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新青年》……(求訂閱)

字數:9781   加入書籤

A+A-


    “清朝終於結束了。”

    “普天同慶,放鞭炮。”

    “不容易,真是太不容易了。”

    嚴格上來說。

    清朝前期還是不錯的。

    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表現的都還可以。

    但是。

    清朝前期表現的再可以,清朝末期簽訂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完全可以將清朝此前打下來的所有功績給摸掉。這不是對於清朝黑,曆朝曆代都是如此。就像南宋一樣,南宋再怎麽文化強盛,再怎麽經濟發達。但是,當說到南宋之時,無數人對於南宋同樣有著一係列的意見。

    甚至說到宋這個詞時,一眾網友會將這個宋變成慫。

    隻是。

    這樣的興奮還沒有持續多長時間。

    隨後,一個問題卻是在他們心頭出現。

    “清朝結束之後,又變成什麽樣了?”

    這個問題一出。

    直播間內不少粉絲卻是說道:“還要說,以後肯定比清朝強啊。”

    “就是,清朝已經出現了一係列的有識之士,隻要在這一些有識之士的帶領之下,中華肯定能慢慢崛起。”

    “對啊,我也是這麽覺得。”

    隻是。

    現實並不向大家想得那樣。

    陳凡卻是說道:“雖然清朝結束了,但清朝之後未必如我們想象當中那麽完美。大家不仿想一下,清朝是結束了。但是,整個中華的局勢發生變化了嗎?”

    “並沒有。”

    陳凡搖搖頭說道:“就算清朝退位了,但當時中華的實力並不強。而且,此時一眾列強對於我們中華仍然虎視眈眈。甚至,他們的條約都還沒有被廢除。也就是說,在中華這樣的一個地盤上,他還住紮著一係列列強的軍隊。”

    這一說。

    眾人咯噔一聲。

    是啊。

    好像高興的有一些太早了。

    清朝雖然結束了他的統治,但他卻是留下了一大堆爛攤子。

    “感覺局勢比之清朝還在的時候更為複雜了。”

    “我也感覺,新生的民主國家如何應對這樣的局麵,這是一個難題。”

    “那麽,如何解題呢?”

    解題的方法並沒有出現。

    陳凡還是搖頭說道:“原來清朝皇帝退位,整個中華將迎來一個新的民主主義國家。可是,在這其中,有一位叫做袁世愷的清朝大臣,他以勸退清朝皇帝退位居功,謀取了大總統的位置。雖然有一些革命派並不支持袁世愷,但也隻能暫時妥協。可沒想到,袁世愷在取得大總統位置竟然還不滿足,他卻一步一步開始修改憲法。第一步,袁世愷修改憲法,將他的大總統之位變成終身大總統。不但如此,後麵他還規定,他這個大總統不但自己可以擔當,他的子孫也可以繼承。”

    “第二步,他開始著手恢複封建時期一眾官員的稱號。比如恢複九卿,大夫,等官職。”

    陳凡說完,一瞬間眾人便目瞪口呆。

    “讓自己變成終身大總統,這可以理解,這是對於權力的渴望。可是,恢複九卿,大夫……等官職,這是要做什麽?”

    “不會是……”

    不少人開始有一些想不通。

    隨後。

    有一人卻是說道:“這家夥不會是想自己當皇帝吧!!!”

    這一句一出,整個直播間再一次轟動。

    對於此。

    雖然陳凡並沒有看直播間。

    但在現場看到一眾學子的表情,他同樣也知道大家內心想的是什麽:“是的,他就是想當皇帝。”

    事實上。

    當時袁世愷複辟帝製一出來,所有人也是目瞪口呆。

    很多人也沒有想過,袁世愷竟然是這樣的想法。

    “自己當皇帝。”

    “複辟帝製,這丫的竟然打的是這樣的主意。”

    “這家夥不會是腦子進水了吧,現在帝製還有什麽優勢?”

    清朝為什麽被列強欺負的這麽慘。

    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那就是清朝是封建帝製。

    也就是製度的缺陷。

    如果時間向前再推幾百年,或許這樣的想法是正常的。

    因為那個時候,民主的思想還沒有得到傳播。

    帝製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比較深入人心。

    可是。

    當一眾列強帶著他們的長槍大炮在中華的土地上耀武揚威時,無數有識之士卻是深刻的看到了帝製對於國家強盛的製約。所以,在那個時候才會有君主立憲派,以及革命派的出現。而也正是在這一些有識之士的革命之下,清廷這才退位。

    按理來說,袁世愷是逼迫清廷退位的大功臣。

    他應該更為深刻的看到帝製得不到人心。

    可是為何,他還要恢複帝製?

