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字數:9164   加入書籤

A+A-


    第197章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求訂閱)
    “喂,陳凡老師嗎?”
    “你是?”
    “我是鄭總……呃,我是小鄭啊。”
    “小鄭是誰?”
    “就是之前您打過電話的,泰山風景名勝管委會的小鄭。”
    “噢,小鄭……鄭總啊,您找我什麽事,不好意思,當時以為你們不同意,所以我就沒有存你們的電話。”
    “陳凡老師,您還是叫我小鄭吧。是這樣,我們開會討論了一下,大家一致認為您寫的那首《望嶽》,簡直是完美的符合我們泰山形象。所以,我們想買下這首詩的版權。”
    “這不是我寫的,是杜甫寫的。”
    “是是是,是杜甫寫的,不過,版權在您手裏,我應該向您購買吧。”
    “是倒是,不過價格嘛。”
    “陳凡老師,我知道,1個億。”
    “不勉強?”
    “一點也不勉強?”
    “真的?”
    “比真珠還真。”
    ……
    央視《唐詩何止三百首》結束,陳凡接到了泰山那邊鄭榮光的電話。
    一翻與他商量了一下,也就掛掉了電話。
    可沒過多久,電話又響起來了。
    “陳凡老師。”
    “江總?”
    看到電話通訊錄的“江海”,陳凡有些意外。
    這個江海,正是之前陳凡前往嶽陽樓那邊的負責人。
    “嗬嗬,陳凡老師,您最近在央視的節目,我可是每期都看的。現在,不隻是我,我老婆,我父母,包括我兒子,都將您當成是偶像了。”
    “江經理說笑了。”
    “陳凡老師,我就不跟您客套了。剛才那期節目,你不是說杜甫來過嶽陽樓嘛。”
    “對。”
    “那他來嶽陽樓有沒有寫過詩啥的?”
    “寫過。”
    “哎……陳凡老師,您怎麽不提一提。”
    “呃……”
    陳凡一愣。
    他之前沒提是因為杜甫太多詩了,不可能他每首詩都提吧。
    而且當時節目時間也不夠了,所以也沒有提。
    不過看到江海來到,陳凡卻是笑道:“也沒有人來叫我做推廣啊。”
    “陳凡老師……我是服了您,我們嶽陽樓哪敢虧待您。100萬,稅後。”
    “海經理,痛快。”
    陳凡笑著點頭:“我先將這首詩發給你,我也會在快抖上宣傳一下。”
    “那就太感謝陳凡老師了。”
    雖然快抖上宣傳不如央視,但陳凡快抖的人氣已經破了1000萬粉絲。
    這樣的宣傳力度還是很可以的。
    這100萬可能沒有當初那首嶽陽樓記這麽驚人。
    但詩聖寫的詩。
    就算是寫得再差,對於嶽陽樓說來說,也都是一大文化。
    ……
    次日,休息。
    還是和原來一樣,剛吃了中午飯陳凡就被一眾粉絲吵是要開播。
    陳凡也知道。
    這些家夥,又是想聽自己再講點周邊故事了。
    得。
    陳凡也沒有拒絕,打開了直播。
    “凡哥,凡哥,再給我們講講詩聖唄。”
    “凡哥,我敢肯定,詩聖絕對沒講完,他肯定還有不少詩。”
    “對對對,要不然怎麽叫詩聖呢。”
    可以說。
    在昨天陳凡講完詩聖之後,杜甫之名,徹底火爆全國。
    無數網友,看客,學者,教授,學子……無不是被杜甫圈粉。
    同時。
    對於杜甫創作出來的一係列詩作,也是點評之後又點評。
    比如杜甫其中創作的《登高》。
    這首詩陳凡雖然在央視節目裏並沒有太多介紹怎麽樣。
    但在第二天,無數關於《登高》的解析便已到來。
    這首詩登高除了意境好之外,這首詩在平仄,對仗……方麵,簡直是七言律詩之最。
    其中的平仄對仗,不僅僅是字與字之間。
    他還包括詞與詞之間。
    甚至是句一句之間。
    可以說。
    在整個唐詩當中,能做到像《登高》這般牛逼的,找不到一首。
    當然。
    也有人提出。
    之前陳凡不是說《黃鶴樓》是唐詩七言律詩之首嗎?
