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老杜是誰?……(求訂閱)

字數:9089   加入書籤

A+A-


    第184章 老杜是誰?……(求訂閱)
    【深入分析長恨歌的藝術手法。】
    【從長恨歌到琵琶行,他們的共通之處。】
    【琵琶行,唐詩的最高峰。】
    白居易兩期講解,可謂是將唐詩推上了最高峰。
    同樣,也將白居易送上了大唐最為偉大的詩人,沒有之一。
    這位號稱詩魔的詩人,單單一首長恨歌,他就可以將所有其他詩人秒殺。
    更不用說,還有更進一步的琵琶行。
    “精彩,昨天晚上的唐詩何止三百首簡直太精彩了。”
    “是啊,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看到了屬於我們大唐的風采。”
    “大唐有這一些詩人,這才是大唐。”
    “我太喜歡長恨歌了,特別是那句,回眸一笑百媚生。”
    “我更喜歡的是琵琶行,這首不管是藝術手法還是結構架設,我都覺得比長恨歌高上一籌。”
    “哈哈,我兩首都喜歡……”
    是的。
    這幾天,基本上整個媒體,無數的話題,全都被《長恨歌》與《琵琶行》包圍。
    當然。
    還有無數其他的一些主播。
    為了蹭流量,他們亦是紛紛解讀這兩首詩作。
    除此之外。
    一係列的學校,高等學府,中文係學院,一眾語言學者……他們亦是不斷的研究這兩部作品。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知道,長恨歌與琵琶行,不隻屬於大唐的最高峰。
    而且,這兩首詩歌,又將大唐的文化推至了一個新的境界。
    ……
    “各位同學,怎麽樣,昨天晚上的唐詩何止三百首如何?”
    “老師,太精彩了,看得我激動不已。”
    “老師,我也是,我特別喜歡長恨歌。原來我對於安史之亂沒有太大印像,但讀了長恨歌之後,我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麽會發生安史之亂了。”
    “老師,我喜歡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老師,我更喜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老師,我喜歡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好了,好了……別念了。”
    老師打斷了眾人,然後說道:“之前說好的,你們必需背誦其中一首。”
    說到這裏,老師莫明的一樂:“長恨歌與琵琶行,你們選哪個?”
    “啊……”
    一眾學子目瞪口呆。
    一度他們太過於興奮,倒是忘了要背詩。
    當然。
    如果是一般的詩,說背就背,這也沒有太大的難度。
    可是……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是徹底傻眼了。
    “大胖,長恨歌多少字?”
    “好像800多字。”
    “琵琶行呢?”
    “不包序的話,600多字。”
    “我去……”
    不管是哪一首,都是超長篇。
    這哪裏是什麽背詩,這是背課文啊。
    不。
    這比之背課文還更為讓人吐血。
    畢竟之前背課本很多不是全篇背,有的是一個段落背。
    可現在。
    你說背詩,自然得全篇背啦。
    “老師,我挑字數更少的琵琶行。”
    “老師,我也挑琵琶行。”
    “老師,我挑戰一下,挑長恨歌。”
    不少學生開始選擇。
    不過。
    也有一些豪氣萬千的:“哈哈哈,不就是背詩嗎?我最為喜歡的就是背詩了,長恨歌算什麽,琵琶行算什麽,我兩首都背。
    “有誌氣,我也來,反正我也喜歡背詩。”
    “哈哈哈,加我一個。我感覺背起來相當的爽快,老師,明天兩首詩我都背給您聽。”
    看著一眾學子如此的好學,講台上班主任欣慰的點點頭:“行,今天下課。”
    ……
    “凡哥,凡哥,上線,上線啊。”
    “哥,我好累。”
    “知道您累,這不叫您上線放鬆放鬆嘛。”
    “我不上線,上線又得被你們給煩死。”
    “怎麽會,怎麽會,凡哥,快抖又不是央視直播,你看,你在央視做節目的時候都不敢吹牛逼,但在快抖上,你想吹牛逼就吹牛逼,你想要小禮物就要小禮物……”
    “搞得好像你們會刷小禮物一樣。”
    “凡哥,這次真刷。”
    “那行,上線吧。”
    白居易結束之後,照例休息。
    隻是一幹粉絲又是紛紛@陳凡,想讓陳凡上線。
    陳凡感覺一眾逗逼粉絲說得也有道理。
    央視做節目與快抖直播不同。
    央視不說排練累,做節目的時候也累。
    快抖呢,就是講故事吹牛打屁,也屬於放鬆了。
    剛上線,隨即陳凡便聽到數架飛機轟轟的聲音……飛過。
    “【禛言】送主播一架飛機。”
    “【無非公子紅妝】送主播一架飛機。”
    “【冬月守護】送主播一架飛機。”
    這般飛機送出的感覺,陳凡還是感覺挺爽的。
    雖然錢不多,但隻要有錢陳凡就開心。
    “凡哥,怎麽樣,我們刷小禮物了吧。”
    “看到了。”
    “既然收了小禮物,趕緊給我們講故事唄。”
    不少粉絲白了陳凡一眼。
    明明這家夥已經挺有錢了,還天天叫大家刷小禮物。
    雖說誰也不會覺得錢多,但總這樣叫,是不是太財迷了?
    不過陳凡也有個優點。
    那就是。
