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震撼來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字數:8502   加入書籤

A+A-


    第204章 震撼來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求訂閱)
    “爽,很爽,實在是太爽了。”
    “一口氣連聽好幾首詩,我感覺全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震起來了。”
    “我感覺所有的細胞都不斷的跳躍,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
    《月下獨酌》與《把酒問月》這兩首詩,不得不說,將李白的個性完美的表現了出來。
    這更為加深了大家對於【李白鬥酒詩百篇】的印像。
    隻是。
    這並沒有結束。
    離開朝廷之後的李白,一段時間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哪裏。
    有一次。
    友人宴請李白。
    酒喝到一半,李白便停下了筷子。
    他突然間感覺自己非常的茫然。
    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
    也失去了人生方向。
    他拔劍環看四周,更是感覺一種說不出的寂寥。
    舞台上陳凡已經化身成為了李白。
    他就像一個迷路的路人,上下四方似乎都不是他的去路。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首行路難。
    正是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所作的詩句。
    李白在發出行路難之後,他便離開了長安。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為什麽李白的詩寫得這麽迷人。”
    “我也不知道。但我喜歡他的這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哪怕茫然不知道去向,仍然對於未來懷有期待,並保持自己的信心。這就是李白,與所有詩人不一樣的李白。”
    “別說了,李白,我的李白。”
    ……
    李白的風格實在是太強大強大了。
    哪怕你僅僅隻是看上一眼,李白的風格便完全不能讓你忘懷。
    正如李白的詩。
    不同於杜甫。
    可以說。
    李白基本上不怎麽寫關於現實,關於人民生活的詩。
    雖然他偶然有感興趣的時候會寫。
    他大部分的詩,寫的是朋友,寫的是自己。
    寫朋友的詩,已然可以讓李白名垂千古。
    而寫自己的詩,則讓李白無人能及。
    “離開長安的李白開始了周遊天下,並且,在這一年,李白碰到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歲,一直將李白當成是偶像。雖然杜甫並不是特別知名,但李白也並沒有擺什麽架子,欣然與杜甫一起瀏玩齊梁大地。或許,在李白心中,在遊玩的時候有個伴也挺好的。”
    此時。
    整個舞台畫風變得清新了許多。
    他不再有此前李白懷才不遇時的苦悶。
    也不再有沒有方向的茫然。
    他與杜甫一同交流詩歌,一同探討丹道之術。
    甚至,他還時不時開起了杜甫的玩笑。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舞台上。
    杜甫給李白寫了一首詩。
    李白也同樣回贈了杜甫一首詩。
    但李白這首詩卻充滿著無比的趣味。
    對於李白來說。
    寫詩就像吃飯喝水,太平常了。
    他實在是不理解杜甫作個詩要這麽費力做什麽?
    這當然是兩個人的性格不同。
    李白是將自己一腔熱血化為詩中。
    想到什麽,就寫什麽。
    這是才華。
    也可能是天賦。
    而杜甫,更多的是體會人間疾苦,為人民大眾所作。
    雖然這會兒年輕時候的杜甫還沒有創作出多麽偉大的詩作。
    但父親去世,周遊各處之時所見的百姓生活,早已印刻於杜甫內心。
    所以他很多時候下筆不像李白那般一氣嗬成,他考慮的會更多。
    “哈哈,這個畫麵有趣。”
    “千古兩大詩人相會,沒想到這麽有趣。”
    “不過看起來李白並不是特別重視杜甫。”
    “什麽重視不重視,此時的杜甫就是小杜,比李白小這麽多。李白完全將杜甫當小弟弟看待,這不是很正常嗎?”
    “這倒是。”
    看到千古詩聖的杜甫在李白麵前隻是一個小弟弟時,眾人亦是不時笑出了聲。
    “李白與杜甫一生當中見過三次,在第一次相見之後,兩人又約到同年秋天一起出遊。而第二次出遊的時候,還碰到了高適。此時的高適還不是後來的侯爺,也還沒有中第。當然,杜甫也沒有。包括李白,三人其實都沒有什麽功名。大概是誌氣相同,大概都是一代才子,三人成為了好朋友……”
    “這一年的冬天,來到了齊州的紫極宮,李白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不過唐朝時期的道士與的後來的道士不盡相同,不少道士隻不過是身份的象征,他們並不一定是完全出家。或者,他們就是將道士當成是一種理想寄托。就像玉真公主一樣,而楊貴妃也同樣當過道士……”
    “這個理想來源於少年時期。少年時期的李白就很喜歡丹道之術,對於道家思想非常執迷。而且,他還拜了道士為師父,並且結交了一位著名的道士元丹丘,以及一位隱士岑勳。事實上,李白拜謁玉真公主,也是在元丹丘的幫助之下,這才得已相見。”
    “在辭別杜甫與高適之後,李白又一次與元丹丘相會。”
    此時。
    陳凡的講解已經停下。
    舞台上,赫然出現了幾位道人。
    “太白道友,我們又相見了。”
    “丹丘道友,別來無恙啊。岑夫子,你也別來無恙啊。”
    “我們自然別來無恙,倒是你,還去長安嗎?”
