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諸夏苗裔
字數:4308 加入書籤
加冠禮是諸夏最重要的禮儀之一,君子始冠,必祝成禮。
一般由其父親在宗廟主持,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
不過這個貴賓並不是趙桓。主要是他身份太尊貴了。
皇帝在京城溜達,去大臣家作客,這不是什麽稀罕事,除了那些曆史有名的宅男,大部分皇帝都做過。
但要特意給大臣的兒子加冠,委實講,可能這名年輕人也承受不起。
等趙桓的車架抵達,範府的男女老少立即全體出迎。
範思忠是主人站在最前麵,恭敬的向趙桓拱手行禮「臣等拜見官家,聖躬萬福。」
趙桓笑著擺了擺手,說道「免禮,今日隻論交情,不論君臣。」
盧維那已經穿上了大紅的窄袖衫襦,外麵披著褙子,梳著同心髻,發間插有繁密的金色簪花、珠寶。
趙桓嘖嘖歎道「範夫人如今當真是雍容華貴啊。」
若不是她站在範思忠身邊,趙桓幾乎都已經認不出來她。
當年她穿著粟特人褐色的短衫,裙長遮不住褲子,頭上紮著細麻花辮子,一看就是個蠻族少女。
可如今這一切的特點都已消失,一眼望去,她就是個最典型的諸夏貴婦人裝扮。雍容華貴,富態淑德,如果不細看她的眉眼,根本看不出來這是個外族人。
不過她性格倒是沒怎麽變,得意的笑著,露出了兩隻小虎牙,說道「官家,豈不聞三日不見,我已非吳下阿蒙矣。」
恩,文盲的本質也沒怎麽改。
趙桓哈哈一笑,問道「今日的主人公呢?」
範思忠立即把身後的長子帶上前,說道「快拜見官家。」
這位年輕人倒是跟範思忠很像,能撐得住場麵,初見當今天子,也沒有慌張,立即拱手說道「臣範哲遠,拜見官家。」
趙桓笑著打量了一下這位年輕人,理論上他是一個混血兒,但實際上他穿著朱紅圓領長袍,腰係革帶,根本看不出他跟諸夏百姓有什麽不同。
在任何國度,民族融合都是一件影響長治久安的根本國策。
煊赫一時的大唐,就是因為胡兒叛亂,導致兵戈四起。
後世米帝更是被民族問題嚴重割裂,成為一個不可觸及的政治禁忌。
大宋如今正是萬國來朝的盛世,赫赫武功下異族奴隸,他族女婢都是大宋的戰利品。
民族融合的進程正處於不斷上漲的趨勢。
所以趙桓對他問道「卿怎麽看有人說李世民是胡人血統?」
範哲遠想了想,說道「唐太宗之時,有大臣對蜀王李恪言,其祖上是胡人。太宗欲誅之。」
「那你呢?」趙桓笑意盈盈的問道。
盧維那攔在自己兒子身前,氣勢凶的像頭老虎,說道「好啊,趙公明,原來你拐彎抹角的在嫌棄我是個粟特人!」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她這小爆脾氣一上來,又仿佛回到了當初,咬著牙要跟趙桓拚命的模樣。
範思忠連忙把她拉到一旁,低聲說道「你搗什麽亂,官家要是嫌棄你還會來我們家嗎?這是官家在考校哲遠呢。若是答好了,自此簡在帝心。你亂嚎什麽?」
範哲遠顯然要比他那個單細胞的母親更明理,立即說道「臣讀過一首詩,李白的《胡無人》。」
「哦?能背下來?」趙桓興致被提了起來。
範哲遠立即脫口而出「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無人,漢道昌。
陛下之壽三千霜。但歌大風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趙桓看了一眼蘇黛,蘇黛立即笑著點頭,說道「背的絲毫不差,可見哲遠平時對這首詩多有溫習。」
趙桓笑著撫掌,說道「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詩以明誌,朕很喜歡你這個回答。」
這個問題,顯然對範哲遠毫無難度。
就以這熱鬧的加冠形式而言,誰也沒法形成範哲遠不是諸夏苗裔的印象。
現在就算是粟特人當麵跟範哲遠說,你要記住,你是個胡人,不是漢人,也要被範哲遠拿劍指著。
劍鋒頂在對方咽喉之前,讓對方看清了,自己堂堂範文正公後人,大宋忠臣中的忠臣,自幼生在天子腳下,接受著忠君愛國教育,怎麽就是胡人了?
哪個胡人敢犯大宋,範哲遠不把他頭給砍下來才怪。
而且不僅範哲遠這麽想,來參加這場加冠禮的所有人顯然都有相同的想法。
所有人都興致勃勃地討論著他該如何在大宋建功立業,沒有任何人奇葩的去想,他怎麽回到粟特。
等趙桓坐到了大堂內,範思忠繼續去招待客人,他的父親範正禮則帶著一眾兄弟陪在了趙桓身邊。
範家是大宋官宦世家,僅是出仕的官員就有二十多人,僅路一級三司主官就有兩人。
範正禮正是其中之一。
趙桓跟範正禮坐在一起,問道「範公之前是荊湖路的提點刑獄公事?」
範正禮立即恭敬地回道「稟陛下,微臣提刑過數路,前年以廣東南路提點刑獄公事而致仕。」
趙桓說道「那倒是見識廣闊啊,有沒有想過讓範哲遠去何處服役?」
範哲遠加冠完就要去服兵役了。
但大宋地兵役還是略有不同的,分為衛軍、野戰軍、海軍和都護府軍。
其中衛軍自然就是最普通的部隊,服役三年然後直接退役。
野戰軍則是精銳,是矢誌於軍旅生涯的豪傑,最佳去處。
海軍則最受歡迎,畢竟在海軍服役完,有大量航海經驗,可以方便轉入民間商隊。
都護府軍則是募兵製,花費重金招募的勇士背井離鄉,拚個富貴前程。
這些人一般都離大宋腹地非常遙遠,有的甚至去了東山都護府,跟大宋完全失去了聯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