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最佳舞台
字數:3601 加入書籤
趙諶動員完成,就轉頭看向了遠方的聯軍。
來自拜占庭和法蘭克的軍隊規模同樣十分龐大。
這兩個國家或許已經算是中世紀西方最強大的歐洲王國了。
他們組成的聯軍足足高達四萬兩千餘人。
其中拜占庭的一萬人全部身穿紫色戎裝,外披鱗甲,是一個帝國最精銳的武裝。
沒有任何人敢小覷一萬身披鐵甲,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
法國十字軍則更加精銳,他們畢竟是歐洲中世紀最富庶的農業帝國,他們僅是大大小小的貴族就有六千多人。
這個規模倒是不算大,畢竟阿金庫爾戰役,那場英格蘭長弓手的成名之戰中,法軍近被俘虜的貴族就有五千多。
這些貴族很多人都是隻擁有一個采邑領地的封建莊園主,他們帶著侍從和親衛參與這場仿佛過節一樣的十字軍東征,主要是為了劫掠財富。
這些人裝備精良,是驍勇善戰的騎士,但絕對算不上訓練有素的軍隊,因為他們彼此之間互相沒有任何統屬,也沒有統一的軍令。
所以法王路易將他們排在了最右翼,準備在戰爭最焦灼的時候,把他們投入戰場,發揮他們重裝騎兵的優勢,依靠騎槍,一次衝鋒奠定勝利。
而他們的前軍則是八千頂頭盔,即八千名下馬步行作戰的騎士。後麵跟隨有一萬兩千名武裝侍從、宗教狂信徒和十字軍戰士,還有四千名弓箭手和兩千十字弓兵作為支援。
他們的盟友拜占庭人部署則跟他們完全不同,他們的鐵甲聖騎兵是職業軍隊,接受過最專業的訓練,所以擺在了隊伍後麵,會與步兵主力協同作戰,參與衝擊,在對手蠻人們鏖戰疲憊,陣型混亂時發起迅猛一擊,擊潰敵軍,引起大規模混亂。
法軍藍色的戎裝和拜占庭人紫色的軍陣差距如此明顯,以至於秦王趙諶都看出了這兩支涇渭分明的軍隊。
他轉頭對身旁的樞密院守闕書令史說道“敵軍似乎並不團結,我軍是否應該主動出擊,打進兩部的分界處,將他們分成兩片?”
這位守闕書令史是典型的中原大臣,直接問道“大王自察,聖武孰與官家?(大王覺得自己和官家相比,哪一個更聖明英武)?”
趙諶文學修養極深,立即知道這個守闕書令史要說什麽,漲紅了臉,說道“我剛加冠,閱曆亦少,如何敢跟爹爹相比。”
守闕書令史毫不客氣地說道“以官家之神武天資尚且不幹預東京之戰萬人級別的軍事指揮,大王如何有信心指揮十萬人級別的會戰?”
趙諶倒是心胸十分豁達,雖然被守闕書令史直諫,但他也沒有生氣,而是從善如流,說道“官家禦駕親征數次,南征北戰多年,從未曾直接指揮過任何一場戰事,卻建立了亙古未有的武功。卿說的極是,孤此戰隻作壁上觀,完全交由樞密院指揮。”
守闕書令史這才滿意,對趙諶解釋道“此戰,我軍並不急於出戰。戰略上更急的是對手,每拖一刻,王師參與戰事的可能性更大一分。”
“戰術上他們倚靠的重騎衝鋒,必須要主動消耗我軍銳氣,待蠻族士兵混亂,方能猛烈衝鋒,一擊決勝。”
“我軍隻要陣列嚴整,必可挫馳突之銳,明堅重之威,獲此戰之勝。”
二人正在交流,就忽然聽到遠方忽然傳來了急促雜亂的號角聲。
法蘭克人和拜占庭人沒有多少協調,各自壓了上來。
數以萬計的步行士兵舉著盾牌長矛緩緩向前。
宋軍陣中立即響起了整齊沉重的號角聲,在號角聲中,密密麻麻的遊牧騎兵從方陣中間的甬道策馬而出,這些遊牧鐵騎有巴爾幹人有阿瓦爾人,甚至有匈牙利人。
上萬鐵騎奔騰,整片大地都在震撼,草原青色的草屑和黑色的泥土隨之翻飛。
十萬人的注視中,上萬鐵騎奔騰在法軍和拜占庭軍隊前方,拋出漫天的箭雨。
如蝗蔽日的箭雨,哪怕是步兵手持盾牌也擋不住,不斷有人中箭,發出慘叫。
箭矢這種東西是很惡心的,如果命中體內,沉重的箭杆隨著士兵行進而上下顛簸會導致箭頭在體內上下切割士兵的器官和血管。
所以哪怕頭上漫天箭雨,中箭的士兵也要迅速取出隨身攜帶的腰刀或者匕首砍斷箭杆。
在這種打擊下,推進中的法軍和拜占庭士兵迅速在陣型後麵留下一路稀稀拉拉的士兵,有人中箭而亡,有人重傷不起,有人在咬牙治理傷口。
戰事一開始就陷入了極為慘烈的局勢。
法軍有貴族建議用弓箭手擊潰在前方騷擾的遊牧弓騎兵,畢竟法軍的步弓和重弩威力要比弓騎兵強許多。
如果對射,弓騎兵肯定要落入下風。
但法王路易十分冷酷,下令道“所有弓手和弩手不準停住腳步,跟在步兵後麵,繼續向前!如果弓騎兵那麽容易就被擊潰,東方人何必要花費代價,組建機動力強大的弓騎兵,遊牧民又何足為懼?”
同一時間,拜占庭的大帝曼努埃爾也得出同樣結論,鼓舞道“敵軍故意用弓騎兵遲滯我們的進攻節奏。不用搭理他們,步兵舉盾列陣,迅速向前。隻要靠近蠻族軍陣,依靠強大的步弓威力,和精銳戰士,我們必能擊潰敵軍。”
出戰的都是精銳,所以雖然有上萬弓騎兵在奔騰馳射,但兩軍都沒有崩潰,咬著牙列陣向前。
大規模的會戰慘烈而又持久,弓騎兵馳射就足足持續了一刻鍾,才從兩翼撤出了戰場。
因為此刻,兩支規模龐大的步兵距離隻剩下了一箭之地,雙方即將接觸!
但弓騎兵雖然撤到了兩翼,卻絕不是離開了戰事,他們要在兩翼對敵軍施行持續不斷的襲擾。
色雷斯平原,是法國騎士們騎槍展示的舞台,也是遊牧騎兵最適合的戰場。
這一戰雙方都能夠極致發揮自己的戰力,誰勝誰負完全未盡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