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匈奴放火燒山

字數:6108   加入書籤

A+A-


    

    頭曼單於很是享受這種美妙的感覺,隻見他右手從一個匈奴手裏接過火把,朝油脂上一扔。

    “滋滋!”一陣油脂的灼燒聲響起,隻見火頭躥起,舔著樹木。

    望著越來越旺的火焰,匈奴眼中精光閃爍,人人臉上泛著喜色,扯起嗓子大吼“燒死可惡可恨的秦狗嘍!”

    “秦軍可惡,要置大匈奴勇士於死地!秦狗,你們也嚐嚐死亡的滋味!”

    “燒燒燒,燒死秦狗!”

    匈奴吼得山響,火把不住朝油脂裏扔去。隻一會兒功夫,到處都是火頭,不知幾多,煞是壯觀。再過一陣,火頭躥起,燒著了樹木,烈焰騰空,映紅半邊天空。

    “滋滋!”不計其數的樹木被烈焰吞噬,發出一陣滋滋聲,火勢越來越旺,整個山腳都著火了。

    一陣風吹來,火頭更旺了,對著山上就躥去。

    “哈哈!”頭曼單於望著快速朝山上躥去的火頭,得意非凡,仰首向天,爆發出一陣暢笑聲。

    “哈哈!”匈奴大臣們也是大聲暢笑,快活之極。

    “頭曼單於!烏特拉!”

    “頭曼單於!烏特拉!”

    匈奴歡喜莫銘,手舞足蹈,大聲歡呼,萬歲聲響徹天際。

    此時的贏子桓和扶蘇,蒙恬,張良他們在中軍帳中,商議著軍機要事。

    “子桓公子,這一戰,你打算何時結束?”張良眼中透著睿智的光芒,打量著贏子桓問道。

    “張良,你認為何時結束為宜?”贏子桓並沒有作答,而是反應一句。

    贏子桓要考考張良,看看他有什麽見解。

    “子桓公子,我以為,此戰不必把匈奴全殺了,隻需要嚇破匈奴的膽,就可以結束了。”張良顯然經過深思熟慮,言來不慌不忙。

    “何出此言?”贏子桓問道。

    “子桓公子。春秋戰國征戰幾百年,什麽最缺?不是金銀珠寶,不是糧草,而是人力!”

    張良大聲剖析,道“大爭之世,黎民苦戰國,苦不堪言,在於戰亂不息,諸侯力征。死於戰陣者眾,流離失所者眾,饑餓而死者眾……是以,人力最是缺乏。”

    戰國大爭之世,哪年沒有打仗?死於戰陣的人不知幾多。

    哪月哪日沒有流離失所的人?死於饑寒交迫的人不知幾多。

    人。是萬物之本,隻要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是以,在戰國大爭之世,最為珍貴的並不是金銀珠寶,並不是糧草,而是人!

    張良這話說到要害處了。贏子桓重重點頭,大為讚賞。

    扶蘇和蒙恬也是微微頷首,滿臉的讚同。

    “以我之意,隻要嚇破了匈奴的膽。使得匈奴不敢再叛就成。抓些匈奴俘虜,讓匈奴做苦力。”

    張良接著剖析道“別的不說,匈奴養馬之術天下無雙,若是能為大秦所用。大秦何愁無駿馬?”

    匈奴是遊牧民族,若是用來種莊稼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匈奴一定會覺得很痛苦。

    若是用匈奴來牧養戰馬的話,那就是用得其所,匈奴一定會把戰馬牧養得膘肥體壯。

    若是能有數萬匈奴為大秦牧養戰馬的話,大秦何愁沒有戰馬?

    “啪啪!”贏子桓更是雙手輕擊,大為讚歎“張良所言,正是我所想。匈奴嘛,固然可恨,可是,匈奴也有可貴之處。

    匈奴大有用處,別的不說,用匈奴來養馬的話,大秦一定會有不計其數的駿馬,大秦之軍就會更加快捷,來去如風了。”

    戰馬這種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對於一個國家民族的重要性不需要說的。

    看看中國曆史上強盛的王朝,比如漢朝和唐朝,就知道了。

    漢唐兩朝,之所以強盛,漢唐兩朝的大軍之所以能夠縱橫在大漠上,漢朝擊破匈奴,唐朝滅掉突厥,就在於這兩朝擁有很多戰馬。

    眾所周知,漢武帝組建了大量的騎兵,在衛青和霍去病這些天才統帥的率領下。

    大漢兒郎縱橫在大漠上,擊破了強橫的匈奴。

    究其原因,就在於,漢朝推行“馬政”,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擁有大量的戰馬。

    要不然的話,即使以漢武帝的雄材大略,也不可能改革漢朝軍製,組建大規模的騎兵。

    唐朝在這方麵更是遠遠超過了漢朝,唐朝最強盛之時,光是官府掌握的戰馬就高達七十萬匹之多。

    這隻是官府掌握的,民間掌握的駿馬還不計算在內。正是因為有了大量的戰馬。

    唐軍幾乎是人手一匹戰馬,哪怕是步兵也能有戰馬代步,是以唐軍的機動能力特別強。

    成功的推行“馬政”,使得漢唐兩朝擁有的戰馬不比遊牧民族少,正是因為如此,漢唐兩朝才那麽的輝煌。

    可以這樣說華夏的強盛是建立在馬背上的!