    酒桌之上。
    正是李白,元丹丘,和岑勳。
    “丹丘道友,就別來歧笑我了,我這一趟前往長安,隻感覺像做了一場大夢。”
    “浮生若夢,來,太白道友,我們喝酒。”
    “哈哈哈,喝酒,丹丘道友,岑夫子,今天我們必需痛飲三百杯。”
    三人哈哈大笑,痛飲高歌。
    “來來來,不要停,不要停。”
    “今天什麽也不說,就喝酒。”
    三人原本就是好友。
    此時被賜金放還的李白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傾述對像。
    不過傾述之前。
    李白更多的表示,一切都在酒中。
    而就在三人一杯又一杯入肚當中,酒喝到興奮之時,李白拍案而起,大聲唱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這一句君不見開頭。
    隻是瞬間,卻是讓此前已經燃燒的眾人,再一次打了雞血。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白的詩,你從來都不知道哪個時候是他的巔峰。
    或者說。
    李白從出生到死,一直都是他的巔峰。
    不管是他懷才不遇也罷。
    不管是他招進宮中也罷。
    也不管是他被賜金放還也罷。
    李白的才華,便如這黃河之水,一瀉千裏,一發而不可收拾。
    哪怕就隻是這兩句。
    所有的觀眾,所有的粉絲,所有在快抖上看直播的網友……全都被這兩給詩的氣勢給震住了。
    “啊啊啊,這詩……”
    “兄弟們,我該怎麽評價?”
    “別評價了,我們要有這評價的水平,那我們就牛逼了。”
    李白的詩。
    不僅僅是豪放,突破,更多的是你怎麽想都想不到。
    正如此前的《蜀道難》一樣。
    當這一首詩出來之後,所有人都瞪大著眼睛,喊出,詩還可以這樣寫?
    那麽現在。
    哪怕眾人此前已經看過了蜀道難,可再聽這一首《將進酒》,大家該懵逼的時候還得懵逼。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李白哈哈大笑。
    一邊勸著兩人喝酒,一邊大聲的念出這一首將進酒。
    這首《將進酒》就像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那般,洶湧澎湃……直擊眾人內心。
    “謫仙人,這是謫仙人啊。”
    看著舞台上的李白,他們大聲的高呼。
    現場看客,他們是感動最深的。
    是的。
    此前雖然賀知章評價過,李白是被貶下凡塵的仙人。
    但之前的評價,大家都認為這是賀知章對於李白的讚美。
    事實上,李白怎麽可能是仙人呢。
    他其實與我們一樣。
    他就是一位有才華的詩人罷了。
    可當《蜀道難》《月下獨酌》《把酒問月》……以及現在的《將進酒》出來之後。
    他們終於明白。
    不是的。
    李白與我們是不一樣的。
    他是真正的謫仙人啊。
    ……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舞台的李白。
    好似已經成為了仙人一般。
    那朗朗高歌的《將進酒》,卻是給人們帶來一波又一波高潮。
    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
    就在李白一首《將進酒》念完。
    舞台之上。
    突然又來了數十位學子。
    他們手持書本,大聲的念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你是否還記得,當年晨讀之時背書的情形?
    你是否還有,整個班級所有學子一同朗讀唐詩的回憶?
    如果你都不記得了。
    那麽。
    看看舞台上。
    看看舞台上那些學子。
    他們可以帶你們找回當年的記憶。
    隻不過。
    原來的這一些學子可能讀的是其他詩人的作品。
    而現在。
    他們一起讀的,是李白這首《將進酒》。
    “啊啊啊……”
    “啊啊啊……”
    “啊啊啊……”
    舞台上傳來的讀書聲,直將大家的耳朵震得嗡嗡作響。
    那鏗鏘有力的嗓音。
    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
    那人生如少年般的朝氣。
    這一刻。
    卻是將所有人全部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