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昭昭天命
字數:4033 加入書籤
盛世的象征一定不止是繁華的經濟,昌盛的文化魅力。
軍事征服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內容。
軍事勝利,可以立竿見影的帶動經濟與文化的影響力。
在帝國的東南還在享受盛世繁華時,帝國的西北方向,來自大宋中原的十萬精銳野戰軍已經厲兵秣馬許久。
同時來自藩國的胡騎也從四麵八方雲集而來,數以萬計的騎兵使大營一片喧囂。
這種規模的軍事集結根本不可能隱瞞下去,因為在龜茲城附近,連綿的軍事基地極為遼闊,方圓占地三十多裏。
這雄偉壯觀,旌旗連綿的大營,隻要看一眼,就知道宋軍有大量部隊集結到了邊境。
十月,大雪紛飛之際,兩支精銳野戰軍正式以胡邦夷狄,殘虐中原百姓,苛刻中原商隊為名,天降有罰,誓師出征!
共計十七萬大軍在張憲統帥下直接開赴進黑汗國。
就在去年(1134年)東黑汗國大可汗伊卜拉欣,同葛邏祿首領及康裏首領不和,發生衝突,請求耶律大石出兵支援。
耶律大石趁機發動政變,占領八剌沙袞,作為自己的都城,把東部喀喇汗王朝降為附庸。
至此東漢國擁有的土地隻剩下了西部的怛羅斯城和白水城一帶。
南部的疏勒、於闐等蔥領沿線城鎮都不複為其所有。
但耶律大石也就隻占領了這片土地一年,來自中原的軍隊就開赴進了黑汗國。
迫於中原的意誌,耶律大石不得不把這一帶全部割讓給中原。
或許中原真的是有昭昭天命。
所有西域國家都不得不感慨,這一幕與曆史上是如此相似。
當年盛唐開赴進西域,也是因為蘇定方大敗西突厥,所以西突厥被迫割讓數萬裏西域給大唐,中原才順利的在這裏大規模設置行政區域。
如今大宋軍隊開赴進西域,也是經曆了一模一樣的故事。
而且前後居然隻差一年。
遊牧鐵騎剛剛拿下這片疆土,次年就割讓給了中原天朝。
曾經讓大唐安西都護府折戟的怛羅斯城,直接暴露在了宋軍麵前。
而為了應對來自東方的異教徒,整個中亞地區的清教徒都聯合了起來,紛紛向怛羅斯城集結。
他們希望再發動一次聖戰,在怛羅斯城下重現祖先的輝煌。
這裏是他們的聖城,是他們唯一一次戰勝中原王師的地方。
在這裏作戰能給所有清教徒戰士提供信仰和必勝的信心,全軍將受到士氣加成。
但這一戰又與曆史上的怛羅斯之戰截然不同。
當年怛羅斯城是清教徒一方的城市,唐軍遠道而來要攻城還要在城下與數量龐大的大食軍隊作戰。
以唐軍區區兩萬人的規模,顯然力有未逮。
而如今則不同於往日。
黑汗國已經成為了大宋的藩屬國,怛羅斯城是黑汗國的首都,也是宋軍可以完全依靠的堅城。
宋軍十七萬大軍雲集而來,加上黑汗國的一萬多軍隊,十八萬人匯聚在怛羅斯城,以逸待勞,這一戰宋軍在天時、地利兩個方麵都占據了絕對優勢。
更重要的是,大宋先進的文明,盛世的國家,以及無與倫比的武備,使這支軍隊的主力已經具備了拿破侖時期的水平。
指揮十幾萬大軍作戰,尤其是正麵會戰,是中原先進軍事理論展現的最好時機。
塞爾柱帝國的蘇丹,也就是如今大食國的掌權者,艾哈邁德·桑賈爾在西遼可汗馬赫穆德的請求下,動員清教徒諸國參戰,抵抗異教徒,保衛穆斯(和諧)林,得到諸國響應。
於是花剌子模、呼羅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馬讚德蘭、古爾等國的國王們帶兵加入了塞爾柱帝國的聯軍,聯軍軍隊共計十二萬人。
塞爾柱帝國的蘇丹艾哈邁德·桑賈爾親自統帥聯軍向怛羅斯進發,要將來自東方的異教徒徹底擊敗,趕出這片清教徒的土地。
從雙方的動員能力和後勤能力看,雙方就已經不在同一個層麵了。
出兵十幾萬,大宋沒有改革征兵法案之前,就能無數次作到了,打西夏,開拓隴右,北伐燕雲,宋軍無不是動員十幾萬,二十幾萬職業禁軍。
這還不包括為這些禁軍輸送補給的三倍民夫。
而這種已經被大宋淘汰的落伍水平,塞爾柱帝國卻依舊達不到。
為了湊齊十二萬軍隊,塞爾柱帝國動員了大量的國家,才一起組成了聯軍。
這十二萬聯軍根本不清楚他們要麵臨的是怎樣恐怖的對手,依舊追隨著他們祖先的腳步,再次踏上了前往怛羅斯的征程。
在怛羅斯城,張憲笑著搖了搖頭,將塞爾柱帝國速度桑賈爾的勸降信交給了一旁的王伯龍,說道:“這封信之滑稽,你自己看吧。”
信是用漢字寫的。
百年翻譯運動,使大食人非常了解每個國家的語言。
如今主宰大食的這一支是突厥人,他們從大唐開始就被中原教育。這片土地甚至就是他們的祖先割讓給中原的。
所以他們對中原的文字非常精熟。
而中原文字,曆經幾千年傳承從未斷絕,隻要他們見過這種文字,就能一直用之與中原交流。
所以這封書信寫的十分流暢,但就是在中原將士看來極度搞笑。
王伯龍看了看笑的肆意而又鄙夷的張憲,打開了書信,什麽事情讓他如此嘲笑?
看完,王伯龍無語的看向塞爾柱帝國使節,對一旁的侍衛說道:“給他一根針。”
“隻要你能用針把眼前的胡子紮斷,我就相信你們信中所說!”
這位桑賈爾蘇丹在信中居然威脅大宋將士!若不改宗教信仰,將率大軍將其消滅。
為了顯示自己軍隊的強大,桑賈爾在信中誇張的說:“清教徒的勇士甚至能用弓箭把頭發射斷。”
使者滑稽的紮著胡子時,怎麽也無法想象,他這一幕在宋軍將士看來究竟有多愚昧可笑。
當他還以為強弓利箭,無往不勝時。
宋軍早已經拋棄了弓箭,換裝了火炮、火槍。
他們的威脅非但沒有起到震懾效果,反而給中原將士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獲勝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