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奇觀修不修?

字數:3869   加入書籤

A+A-




    大宋施行的是征兵製,所以兵員素質上,各路的衛軍與主力野戰軍並沒有多少區別。
    不存在三國丹陽兵、西涼鐵騎,大明戚家軍、遼東鐵騎這種地域性標誌兵種。
    得益於東京強大無比的軍工產能,以及每年近兩億貫的軍費支出,其實衛軍在戎裝甲具方麵跟精銳野戰軍也沒有多少差距。
    哪怕是初步推廣的工業,所能產生的財富也是靠天吃飯的農業無法比擬的,大宋的戎裝甲具可謂源源不絕。
    真正區別於衛軍與主力野戰軍的最重要一點,就是雙方的機動性方麵。
    像靜塞軍,僅是戰馬就六萬多匹,騾馬同樣也有六萬匹。
    這就使靜塞軍能夠極速驅馳數百裏。如果在大宋境內行軍,協調好後勤補給。他們甚至可以短時間內跨越上千裏,進行戰略機動。
    比如這次北伐,前線已經囤積好了大量糧草、輜重、後勤。各路野戰軍不用帶糧食和大車,隻管帶著馬匹沿著馳道進軍,其速度是往年宋軍完全不敢想象的神速。
    但是風景一轉到各路衛軍那裏,他們又回到了宋軍以往的模樣。
    縱然裝備精良,但實在機動不起來。一次行軍,就要征發三倍徭役背著糧食慢慢挪動。
    不僅反應遲鈍,而且嚴重消耗國力。
    而這次北伐,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能極大改善大宋馬政情況。
    國家可以獲得大量戰馬、騾馬、駱駝的補充。
    要靠騾馬化,解決大宋上百萬禁軍的機動問題,是不現實的。
    真正要解決運兵難得途徑還是需要靠工業產能以及蒸汽火車。
    但北方的騾馬,為大宋打造兩個新的主力野戰軍,是不在話下的。
    有這種雄厚國力作支撐,趙桓打算在塞外留一個已經成型的野戰軍團,再組建一個新的野戰軍團。
    這都是總督一方的肥差,可以說在北國疆域,他們就是封疆大吏,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所有將領都瞪大了眼睛,盯著國家新設的這兩個精銳禁軍的名額。
    樞相張叔夜問道:“官家打算給這兩個軍賜名為何?”
    最適合的無疑是上四軍名號,即捧日、天武、龍衛、神衛。
    但上四軍的表現實在是太拉胯,完全是在給這四個名字抹黑。
    所以趙桓權衡了一段時間後,決定放棄這四個名字,而是決定自己創一個軍隊名號。
    大宋如今已然如此強盛,應該有自信創一支強軍,受後世景仰。
    所以趙桓平靜的宣布:“新建兩軍賜名為龍驤左軍與龍驤右軍。從北伐的五十萬大軍中擇其精銳充之。”
    “至於龍驤將軍人選,待禦前會議結束後再作定奪。”
    這句話,就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泊,瞬間激起巨大無比的漣漪。
    所有尚未稱製建節的將領都紅了眼睛,心跳如鼓。
    所謂的禦前會議結束後再作定奪,等同於說看將領們在這一次會議中的表現。
    誰的眼光卓越,能高屋建瓴,在防禦蒙古方麵提出令人驚豔的方桉,誰就更大概率獲得這一職位。
    趙桓對所有人說道:“卿等也不要一直想著打打殺殺,蒙古草原的崛起不可避免。而且朝廷不可能興師動眾上萬裏進入不毛之地去犁庭掃穴。減丁之策隻會導致東部蒙古被削弱,中部合不勒汗一係崛起。最終徹底失控。”
    “所以卿等要審慎考慮,綜合布局,提出個文武兼濟的方桉。”
    遼東漢兒出身的王伯龍第一個開口,說道:“官家,臣自幼與胡虜雜居,深知其俗。夷狄胡虜,畏威而不懷德。朝廷縱有和平之念,而胡虜卻有殘虐本性。”
    “臣以為朝廷主力一旦南撤,蒙古必然鐵蹄南下。”
    王伯龍的說法,頗合趙桓的觀念,便問道:“那卿以為應當如何防範?”
    王伯龍當機立斷,態度果決的說道:“臣以為必須要挫其鋒銳,重創其軍,方能樹我朝之軍威。為此,朝廷的精銳野戰軍應該厲兵秣馬,枕戈待旦。將兩支精銳分別駐紮在南北兩側,隨時準備出擊。而邊境交由衛軍防衛。”
    “卿的意思是外鬆內緊,主動引誘蒙古入境,跟他們打一場大規模決戰?”
    王伯龍重重點頭,說道:“隻要能重創一次蒙古鐵騎鐵騎,數年內都無需擔憂邊疆烽火。”
    營帳內無數將領都微微頷首,頗為認可這個方桉。
    但趙桓卻眉頭緊蹙,驕兵悍將,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他們極有可能輕敵冒進。
    “卿等可曾想過,如果野戰失利該如何?”
    以王伯龍的部署,趙桓幾乎可以預見,如果遇到蒙古鐵騎入侵,南北兩支野戰軍絕對不會跟對方協調。領兵將領,傲慢的就會帶著一支野戰軍主動去與蒙古鐵騎野戰。
    biquge.name
    那可是蒙古鐵騎!
    都是數萬對數萬,宋軍不是沒有戰敗的可能性。
    明軍討伐沒落的元朝,還有戰敗的時候呢。
    更何況,宋軍如今直麵正在崛起的蒙古黃金時代。
    一眾將領都不太在意,提出這個建言的王伯龍更是直接說道:“臣以為,以我朝武德之昌盛,將士之忠義,為了保家衛國,大軍必定能大破蒙古。”
    “卿能大破蒙古一次,能大破蒙古兩次,能保證有勝無敗?”
    況且還有個很嚴峻的問題。
    蒙古南下打劫,他們是正收益。
    而宋軍隻要集結,那就是勞民傷財。
    現在擺在大宋君臣麵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萬裏長城修不修?
    可以說,如今宋、蒙的邊界,要比明朝還更漫長。
    這要是大宋精銳野戰軍在戰場上覆滅一支,蒙古鐵騎就可以在任何一處疆域上長驅直入數千裏。
    “朕倒也不是強求卿等向朕保證,百年戰事,隻勝不敗。朕的要求很簡單,穩固住局勢,十年之內不出現大規模潰敗。”
    十年的時間,不是為了鞏固邊疆,而是為了準備大宋新軍的軍事改革。
    冷兵器的交戰,是勇氣、意誌與體力的較量,宋軍還有可能因為指揮失當而戰敗。
    可進入熱兵器時代,組織與科技的巨大差距,蒙古鐵騎幾乎不可能覆滅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