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投資教育

字數:3727   加入書籤

A+A-




                      皇帝有意加強六局二十四司的消息沒有被刻意宣傳也很快便傳遍了東京。

    一並傳開的還有皇宮即將選取一批女官的消息。

    當今天子遣散了宮室,內宮隻有皇後一人,女官被加強之後,無疑是最容易接觸到皇帝的一群人。

    當朝鼎鼎有名的仁宗皇帝,生母就是從宮女開始,轉為女官,又爬上了龍床,&nbp;&nbp;生下了仁宗皇帝。

    因為有這背景,仁宗皇帝就非常鼓勵宮中女子學習,甚至設立司籍、司教等職位,專門教育女子知書識禮。

    仁宗皇帝更留下名言“朕以為書不惟男子不可不讀,惟婦女亦不可不讀,讀書則知自古興衰,&nbp;&nbp;亦有所鑒戒。”

    這導致皇宮中最基層的一名宮女也是讀書識字,上層甚至多才多藝。

    難能可貴的是,&nbp;&nbp;大宋宮內非常注重女德教育,宮廷女子在女德教育的熏陶下,大多數都不喜張揚,賢良淑德,柔順知禮,對於朝政之事更是敬而遠之,與唐朝宮廷女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使得大宋女官得名聲在朝野內外都非常不錯。

    民間還是願意將女兒送進皇宮做女官的。

    尤其兩類人,這種意願最強烈。

    一是京城內的達官顯貴,富商豪族,他們家大業大,子女眾多,願意選一個女兒進宮,搏一搏前程。

    一部分則是普通貧民,他們無法為子女找到更好的出路,所以將女兒送進宮中,至少一生衣食無憂,萬一被官家看中,從此飛上枝頭作鳳凰。底層平民之家隻是無法教育女兒知書達理,但億萬人中挑選出來的美女,&nbp;&nbp;也是有美人胚子的,進宮調養一番,一樣姿容秀麗。

    在消息傳開後,京城的達官顯貴們一邊在自家後代中挑選子女,一邊也沒忘記老家的親人,把偏遠族人、落魄親戚家中的秀麗女子也接到了京城,打算一起送去參與女官選拔。

    若是能成功入選,在宮中也算有個照應。

    因為國家承平,且趙桓威望極高,這次選拔女官頗具規模,各地女子都有所耳聞。

    女子為官,女子學問的事情一舉變得沸沸揚揚,甚至近期成為大宋朝頗具影響力的話題。

    趁著這份東風,三月下旬趙桓在皇宮接見了兩位千古聞名的大宋奇女子。

    兩人一文一武,都是後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千古英傑。

    作女子能有她們這般名聲,成就可以說遠超整個時代的絕大部分男人了。

    為了避嫌,趙桓特意在文德殿接見了這兩位女子,以免傳出什麽流言蜚語。

    蜀後主劉禪的就因為太後留了一位大臣劉琰的妻子在宮中,&nbp;&nbp;結果被大臣懷疑妻子與劉禪私通。結果劉禪大發雷霆,&nbp;&nbp;親自處死了這位兩朝老臣,&nbp;&nbp;車騎將軍。

    值得一提的是,劉禪一共處死了兩位大臣,另一位大臣李邈是因為誹謗相父諸葛亮為權臣。

    韓世忠的忠誠不亞於諸葛亮,趙桓不想傳出任何流言蜚語,傷了這位肱骨大臣的心。

    文德殿內,梁紅玉一身湖水藍的長裙顯得她眉眼間的銳利有所削減,多了幾分素雅與恬靜,但她筆挺的坐姿還是看得出這位奇女子骨子裏的驕傲。

    韓世忠前半生廝混了十幾年,才終於混到了軍官一級,在宴會上遇見了梁紅玉,並一見鍾情,可以說這是他前半生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不過也正因如此,他一個中年將領才能有一位如此年輕貌美,驕傲淩厲的美妾,在南京幫他迅速重整心態,忠義奮發,而不是像個老男人一樣消沉下去。

    梁紅玉也因此被封為了安國夫人,有誥命在身。

    賜坐之後,趙桓對梁紅玉問道“韓使相最近身體如何?他給朕的劄子從來隻談公事,隻提交戰報,從來沒有談過自己身體如何。他可是與嶽相公同為朕的左右肱骨,是大宋的擎天之柱,務要為國家保重身體。”

    梁紅玉微微低頭,謙恭地回道“妾身代相公拜謝官家掛懷。相公他來家信言一切安好,並數次言必為朝廷收複太原,以盡忠報國。”

    趙桓點了點頭,說道“嶽使相在前線血戰報國,朕亦不能讓其掛念於後方父母妻小,賜嶽使相錢兩萬貫以添家用。”

    “妾身代為再拜,謝官家賞賜。”

    寒暄過後,趙桓正式轉入今日正題,對梁紅玉說道“因為涉及重大,書信往來不便,所以不得不召卿到京城一趟,當麵商談。”

    林瑞拿起了一份劄子,讓女官送到了梁紅玉手中,說道“這是本年度計相、宰相審計過的文教度支,卿可以看一下。”

    經過一輪輪廷議緊張激烈地鬥爭之後,國家財政地度支分配終於劃分完成了。

    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毫無疑問是給軍隊地開支,國防建設一億八千萬貫被張叔夜死死地堅持了下來。

    第二部分是給皇室地供養,三千萬貫。朝廷也是十分大方,直接定下製度,從今往後國家正稅的百分之十會交付給左庫藏,而且按照大宋傳統,優先保證內庫充盈。即財政稅收先把給內庫地錢交齊,然後剩下的才歸國家太倉。這也看得出在大宋朝皇權的強大。

    但與之相對,此前歸皇帝所有的所有稅金,日後都要劃歸朝廷。這部分主要有兩大類,其一自然是山河鹽鐵,以往隻要在大宋境內的金礦、銀礦、山林都歸皇帝所有。皇帝心情好,開山河鹽鐵之利給平民,平民才能進山乏伐木打獵。從今以後,天下萬民以國家正稅供養皇帝,皇帝也將這一切交付給天下,不再專享。從而造福民間,促進工商業發展。

    另一部分自然是各種關稅、市舶司、商稅,這些稅種裏有很多都是不進國家太倉,專門為皇帝收的。以後不再歸皇帝所有,朝廷會重新梳理商稅。

    第三部分則是內政開支,這部分最大,高達兩億三千萬貫。

    這兩億三千萬貫又分為各個部分,例如基礎建設,整治河防,醫療衛生,城市建設,以及趙桓非常重視的學校教育。

    在趙桓的強勢幹預下,大宋首次拿出四千萬貫的天價財富投資教育。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