    如果說漢唐兩朝的成功是“正麵教材”的話,那麽,宋朝的失敗就是“反麵教材”了。

    說實話,宋朝的經濟實力是中古代王朝中首屈一指的,遠遠超過了夢幻般的唐朝。

    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人口過億的王朝。

    然而,宋朝在軍事上卻是沒有什麽建樹,強大的經濟實力並沒有轉化為強大的軍事實力,原因是多方麵的。

    其中有一個原因卻是眾所周知的,那就是宋朝缺馬,嚴重缺馬。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宋朝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推行“馬政”,卻是因為貪汙滋生。

    沒有成功。河北路一共有十二個馬場,一年才有兩千四百匹可用之戰馬,這明顯是不可能的,隻能說貪汙太嚴重了。

    也正是因為宋朝沒有大量的戰馬,遇到契丹、女真和蒙古人的鐵騎時,就隻有挨打的份。

    最終,宋朝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亡於異族的王朝!

    由此可見,戰馬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了,張良提出用匈奴來牧養戰馬,是非常高明的見解,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為過。

    “子桓公子如此想的話,那就需要一個優良的牧場,河套之地土肥水美,天藍草青,正是優良的牧場。”蒙恬接過話頭,繼續說道。

    “沒錯!河套之地就是最好的牧場!”蒙恬一句話剛落音,眾人又是一通讚揚。

    “子桓公子,依我之見,不僅要在河套牧養戰馬,還要在河套之地築城。”蒙恬繼續說道。

    “築城?”贏子桓的眉頭一挑,盯著蒙恬問道“為何要築城?”

    張良他們眼中精光閃爍,打量著蒙恬。

    “子桓公子,築城之妙用有二。”蒙恬緩緩說道“一是有城就能有依托,二是有城才能控製匈奴,使得匈奴不敢不聽命。”

    “蒙恬將軍好棒啊!”蒙恬的話剛落音,長城軍團的將領連忙聲援蒙恬。

    在河套之地築城的重要性不需要說的,其作用有二。

    一是有了城池才能有依托,可以在這裏積蓄軍械糧草,牧養戰馬,為攻入漠北作好準備。

    二是有了城池才能控製住河套之地,若是連河套之地都控製不住,河套之地就不能成為戰略跳板。

    曆史上,秦始皇命蒙恬收複河套之地後,就在這裏築城。

    就是要把河套之地打造成進攻漠北,控製大漠的戰略基地。

    隻可惜,秦始皇死得太早了,秦朝很快就滅了,這一謀劃最後破產,沒能進行下去。

    直到漢武帝時期,衛青收複河套之地後,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在河套之地築城。

    在當時,丞相公孫弘反對,主父偃與之辯難,連發十問,公孫弘無言以答。

    正是因為在河套之地修建了“朔方”城,漢朝在大漠中有了基地,為後來橫絕大漠,攻入漠北,準備好了條件,才有“頭曼單於夜遁逃”和“封狼居胥”的傳奇。

    蒙恬不愧是天才,早早就看出了築城的重要性,無論如何讚譽都不為過。

    “曆史上,蒙恬枉死。這一次,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蒙恬再死了。”贏子桓在心裏暗暗告誡自己。

    “頭曼單於,烏拉特!頭曼單於,烏拉特!”突然間,山下傳來匈奴陣陣歡呼聲。

    “發生何事了?”贏子桓眉頭一挑,大聲問道。

    “稟子桓公子,大事不好,匈奴放火燒山了。”少司命快步而來,遠遠就衝贏子桓稟報。

    “燒山?不好!”扶蘇,蒙恬,張良他們一蹦而起,飛也似的衝了出去。

    贏子桓也衝出去,來到山巔一瞧,隻見山腳下烈焰騰空,火勢大起。

    “子桓公子,快下令,全軍出擊吧!”張良大聲嚷嚷。

    “是呀,子桓公子。”蒙恬他們也齊聲附和道。

    水火無情,這火勢已成,一旦燒上來,秦軍的營寨必然無法幸免。

    與其被匈奴逃走,不如此時果斷出擊,能殺幾多是幾多。

    “不急不急,小小匈奴,本公子彈指可破。”贏子桓看在眼裏,卻是不當一回事。

    “沒事?”張良急得額頭上直冒冷汗了,大聲叫喊道。

    “子桓公子,水火無情,這火勢已成,無法控製了。隻要燒上來,營寨必然不能幸免。”

    “沒有了營寨,匈奴要逃,我們難以阻止啊!不如趁這火頭剛起之時,全軍出擊,大殺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