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穿越時空,傳承經典……(求訂閱)

字數:9753   加入書籤

A+A-


        “李時珍,1518年生於武省蘄州。其祖父是草藥醫生,父親李言聞是當時名醫,曾任太醫院吏目。當時民間醫生地位低下,生活艱苦,其父不願李時珍再學醫藥。李時珍14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秀才而歸,李時珍出身於醫生世家,自幼熱愛醫學,並不熱衷於科舉,其後曾三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故決心棄儒學醫,鑽研醫學。歲隨其父學醫,醫名日盛……”

    這個世界中醫式微。

    前世或許大家對於《本草綱目》或許很熟悉。

    但這個世界大家對於本草綱目並不是特別了解。

    不過。

    這沒關係。

    今天的這一次節目,就是要完整的介紹李時珍與他的本草綱目。

    在陳凡簡單的介紹了李時珍,這時,畫麵一轉,卻是來到了另一個舞台。

    這個舞台很有意思。

    鏡頭裏麵,有一塊巨大的屏風,徐徐從下往上拉開。

    這給人一種非常神秘,又給人一種好像來到了另外時空的感覺。

    不管是現場的觀眾,還是電視機前的朋友。

    當看到屏風拉出,眾人有一種來到了幾百年前的明朝。

    此時。

    一位飾演幼時李時珍的小娃娃出現在大家眼前“我體弱多病,還經常犯目疾。我知道生病的痛苦,而醫者能幫助病人。父親,我想做醫者。”

    另一邊,飾演李時珍父親李言聞的演員卻是搖了搖頭“做醫者,太難了,如逆水行船,好好讀書,考取功名。”

    小娃娃裝著聽不懂的樣子搖頭“聽不懂。”

    李言聞歎了一口氣“唉,長大了就懂了。”

    隨後。

    飾演李時珍少年時期的演員出現。

    這個時候他已經考取了秀才,但他的誌向仍是想當醫者,但還是不被李言聞同意。

    直到李時珍步入青年,李時珍第三次懇求父親“父親,記得我20歲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是您以黃芩入藥,我才得已活下來。父親,孩兒再次懇求,就讓我做一名醫者吧。”

    李言聞“你心意已決?”

    李時珍“望父親成全。”

    飾演李時珍的演員跪了下來,說道“讀上古先賢醫書,敬佩先賢以身試藥。讀傷寒雜病論,敬佩張仲景救民苦難。讀千金藥方,敬佩孫思邈大醫精誠。”

    李言聞“大醫精誠,所謂何?”

    李時珍“為利益百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心,無欲無求。”

    李言聞“若有疾厄來求者,不得問其踐賤貧富。”

    至此。

    李時珍與父親李言聞並肩為醫。

    這翻表演讓眾人一愣,隨後,漫天的掌聲便紛至湧來。

    “大醫精誠,說得好。”

    “若有疾厄來求者,不得問其踐賤貧富……這才是醫者,這才是醫生。”

    雖然中醫發展的並不怎麽樣。

    但看著李時珍父子,眾人卻是不由得敬佩起那些為百姓治病的醫生。

    畫麵繼續。

    在李言聞答應李時珍行醫之後,李時珍與父親共同前往各地行醫。

    此時。

    卻是發現了一件有趣的故事。

    這個時候,有一個藥商和一家藥店發生了衝突。

    衝突的原因,那就是藥店老板認為藥商賣給他的不是人參,很有可能是桔梗。

    這個鏡頭就讓大家奇怪了。

    怎麽會認不出藥呢?

    原來。

    人參與桔梗長得非常像。

    一般人還真分不出來。

    同時。

    這也不僅僅是因為桔梗與人參長得像。

    而且。

    不少本草書上對於各類藥類的一些特性,形狀,等等,也沒有完全記載清楚。

    所以這就造成了他人的誤解。

    別看這隻是小事。

    醫藥關係重大。

    這要是給病人吃了,輕者病情沒有任何好轉,重者直接就會害人性命。

    雖然這是一則小事情,但這個小事情卻是讓李時珍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想法。

    “父親,我想修一部新的本草書。”

    但李言聞卻問道“時珍,你知道我們中華有多少種藥柴嗎?”

    “何止上萬種。”

    “既然如此,你還要修嗎?”