    現在怎麽又說《登高》是七言律詩之最呢?
    這其實很好理解。
    首位並不代表是最為厲害的,他可能是最為有代表性的。
    而之最,則是最為有深度,最為工整的一首詩。
    這就像足球隊裏的隊長與最佳射手。
    隊長顯然是首位。
    但可能更多人關注的是最佳射手,或者是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球員。
    “好吧,你們眼光還真毒,杜甫確實還有不少詩沒有講。”
    央視節目時間有限,真要講杜甫的詩,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要知道。
    傳聞杜甫一生寫了3000多首詩。
    有不少失傳了。
    而流傳下來的,也有1400多首。
    所以。
    哪怕就是在快抖上,陳凡也隻能挑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講一講。
    “那我就跟大家講一首杜甫的《登嶽陽樓》這首詩。昨天我在節目上的時候提到過杜甫前往過嶽陽樓,不過我並沒有說杜甫寫過詩。事實上杜甫去過嶽陽樓,也寫過嶽陽樓的詩。”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首詩作是杜甫晚年時期所作。
    晚年時期的杜甫身體越發的不行,所以嶽陽樓再美的風景,在他眼裏也變得像《登高》一樣。
    不過。
    雖然這個時候的杜甫年老多病,但這首《登嶽陽樓》的前四句,確實寫得非常的棒。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寫得好。”
    “如果不看後麵四句的話,前麵四句所介紹的嶽陽樓風景,那就讓人佩服。”
    “這應該是有關於《嶽陽樓》最有名的詩吧。”
    要說最能代表嶽陽樓的是什麽?
    此前的是《洞庭嶽陽》。
    後來則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當然嶽陽樓也有一些名人寫的詩,但寫得詩一般。
    不過。
    杜甫這一首《登嶽陽樓》之後,恐怕又將成為嶽陽樓的一首代表作。
    隻是大家感慨之即,有一位比較機靈的網友卻是問道:“我在想,凡哥,您不會又收了嶽陽樓的錢吧。”
    這讓陳凡差點噴水。
    是誰走漏了風聲,這麽快就知道了?
    但沒辦法。
    他還真收了。
    “不要這麽直接說出來好不好,我會不好意思的。”
    “少來了,凡哥,您天天喊我們刷小禮物都喊得出來,你會不好意思問他們要推廣費?”
    “我這不是向景區多要點推廣費,然後等實現財務自由,到時候就不叫你們刷小禮物了。”
    “說得好像跟真的一樣。”
    “當然是真的。”
    “那現在財務自由了嗎?”
    “差不多吧。”
    陳凡點頭。
    可就在這時,陳凡又說道:“兄弟們,小禮物走一走。”
    “我神你個小禮物……”
    眾人朝著陳凡豎起了一個中指。
    陳凡隻是笑笑。
    與大家打鬧習慣了,陳凡繼續說道:“跟大家再分享一首杜甫寫的詩,這首詩叫做《蜀相》。這是杜甫在來到四川成都定居時所作的,蜀相指的是蜀國的諸葛亮。做為三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杜甫很佩服諸葛亮,於是就來到了成都西北的武侯伺。”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除了講諸葛亮之外,言下之意,其實也在感慨自己的遭遇。
    不過。
    這首詩所寫的諸葛亮,一下子卻是吸引了一眾粉絲的興趣。
    “凡哥,前麵幾句我們都懂,但【三顧頻煩天下計】是什麽意思?”
