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賊心不死贏子桓
字數:4089 加入書籤
贏子桓滿臉激動的從訓鷹士兵手裏拿來鐵管,從裏麵抽出一張紙。
紙張緩緩打開,贏子桓看完紙上的內容之後一臉歡喜。
而王翦看到贏子桓的笑容就知道,韓信他們完成了任務,同時他也鬆了一口氣,看來寶貝徒弟沒有給他丟臉。
贏子桓激動的拿著紙對王翦說道,“成功了,韓信和陳慶之他們成功了,姐夫你看”。
贏子桓雖然知道韓信未來會成為兵仙,可眼下的韓信初出茅廬過於稚嫩。
贏子桓也不確定,現在沒有累計過多戰場經驗的韓信,能不能完成他交代的任務。
王翦接過軍報一看,哈哈大笑起來,“不愧是老夫的好徒弟,做事就是幹淨利落”
贏子桓看向北方,緩緩說道,“是啊,韓信做的很好,這匈奴的祖墳被挖了,這些匈奴肯定會發瘋一般的追殺韓信他們”。
“所以,接下來韓信他們就要拚命的逃回來了,隻要逃到北河才算安全”。
祖墳被挖,這些匈奴哪怕累死,哪怕斷了腿也會追殺韓信,韓信的南歸之路注定不會平靜。
王翦連忙安慰道,“子桓公子,這件事你就不用太過擔心了”。
“韓信是我的徒弟,他有幾斤幾兩我還是清楚的,既然他們能挖了匈奴的祖墳,那麽他們就一定可以逃回來的”。
誰知道贏子桓搖了搖頭說道,“我沒有太擔心他們,這次我和賈詡給他們留了三個錦囊”。
“我是擔心,他們殺匈奴殺的太歡了,導致沒在約定的時間到達北河”。
王翦聞言蚌埠住了,他感覺現在已經跟不上年輕人的思維了,這就是黃河後浪推前浪,一浪高過一浪吧。
“好了姐夫,別在這裏裝深沉了,我們該率領大軍和蒙恬將軍匯合了”。
“曹參,傳我軍令,大軍集合,立刻出發,目標北河戰場”。
“是!子桓公子”。
馬屁大王曹參接到虎符之後,立馬向著軍營跑去。
“對了,這件事還要寫信和父皇說一聲,該要點什麽賞賜好呢”
“要不我幹脆讓父皇賜婚吧,姐夫你看怎麽樣?”
王翦看著還沒打仗就要賞賜的贏子桓,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不過在聽到贏子桓提到賜婚,便擺著個臭臉不搭理贏子桓了。
隨著贏子桓軍令的發出,十五萬秦軍精銳離開了九原城大營,向著北河就出發了。
北河,是河套平原的一條大河,此水不但水質優美,旁邊的牧草也是生長的極為旺盛。
而這也是匈奴南下的必占之地,有了北河一來有充足的水源,二來有充足的牧草,所以匈奴對北河是勢在必得。
同時因為地理位置,北河又是匈奴南下的必經之地。
所以匈奴想要南下,就必須擊敗這裏的秦軍占領北河,不然匈奴就隻能被迫靠著人海戰術攻城了。
就是因為北河的總總原因,贏子桓才會把北河作為第一戰場。
按賈詡所說,他會選擇在北海的河水上遊下毒,這樣可以毒死一大片的匈奴精銳和牲畜。
可這個提議被贏子桓拒絕了,因為北河的下遊就是大秦百姓,你毒死匈奴就算了,我大秦百姓一個都不能死。
如果是在匈奴腹地下毒,贏子桓肯定是一百個同意了,不過賈詡的下毒之計,也被贏子桓改進之後寫在了錦囊裏。
隻聽陣陣馬蹄聲響起,一隻黑色的軍隊離開了九原城,這支軍隊猶如一條黑色的長龍一樣綿延不絕。
走出九原城之後,這十萬大軍分為十個方陣,向著北河而去,他們要在哪裏和長城軍團回合。
而大軍身後則是五萬輔兵和二十萬民夫,他們負責運送材料和軍需物資。
在高順的陷陣營的帶領下,十萬秦軍來到早就選好的位置停了下來。
贏子桓坐在戰馬上吩咐道,“傳我軍令,修建一個十五萬人大小的軍營,軍旗用九原郡的”。
九原郡守馬雲好奇的問道,“子桓公子,在下有一事不明。”
贏子桓低下頭對著馬雲說道,“你有什麽事不明的問吧”
馬雲緩緩說道“我們為什麽要修建十五萬人的軍營啊,要知道我們和蒙恬將軍匯合之後,可是足有三十萬大軍啊”。
“而我為什麽不用長城軍團的軍旗,而是用九原郡的軍旗,不是長城軍團更強嗎?”
在馬雲心裏,強者應該在首位,不管是軍旗還是地位都應如此。
贏子桓耐心的解釋道,“這是因為蒙恬將軍把匈奴的膽子都給嚇破了”。
“匈奴要是看到長城軍團的軍旗,認為這裏有三十萬長城軍團大軍怎麽辦?”
“到那時,匈奴肯定會落荒而逃,而當匈奴看到隻有十五萬人的大營,軍旗還是九原郡的”。
“這個時候頭曼單於可是率領著百萬大軍的啊,你說頭曼單於會怎麽選擇”
要知道蒙恬將軍可是追擊匈奴七百裏,要不是匈奴太能跑了,說不定蒙恬就可以把匈奴從地圖上抹去。
從那以後,蒙恬也有了一句名言,匈奴小兒安敢啼哭!
可以說蒙恬把匈奴的膽子都給嚇破了,他們要是知道這裏有三十萬長城軍團。
肯定是立馬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然後嗷嗷叫的離開北河,匈奴一人兩馬,秦軍很難追上他們。
而如果隻有十五萬人的大營,軍旗還是九原郡的軍旗,那頭曼單於手握百萬大軍肯定會想要一雪前恥。
他們肯定會嗷嗷叫的拿著彎刀向秦軍發起衝鋒,等他們到了近處血戰的時候,在發現問題那就已經晚了。
想明白的馬雲對著贏子桓行了一禮,“子桓公子大才,馬雲受教了”。
贏子桓點點頭對著馬雲誇獎道,“不懂就問,這是好習慣,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無止境啊”。
馬雲聽著張口就是引經據典的贏子桓,崇拜的看著他點點頭,心想我一定要成為子桓公子這樣博學多才的男人。
軍令下達之後,五萬輔兵和二十萬民夫便開始安營紮寨起來,現在萬事俱備就等蒙恬率軍前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