    “父親,正因為有這麽多種,才更應該修。要不然,在上萬餘種藥柴當中,人們又如何才能認識這一些藥柴。而如果做不到認識,那我們醫生又談何治病救人?”

    事實上。

    現代西醫還經常開錯藥,更不用說麵對著何止上萬種的中藥。

    李時珍自小就知道老百姓的艱難,更看到過很多抓錯藥的例子。

    直到這樣的一個事情出現,更是激起了李時珍修本草的信念。

    而為了讓他的本草書能夠更為方便後人閱讀,李時珍將他的本草以綱目分之,分別為水、火、土、金石、草、穀、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等十六部。每部之前均有簡要論述,各部之下再分若幹類,如草部分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類、雜草等十一類,凡六十類。每藥均標注首載文獻出處,若有歸類變更或並入某藥者,則以校正說明;下設釋名、集解、辨題或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欄目解說……所以部書籍的名字就叫《本草綱目》。

    隻是可惜。

    要編著這樣的一作巨作,談何容易。

    本草綱目還沒有開始,李時珍的父親就去世了。

    但李時珍並沒有停止。

    他接過了父親的醫者之任,一邊當醫生,一邊周遊全國各地,遍識世間本草。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

    李時珍接觸到了很多以前見都沒見過的草藥,同時,也糾正了許多前人注解錯誤的本草。

    春去秋來。

    不知不覺,27年過去,李時珍終於編作出了這一本況世奇作。

    “這毅力,牛逼。”

    “將近30年啊,在我們眼裏剛才看的隻是彈指一瞬間,但對於人生來說,將近30年幾乎相當於一輩子。”

    看著鏡頭裏麵李時珍編撰出的這一部本草綱目,眾人都是無比的欣慰。

    隻是。

    就在大家以為,這部書籍編出來就可以了。

    但是。

    編本草難,刻印更難。

    因為本草綱目實在是內容太大,總共有170萬字。

    這170萬字別說是放在當時,就是放在現代也是一部長篇。

    但古時可沒有互聯網,也沒有像現在這麽方便的雕刻印刷技術。

    麵對著170多萬字,還有幾萬幅的本草圖片,所有的書商都知難而退,不敢雕刻。

    “我去,編出來竟然還不能印出來?”

    “那些出版商是吃屎長大的嗎,這都不敢印。”

    “不能怪那些出版商,這麽多的字,而且這本書也沒有什麽名氣,編出來誰買,虧錢出版?”

    “可這是李時珍花了30年的時間編出來的。”

    “不能道德綁架,人家也要吃飯。就像你,我現在吃不飽飯了,你給我1萬塊錢,你願意嗎?”

    “不願意。”

    “那不就得了。”

    眾人有一些歎氣。

    麵對著這樣的困難,原本一向清高從不求人的李時珍。

    為了能將本草綱目流傳出去,於是厚著臉皮去求當時的名臣王世貞。

    幾次遞上拜貼,但都被拒絕,沒有見麵。

    不過李時珍不敢放棄,將本草綱目遞給童子,直到童子將本草綱目拿給了王世貞看了之後,王世貞這才見了李時珍。不過當時王世貞雖覺得本草綱目是一部巨作,但他卻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此巨作,內容這麽複雜,這裏麵是否會有錯誤呢?

    這一問。

    李時珍拿著本草綱目回來重新修訂。

    這一修,又是10年過去。

    這時的李時珍,已經來到了暮年。

    當李時珍再一次找到王世貞時,王世貞被李時珍的毅力以及關懷天下的醫者之心所感動。

    他欣然提筆,為本草綱目作序

    “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采。如入金穀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鑒,毛發可指數也。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茲豈僅以醫書觀哉?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籙,臣民之重寶也。”

    王世貞的意思是說上自古代典故,下到民間傳奇,凡是跟藥相關的沒有記述不到的。就象進入了金穀之園,品種多色彩奪目;又象是登上了皇宮寶殿,寶藏都能看的清楚;象是冰壺玉雕般,精致極了。多但不繁雜,詳細卻有要點,綜括核實研究的透徹直看到事物的本質。這怎麽能僅僅是醫書呢?實在是闡述生命精湛道理、解釋萬物的大典,帝王的秘錄,百姓的重寶!!!

