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這才是大唐風流……(求訂閱)

字數:9131   加入書籤

A+A-


    第186章 這才是大唐風流……(求訂閱)
    “陳凡老師,下期節目登場的詩人也太多了吧。”
    “多是多了點,不過,許主任,這不是更具有看點嗎?”
    “這個,看點是有看點,但這也太具有看點了吧?”
    “這還不好?”
    “陳凡老師,我不是這個意思?”
    “許主任,那您的意思是?”
    “不如這樣,還是按之前一樣,一期節目就做一個詩人。”
    “……”
    陳凡翻了個白眼。
    這個許主任不愧是做節目的高手。
    一個詩人做一個節目。
    真要按這樣的做法,陳凡一年時間也做不完啊。
    要知道。
    唐朝一大堆知名詩人,那都有幾十個。
    另外還有一些並不是很知名,但也流下了很不錯詩篇的詩人,也同樣可以介紹一下。
    但,真要這樣介紹,陳凡哪裏有這麽多的時間。
    上下五千年。
    這樣講。
    別說五千年了。
    一個唐朝他一輩子都講不完。
    “許主任,沒必要一個詩人做一期。雖然每個詩人也有看點,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我們還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這個……陳凡老師。那至少應該兩期吧,畢竟,這次的詩人實在是有點多。”
    “行,兩期就兩期。”
    一期介紹十來位詩人確實有些著急了,這次陳凡沒有意見。
    隨後時間。
    陳凡投入到了排練之中。
    而央視,則是再度對《唐詩何止三百首》進行了廣告宣傳。
    【唐詩何止三百首之群仙雲集。】
    【今日,還原真正的大唐盛世。】
    【孟浩然,賀知章,賈島,韋應物,崔顥……盡顯大唐風流。】
    ……
    “咦,唐詩何止三百首今天要開掛了啊。”
    “看到了,好像今天一集節目就要介紹五六個詩人。”
    “我以為白居易之後《唐詩何止三百首》估計就得疲軟了,沒想到……竟然還有這麽多的詩人。”
    “已經搬上了小板凳,期待中。”
    如果說之前的白居易創造了一個大唐詩歌的最高峰。
    那麽。
    此時的群仙雲集,亦是讓人無比的關注。
    畢竟。
    唐詩唐詩,如果僅僅隻有那麽幾個詩人,那怎麽叫唐詩呢?
    哪怕這一些詩人的水平再高,如果沒有其他詩人的爭鋒,這又如何顯露出大唐的盛世呢。
    今天晚上,那就是眾仙,一較高下。
    ……
    而另一邊。
    後台,陳凡則是給一眾演員做起了總動員。
    是的。
    這次節目,說是節目,但其實也是一場大仗。
    特別是對於這一些演員來說。
    “今天這期節目有一些特別,和原來幾期節目不一樣。原來幾期節目都隻介紹一個詩人,整個節目裏麵,也就是以這位詩人為主角。但今天不一樣,今天你們所有人全都是主角。現在我最後問大家一句,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
    “ok,出發。”
    ……
    一聲令下。
    時間已經來到了8點。
    唐詩何止三百首第四期,正式播放。
    這次是由陳凡最先登場。
    “歡迎大家收看央視綜合頻道《唐詩何止三百首》,我是主持人陳凡。”
    不用說。
    陳凡隻是一亮相,掌聲紛至遝來。
    可以說。
    唐詩何止三百首這個節目,就是陳凡憑一人之力做火的。
    “燦爛的唐朝除了給我們留下了悠久的曆史,還給我們留下了絢麗的文化。李商隱,杜牧,劉禹錫,王維,白居易……但唐朝的詩人又何止這一些。正如我們的節目,唐詩何止三百首,詩人何止三百人。那麽,我們有請第一位詩人,韋應物。”
    不同於此前一係列極有天賦,又有才華的詩人。
    剛出場的韋應物完全就不像是詩人。
    不但不像詩人,反而像是一個地痞無賴。
    但韋應物卻並不是一般的地痞無賴。
    因為出身於豪門,哪怕韋應物做出種種魚肉鄉民的事情,眾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更為你不敢惹的是,韋應物因為家世顯赫,15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唐玄宗的貼身侍衛。
    隻是可惜。
    雖然在前麵20歲之前韋應物是混得風生水起。
    可安史之亂突然爆發。
    唐玄宗離開的時候,並沒有帶著韋應物離開。
    至此。
    韋應物也失去了靠山。
    不過上天或許是對於韋應物有著無比的眷顧。
    雖然失去了靠山,但這個時候韋應物便開始發憤圖強,努力讀書,並寫出了許多知名的詩作。
    也因為他寫的詩非常好,終於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鏡頭裏麵。
    飾演韋應物的演員從一個欺男罷女的地痞慢慢轉變成了一位風度翩翩的詩人。
    甚至。
    因為讀的書越多,韋應物對於以前種種的行徑也變得更為的羞愧。
    為了彌補自己年輕時候犯下的過錯,他寫下了許多有關於百姓疾苦的詩篇。
    也在為官的時候為百姓做了許多的實事。
    與之同時。
    他的性格也從原來的飛揚跋扈,慢慢的變得雲淡風輕,平靜安逸。
    而某一天,任滁州刺史的“韋應物”遊覽西澗,感這裏的風光無比的美好,隨即吟詩一首。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滁州西澗》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
    其實前世對於韋應物這個人,不少人不是特別了解。
    或者你問韋應物有什麽詩作,很多人也說不出來。
    但是。
