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南方戰事
字數:3898 加入書籤
A+A-
找到趙桓這裏的是賢福帝姬趙金兒,也就是皇室的二十七姐。
老趙家給女兒起名著實是非常接地氣,不是金就是福。比如十四姐叫趙富金,第十八姐叫趙三金,二十九姐叫趙金珠,三十姐叫趙金印。
充分體現了這個男尊女卑社會對女子的敷衍與輕視。
從帶禦器械那裏聽說賢福帝姬請求覲見,趙桓頗有幾分驚訝。
經過上次的家宴, 趙桓的鐵血與冰冷給他的兄弟姐妹們留下了非常恐怖的印象。而且趙桓下了誅殺令,搜山檢海以取趙構首級,導致兄弟離心。事實上他的那些弟弟妹妹們都很不待見他這位大哥。
趙桓也樂得清靜,本來跟他們就是一群陌生人,非要表現得兄友弟恭,親密和諧, 趙桓也不太有那份演技。
不過既然妹妹要求見, 趙桓也沒有躲著的道理,便放下大臣上的劄子, 說道“讓她進來吧。”
隨著帝國版圖迅速恢複,趙桓最近深深體會到了當皇帝的無聊。
這些地方大臣有事沒事就要上幾分劄子,有的是請示南方水果熟了,請進獻幾箱給官家嚐嚐。
有的是最近群盜、匪患都平定了,道路通順,請求進獻一批土特產到東京。
當然最多的就是那些肉麻的話。無數大臣表示自己對官家日思夜想,請求進京見見官家天顏。
這些人多數都是在南方叛亂中選擇堅守城池,不肯屈從叛軍的大臣。
隨著神武右軍橫掃江南,秩序逐漸恢複。這些人第一時間過來拍馬屁、請功。
後世人沒經曆過皇權的恐怖,都以為士大夫猖獗不可一世,好像皇帝不順他們意,他們就能讓皇帝暴斃。
事實上在極度恐怖的皇權下,皇帝一言能決定數萬人生死,這些士大夫哪有心思想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他們是想盡一切辦法在皇帝麵前露臉、刷存在感。
都是堅守在叛軍腹地的忠臣,皇帝對千裏之外的大臣一無了解,甚至連名字都沒聽說過。
誰能升遷, 誰默默無聞。還不是靠拍馬屁?
給皇帝留下一個好印象, 皇帝一句話, 這位大臣就是國之棟梁,自此簡在帝心,平步青雲。不用一兩年就能進入朝廷中樞,參與國策決斷。
而不會拍馬屁的,皇帝都不知道這個人存在。還升什麽官?
就這種情況下,士大夫還想讓趙桓暴斃?他們乞求趙桓別心情不好,將他們貶到嶺南就不錯了。
這也難怪嘉靖、萬曆這些皇帝都不愛看奏折。
趙桓的感受就是,大部分劄子都毫無營養,純屬浪費生命。
不過在這些廢話連篇的奏折裏,趙桓也能分析出一些有用信息。
那就是神武右軍在江南的平叛十分順利。基本上奏折裏都不怎麽提叛軍,各位大臣提到比較多的是群盜、暴民。
已經是五月末,神武右軍遲遲未歸,就是在南方平定散亂各處的群盜。
而趙構這會兒已經逃到大海上了,正在遙控指揮士大夫們繼續抵抗。不過兵敗如山倒,一戰覆滅了十四萬主力軍隊,這些士大夫們倉促間實在組織不起多少叛軍。
這個小朝廷不得不給各地的群盜許諾各種官職,例如在道州、賀州的曹成, 擁眾十餘萬人,已經被封到了南昌郡王、鎮南、寧國、寧遠三鎮節度使、太保、荊襄、江東諸路詔討使、樞密使。
曹成風頭之盛,哪怕在東京都有所耳聞。嶽飛為了平息後方物議, 不得不派出了軍中第一猛將張憲親自率軍過去討平。
趙桓整理思路間,一名身穿淡青色衣裙的少女走進大殿,端端正正的向趙桓拜了個萬福,說道“金兒拜見大哥。”
軟糯的聲音令趙桓浮躁的心情都有所平複,趙桓抬頭看了一眼這位賢福帝姬,與印象中驕縱的公主不同,她眉眼十分青澀,很顯然才剛剛加笈。也就十五六歲的年紀。
內侍已經提前向趙桓介紹了趙金兒的排行,所以趙桓平靜的開口問道“二十七姐免禮,今日有何事情要見朕?”