    這樣的評價一出,無數觀眾紛紛站了起來。

    “是的,這已經不是醫書。”

    “這是屬於百姓,屬於我們中華的文化。”

    雖然可能很多人沒有怎麽聽過本草綱目。

    雖然可能有更多人,也沒有看過。

    但沒關係。

    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先輩,他們之所以能夠傳承下我們,就是因為有像李時珍這樣的精誠大醫。

    隻是。

    就在王世貞介紹金陵最大的一家書商準備給《本草綱目》進行出版時。

    李時珍卻是身染重病,即將離去。

    “本草綱目出了嗎?”

    “父親,金陵書商說,他回去之後,一定會讓工人日夜加工,刊印《本草綱目》。”

    “唉,大概我是看不到這一天了。”

    飾演李時珍的演員一時無比的落寞。

    “兄弟們,那啥,李時珍看見過自己本草綱目成書的那一天嗎?”

    “好像沒有。”

    直播間內,無數人已經沸騰了起來。

    畢生的願望就是為了此書,但直到死去,也沒看到書成那一天。

    這是多麽的遺憾。

    隻是。

    就在這時。

    原本大家以為站在舞台上的陳凡隻是一個觀眾,隻是一個解說人,隻是一個帶領大家走進故事的主持。

    就在這時,陳凡卻是突然來到了李時珍的身前。

    “這是怎麽回事?”

    “陳凡老師怎麽到了李時珍那裏?”

    “難道……這是穿越到四百年前了嗎?”

    眾人有一些不敢相信。

    而在此時,陳凡卻是朝著李時珍深深鞠了一躬,說道“晚輩陳凡,已然看到刊印好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有些奇怪“你是?”

    陳凡恭敬的自我介紹“晚輩是來自四百多年後的一位讀書人,此行特來拜訪李時珍先生。”

    李時珍的兒子李建木這時說道“足下何以自證來曆?”

    陳凡卻是微笑的說道“敢問《本草綱目》是否尚未刊刻?”

    李建木回答“尚未刊刻。”

    陳凡則說道“那按道理講,世人都不知道本草綱目書裏的內容。”

    李建木再次回道“是的。”

    陳凡卻是突然說道“本草綱目共計五十二卷,近一百九十萬字。其中記載了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附有藥方一萬一千零九十六首,並繪有藥圖一千一百零九幅。”

    這一說,眾人震驚。

    李建木向父親李時珍匯報“父親,難道他真是來自四百多年後的人?”

    已知天命的李時珍卻是看著陳凡,好像一點也不感到奇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相信這位先生來自四百多年後。”

    陳凡再一次向李時珍鞠禮“先生,你的本草綱目在後世被奉為藥典,先生,您想不想看看,刊刻出來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激動的說道“此乃我畢生所願,當然想。”

    “我為各位帶路,請。”

    一邊走。

    陳凡一邊在前往藏書閣的路上說道“李時珍先生,胡承龍先生為您刊刻的那一版,後世稱為金陵版。但此後本草綱目又經曆了很多的版本,而且您的書還傳到了東洋,西洋,傳到了全世界。後來西方有一位叫達爾文的生物學家稱,他稱您的《本草綱目》是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

    說完。

    前麵的巨大的屏風再一次拉開,陳凡帶著李時珍以及他的幾位兒子來到了藏書閣。

    當李時珍看到他所編的本草綱目出現在他的眼前時,李時珍無比激動的看著這部作品,細細翻閱,然後,又無比小心的將書籍合上。

    直到最後,他與自己的兒子緩緩的走出藏書閣,並大聲說道“天下醫書,利益天下,當天下共修,世代永新。”

    畫麵再一轉。

    鏡頭裏麵,出現了當代無數的中醫師在學習治病之時,都在不斷的參考《本草綱目》。

    另一邊。

    中醫藥大學劉強教授卻是在旁邊評價“中華醫藥典籍到目前已經出版了十一版,在繼承《本草綱目》的基礎之上,我們一次又一次進行了修訂更新。這也正是李時珍先生所說的,天下醫書,利益天下,當天下共修,世代永新。”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的話,那就是傳承。

    中華民族,就是通過傳承,才延續了幾千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