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批殖民者

字數:3929   加入書籤

A+A-




    東山都護府貢獻的浪潮,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大宋好漢雄心勃勃的踏上了征途。

    實在是很難有人抗拒,踏上那片土地就能擁有一大片莊園,更別提還有豐厚的皮革和數之不盡的黃金。

    雖然有一些拿著羽箭、毒箭、木矛的暗中宵小,但大宋好漢們,舞槍弄棒,勤練技藝,對付的不就是這種貨色嗎?

    首批踏上征途的好漢大約有兩千餘人,他們經過了長達半年的準備,取道東瀛,順著洋流向東。

    這是帝國無數商人、海軍都已經確定過的便利航線,帝國的天院全球之旅,就是從這裏出發的,他們會沿著這個航線直抵東山大陸。

    這條航線非常平滑,基本上隻要對著兩點之間畫出一條優美曲線,就能順利抵達。

    考驗水手的隻有一點,能否在茫茫大海中定位準自己的位置,並保持好航向。

    隻要他們別把航線弄得跟折線圖一樣,時上時下,這趟旅行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豪族和商人們對這一趟旅程基本上選擇了經驗豐富的水手,他們一路安穩無憂的開到了東瀛,然後在東瀛補充了大量能征善戰的武士。

    沒辦法,整個東瀛島上打了多少年了。

    先是蝦夷人跟倭人打,雙方為了確定關西以及關東的邊界,興師動眾近十萬人。

    這個規模讓西方人看了簡直慚愧。

    一個島國,雙方出動的部隊,幾乎能與西方一個帝國相媲美。

    更關鍵的是,他們的武器要比西方更是先進無數倍。

    來自蝦夷島上的士兵皆身披明光重鎧,手持如臨長槍,動靜之間,如有雷鳴,巍巍方陣,明光曜日。

    這簡直就違反整個世界定理了,把太學院所有教授的理論都踩在了腳底下踐踏。

    鬼知道他們一個北方偏僻小島上,要靠捕魚挖野菜為生的一群野蠻人,怎麽會拿出這麽多重裝鎧甲,而且數以萬計,規格一模一樣。

    但總之,他們就是拿出來了。而且,不但能拿出來,還會把他們組建成一支強大的野戰軍團,配合箭雨,攻城略地,簡直如同重裝戰車,滾滾而過。

    那些隻有幾百人,甚至幾十人守衛的倭國山城,看見山下出現密密麻麻的重裝方陣,心裏的陰影麵積別提有多大了。

    而另一邊的倭人能跟這麽強大的重裝部隊打這麽多年,當然也不是等閑之輩。

    他們從中原商人那裏每次都能買進數百杆鐵炮,這東西雖然威力不足。他們就算組建十幾萬軍隊,也可能被宋軍幾萬精銳野戰軍用火炮給揚了。

    但在島國上的確是夠了,因為蝦夷人他們……也沒有火炮。

    雙方交戰,就是一場鋼鐵跟火藥的碰撞。

    這種情況下,如果隻靠外力,其實東瀛人是打不贏蝦夷人的。

    畢竟一切的戰爭,最終比拚的還是人的意誌。

    蝦夷人能夠列陣如山,直砍直刺,他們的戰鬥意誌要強於東瀛人。

    但此時,武士階層站了出來,他們取代了平安京貴族,成為倭國的武力擔當。

    他們左手鐵炮,右手長槍,把日本劍聖的實力演繹的淋漓盡致。端的是能征善戰。

    雖然武士劍聖不拿劍而是拿鐵炮,看起來十分怪異。

    但倭族從上到下卻都覺得沒有問題,在這種能征善戰的劍聖流派下,鐵炮的威力被發揮到了極致。

    尤其是在城市戰中,蝦夷人被倭族劍聖襲擾的不厭其煩。

    他們在關東向關西進軍路上,每個城市都要麵臨極其嚴峻的治安考驗。

    臃腫的蝦夷部隊,在城市裏麵對神出鬼沒的東瀛人,根本無法有效應對。

    倒是蝦夷將領被東瀛人刺殺了十幾名,糧倉被點燃了數座。

    趁著蝦夷人組織混亂之時,東瀛人集中部隊,圍困了其上萬前出的主力。

    這上萬蝦夷人後勤不足,又無援兵,鏖戰數日被東瀛人全部砍碎。

    於是雙方攻守異轉,倭人開始向關東收複城池。

    不過這種情勢隻維持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雙方在勢力交界處的戰事還沒決出個勝負。

    倭人內部又爆發了大亂,武士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內戰。

    他們本來就不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統治階層,而是各個地區的勢力家族,背後又各自站著不同中原商人,有各種不同的利益。

    所以蝦夷人的威脅一去,武士階層的大規模內戰就爆發了。

    而打了這麽多年,武士們自然就成了非常不錯的奴隸來源。

    第一批踏上東山大陸的中原人基本都攜帶了一批武士,他們戰時可以作為士兵,對抗土著。畢竟他們打了那麽多年的仗,對殺人流血什麽的是沒什麽恐懼了。

    平時還能作為奴隸,在種植園裏進行農業開墾。

    在東山大陸上,其實還是以後者為主。

    因為東山大陸現在實在是太廣闊了,作為開拓者的東山都護府,現在急需人口去填充土地,甚至是發展文明。

    記得有一款遊戲是,開局五位農民,開墾農田,采集資源,興修水利,建設城鎮,發展貿易。

    其實東山大陸上目前就處於這種情況。

    東山都護府不怕野心家過來建立城鎮,發展城池,也不在意他們圈地為王,在裏麵大建莊園,囤積糧草。

    就這兩千人的開拓隊伍,最多在東山都護府的治下建立百十個定居點,四五個殖民根據地以及寥寥幾座城鎮。

    講道理,如果東山都護府連這點容人之量都沒有,真的不要妄想什麽發展了。

    隻要他們發展起來,哪怕良田萬頃,也不過是為國守財而。

    李顯忠的態度隻有一個,就怕他們不來!隻要肯來,怎麽都好說。

    這位才幹斐然的首任東山大都護完全不擔憂治下百姓能翻出天去。

    畢竟他最擅長的就是梳理局勢,因勢利導。

    基本上,東山大陸上,隻要他不造反,這片大陸上的一切就反不出去。

    在他的這種開放胸襟鼓勵下,第一批殖民者很快就在東山大陸落地生根,甚至順利的堪比中原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