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默許的局麵
字數:4952 加入書籤
江宇坐在辦公室裏進行了一番謀劃,然後一個電話打到了行台分廠。
接電話的是穆蓮枝。
“穆廠長!吳忠勇和肖飛在不在廠子裏?”
“吳忠勇在,肖飛不在。”
“肖飛去哪裏了?”
“開車去十家莊拉皮革去了。”
“你讓吳忠勇接電話。”
幾分鍾後,吳忠勇這聲音從電話裏傳來。
“頭兒!啥情況?”
頭兒?這貨又從哪學的?
“肖飛什麽時候能回來?”
“得下午三點左右能回來。”
“等他回來,你們放下手裏所有的活,飛到冰城去等我。”
“啊!去冰城?去那裏幹什麽?”
“當然不是去遊山玩水,是去辦事很重要的事情, 沒錢先讓穆蓮枝從企業裏拿些給你們,咱們明天下午一點在哈賓機場大門口匯合。”
“要不要定個接頭暗號啥的?”
“你這家夥怎麽感覺變了,會開玩笑了,戀愛了?”
“沒有的事兒。”
“你就嘴硬吧,嘴硬心受苦!”
打完電話,江宇回家向家裏交待了一下, 然後把自己要出門的事情告訴了白鳳。
白鳳對江宇出門已經見怪不怪了,隻是囑咐他在外邊不許打架, 不許和女人勾勾搭搭, 再就是注意安全,完事兒。
八八年春節是二月十七號,江宇啟程是十二月十二號。
這離過年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希望他能在年前徹底解決原材料的問題。
從渤海坐飛機到了冰城是中午十一點多鍾。
到了這裏,江宇才知道這裏為什麽叫冰城了。
大道上的積雪已經像冰一樣堅硬,每個人都整的像狗熊似的。
與這裏相比,他的家鄉可以用溫暖如春來形容了。
找了個飯店吃了午飯後,就到冰城機場大門去等候。
一點多一點,吳忠勇肖飛兩個家夥穿著軍大衣,也像狗熊一樣地來了。
“你小子發什麽神經?沒事兒,跑到是冰天雪地裏來幹什麽?”
“哈哈!當然有事情了,沒事兒,我跑這裏來幹什麽?你倆吃飯沒有?”
“吃完了。”
“先找個地方住下,明天咱們還得坐飛機。”
三人找了個旅社,開了個四人房間。
“說說!你跑到這裏來到底幹什麽?”
“找鋼材!不鏽鋼的!”
“你到這裏來找不鏽鋼?你是不是腦子出問題了?這個省有不鏽鋼材嗎?”
江宇搖頭:“這個省還真沒有。”
“沒有,你跑這裏來找不鏽鋼鋼材?”
“這個省雖然沒有, 但是這裏能找到。”
“這話聽著怎麽感覺很矛盾。”
“這個問題很快你們就明白了,長毛!先說說你的那些車吧,那些車開的怎麽樣?”
“車還行,馬力大拉的也多,油耗也不算太大。”
“給夏嶽送過貨沒有?”
“有一輛車現在專門給他送貨,兩天一趟,臨邑那邊三天一趟,再加上給鞋廠拉皮革,這五輛車基本上都沒閑著。”
“有活幹就行,趙燕飛的那些手下呢?”
“趙燕飛辦了個個體運輸執照,五台新車加三台舊車都在跑運輸,三台舊車跑短途,五台新車跑長途,他手下的那些人,有駕駛證的當司機,沒駕駛證的跟車押運,趙燕飛給他們開工資,都忙的不亦樂乎的。”
隻要他們以後不再去幹那些違法的事情,這不就洗白了嗎!
“杠子!鞋廠那邊兒怎麽樣?”
“新工人已經頂班上崗, 日產量過了五千雙, 葛國偉的擴建計劃也開始實施,廠房的地基全部打好了,廠房也壘了一半兒了,不過天冷了,也就都停工了!”
行台廠有日產五千雙的能力,基本就能滿足夏嶽的需求,每天還能有兩千雙支援臨邑市場。
夏嶽這個大批發商分流出去,鳳窩堡鞋廠的壓力就輕了許多,可以騰出些產能應付出口了。
“你和穆蓮枝還月朦朧鳥朦朧嗎?沒挑明呀?”
“挑明啥?”
江宇搖搖頭:“你這貨真是個棒槌,活該你打一輩子光棍兒,睡覺!”
吳忠勇這貨趴被窩裏,大概越想越不勁兒。
“江頭兒!你這意思穆蓮枝對我有意思唄?”
“沒意思!”
“啊?那你剛才的話是什麽意思?”
肖飛在被窩裏噗呲一聲笑了:“我都看出穆蓮枝對你有意思,你個棒槌偏偏看不出來,你還指望人家倒追你呀?”
“為什麽不行?你都有人倒追,我憑什麽不能?”
“你和我不能比,我這魅力有女人倒追是正常現象,你一個大老粗像個木頭一樣,憑啥讓女人倒追?”
“切!你憑你那一身沒進化完整的黑毛,趙燕飛一定是瞎了眼了才會倒追你一個半獸人。”
“你還真說對了,趙燕飛就喜歡我這一身毛,她還就喜歡摸我身上的毛玩。”
江宇終於憋不住了,哈哈笑了起來。
然後幾乎和吳忠勇異口同聲地問:“趙燕飛都摸你什麽地方的毛了?”
這回輪到平時小嘴叭叭能說會道的肖飛不出聲了,他知道自己說漏嘴了。
第二天三人起床吃早餐,然後在機場附近的大街上逛商店,逛到十點左右到機場坐飛往黑河的飛機。
黑河機場建於五十年代,關閉於六九年。
從新開啟時間是八五年一月。
這個機場的開啟關閉,以及重開基本就代表了華國和對岸國兩國的關係。
好的時候開啟,不好的時候關閉,緩和的時候重新開啟,就這麽簡單。
這趟航班並不是天天發,一個星期隻發三趟,而且還經常不滿員。
但是今年,通往黑河的機票卻起快了,甚至達到了一票難求的程度。
無他,飛機上坐的都是去黑河尋找發財機遇的人。
機場重開,就意味著華國和蘇聯的關係緩和了。
雖然官方還沒有什麽表示,但是民間從八六年冬天開始就有了交易。
華國這邊缺少資源,而對方則有的是資源。
蘇聯那邊缺少輕工業產品,這又是華國不缺少的。
這是一個雙方互補互利的局麵。
因此雙方政府部門都是持默許的態度。
政府默許了,民間自然也就搞的熱火朝天。
因此到黑河來碰運氣的也就大有人在。
在五十年代就存在,後來因為和對岸關係降低而關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