    “其實這家夥腦子不是進水了,而是,皇帝這個稱號實在是太具有誘惑力了。”

    “嗯,中華幾千年都是帝製國家,哪個不想當皇帝?袁世愷雖然逼迫清廷退位,但他原本就是清廷的官員,他自然對於皇帝這個位置垂涎欲滴。”

    一眾粉絲不斷的議論。

    對此陳凡也是同意這樣的說法。

    他接著說道:“但之前我說過,時代不一樣了。袁世愷或許很有能力,或許也很傑出。但是,他的這種反時代的思想,注定會被時代拋棄。當袁世愷登基稱帝之後,他幾乎遭受到了所有革命派的反對。一眾有識之士展開了一係列的護國起義,麵對著外界一係列的壓力,袁世愷被迫取消帝製。從袁世愷登基,再到他取消帝製,僅僅隻有88天。不久之後,袁世愷也因尿毒症不治身亡。”

    正如之前所說。

    清廷雖然退位了,但留下來的一個爛攤子,卻是給了無數有識之士一係列的難題。

    而在這當中,又出現了一批像袁世愷一樣的恢複帝製的當權人士。

    這無疑給新建立起來的政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陳凡老師,袁世愷去世之後,我們中華又如何?”

    這時。

    一位學子站起來再次問道。

    不知不覺。

    他們已經將陳凡講的故事,當成了中華。

    沒辦法。

    這實在是太有代入感,也太真實了。

    而且麵對著中華目前的局麵,無數人等也無比關心著國家的出路。

    “袁世愷死去之後,雖然政權還得以維持了下去,但內部卻已經分裂成了各個軍閥勢力。各個勢力之間先後登場,分別控製了一段時間。而在這一段時間,因為列強仍沒有被驅除,甚至國家也沒有完整統一,中華仍處於無比黑暗之中。”

    當然。

    這一階段也不是沒有任何優點。

    比如。

    在北洋政權控製期間,中華廢除了不少此前與各個列強之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這也為後來的統一打下了一些基礎。

    不過總體上來說,這一階段各路軍閥處於混戰之中。

    與之同時,整體國家的實力仍然不足,在對外關係上也走得非常艱難。

    “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這堂課就至此結束。不過,在這節課之後,我也給同學們留一道小小的作業。在當時軍閥割據的時代,我們中華又應該如何找到出路?”

    ……

    “陳凡老師留得這道題也太難了吧。”

    “是啊,這樣的題,別說是我們,我感覺,就算是一眾研究國際關係的專家也不見得能解開。”

    “感覺比我們的曆史還複雜,啊啊啊,我突然有一些慶幸了。”

    “為什麽慶幸?”

    “如果我們生在那個時候的中華,我們怎麽辦?”

    這一說。

    還真是讓眾人感同深受。

    正如他們現在所處的世界一樣,很多人隻感覺,他隻是一個簡單模式。

    可是。

    陳凡老師那個世界,簡直就是地獄模式。

    “雖然慶幸,不過,我們還是得研究一下陳凡老師留下的課題。畢竟,如果未來我們也碰到這樣的局麵,我們能怎麽辦?”

    “對,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解開這道題,那麽,未來碰到這一些局麵的時候,我們也能找到新的出路。”

    “但問題是,這個題目真的無解啊。”

    不少人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

    但這個問題怎麽解?

    隻有天知道。

    或者是,老天都不知道。

    “內部軍閥混戰,外部列強橫行,請問,這怎麽解?”

    “不隻如此,清廷留下來的爛攤子都還沒有完全消化掉。”

    “我都有一些擔當,這樣的政權是否能夠維持的下去。如果這樣的政權不存在了,中華又會變得如何?”

    這其實真是一個無解題。

    不過。

    有的時候。

    如果你不去解,那這道題就永遠解不開。

    好在。

    擁有著五千多年文化的中華,哪怕沒有給出答案,但他卻給了一眾有識之士解題的思路。

    在第二天。

    陳凡再一次開講之時。

    陳凡突然發現,好像今天來現場準備聽課的,卻是多了好多國外友人。

    “孫主任,這是怎麽回事?”

    陳凡有一些奇怪:“這些是學校的外教嗎?”

