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宋軍主力
字數:4483 加入書籤
整個天下都還是沒能適應大宋日新月異的疆土變化。
包括滿朝公卿們,如果不看地圖,大部分人都對大宋如今的疆土沒有一個詳細的認知。
在所有人印象中,大宋都似乎被隔絕在西域之外。因為西夏、遼國的存在,大宋被牢牢鎖死在了一片中原之地。
但現實是,隨著大宋的日益強大,南北兩麵的軍事將領都在不斷向外進攻,拓展國家疆土。
北麵韓世忠已經擊退了東部蒙古,靜塞鐵騎正在從大同方向向北一路犁庭掃穴,清理合不勒汗的中部蒙古部落。
蒙古鐵騎能逃跑,但部落族人根本就逃不過靜塞鐵騎犁庭。
西部的忽兒劄胡思汗如今是大宋忠實的打手,靠著大宋商隊,蒙古貴族賺的盆滿缽滿,滿意的無以複加。
所以大宋疆土早就跨過了西夏,在北麵與高昌回鶻全麵接壤。
當初契丹天祚皇帝耶律延喜就是走的這條路,跨過了西域在中亞建立了東遼國。
而在南麵,隴右都護府更是早就打碎了韃靼各部,疆域都已經連接到了黑漢國。
事實上大宋的疆域早就在南北兩側將西夏與高昌鉗住。
發動一輪鉗形攻勢,已經具備了一切條件。
所以嶽飛說道:“朝廷諸卿都想象不到朝廷會跨越西夏進攻高昌。回鶻人必然會更加始料未及。”
“所以樞密院的作戰方案是,由忽兒劄胡思汗部蒙古兩萬鐵騎從北側佯攻,襲擾高昌邊境。吸引高昌主力前去駐防。”
“神武右軍中軍統領張憲率軍從隴右都護府出兵,自南線直插高昌腹地,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
樞密院連行軍路線都已經安排好了,大臣們都已經清楚,這場戰事恐怕是早就規劃好了的。
隻不過是官家特意壓下了風聲,讓樞密院在今日朝會上提出來。
不過,當看見樞密院的方案,趙桓也是驚訝了一瞬間,問道:“嶽相公不親自統軍?隻讓張憲獨領一軍?”
嶽飛鄭重的點頭,說道:“張憲驍勇善戰,又富有韜略,戰功赫赫,足以獨當一麵。聖朝將來疆域越來越廣,需要更多能夠擔當重任的將領。”
趙桓被成功說服。
帝國這麽大,總不能隻要發生戰事就要軍神天南海北的去救場。
事實上,嶽飛真正的作用是一個定海神針。
隻要他多活一天,這大宋社稷就穩如泰山。
沒有任何暗中宵小敢跳梁挑釁。
右相張浚問道:“從隴右出兵,補給勢必極為困難。樞密院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很簡單。”嶽飛從容自信:“減少部隊人數,隻出兵一萬。”
“多少人?一萬?!”所有大臣一片嘩然。
“樞相也未免太過自大……自信了吧?”
“這是滅國之戰,隻出兵一萬,是否太兒戲了點?”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我等知道嶽相公軍略當世無雙,可這一戰畢竟勞師遠征,又非嶽相公親自統軍,一萬人會不會太少了些?”
大臣們的態度其實已經收斂了很多。
他們想直接指責嶽飛自大的,可想到這位軍神那些神一樣的戰績,還是第一時間選擇改口。
因為誰也無法預料,這位軍神會不會下一刻帶著一萬人親自給所有大臣上演一幕遠征滅國的情景。
那也太打臉了。
這話如果不是嶽飛說的,換任何人過來,大臣們都得先火力全開,痛斥一番。
怎麽想的,區區一萬人就要遠征數千裏,覆滅一個西域強國?
嶽飛堅定的向所有人保證道:“張憲率領一萬軍隊必能大獲全勝,率師伐國,執其君問罪於禦前!如今是三月,朝廷下令後,九月之前,大軍就將凱旋。”
半年時間?
從東京開拔到西域,並打穿整個高昌?
所有大臣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麽反駁了。難道是他們真的已經對大宋的軍力完全沒有所知了?
樞密院畢竟是負責軍事打仗的專業機構,如果樞相就是這也自信堅持,其他大臣也隻能等著看結果了。
宰相們都看向趙桓,期待官家或許會製止這場荒誕的遠征。
但趙桓已經笑著起身,說道:“那就按樞相的意見部署吧。論打仗,這四海八荒,難道還有人能與嶽卿相提並論?”
一萬軍隊,不少了啊。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也就一萬多人。
與龐大的清帝國交戰,也就陣亡了寥寥幾個人。
打個小小的高昌,宋軍出動了足足一萬人。
其他大臣覺得這作戰方案太冒進了,趙桓反而覺得樞密院過於保守了。
按趙桓的看法出動五千人再加一千騎兵應該就夠了。
畢竟實在想象不出來,高昌拿什麽才能抵擋火炮加火槍、手雷的宋軍。
一群回鶻遊牧騎兵,正麵撞上宋軍火槍線列,頭骨都得被掀飛了啊。
而且在北麵還有兩萬蒙古仆從軍在牽製他們。
在中原以外,從中亞到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遭遇兩萬遊牧騎兵入侵都是事關生死存亡的大事。
回鶻主力可能自始至終都來不及防備南線宋軍的靜默奔襲。
隨著中樞做出決斷,一紙軍令下達神武右軍。
張憲立即統帥了神武右軍精銳主力一萬步騎開拔出京城。
宋軍主力共計八千步兵,兩千背嵬軍鐵騎,以及足足五百門火炮。
神武右軍主力出城的時候,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
實在是神武右軍如今的裝扮特別怪異,完全突破了尋常百姓的認知。
士兵們依舊披覆著重鎧,以抵擋弓箭。
但手中不見了任何利刃,長槍、弓弩、大斧、腰刀都被替換成了一把格外粗長的重型火槍。腰間隻別了一把小小的刺刀。
這種軍隊究竟靠什麽打仗?
總之大宋軍隊如今的風貌的確有點奇幻色彩。帝隊身穿板甲,手持火槍,碾碎一切魑魅魍魎!
從軍官到士兵們都還沒有親眼見識過火槍在戰場上的絕對統治地位,還給自己穿著厚厚的甲胄。
不過即便如此,大宋重步兵的負重也就僅跟大英龍蝦兵相當。
而且在大宋無與倫比的財力支撐下,這支主力軍團攜帶了大量的戰馬,完全是一支龍騎兵部隊,騎馬趕路,到了戰場才下馬列陣。就連大炮都是由戰馬拉著。
所以張憲的行軍速度比樞密院預料的還要快。
四月他們乘船、轉運,水陸結合開拔到了隴右都護府,六月就抵達了高昌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