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匈奴單於寫給呂太後的一封信
字數:6823 加入書籤
屏幕前的觀眾們在親眼見得這一場儒道之辯後,不禁紛紛在彈幕間裏感歎了起來。
“看這形勢,作為大漢現如今大政方針施行的主流思想——道家思想,竟然辯不過那個所謂的儒家思想,而且聽那位儒家之人的說詞,儒家學說貌似是有點兒東西的,若長此以往下去,&nbp;&nbp;說不得儒家學說就要在未來的大漢取代道家學說的地位了!”
“何須等待以後?看現在這情況,皇帝直接讓儒家學者成為太子的太傅……這不已經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皇帝的態度了嗎?”
“儒道兩家之言,孰強孰弱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儒家那位學者的有一句話是正確的,那就是……‘不斷更化才能進步’——無論如何,&nbp;&nbp;凡事都不能固步自封,不斷更化才是進步的保障!”
…………
另一邊,屏幕之中,&nbp;&nbp;那位被懟的一時無言的道家學者,隻能用道家現階段的地位來強壓儒家學者道“你難道想要背棄我漢家無為而治的大本嗎?”
“誒誒誒……行了!行了!行了!”眼見得再辯論下去將會一發不可收拾的皇帝忍不住直接跳出來叫停道,“朕覺得啊——這個吃魚的不吃魚骨頭,這不能算是不會吃魚,這吃馬肉的不吃有毒汁的馬肝,也不能說是不會吃肉……所以呀,朕看治學者,不糾纏這些說不清的問題,也不能算是沒有學問!”
雲裏霧裏的說了一通之後,皇帝直接結束了今天的這場辯論“好了,今天就談到這裏吧!”
聽得皇帝之言,在場的所有學者全都在這一刻跪地而拜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
這一刻,屏幕之中,有關於皇帝圓場之言,&nbp;&nbp;一些觀眾卻是看出了些不一樣的東西來。
“現如今看來,&nbp;&nbp;皇帝雖然讓儒家之人教導太子,&nbp;&nbp;但是就其本心而言,&nbp;&nbp;他也尚未確定是否要讓儒家取代道家,&nbp;&nbp;否則,在這場辯論中,儒家在很明顯占據主動優勢的情況下,皇帝就不會直接叫停這場辯論了,這說明,這個皇帝本身也尚未想清楚究竟是否要讓儒家取代道家!”
“樓上之言雖然有些道理,但是,這未嚐不能說明皇帝是在保護儒家——畢竟很明顯,道家勢力遠不是儒家勢力所能夠相比的,若是儒家在這場辯論中過分的得罪了道家,儒家真不一定能夠頂得住道家的反撲!”
“其實我覺得吧,皇帝應該是有了用儒家替代道家的心思,否則,他就不會讓儒家之人教導太子了,畢竟,太子可是未來的皇帝呀,讓未來的皇帝接觸儒家而非道家,這本身就已經說明了皇帝的態度,奈何道家勢大,因此,即便是皇帝,也不得不小心試探,既要保護儒家不受道家威逼,又要彰顯出儒家的能力,因此,皇帝才會借太子困惑一事舉行了這場辯論,並在儒家將勝未勝之時及時叫停了這場辯論,給予了道家應有的臉麵,沒有落道家的麵子……由此可知,皇帝應該是真動了用儒家替代道家的心思!”
“其實我倒是覺得,皇帝想要用儒家製衡道家的心思是有的,但說用儒家替代道家,恐怕即便是皇帝本人都沒有真正想清楚這一點,至於說為太子選擇的太傅是儒家之人而非道家,那是因為皇帝或許從一開始就知道,太後在知曉他給太子安排儒家之人而非道家之人教授太子課業的時候,太後一定會橫插一腳的,所以他才會故意安排儒家之人教授太子課業而隻字不提道家,其目的恐怕就是為了讓儒家歸心從而以此來製衡道家,至於道家之人……反正太後也會安排他們的人為太子教授課業的,用不著他這個皇帝去操心此事!”
“如此說來……這個皇帝的手段未免也太過恐怖了吧?”