    不管小禮物是大是小,隻要刷了,陳凡便非常的滿意。
    陳凡攤了攤手,說道:“又講故事,央視剛講完,哪裏有這麽多的故事。”
    “凡哥,少來啦。央視是央視,快抖是快抖啊,快抖才是您的家是不。”
    “說得好像有點道理。”
    “所以,你就趕緊吹牛逼給我們講一個,讓我們虛榮虛榮。”
    “那行吧……我想想講什麽。”
    陳凡點頭。
    真要說故事,陳凡還真是一大堆。
    別說是故事,就是唐朝一大堆詩人,陳凡也不可能完全講得了。
    想了想,陳凡想到了另一位人物:“之前央視講了詩魔白居易,今天我們不講詩人,講一個有點特色的。”
    “誰啊?”
    “公孫大娘。”
    “公孫大娘……凡哥,大娘也有得講?”
    “嗬嗬,這位大娘可了不起啊。”
    這會兒不是央視做節目,隻是快抖直播。
    陳凡說起話來也比較輕鬆,偶爾也開玩笑。
    清了清嗓子,陳凡說道:“公孫大娘是開元時期一位梨園藝人,她善長舞劍。她的劍舞驚動天下,每一次舞劍時,觀者如山。後來,還被邀請到各個地方表演。很多的達官顯貴都會去看公孫大娘的表演,據說啊,有一位張旭的書法家看了公孫大娘的劍舞,然後就創作出了一幅狂草,後世人們都將他稱之為草聖。”
    “還有一位叫做吳道子的畫家,也是因為看了公孫大娘的舞劍,懂得了運筆之道。最後,吳道子成為了畫聖。”
    這個故事一出,直播間內一眾粉絲一瞬間懵逼了。
    “草聖,畫聖?”
    “凡哥,這公孫大娘也太厲害了吧。”
    “你大娘還是你大娘……這簡直是奇人。”
    “我其實有些明白,這個公孫大娘應該是和李龜年那樣的傳奇藝人。”
    “李龜年是誰?”
    “不認真上課是吧,王維寫的詩《相思》,紅豆生南國,就是寫給梨園藝人李龜年的。”
    “哦哦,記起來了。現在來看,公孫大娘應該比李龜年還牛逼。”
    “看起來是。”
    雖然陳凡隻是剛開講公孫大娘。
    但陳凡講的一係列人物都是有聯係的。
    哪怕沒有聯係,在唐朝時期也有其他人物進行參照。
    “隻是可惜,後來安史之亂發生之後,公孫大娘一眾梨園子弟走得走,散得走,隻留下很少的幾位藝人在表演。其中有一位叫老杜的詩人,有一次在一位官員的府邸碰到了公孫大娘的弟子。與公孫大娘的弟子聊後,老杜不免回想童年之時觀看公孫大娘舞劍的場景。於是,他就按著童年的回憶,寫了一首詩。”
    陳凡還沒有將這一首詩念出來。
    這時。
    一眾人便紛紛問道:“凡哥,老杜是誰?”
    “這個啊……是一位杜姓的詩人。”
    “你說的是杜牧嗎?”
    “不是,杜牧是小杜,老杜比杜牧年紀大。”
    “哦哦,小杜,老杜……哈哈,有趣。那啥,凡哥,有沒有老王,老李。”
    “有啊。老王也是挺厲害的,老李就更牛逼了。”
    “都是詩人嗎?”
    “對。”
    “比起白居易來呢?”
    “老王比起白居易差一些。”
    “老李呢?”
    “吊打白居易。”
    “滾……”
    對於陳凡說吊打白居易,眾人不由得紛紛給陳凡豎起了中指:“凡哥,雖然您是我的偶像,但是你要汙辱老白,我跟你沒完。”
    “就是,老白已經到達唐朝最為巔峰的境界了,伱說吊打老白,幾個意思啊,敢不敢出來我們練練?”
    “凡哥,雖說這不是央視做節目,但快抖上也不能亂吹牛逼啊。”
    見眾人紛紛吐槽自己,陳凡歎了一口氣:“行行行,你們說的對。”
    反正以後也要講老李,就讓他們先得瑟幾天,到時候再震震他們吧。
    “還是說回公孫大娘,說到哪了?”
    “凡哥,您說到老杜想起童年的時候看過公孫大娘的劍舞,然後就寫了一首詩。”
    “對對對,這首詩叫做《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意思也很簡單明白。
    就是看公孫大娘弟子舞劍。
    這名字取得很一般,大家對於老杜這首詩並沒有太大興趣。
    畢竟老杜他們也不熟悉,也不知道他寫的詩怎麽樣。
    陳凡自然知道他們是怎麽想的。
    不過。
    老杜這一首寫公孫大娘的詩,還真挺不錯。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陳凡開口。
    雖然聲音不大,但這首詩哪怕聲音不大,但氣勢也足夠的驚人。
    眾人原本對於這首詩沒有太大興趣。
    但隻是一聽,一下子便有些驚訝:
    “咦……”
    “這個老杜寫得詩還可以啊,這氣勢剛剛的。”
    “確實非常有氣勢,而且非常有畫麵感。”
    陳凡沒有解釋,繼續念道: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這一方麵是回憶當年公孫大娘的舞劍。
    另一方麵,也是通過公孫大娘弟子之口,講述當年梨園時的情況。
    她說當時唐玄宗培養的梨園弟子有八千多人,其中舞劍最為厲害的,就是公孫大娘。
    不過寫到這裏。
    老杜卻又筆鋒一轉,不再寫公孫大娘舞劍是多少的厲害,開始講述梨園子弟後來的一些情況。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複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五十年的時間看似反掌之間,但連年征戰,那些梨園弟子早已經不知道去了哪裏。
    隻是。
    寫到這裏,老杜又感歎了起來。
    這一些梨園子弟不知道去哪裏,自己呢,又應該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