裏十分不爽。不過,對於這種京城被貶的官員,縣令也不好做得太過份。但是,在一些小的地方為難劉禹錫還是可以的。”
    “開始的時候,劉禹錫是住在衙門裏,衙門給劉禹錫分了三間房。縣令不爽,於是就找了個由頭,說這三間房子有其他的打算,就叫劉禹錫搬到比較偏遠的縣城南門。隻是,那裏雖然條件不怎麽樣,但劉禹錫卻並沒有說什麽。因為他發現南門雖然偏了點,但卻前麵有一條江,他住的很舒服。為此,他還為這個房子寫了一幅對聯。”
    畫麵中的演員已經拿起了筆,寫下了一幅對聯:麵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這讓縣令氣得要死,又找了個由頭,讓劉禹錫搬到了城北。並且,城北不但比城南偏,還沒有什麽景觀,甚至原來三間房子也變成了一間半。可就是這樣,劉禹錫卻發現,這裏雖然沒什麽景觀,但這裏卻有一排排的楊柳樹,看起來也不錯,劉禹錫又是興奮的寫了一幅對聯。”
    央視的直播效果自然是比之陳凡單獨一個人直播要好得多。
    特別是有話劇演員的加盟演譯,無數人就像看電影似的,觀看著劉禹錫的一生。
    而伴隨著陳凡的講解,人們早就已沉浸其中。
    “那個縣令見劉禹錫搬了好幾次仍然是悠然自得,於是再次讓劉禹錫搬房。這一次,直接就給了劉禹錫一間隻能容納一張床和一個桌子一把椅子的房間。但哪怕如此,劉禹錫也沒覺得。因為他感覺那個縣令這麽做根本就沒有必要,他不管是住在哪裏都無所謂。再說,劉禹錫是京城被貶下來的大官,那個縣令根本不敢對劉禹錫怎麽樣,最多也就隻能找點小麻煩而已,有什麽意思呢?然後,他提筆而起,寫下了《陋室銘》,刻在了石頭上,並立於門前。”
    畫麵裏,飾演劉禹錫的話劇演員執筆揮毫。
    而陳凡,卻是在劉禹錫一邊寫的同時閉上了眼睛。
    一瞬間。
    陳凡似乎回到了初中時的歲月。
    那個時候是在上早讀。
    所有班上的同學異口同聲,大聲朗讀。
    陳凡無比的欣喜。
    他興奮的睜開雙眼,朗聲高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