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文武不分家

字數:4583   加入書籤

A+A-




    越國會稽,越王宮。

    當慶忌準備禦駕親征,起水陸大軍三萬人征討越國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允常被氣得滿臉漲紅,吹胡子瞪眼的拔劍出鞘,砍在案上!

    “可恨!”

    “慶忌小兒,亡我越國之心不死!居然找出這般粗鄙的借口伐越!寡人與此豎子不共戴天——”

    允常好似進入瘋癲狀態一般, 手中揮舞著越王劍,一劍又一劍的劈砍在眼前的桌案上,直接削下一個邊角。

    他顯然是動了肝火!

    “大王息怒!”

    陛台之下的大司寇鹿鳴,與大司馬石買連忙出聲道。

    生怕允常氣壞了身子,就此一病不起!

    好在,允常隻是發泄一下自己內心的負麵情緒, 不一會兒就將越王劍收回到劍鞘中,臉色陰沉著,坐回自己的席位上。

    “慶忌小兒, 欺人太甚。二位,而今吳國將舉兵三萬,伐我越國,寡人當如何是好?”

    冷靜下來的允常已經意識到,這才是當前必須要解決的最大問題。

    “唯有一戰!”

    石買幾乎是不假思索的道:“大王,慶忌滅我越國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求和已經無有意義,請大王即刻下達征兵令,傾國之兵,並將尚在三夷之地的部眾征召回來,鞏固會稽,與進犯之吳軍在會稽城下決一死戰!”

    聞言,允常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吳越大戰,是不可避免的。

    但吳軍來勢洶洶,還是慶忌禦駕親征的, 足見吳國對這一戰的決心多麽徹底!

    可想而知的,吳國並不是簡單的伐越,而是要一鼓作氣的滅掉越國!

    “大王,大司馬所言極是。然,臣以為大王不妨與吳國求和談判,即便不成,也可為緩兵之計,讓我越國可以征召到更多的兵員。”

    鹿鳴沉吟片刻道。

    “求和?”

    允常不禁眉頭一皺。

    “正是。此戰,慶忌是為滅越,然並非易事。我越國或可假意向吳國稱臣,割讓一些土地,請慶忌罷兵言和!”

    “趁此機會,大王可以發布征兵令,並將遠在三夷之地的主力大軍調回會稽,以備不測!”

    僅僅是稱臣納貢,以及割讓一些土地,允常倒是無所謂。

    隻是,恐怕慶忌的胃口不會那麽小!

    越國現在的兵馬不過二萬餘人,有一大半都在三夷之地鎮壓叛亂, 自顧不暇, 一時間難以征調回來, 保衛會稽。

    所以, 在短時間內,越國隻能拿出的可戰之兵,不過萬人!

    即便是全民皆兵的越國,超負荷的狀態下,四五萬人的兵力已經是極限了。

    知道這一點的允常不敢怠慢,發布征兵令,調兵遣將的同時,以大司寇鹿鳴為使者,前往吳國談判。

    同時,允常也派出使者,前往楚國郢都,請求楚國出兵襄助,從西麵對吳地發起進攻!

    二月初。

    吳都城外,旌旗蔽空,熙熙攘攘。

    慶忌親自率領三萬吳國精兵,準備浩浩蕩蕩的南下伐越。

    臨行前,慶忌自然是少不得要跟自己的妻兒告別的。

    這其中最讓慶忌有些難以麵對的,就是王後季蔻。

    季蔻原來可是允常的女兒,越國的公主,隻是因為heng治聯姻而嫁到吳國,成了慶忌的王後!

    好在二人能夠做到相濡以沫,日久生情了。

    現在作為丈夫的慶忌居然要率軍討伐自己的母國,這讓季蔻的心情如何能不複雜?

    但,向來賢惠,有大氣度的季蔻雖左右為難,卻也能支持慶忌伐越,至少不會偏向於吳越兩國任何一方。

    “王後”

    “大王,不必多言。”

    見到想要寬慰自己的慶忌,季蔻搖搖頭,說道:“臣妾之前雖是越媯,越王之女,但臣妾現在是大王的妻子,吳國的王後,臣妾能記住自己的身份!”

    “望大王能旗開得勝,早日凱旋歸來,隻是,盼望大王可以善待越國的黎庶,少造殺孽。”

    “寡人知道了。”

    慶忌抓著季蔻的纖纖玉手,微微頷首道:“吳越一家,由寡人始!”

    吳國一旦滅越,原先越國的黎庶就成了吳國的黎庶,慶忌又豈能不善待他們?

    “出征!”

    跟自己的妻兒一一告別之後,慶忌便大手一揮,踏上了前往南方的征途!

    三萬兵馬,三萬精甲,這可全是清一色的精兵!

    得益於吳國變法取得的成效,吳國的常備軍,基本上都能做到人手一套完整的盔甲,武器精良。

    所以慶忌有自信,三萬精兵足以覆滅越國!

    而就慶忌所了解到的,越國現在的人口大致上在四十萬左右。

    即便是全民皆兵,扣除掉老弱婦孺,越國能拿得出手作戰的青壯年,隻有四五萬人,最多不過六萬。

    因為越國也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尤其是允常在位期間,常年征戰,開疆拓土,在壯大自身國力的時候,青壯年力量也折損得厲害!

    而現在,慶忌手中有三萬精兵,便是麵對越國十萬人的兵馬,又有何懼?

    當慶忌率兵趕到武原城,準備渡過禦兒江,對越國發起進攻的時候,忽而就有麾下的小校來報,說是越國的使者,大司馬鹿鳴求見。

    越王允常這個時候派出使者前來,一定是為求和的。

    慶忌豈能答應?

    但,慶忌並沒有選擇避而不見,而是將鹿鳴傳召到府衙的大堂上。

    “外臣鹿鳴,參見吳王!吳王萬年!”

    見到慶忌的時候,鹿鳴便不卑不亢的朝著上邊的慶忌行了一禮。

    大堂的兩側,是熊子丹、黑夫、胥門巢、公孫雄等一眾大將,還有孫武、伍子胥、伯噽、範蠡等一眾謀臣。

    當然,春秋戰國時代,文武不分家,大臣們基本上都是文武兼備的。

    上馬可統兵作戰,下馬能治國安民,這這是基本操作!

    “鹿子不必多禮。”

    坐在台階上的慶忌,隻是微微一笑,故作好奇的問道:“不知鹿子此來,所為何事?”

    “吳王,外臣是受王命而來。吳王這般興師動眾,伐我越國,不知事出何故?”

    “嗬嗬嗬嗬,是何緣故,莫非越王不知情?鹿子不知情?”

    慶忌忽而正色道:“鹿邑之戰,我吳軍陣亡將士三十二人,貴軍無端挑起戰爭,豈可善了?”

    “寡人若不為那些無辜死難的將士討回公道,焉能為王者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