趙金兒沒有趙桓這麽生冷,聲音帶著軟糯,說道“大哥,金兒今日是想找大哥幫個忙。”
她的語氣十分親切自然,即便趙桓這種鋼鐵直男,也覺得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妹妹找哥哥幫個忙,又有哪個哥哥忍心拒絕?尤其對方溫柔乖巧,明媚可愛。
趙桓便沒做多想,問道“是什麽事情?”
趙金兒笑著說道“最近城南的紹天新區傳的沸沸揚揚。金兒也想在紹天新區買一片土地,可是開封府人山人海,金兒實在是擠不進去。”
趙桓眉頭一挑,這位二十七姐的膽子有點大啊。自己剛誅殺了大量暗箱操作的開封府官員,她還敢到自己這裏搞幕後交易?
趙桓沒有直接答應或者拒絕,而是淡淡的問道“二十七姐怎麽會想在紹天新區購置一片房產?”
趙金兒對趙桓的態度有些發怵,卻強撐著意誌,語氣舒緩的回道“從外朝執掌內藏後,宰相們已經通過政令,今後大王、帝姬等宗室都要離開皇宮,且俸祿隻供給到婚嫁之前。予想給自己攢點嫁妝。”
外朝執掌內藏,是靖康年間的一項製度。就是梅執禮還是戶部尚書之時提出的建議。
效果斐然,每月僅皇宮節省的費用就多達三十多萬兩。之所以有這麽大的成效,倒不僅僅是因為製度本身。還與宮室規模有關。
徽宗是個享樂皇帝,他的宮室龐大,且生活奢靡。
趙桓的前身性格雖然懦弱了點,但其他品德方麵卻比徽宗強太多。不僅宮室數量較少,而且比較專一。二十七歲了,也僅有一子一女,且都是傾國傾城的皇後生的嫡子、嫡女。
所以這項製度一推行,每月就能節省下三十多萬兩白銀。
每月三十多萬兩,全年就是近四百萬兩白銀!是給遼國歲幣的八倍。
趙桓穿越過來後,審視了一下這項製度,決定予以繼承。
但政事堂通過的這項政令,卻是趙桓的主意。
受波及的不僅僅是各位皇子、帝姬,還有趙桓前身遺留下的各位宮室。
7017k
老趙家給女兒起名著實是非常接地氣,不是金就是福。比如十四姐叫趙富金,第十八姐叫趙三金,二十九姐叫趙金珠,三十姐叫趙金印。
充分體現了這個男尊女卑社會對女子的敷衍與輕視。
從帶禦器械那裏聽說賢福帝姬請求覲見,趙桓頗有幾分驚訝。
經過上次的家宴, 趙桓的鐵血與冰冷給他的兄弟姐妹們留下了非常恐怖的印象。而且趙桓下了誅殺令,搜山檢海以取趙構首級,導致兄弟離心。事實上他的那些弟弟妹妹們都很不待見他這位大哥。
趙桓也樂得清靜,本來跟他們就是一群陌生人,非要表現得兄友弟恭,親密和諧, 趙桓也不太有那份演技。
不過既然妹妹要求見, 趙桓也沒有躲著的道理,便放下大臣上的劄子, 說道“讓她進來吧。”
隨著帝國版圖迅速恢複,趙桓最近深深體會到了當皇帝的無聊。
這些地方大臣有事沒事就要上幾分劄子,有的是請示南方水果熟了,請進獻幾箱給官家嚐嚐。
有的是最近群盜、匪患都平定了,道路通順,請求進獻一批土特產到東京。
當然最多的就是那些肉麻的話。無數大臣表示自己對官家日思夜想,請求進京見見官家天顏。
這些人多數都是在南方叛亂中選擇堅守城池,不肯屈從叛軍的大臣。
隨著神武右軍橫掃江南,秩序逐漸恢複。這些人第一時間過來拍馬屁、請功。
後世人沒經曆過皇權的恐怖,都以為士大夫猖獗不可一世,好像皇帝不順他們意,他們就能讓皇帝暴斃。
事實上在極度恐怖的皇權下,皇帝一言能決定數萬人生死,這些士大夫哪有心思想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他們是想盡一切辦法在皇帝麵前露臉、刷存在感。
都是堅守在叛軍腹地的忠臣,皇帝對千裏之外的大臣一無了解,甚至連名字都沒聽說過。
誰能升遷, 誰默默無聞。還不是靠拍馬屁?