    當你讀到這一首詩的時候,你才會恍然大悟,哦,原來這首詩是他寫的啊。
    《滁州西澗》念完,飾演韋應物的演員飄然離去。
    正如這一首詩一樣,那麽的高雅悠然,又顯示出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哈哈,這個韋應物當真是上天眷顧。”
    “是啊,此前是地痞無賴,沒想到也能浪子回頭。”
    “你知道這證明什麽嗎?”
    “證明什麽?”
    “讀書改變命運啊。”
    “噗……”
    直播間內眾人都被這一句讀書改變命運的話給整笑了。
    不過。
    雖然看起來一些逗,但仔細一想,還真是。
    如果不是讀書,韋應物還會是現在的韋應物嗎?
    如果不是讀書,哪裏有現在流傳出來的經典詩篇。。
    如果不是讀書,他又如何能夠浪子回頭,重新做一個好人?
    這不經讓眾人想起此前陳凡講的文天祥。
    讀書人有一種正氣賦於體內。
    他平時可能你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他卻時刻影響著你。
    哪怕你此前窮凶極惡,但隻要讀書,正氣便能對你進行改變。
    韋應物,便是被讀書改變一生的人。
    “拍拍拍……”
    現場嘉賓也為這位韋應物,送來了一陣又一陣掌聲。
    ……
    另一邊,鏡頭再度對準陳凡。
    陳凡也是感慨:“不得不說,韋應物的人生真是跌宕起伏。但事實上,不隻是韋應物。有很多的讀書人,很多的詩人,他們的人生也不見得就像此前一眾詩人那樣走得這麽平順。下麵,我們邀請第二位詩人,賈島。”
    與之韋應物不一樣。
    或者說,與之一眾詩人都不一樣。
    賈島出身寒門。
    不隻如此。
    因為家裏實在是太窮了,飯都吃不起,於是賈島就選擇了出家為僧。
    所以。
    當賈島出來之時,眾人看到一個僧人模樣,一下子都是驚訝起來。
    “難道這位詩人是一位僧人?”
    “哈哈哈,倒也有趣。”
    這個感覺還是挺新鮮的。
    當然。
    他們也知道。
    唐朝文化開放,不隻是讀書人可以寫詩,僧人同樣也可以寫。
    而且也有不少知名的僧人,他們的文采水平也很高。
    比如此前的唐玄奘。
    隻是這個僧人卻不同其他的僧人。
    鏡頭裏麵,隻看見這位僧人憤筆疾書。
    原來,他是在寫詩。
    不。
    不隻是在寫詩,而是在寫諷刺詩。
    為什麽寫諷刺詩。
    原因就在於當時朝廷下達了一個規定,說是僧人在午後不能出門。
    這讓賈島大為氣憤,認為朝廷這個規定簡直就把他們當成是牛與羊這樣對待。
    於是,賈島就作詩發泄自己的牢騷。
    恰好他的詩作被韓愈發現了。
    韓俞覺得賈島是個人才,有意推薦。
    最終,賈島也就還俗,準備考試。
    但可惜。
    因為沒啥資源,也不見得天賦就有多高,考了好幾次賈島也沒有考上。
    雖然如此,韓愈一直勸勉他。
    終於,在43歲的時候,賈島考上了進士。
    不過與很多其他考中進士的詩人不一樣。
    其他很多考中進士的詩人一個是名門旺族,另一些也有不少資源。
    所以他們在考中進士之後可以步步升官。
    可賈島雖然考中了進士,但在後麵很長的時間裏當的都是非常非常小的官。
    “不對,不對,這個字不行。”
    “還是不行,讀起來好像不太對。”
    “要不換一字?”
    鏡頭裏麵,賈島一邊寫詩,一邊喃喃自語。
    與之同時,陳凡卻做著解釋:“賈島有個外號,叫做苦吟詩人。與其他詩人不一樣,有不少詩人是靈感來時就能出現一篇大作,也有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知。當然也有像白居易這樣的大才,句句都是經典。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向他們一樣,其實有很多的一些詩人,在寫詩的時候一直都是字字斟酌。”
    鏡頭裏的賈島,此時就在不斷的苦思冥想,到底這首詩裏麵應該用哪個字。
    後來。
    實在是沒想出來。
    於是賈島就去找了他的老師,也就是韓愈。
    此時。
    另一位飾演韓愈的演員來到。
    “哦,賈島,你所謂何來?”
    “老師,我有一首詩請教。”
    賈島拿出此前所作的一首詩。
    隻看詩作上麵寫著: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月下門。】
    僧後麵是空白。
    賈島問道:“老師,這裏我有兩個字不知道選哪個好。我原本覺得應該是僧推月下門,後來我又覺得推不太好,應該用敲。可仔細想想,我又覺得敲好像也不好……那您認為應該用哪一個字?”
    韓愈拿起詩作,看了一會,然後說道:“推字隻是動作,沒有聲音。敲字即是動作,又有聲音。而且這首詩作寫得太過於安靜,應該動靜結合。在安靜當中有幾分聲響,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豈不妙哉。最終,賈島也就將這一首詩定為了,僧敲月下門……”
    掌聲,又一次來襲。
    詩人賈島的名字雖然不是那麽知名,雖然也不是那麽有天賦,雖然也沒有當上什麽大官。
    雖然他作詩靠的可能就是一字一字斟酌。
    但就算如此。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仍然流傳千古。
    “一字之差,就讓一首詩的意境完全不一樣。”
    “嘖嘖,單以這首詩的意境,也不輸於其他一眾詩人的水平。”
    “嗯,雖然天賦不高,但苦吟作詩,同樣能夠成才,大讚……”
    “這才是更接地氣的大唐風流,我喜歡……”
    一眾看客光彩熠熠。
    聆聽著這一些詩作,他們仿佛回到了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