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秦王西狩

字數:3575   加入書籤

A+A-




    中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西方發動的這一場,涉及歐亞非三個大陸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對帝國幾乎沒有影響。

    如果大宋不想管,可以看著十字軍和清教徒在亞歐邊境打死打生,就像帝國看著邊陲長城外兩個蠻夷部落低劣的互毆。

    此時帝國,進可以幹涉歐洲局勢,退可以作壁上觀,看雙方筋疲力盡。

    參戰與否,全看帝國究竟能從中得到多少利益。

    而顯然,這場會議中,隨著趙桓定下基調,大宋已經決定全力參戰。

    要通過一場輝煌大勝,威服遠方,然後逼迫這一片的國家臣服。

    趙桓看著地圖,對所有人說道“泰西蠻夷,之所以敢主動東征,是為了宗教聖戰也好,為了劫掠財富也罷,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以為我朝在波斯都護府的軍隊人數稀少。”

    “他們以為波斯都護府那一萬五千人要應對一波一波的十字軍捉襟見肘,所以才膽敢興師動眾,劫掠東來。”

    所有大臣們都認可的點頭,這如果波斯能堪比中原,巴格達城裏駐軍十萬,十字軍就算是再覬覦東方財富,也不敢興師東征。

    趙桓看著地圖,直接說道“所以朕打算直接向波斯地區增兵!要讓這些蠻夷知道,我大宋亦有雷霆之威!讓他們銘記,大宋哪怕不願戰爭,也能以絕對實力,碾碎一切豺狼。”

    “更要昭告天下,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大宋西征以來,一直考量的是經濟仗,很少打政治仗。

    所以在當地的駐軍一直相對較少,能不消耗中原的實力,就盡量就食於當地。

    可是,這絕不意味著大宋會一直軟弱綏靖。

    在大宋動雷霆之怒的情況下,直接動用國家財富支撐一場遠征,將立即使軍隊規模劇增,對所有蠻夷形成碾壓性的軍事優勢。

    這將使任何不安分宵小在跳梁作死之前,認真思考大宋動雷霆之怒,幾十萬王師天降的恐怖後果。

    樞相嶽飛看著地圖上密布的驛城,說道“依靠沿線向波斯增兵,並非難事。關鍵在於增兵多少?”

    趙桓直接拍板,說道“十字軍首次東征,人數多達十萬,這都是用於作戰的部隊和武裝暴徒。王師與其作戰,軍隊規模隻能更大,不能更小。”

    十字軍作戰的距離大概也就兩千多裏,可這十萬大軍的補給讓整個十字軍焦頭爛額,劫掠不到物資,不得不吃皮革充饑。

    大宋如果增兵同樣的規模,意味著要從十倍於此的距離上運送海量物資過來。

    嶽飛麵色凝重,說道“官家的意誌,臣等銘刻於心。但要跨越荒漠戈壁、平原大漠,從兩萬裏外保證一支十萬人大軍的戰事,這已經超出了如今建設的這條補給線的極限。”

    “關於軍隊規模方麵,臣並無異議,但關於軍隊征調,臣有個提議。”

    趙桓點頭,說道“卿是我朝負責軍事部署方麵最專業的樞相,有良策可以暢言。”

    嶽飛走到地圖前,說道“從高昌到波斯的這條補給線是臣親自設置的,極限狀態下可以維持四萬五千人的補給。但這不包括給這支部隊提供後勤補給的民夫。”

    “這意味著我朝大軍四萬五千人可以無需民夫隨軍供應的情況下,依靠沿線堡壘的物資,快速機動到波斯都護府。”

    朝廷公卿們都一臉嚴肅的看向地圖,都是久經官場的精英了,所有人都明白這種部署真正針對的是誰。

    其目的正好與今日廷議的內容南轅北轍,針對的就是波斯都護府治下諸國。

    一旦當地有叛亂,圍困中原在當地設置的堡壘,狼煙蜂起,半天之內就能從波斯傳到中原。

    平叛大軍步騎萬人沿著這條補給線快速機動,可以馳援任何受到圍攻的堡壘,擊敗當地剛剛爆發的叛亂,誅殺叛王。

    但這個快速機動的方案顯然不適合當下這種大規模的正麵對壘,後勤補給必須有穩妥的供應保證。

    嶽飛手指地圖,說道“臣建議中原王師出動四萬五千人,沿著這條補給線迅速抵達波斯都護府,匯聚當地一萬五千軍隊,前往耶路撒冷、阿勒頗、安條克一帶布防。”

    “王師六萬人已經足以穩定局勢,而為了給王師張翼,臣打算從這一帶抽調兩萬蒙古鐵騎。”

    話畢,嶽飛手中長杆指到地圖的北方。

    所有人都看向了這個方向,正是高加索地區。

    “蒙古鐵騎!”趙桓沉吟,問道“他們在這裏的戰事還順利嗎?”

    談到這個問題,屋內頓時噤聲,所有人眼觀鼻,鼻觀心,一幅老僧入定的模樣。

    隻有嶽飛語氣鏗鏘,說道“蒙古人已經在河中地區擊潰了基輔羅斯,正沿著高加索一帶追擊。他們是獨立作戰,所以沒給樞密院上交戰報。但算算時間,他們已經快要打穿這裏了。按官家部署,無論如何都該把他們召回了。”

    趙桓看著地圖,不帶感情的說道“基輔羅斯的戰鬥力看起來非常一般啊,這麽快就讓蒙古人擊退了。那就讓蒙古人回來吧,把基輔一帶交給大皇子。冊封其為秦王,命其就藩。”

    秦王,不論如何在中原都是有個特殊意義的封號。

    似乎秦這個字,就代表著赫赫武功。

    給故太子這個封號不算是惡封,也蘊含著趙桓對他推行王化,開疆拓土的期望。

    這片土地上的羅斯人,骨子裏就有著對土地的渴望,封其君為秦王,也算是與這種精神相得益彰了。

    涉及到這方麵,右相不得不站出來,主動說道“秦王的兩千軍隊都已經招募完成,效彷東宮六率,都是全軍最精銳的退役士兵。因為是自願募兵,其家屬也會一同前往。算上秦王幕僚和儒家學者,動身前往基輔一帶的人員共計六千七百餘戶,四萬八千餘人。”

    這個數字,讓趙桓略微驚訝,問道“除了軍隊兩千戶,還有四千多戶的儒家願意跟隨秦王去就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