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封鎖夷州,搜山檢海
字數:4248 加入書籤
趙桓帶著禦營直接住進了蘇州城最西南角的百花洲。
當走近這裏,趙桓以及整座禦營都被眼前的美景所劇烈衝擊。
這裏釃池為治,積土為山,島嶼峰巒,百花懶慢,落英繽紛。
一陣輕風吹過,明媚和煦的陽光下,空中盡是飄灑的花瓣與飛揚的柳絮。
風景之美,堪稱人間極致。
無外乎世人皆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文人士大夫們都要煙花三月下揚州。
論享受,還得是他們啊。
下榻之後,趙桓就有些好奇胡銓在城門前提及的風情是什麽,還神神秘秘的。
剛想著這方麵的事情,內侍便稟報道:“官家,胡知府請求覲見。”
“宣。”
唐怡幫趙桓打開了房間內的一扇扇窗戶,透過軒窗,能看見外麵落英繽紛,天地如洗的秀美風光。
整間房內都仿佛豁然明亮,風景如畫了。
“官家,我們為什麽停留在蘇州啊?是在這裏賞閱美景嗎?”唐怡對著窗外碧空,心曠神怡的問道。
趙桓搖了搖頭,說道:“不,停在這裏,並無關風景,而是有關乎國家的大事。”
此時胡銓走進房內,恭敬的行禮,說道:“臣拜見官家,聖躬萬福。”
“免禮,賜坐。”趙桓轉頭看向這位年輕的官員。
胡銓年紀僅僅三十四歲,甚至他出仕都還是在趙桓穿越以後的第二年,也就是靖康三年。
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一路坐到知蘇州府的位置上,掌管大宋經濟最繁華,稅賦最繁盛的第一經濟重鎮,其才能絕對堪稱當世翹楚。
但即便有才能,這升遷速度也已顯得非比尋常了。
背後一定是有一個非常強大的靠山。
而他的靠山,不是別人,正是大宋最粗的大腿,趙桓本人。
趙桓提拔他的原因很簡單。
趙桓前世曾經聽過他的赫赫聲名。
胡銓是曆史上與李綱、趙鼎、李光、胡銓並列的南宋四名臣。
尤為著名的就是他的“乞斬秦檜書。”
南宋紹興八年的和議,金使態度極其傲慢,目中無人,對南宋當局百般侮辱。但趙構和秦檜一味苟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與金使議和。
胡銓反對議和最為激烈,他上書趙構,揭露金國和議陰謀,而且要求趙構斬下秦檜的首級。他還表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他寧願投東海而死,也決不在小朝廷裏求活。
胡銓這篇奏疏一經傳出,立即產生強烈反響。宜興進士吳師古迅速將此書刻版付印散發,吏民爭相傳誦。
金人聽說此事後,嚇得急忙用千金求購此書。
讀完後,金國君臣大驚失色,相顧驚懼“南朝有人”、“中國不可輕”。
直到死,胡銓也留下遺言:“願為厲鬼以殺賊,死亦不忘。”
這份可歌可泣的忠義,讓趙桓對其印象無比深刻,抱有極致好感。
畢竟這是願為大宋社稷生死不論的忠臣。
生是大宋忠臣,死亦為大宋鬼雄。
隻可惜趙構不能用此忠臣。
但巧合的是,胡銓卻跟這位康王有著各種因緣際會的聯係。
胡銓坐下後,趙桓笑著問道:“卿在上書中說康王逃到了毗舍邪國?卿如何得知的消息。”
胡銓說道:“稟官家,臣是根據商隊消息得知。蘇州為東南要衝,聚四方萬裏之商隊。流求商隊與我朝語言相通,據流求商隊言,毗舍邪國人口大增,且甲具精良,似有王師在岸。臣料定,其必是叛逆無疑。”
毗舍邪國,趙桓還特意讓樞密院查了查這是哪裏。
結果,讓他莞爾。這個名字陌生,可是他的所在地,趙桓不能更熟悉了。
按樞密院檔案上交的案宗:“流求國在泉州之東,有海島曰澎湖,煙火相望,旁有毗舍邪國,語言不通”。
島上居民數百在豪酋率領下曾多次架竹筏至泉州的水澳、圍頭等村尋奪鐵器。
在澎湖東麵的一座大島。
那可不就是夷州?
趙桓轉頭對唐怡說道:“讓虞允文過來。”
樞密院的人也在百花洲,聽聞官家相召,虞允文立即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來到趙桓麵前。
“官家召臣可是有何吩咐?”
趙桓點了點頭,說道:“按胡知府所言,康王逃到古夷州的概率極大。卿調遣一支艦隊,將夷州給朕團團圍住,派軍隊登島抓人。”
虞允文立即恭身領命,回道:“臣必調遣王師,將夷州圍得水泄不通,不使片板下海!王師搜山檢海,必將叛逆擒回中原,明正典刑。”
“去吧,不要讓朕失望。”趙桓淡淡的說道。
不過對結果,趙桓已經有了十分的信心。
趙構這可是自投羅網了。
按他的逃竄能力,宋軍就算是搜山檢海都不一定能抓到他。
可偏偏他躲到了島上。
這海岸線被大宋海軍封鎖,他就成了甕中之鱉。插翅難飛!
所有叛逆,都將被宋軍一個一個從島上揪出來,拉回中原審判,最終明正典刑,昭告天下。
島上的魑魅魍魎被清理幹淨,但這座寶島卻可以幹幹淨淨的留下來了。
趙桓對胡銓問道:“蘇州承南啟北,又連江近海,所以聚四方萬裏之財貨,北運千萬石之糧草。如此經濟、商貿、交通重鎮,卿可曾想過如何發揚光大?”
胡銓不明白官家所指,說道:“蘇州已是東南要會,為天下之最。官家所指,蘇州似乎都已做到了極致。”嘀嗒小說網
趙桓立即堅定的擺了擺手,說道:“絕對沒有。便以夷州為例,卿以為蘇州能從中起何作用?”
胡銓想了想,說道:“夷州的特產能從蘇州運往東京?”
趙桓撫掌,說道:“卿談到關鍵了。蘇州北接運河,東臨大洋。應該想想怎麽把夷州的特產全部搬回中原。”
“可是夷州荒涼,百姓淺薄,是未開化之地。中原所需者甚少。”
趙桓說道:“荒涼你就去開發!夷州中央山脈以西,靠近中原的地方全是平原,土地肥沃。而且地處南方,種水稻則一年三熟,是絕對意義上的產糧之地。上限能養四千萬人口,下限亦能養上千萬人。”
“把這些糧食運回中原,能提升多少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