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個貧困戶

字數:4136   加入書籤

A+A-




    李金澤和楊四家都在北地住,江宇推著推車就轉向北地,他到達的第一家是楊四家。

    楊四和楊萬是本家,輪起來應該還沒出五服,他從小就被叫楊四,這麽多年下來,他的本名在村子裏已經沒幾個人知曉。

    楊四家三間小土屋, 孤零零地矗立在在這裏拐了一個大彎的煙水河邊。

    楊四正在院子裏掃院子,看到江宇推著個兩輪車在他家門口站下,兩眼茫然地看著江宇。

    楊四的歲數並不算太大,今年才三十七歲,但看外貌說他五十歲都有人信。

    “四叔!忙呢?”

    “小江啊!你這是”

    “四叔!隊裏沒有忘記你們這幾家貧困戶,這不過年了嗎,給你們送點過年的東西。”

    江宇從推車上把電視機搬下來,抱進院子裏。

    “這這怎麽說好!”

    “咱們黃嶺村就你家和李金澤家沒有電視機了,隊裏出錢給你們買了,等會你和李金澤找個小車到我家去,還有些過年的東西,你們推回來。”

    楊四眼圈有些發紅,似乎準備說點什麽感謝之類的話。

    楊四家庭本身就比較困難,結婚比較晚,二十五歲時才娶到了媳婦。

    在七十年代的農村,二十五歲娶媳婦已經非常晚了。

    他媳婦據說從小身體就不好,結婚後也是經常得病,弄的楊四這些年精苦力盡的。

    楊四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女兒,今年十歲,小的是兒子今年八歲,姐弟倆歡欣鼓舞,跑過來抱著電視機箱子笑聲清脆。

    江宇看著這兩個孩子還穿著帶補丁的衣服,不由自主想到自己剛複員回來時候的江雪和江濱。

    楊四的老婆坐在炕上,身上蓋著被圍個頭巾。

    “四嬸!您好點沒?”

    “唉!好啥呀!就這樣了, 小江隊長!你說我這樣的人活著有什麽意思,哪如早點兒死了得了。”

    “四嬸!這說的什麽話?您才三十五,還年輕著呢,往後咱們還有大把的好日子還沒過呢,你一定要振作精神,別整天的胡思亂想。”

    江宇把電視機箱子打開,把電視機擺到楊家屋內唯一一口大櫃上。

    讓楊四找了一根杆子,一陣忙活後,把電視機天線鏈接上了。

    電視機天線鏈接完畢,江宇和楊四就蹲在他家屋簷下。

    “四叔!來年有沒有什麽打算?”

    “打算!小江!你也看到了,你嬸子身體不好,我哪也幹不了,就能守著自己那幾畝薄地,但就這幾畝地我都侍弄不好,唉!”

    “我嬸到底都有什麽病?”

    “具體什麽病我也不知道,沒有係統的治療過,反正病是不少。”

    總結起來就一個字,沒錢!

    江宇想了想:“四叔!您看這樣怎麽樣?等過完年,你帶我嬸到縣醫院去做個全麵的檢查,把所有的病因都檢查出來,如果沒有什麽太嚴重的病,咱們徹底地進行一次治療, 爭取讓嬸子的病徹底消失,錢的問題您不用操心,這個錢我出。”

    去醫院檢查的錢江宇沒說隊裏出,而是用自己的私人名義。

    如果這個也用隊裏名義出,那他的麻煩可就多了。

    有個頭疼腦熱的都來找他,要求以隊裏的名義報銷,他就不用幹別的了,天天就和這些人打交道了。

    “老侄兒!這怎麽好意思呢?”

    “四叔!啥也別說了,先看病要緊,以前沒錢什麽辦法也沒有,現在咱們生活已經好起來了,不差那點錢了,全村人都在發家致富,您家也不能落下,我嬸的病不好,您就不能安心的致富,等我嬸的病好了,種點草莓果樹,再養豬養雞,一年賣個幾百塊錢,您到石場車隊一年再掙個千八的,這日子不就活了嗎!好了!就這麽說定了,我還要到李金澤家去,別忘了待會到我家去拿東西。”

    江宇剛要走,突然又想起什麽:“對了!你家兩個孩子上學沒有?”

    楊四搖頭。

    “孩子將來不能當掙眼瞎呀,那樣就毀了,等開學了,都送去學校念書,念書的費用我出,念到哪裏我供到那裏,就這麽說定了。”

    江宇離開楊四家,推著手推車來到北地正北方向最後麵一家,這裏就是李金澤家。

    嚴格說來,李金澤兩口子的歲數也不算太大,也才五十六七歲上下。

    但那個時期的人顯老,五十多歲也就像六七十歲的人了。

    江宇把電視機抱進屋,然後和李金澤一頓忙活,把電視杆立起來,鏈接上了電視天線。

    “二大!您和我大娘的身體還行嗎?如果感覺不是太爽利,過完年都去醫院檢查檢查,這個錢我出。”

    “老侄兒!謝謝你的好意了,我和你二大娘身體倒是沒啥問題,就是老了。”

    “二大!我感覺您還沒老,有沒有想過收留個孤兒啥的給自己養老?”

    李金澤搖頭:“年輕時都沒有過那種想法,現在都老了還想那個幹什麽,不是親生的,怎麽弄都不行。”

    這人思想還是挺封建的。

    “二大!隊裏還給你們這些貧困戶準備了點兒過年的東西,待會兒你和楊四自己推個小車去我家拉回來。”

    電視機送完,江宇把推車還給楊萬,然後騎摩托車去了一趟鞋廠,拿了兩個書包和幾雙鞋。

    回到黃嶺村時,在楊萬小店買了些學生用的本子鉛筆文具盒。

    此時,他家裏已經來了二三十個人了,都是給江宇開拖拉機的司機和裝卸工,他們是來領過年福利的。

    石場半年的時間完成了九萬方石頭的任務,江宇簽訂的到六月份供應十二萬方石頭的合同,被完成了三分之二還多。

    不算運費的話,這些石頭運到海邊,江宇一方賺兩塊,這些石頭給他帶來了十八萬元的收入。

    他自己的車隊在運費上也賺取了二十萬的利潤。

    但即便如此,這個石場半年時間也僅僅才給他帶來四十萬元的收入,和鞋廠一比,就小巫見大巫了。

    這也是後期他把算賬交給林東川,自己不怎麽太過問的原因。

    但不管過不過問,這些司機和裝卸工都是給他打工的,過年過節發點福利責無旁貸。

    這些人過年每人一百塊錢,一袋米一袋麵,五斤豆油,一坨鮁魚。

    白雲男人他二叔冷庫裏的帶魚刀魚都被江宇幹光了,隻剩下不值錢的鮁魚,也就隻能發這個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