…………
與此同時,屏幕之中,皇帝正在教導太子劉徹。
“劉徹,這個……你先看看!”皇帝將一個竹簡交付到太子劉徹的手中道。
“邊陲各地的奏報我都已經看了,各地的郡治防務,屬雁門為最!”在劉徹看的過程中,皇帝為其簡單講解了一下道。
待得劉徹看完了奏報後,皇帝再次詢問道“你可知道……雁門太守是誰嗎?”
“兒臣知道,是郅都!”太子劉徹當即回答道。
“對,朕的打虎英雄,蒼鷹郅都——就連匈奴之人都怕他!”皇帝心情激蕩的說著道,“這些年,匈奴硬是不敢侵犯雁門!”
“原來匈奴……也畏懼酷吏!”當劉徹想到劉榮之死的時候,不禁麵露冷意的說著道。
“劉徹!”對於太子之言,皇帝很顯然並不滿意,“事到如今,你怎麽還說他是酷吏?”
“不是的,父皇……”
知曉自己用詞不當的劉徹當即想要開口辯解,但是當他腦中想起劉榮之死的時候,終究是沒有再多說什麽。
知曉劉徹心結的皇帝當即認真教導著劉徹道“我跟你說,無論幹什麽事情,關鍵在於用人,要善擇能臣良將!”
“兒臣明白!”劉徹當即起身表態道。
知曉自己兒子真正心緒的皇帝繼續說道“要治國,別小氣!”
而後,不想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的皇帝扯開話題道“朕已經和衛綰說過了,從明天開始,給你增加一些軍事課程——現在國內大局已定,但是,北方匈奴邊患未絕,朕跟你說,不懂軍事……真的不行啊!”
“你要知道,自大漢以來,我們跟匈奴究竟是怎麽一回事?跟匈奴打仗又是怎麽一回事?”
聽得皇帝之言的太子劉徹當即表態道“請父皇放心,兒臣……一定會好好學習!”
…………
屏幕前的觀眾們在見得這一幕後,不禁紛紛感歎了起來。
“太子劉徹的年紀終究是太小了一些,直到現在,他對郅都的感官竟然還停留在酷吏這一個層次,真是讓人感到失望!”
“能讓匈奴不敢犯邊的人物,被皇帝稱呼為打虎英雄、蒼鷹郅都的存在,又豈能單純的用酷吏來形容他呢?”
“但願太子經過曆練後能夠真正成長起來吧,否則,現在這種心態的劉徹,我很擔心他撐不起來大漢這個王朝!”
…………
穀慣 屏幕前的觀眾們在對大漢王朝的未來感到擔憂的時候,屏幕之中的畫麵已然在這一刻快進到了劉徹接受軍事教育的場景。
“匈奴,是我華夏北方的一個小部族,戰國前隻遊牧在陰山南北的草原上,自從出了一個偉大的首領冒頓大單於後,匈奴走向了強大,並最終擴張成了一個巨大的遊牧帝國,當時秦、燕、趙為了防禦匈奴入侵,都在北部的邊界修築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花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建造成了萬裏長城,高皇帝滅項羽統一天下後,匈奴不斷進犯,高皇帝為解除威脅,決心一戰,徹底擊潰之——親率精銳步騎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會戰於代郡之白登,不料誤中了匈奴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啊!”
衛綰神情複雜的為太子劉徹講解這段曆史道。
聽得衛綰之言,劉徹的麵色十分不好“我高皇帝氣吞萬裏如虎,怎能忍受這如此大敗之辱啊?”
衛綰沉默了一會兒之後,隨後這般說道“公孫賀將軍出身軍人世家,其父曾參與此戰……”
然後,衛綰將目光放到了一旁的某位將領身上道“你給殿下講講經過吧!”
“太子殿下!”這位將領先是朝著太子施了一禮,繼而直接開說道,“高祖皇帝當年親率三十萬步騎,被冒頓單於誘入白登山區的深山峽穀之中,匈奴以十萬重兵堵塞穀口,圍困長達七日之久,呂後當年坐鎮長安,采納了陳平之計,派人以巧色重金,厚賂匈奴王後,並答應年年向匈奴進貢,匈奴才解除了圍困,此役,高祖險些做了匈奴人的俘虜……”
“別說了!”聽到這裏的太子,忍不住惡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
…………
與此同時,同樣聽說了這一場戰役經過的屏幕前觀眾,當即在彈幕間裏討論了起來。
“臥槽,這段曆史中的匈奴人有點兒凶啊!”