給皇帝留下一個好印象, 皇帝一句話, 這位大臣就是國之棟梁,自此簡在帝心,平步青雲。不用一兩年就能進入朝廷中樞,參與國策決斷。
而不會拍馬屁的,皇帝都不知道這個人存在。還升什麽官?
就這種情況下,士大夫還想讓趙桓暴斃?他們乞求趙桓別心情不好,將他們貶到嶺南就不錯了。
這也難怪嘉靖、萬曆這些皇帝都不愛看奏折。
趙桓的感受就是,大部分劄子都毫無營養,純屬浪費生命。
不過在這些廢話連篇的奏折裏,趙桓也能分析出一些有用信息。
那就是神武右軍在江南的平叛十分順利。基本上奏折裏都不怎麽提叛軍,各位大臣提到比較多的是群盜、暴民。
已經是五月末,神武右軍遲遲未歸,就是在南方平定散亂各處的群盜。
而趙構這會兒已經逃到大海上了,正在遙控指揮士大夫們繼續抵抗。不過兵敗如山倒,一戰覆滅了十四萬主力軍隊,這些士大夫們倉促間實在組織不起多少叛軍。
這個小朝廷不得不給各地的群盜許諾各種官職,例如在道州、賀州的曹成, 擁眾十餘萬人,已經被封到了南昌郡王、鎮南、寧國、寧遠三鎮節度使、太保、荊襄、江東諸路詔討使、樞密使。
曹成風頭之盛,哪怕在東京都有所耳聞。嶽飛為了平息後方物議, 不得不派出了軍中第一猛將張憲親自率軍過去討平。
趙桓整理思路間,一名身穿淡青色衣裙的少女走進大殿,端端正正的向趙桓拜了個萬福,說道“金兒拜見大哥。”
軟糯的聲音令趙桓浮躁的心情都有所平複,趙桓抬頭看了一眼這位賢福帝姬,與印象中驕縱的公主不同,她眉眼十分青澀,很顯然才剛剛加笈。也就十五六歲的年紀。
內侍已經提前向趙桓介紹了趙金兒的排行,所以趙桓平靜的開口問道“二十七姐免禮,今日有何事情要見朕?”
趙金兒沒有趙桓這麽生冷,聲音帶著軟糯,說道“大哥,金兒今日是想找大哥幫個忙。”
她的語氣十分親切自然,即便趙桓這種鋼鐵直男,也覺得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妹妹找哥哥幫個忙,又有哪個哥哥忍心拒絕?尤其對方溫柔乖巧,明媚可愛。
趙桓便沒做多想,問道“是什麽事情?”
趙金兒笑著說道“最近城南的紹天新區傳的沸沸揚揚。金兒也想在紹天新區買一片土地,可是開封府人山人海,金兒實在是擠不進去。”
趙桓眉頭一挑,這位二十七姐的膽子有點大啊。自己剛誅殺了大量暗箱操作的開封府官員,她還敢到自己這裏搞幕後交易?
趙桓沒有直接答應或者拒絕,而是淡淡的問道“二十七姐怎麽會想在紹天新區購置一片房產?”
趙金兒對趙桓的態度有些發怵,卻強撐著意誌,語氣舒緩的回道“從外朝執掌內藏後,宰相們已經通過政令,今後大王、帝姬等宗室都要離開皇宮,且俸祿隻供給到婚嫁之前。予想給自己攢點嫁妝。”
外朝執掌內藏,是靖康年間的一項製度。就是梅執禮還是戶部尚書之時提出的建議。
效果斐然,每月僅皇宮節省的費用就多達三十多萬兩。之所以有這麽大的成效,倒不僅僅是因為製度本身。還與宮室規模有關。
徽宗是個享樂皇帝,他的宮室龐大,且生活奢靡。
趙桓的前身性格雖然懦弱了點,但其他品德方麵卻比徽宗強太多。不僅宮室數量較少,而且比較專一。二十七歲了,也僅有一子一女,且都是傾國傾城的皇後生的嫡子、嫡女。
所以這項製度一推行,每月就能節省下三十多萬兩白銀。
每月三十多萬兩,全年就是近四百萬兩白銀!是給遼國歲幣的八倍。
趙桓穿越過來後,審視了一下這項製度,決定予以繼承。
但政事堂通過的這項政令,卻是趙桓的主意。
受波及的不僅僅是各位皇子、帝姬,還有趙桓前身遺留下的各位宮室。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