    “這個啊……”
    這個世界的三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黑暗的時代。
    這個時代整個中華民族死了幾千萬人。
    很多一些史料,文獻……都不知道去哪裏了。
    所以關於三國。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隻知道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這一些人。
    但關於他們具體做了哪些事,很多人是不清楚的。
    事實上。
    前世如果沒有陳壽的《三國誌》,估計史學界對於三國也是一片懵逼。
    而要不是有三國演義,那更沒有多少人知道三國了。
    “三顧頻煩天下計……這裏說的是一個典故。他說的是當年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來到諸葛亮所住的地方。最終,因為劉備的誠意,諸葛亮就一路開始輔佐劉備。並且,一路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
    “出師未捷身先死呢?”
    “這說的是諸葛亮北伐。當時劉備已死,整個蜀國的大小事務都由諸葛亮來解決。而為了謀求蜀國的發展,諸葛亮製定了北伐的策略。可是,北伐還沒有看到成功,諸葛亮卻先死去了。所以,杜甫就說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
    “原來如此。”
    陳凡這一解釋,一切也就更好理解了。
    “凡哥,被你這一講,我怎麽感覺三國好像有點味道了。要不,什麽時候您跟我們講講三國。”
    “這個啊……有空再說吧。”
    要講三國,那可是一個超長大篇。
    一天兩天,當真講不完。
    不說講三國,唐朝陳凡都沒講完呢。
    比如,李白。
    接著,陳凡便跟大家分享了杜甫第三首詩:《江南逢李龜年》。
    這首詩,可以說是杜甫眾多詩裏麵最有情蘊,也最富有含蘊的一篇。
    “凡哥,這個李龜年是不是那個唱歌的李龜年?”
    陳凡一說到李龜年,一眾粉絲便想到了此前介紹的那個李龜年。
    “是的。”
    陳凡點頭:“這個李龜年正是當年在梨園中很會唱歌的李龜年,也是王維寫出紅豆生南國的那個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少年之前,家境條件不錯,所以小的時候杜甫經常可以看到李龜年在岐王以及崔滌府中演奏。而在幾十年之後,杜甫這會兒已經57歲了,他在江南這個地方再一次碰到了李龜年。對於碰到故人李龜年,杜甫是愉悅的。所以,後麵兩句,杜甫寫出了,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但……這隻是表麵意思。”
    以前陳凡初讀這首詩的時候,也以為這首詩就是字麵意思。
    甚至。
    那一段時間沒有特別了解杜甫,陳凡還覺得最後一句落花時節又逢君寫的是愛情。
    這就像王維的《相思》一樣,現在一大堆人都覺得這是愛情詩。
    可這一首《江南逢李龜年》,不是愛情詩,也不是友情詩,而是感慨國家動蕩,不隻是讓他,也讓整個大唐無數百姓過著顛沛流離生活的詩。
    “凡哥,難道這首詩還有更為深層次的意思?”
    陳凡點了點頭:“其實也很好理解,大家想一下,此前李龜年是風光無限的。同樣,杜甫也是。那個時候李龜年就像明星一樣,被世人追捧,而杜甫也不愁吃穿,每天可以出入高門大戶。可是呢,幾十年之後,原本那個被世人追捧的李龜年,以及原本那個經常出入高門大戶的杜甫,現在怎麽樣了呢?”
    “所以兩人的相逢看似喜悅,但落花時節就已經點明了此時的主題。前麵的經曆就像夢一樣的,雖然很美,但卻不可能再回去。而現在的他們,就像當年開過的花朵,如今已然凋零。不管是杜甫,也不管是李龜年。也不管是大唐,他們都已經輝煌不在……”
    聽著陳凡的講述,一眾網友感慨萬千。
    “詩聖果然不愧是詩聖,這首詩的內在含義竟然如此的隱晦。”
    “是啊,一不小心,我們都可能誤會這首詩的意思。”
    “我覺得這才是杜甫的高明,你也可以理解字麵意思,反正字麵意思也很美。當然,如果你能更進一步理解背後的故事,那才真正的讀懂了杜甫。”
    ==
    ps:兄弟們,最後一天雙倍月票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