“繼承皇位的東方無窮第三世……能夠帶領著大漢朝振興起來嗎?”
“劉彘加油,你一定要帶領大漢王朝崛起啊!”
…………
同一時間,某座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中,一些學者也正在討論著這段曆史。
“東方選手的這段前世記憶,對於研究曆史的我們而言實在是難得的史料——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猜測,萬裏長城建造的原因、價值以及相關的意義,當初我們就在猜測,萬裏長城的建造,應該是為了地域某個強大的敵人,隻不過,因為缺乏相應的史料,我們無從得知究竟是為了抵禦誰,甚至於就連主持建造萬裏長城的人究竟是誰我們都不知曉,但是,現如今,我們總算是在東方選手的這段前世記憶中找著了答案!”
“建造萬裏長城,是一個被稱之為‘秦始皇’的皇帝主持建造的,這個朝代甚至還遠在漢朝之前!”
“至於建造萬裏長城的目的,則跟我們當年猜測的一樣,是為了抵禦敵人,而這個敵人的種族名,我們現在也已經知曉了,正是東方選手的前世記憶中所提到的匈奴!”
…………
有些事情,不是太子劉徹想讓別人不說別人就會不說的,有些事情,也不是太子劉徹不想聽就沒人說與他聽的!
這一刻,屏幕之中,太子太傅衛綰正繼續對劉徹說道“先前之事,對於我大漢王朝來說,還不是最恥辱的事情,最恥辱的事情是……”
微微沉吟了一番之後,衛綰才麵色難堪的繼續說道“我從天錄閣檔案中查到當年匈奴大單於寫給我朝高祖呂太後的一封信……”
衛綰從袖口中掏出了一封信後,當即開口誦讀了起來“書呈漢廷皇太後,我現在乃是一個寂寞的君王,生活在北方的草原上,我所擅長的是騎馬打仗,我的部下擁有控弦猛士三十萬,我現在來到邊境,很想深入漢家的腹地一遊,聽說你的丈夫不久前死去,想必比空閨難守,我們兩人各為孤男寡女,都不快樂,你何不……何不做個情人給我,以雙方各之所有,交換彼此之所無,豈不樂哉?”
“混賬!”這一刻,太子劉徹出離的憤怒了起來,“這不是在罵人嗎?”
心中情緒無法平息下來的劉徹冷冷的盯視著太傅衛綰道“那麽呂太後是如何回信的?”
對於太子劉徹的詢問,太傅卻是並未直接回答,而是這般說道“這是老夫今天留給你們的作業,請殿下和兩位伴讀設想一下,你們若是麵對此信,該如何回複……”
…………
當這封信被太傅衛綰讀出來的時候,整個彈幕間裏已經直接沸騰了起來。
“對於這等禽獸,根本就不能用筆來回答,隻能用劍和馬鞭去作出回應!”
“若是我的話,直接回信反諷回去——既然單於不快樂,我大漢國願送體魄健壯之毛驢若幹,用其所有,來補大單於之所無,不知大單於快樂否?”
“若是我的話,直接就宣戰過去了——我大漢朝廷精騎百萬,願與你共狩草原,豈不樂哉?反正不管有沒有百萬精騎,這個牛逼先吹出去嚇嚇他們!”
…………
正當屏幕前的觀眾們在思慮著應該如何回複這封信的時候,屏幕中的畫麵已經在此時快進到第二日的情景了。
“殿下,您覺得該如何回複呢?”太子太傅衛綰詢問太子劉徹道。
“太傅,學生不能寫這封回信!”太子劉徹如是回答道。
“那麽,殿下認為該如何對策?”太子太傅衛綰繼續詢問道。
“按照當時的國力,應該以沉默之策對應,忍辱負重、休養生息,以待複仇之機!”盡管覺得屈辱無比,但是太子卻依舊抑製住了自身的這種屈辱感,說出了對於當時情境而言最為妥帖的做法。
聽得太子劉徹之言的衛綰掏出了一卷竹簡道“這是當時呂後命宮中大行令張釋之寫的回函副本……殿下,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