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軍費一億八千萬貫

字數:3393   加入書籤

A+A-




                      趙桓覺得這份方案十分可行,與其把這份錢留在士大夫手中醉生夢死,不如拿出來投資基建。

    就算最後新政不幸失敗,最起碼在江南地區,留下了大量新建的平整道路,和四通八達的漕運。

    到時候中央財政破產,趙桓可以學後世各國,兩手一拍,選擇賴賬,反正要錢沒有,不行你就來打我吧。損失的主要是士大夫們的利益。最不濟,最不濟,趙桓還可以學米帝,借債還債,印錢還債。這些都是萬不得已的選擇。

    可一旦新政成功,這就是跑步進入工業文明的捷徑。

    隨後趙桓問道“那計相打算如何推行這份行政?”

    楊時說道“臣打算先審計各部門今歲所需財政,按需求缺額向東南發行債務。但不會無限製發行,最多發行一億一千萬貫,為期一年,利率暫定為百分之二。”

    趙桓插手幹預了一下,說道“沒必要定的如此死板。可以將債務分為兩部分,其中六千萬貫為長期國債,五年期,每年利率略高。剩下五千萬貫為短期國債,債務一年期,利率略低。至於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三司可以調查之後,選擇一個合適數字。”

    在一旁聽完的宰相梅執禮問道“按這番情況,朝廷是打算征收商稅?”

    計相楊時搖了搖頭,笑著說道“三司暫時並不打算征收商稅。其一是我司官員如今主要精力都用於清丈被士大夫隱匿的田地。按我司預期,明年清丈出的土地至少還有上億畝,意味著明年國家正稅至少增加一成,足以償還債務利息,財政還有結餘。”

    “其二,則是為了鼓勵江南士大夫投身工商。這兩年內沒有工商稅,無疑是工商業發展的最佳時機。江南士大夫嚐到工商之利,即便後來開始征收工商稅,他們亦會堅持下去。”

    梅執禮微微點頭,大宋本來就有鼓勵工商的傳統。朝廷不抑製兼並,農民都不在土地上,自然也就沒什麽重本抑末的說法,總不能讓擁有這些土地的大豪強、大士族們去耕地。

    如果當下再減免商稅,至少工商業可以有一段時間的蓬勃發展,將來工商稅必定會有所爆發。

    如今大宋改革了稅製之後,農業稅就穩定下來了。

    不論是否重農,朝廷田藉上的近十億畝良田是不會消失的,那些占據土地的士大夫們該交多少田賦不會多一分,也不會少一分。

    這有兩個好處,首先那就是國家會更加鼓勵工商。因為工商稅決定了財政收入的多少,決定了國家府庫充裕與否。從此中原不會再提重農抑商四個字。

    另一方麵,農業生產力也會進一步提升。畢竟地都是大地主,大豪族的,他們交完固定田賦之後,地裏能產出多少財富,就決定了他們的家產多少。這些人一定會想方設法改進農業生產工具,竭力提升農業生產力水平。

    隨著財政度支的政策定了下來,接下來就進入了最萬眾矚目的時刻。

    財政度支究竟應該怎麽分?

    這最低三億三千萬貫,最高四億四千萬貫的度支總額,各部門各占多少比例?

    所有公卿都紅了眼。

    樞相張叔夜第一個起身,說道“既然要審計各寺監財政所需,那臣就不得不坦率直言了,我樞密院財政缺口極大。”

    “從去年起,樞密院征兵就一直相對緩慢,雖然也有少許戶籍統計不清的原因,但最主要就是缺錢、缺糧。為此神武右軍曾經一度在淮南停止征兵。”

    “而朝廷北伐之後,糧食更加急缺。恐怕征募到士兵後卻無法提供駐地補給,南方甚至長期停止征兵事宜。按樞密院推算,大宋適齡兵員約有一百五十萬人。”

    “但如今,朝廷全部軍隊相加亦隻有五十餘萬。其中十餘萬在河北,三十五萬分散在南方。這與國家形勢嚴重不符。”

    “所以樞密院最低要有一億八千萬貫。”

    聽完這個數字,所有人都眼前一黑,右相梅執禮沒撐穩身體,踉蹌撞到了靠椅的椅背上。

    “要多少?”梅執禮激動的說道“一億八千萬貫?”

    “大宋往年將國家財政收入九成都給了禁軍,也沒有八千萬貫,卻養了百萬禁軍。如今樞相一開口就要一億八千萬貫?”

    張叔夜理直氣壯,說道“往年國家號稱百萬禁軍,其中空餉有多少,右相還不清楚?況且往年禁軍戰力是何等情況,如今我朝新軍又是何等氣象?須知,聖上登基以來,天資神武,濟師洪河,大敗金軍,兵鋒已入燕雲。此前禁軍能當得八千萬貫軍費,我朝新軍難道當不得一億八千萬軍費?”

    梅執禮氣得吹胡子瞪眼睛,說道“此前禁軍雖然空餉嚴重,但朝廷撥款八千萬貫,卻是是實打實按照禁軍百萬人發放的。這八千萬貫軍費,能供養百萬禁軍的薪金糧草,衣食住行。如今新軍沒有俸祿,怎麽軍費還一路上漲,飆升到一億八千萬貫,樞相好大的胃口!”

    張叔夜立即挺胸回道“雖是沒了薪金,但我朝新軍的待遇卻遠非此前禁軍能比。無論是糧食後勤,肉蛋鹽米,還是武備甲胄,戎裝營帳,那都是走的最精良路線,去年僅砸在軍器三監身上的采購費用便超過六千萬貫,這才有我朝大軍赫赫軍威,一路攻克戰取,收複山河,北伐燕雲。”

    “那是去年!今年北伐戰事停止,軍隊主要停在燕雲南側易州一帶。戰爭開銷大幅降低,何至於要一億八千萬軍費?當務之急是恢複國家生產,發展江南,恢複河北,以及整治大河!好不容易有了如此充裕的財政,豈能全消耗在軍事開支中,應該盡快整頓黃河,萬一黃河泛濫,就算新軍打到了燕雲又能如何?看著南方一片汪洋,成為澤國中一支孤軍?”

    大殿內所有人都張大嘴巴,看著這一文一武大宋兩大最高執政,吵得唾沫橫飛,不可開交。

    對今日爭取財政撥款的激烈程度,有了更深刻的認知,這要是自己不擼起袖子,上去拚命,怕是連口湯都喝不上了。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