    “不是。”

    孫軍搖搖頭,然後說道:“這些都是國外的一些官員。”

    “國外的一些官員?”

    這更讓陳凡驚訝了:“他們也來聽我的課?”

    “是啊。”

    “孫主任,你沒告訴他,我這是在講故事嗎?”

    “陳凡老師,您別驚訝。曆史與故事有的時候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正如外國曆史對於我們來說,其實也是故事。而且,您知道,現在全球並不是那麽太平。很多的一些國家或地區,他們都遭受到了一係列的麻煩。而這一些麻煩,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破局。”

    得。

    陳凡聽懂了。

    這是來向自己取經的啊。

    這讓陳凡想起了前世一些國家。

    他們的很多作戰理念,思想,都是來源於中華。

    ……

    “各位同學,不知道昨天我布置的那道題,大家做得怎麽樣?”

    第二堂課。

    陳凡一上課,就準備與大家說說這道題。

    隻是可惜。

    雖然有不少學子站了起來,但解題的想法實在是太簡單了。

    “陳凡老師,我覺得還是您來吧。”

    “我們要是能解得出,估計可以派我去當外交官了。”

    下麵大家一片大笑。

    “既然這樣,那我就隻能繼續講故事了。”

    也沒有多餘的話,陳凡開始解題。

    當然。

    這個解題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可以解得了的。

    想了想,陳凡說道:“那我們先從北大開始說起。”

    “北大?”

    一眾學子一愣:“這與北大有什麽關係?”

    “當然有關係,而且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陳凡說道:“清朝結束之後,雖然當時軍閥混戰,但也難得清淨了一段時間。當時有一位叫做蔡元培的人,他便擔任了北大的校長。與之其他校長不一樣,蔡元培在擔任北大校長之時,非常注重一眾學子的思想教育。與之同時,他在聘請教員方麵,也是海納百川,吸收各方麵有水平的人士。在這一些人士當中,有思想比較積極的陳仲甫,胡試,李大招……等人,同樣,也有思想偏保守的辜鴻銘,黃侃等人。”

    “而在這其中,陳仲甫脫穎而出。早年的陳仲甫出身於清朝末年,也曾經參加過科考,但沒中。後來,陳仲甫接受了大量先進的文化,隨即他前往倭國留學。回國之後,他在當時一個很大的雜誌《甲寅》裏麵發表了很多極具有思想性的文章。在蔡元培成為校長之後,蔡元培聘請陳仲甫擔任北大文科學長,後來創辦了《新青年》雜誌。”

    “而陳仲甫在擔任北大文科學長之後,亦結識了很多有識之士。隨之而後,新青年便搬到了北市。也因為有北大做為一個陣地,在此之後,新青年發表了許許多多各類思想性的文章。這一些文章不但開闊了民眾的視野,而且也給一係列有識之士帶來了巨大的啟發。與之同時,也正是因為《新青年》,才真正的喚醒了沉睡的中華,真正的解放了無數國人的思想。”

    陳仲甫自然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

    同樣。

    他創辦的雜誌《新青年》,亦是近代史當中一個無比重要的著作。

    “可能,大家會有一些懷疑,覺得一份雜誌不可能有這樣大的影響力。這裏我引用陳仲甫先生所說的話,他在北大一次演講當中提到國家為何會陷入如此。他舉例了清朝到此時的種種變化,清廷為什麽會被欺負,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裝備不如國外先進。但是,後來清廷開始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技術之後,為什麽仍然被列強欺負,難道清廷當時真的打不贏他們嗎?隨後,有人就分析,這是因為製度不如西方。”

    “這說得有道理,清廷是封建,自然比不上西方。可是,在清廷結束了他的統治之後,國家已經建立了一個相對民主的國家,等於換了一個全新的製度。那麽,到了現在,為什麽中華仍然處於一個軍閥混戰的地步?難道,這個製度也不如西方嗎?”

    “對於此,陳仲甫認為。中華不如西方,也許剛開始是裝備不如他們,後麵又是製度不如他們。但是,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那就是中國人的思想沒有覺醒。”

    “近幾千年以來的封建帝製的壓迫下,很多民眾的思想沒有得到啟發。而要拯救國家,要給現在的國家找出一個藥方,要為國家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首先,那就應該解放思想。也正因為如此,新青年一眾有識之士發表的一係列文章,卻是在當時國內掀起了一場巨大的解放思想浪潮。在這樣的一個浪潮當中,人們學習到了兩個詞,一個是民主,一個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