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人生參與商】
字數:3026 加入書籤
京都,皇城,承天殿內。
有心人終於發現一處不對勁的地方,那便是在歐陽敬發起彈劾之後,文官之首的右執政洛庭始終一言不發,似乎不太符合他平時的習慣。
吏部尚書寧懷安並未在意,在沈默雲退下之後,他便摩拳擦掌蓄勢待發,準備將收集到的幾件關於裴越和大皇子的把柄捅出來,為這場漫長的朝爭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在二皇子本就稍稍領先的前提下,隻要坐實大皇子品行不端,方不枉己方這些人安靜地等了這麽多天。
然而這次他依舊被人搶先。
堂堂吏部尚書,位高權重的天官,難道一再被他人忽視?寧懷安皺起眉頭,可當他看清楚那位出班請奏的老人,又隻能暗自苦笑幾聲。
莫說是他,便是洛庭洛季玉也不能和這位老人爭先。
因為他叫黃仁泰,官居禦史大夫。
憲台之首曆來是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千年前甚至可以輔佐丞相處理國家政事。隻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各朝各代的官製不斷發生著變化,等到了如今的大梁,禦史大夫便隻負責管理禦史台與監督百官。
雖如此,黃仁泰依舊地位尊崇,名義上他要受到東府的管轄,但洛庭一直對其以禮相待,隻因他資曆非常深厚。
這位老人生於太宗太和六年,時年六十四歲,僅比歸府休養的莫蒿禮小四歲,比已經過世的祁陽長公主小一歲,可謂見識過無數風雨滄桑。
當黃仁泰出班之後,便連高高在上的開平帝都頷首致意。
然而令百官詫異的是,黃仁泰站在禦前階下,久久不曾開口,若非知道此老雖年邁卻不昏聵,怕是有人會腹誹其神誌不清。
那些衣紫重臣自然不會如此淺薄,隻當這位老人還在猶豫,畢竟方才薛稷直言訓斥歐陽敬,言語間更牽扯到禦史台。黃仁泰身為禦史大夫,若不能義正詞嚴地駁斥,將來如何統管麾下那些渾身長刺的禦史?
這與朝爭無關,而是官場上必須遵循的守則。
但從目前的境況來看,歐陽敬即便沒有和裴越勾連結黨,兩人私下也必然存在某種交易。再聯想到黃仁泰對裴越一貫的看法,許多人不禁心中恍然,自以為明白老人猶豫遲疑的原因。
如果不是因為裴越的存在,這位老人肯定早就出麵維護歐陽敬和禦史台的尊嚴。
這又必須提起一件舊事。
開平六年年初的正旦大朝上,隨著西境戰事結束,關於眾將士的封賞提上日程,其中裴越無旨擅殺武威侯寧忠一事引起爭論。
黃仁泰堅定地主張嚴懲裴越,不僅要罷免他的藏鋒衛指揮使一職,還建言讓刑部將其押回京都受審。
雖然最終開平帝選了折中之策,但是這位老大人對裴越這種年輕武勳的厭憎態度不言自明,而且即便是近兩年裴越青雲直上,在文臣中積累了大量人脈,也無法改變黃仁泰的想法。
開平帝並不著急,隻是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依舊沉默的洛庭。
裴越卻望向身前穀梁寬厚的背影。
便在這時,老態龍鍾的黃仁泰終於開口道:“方才薛尚書曾言,禦史彈劾要有理有據,老朽深以為然。陛下寬仁,給予憲台風聞奏事之權,此乃對禦史的愛護,亦是從朝堂的清廉大局考慮。畢竟,劍無鋒則鈍,束縛與羈絆太多,憲台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群臣紛紛頷首。
歐陽敬此刻已經冷靜下來,望著老者瘦削的身影,極其認真地傾聽著。
黃仁泰說話語速較慢,聲音不大,好在殿前重臣大多能聽得清楚。
“雖有風聞奏事之權,禦史亦不能信馬由韁,縱然做不到證據確鑿,也需言之有物,這是憲台官員的行事準則。”
黃仁泰這番話讓二皇子心中大喜,因為老人幾乎是指著歐陽敬的眼睛諄諄教導,雖然言辭並不犀利嚴肅,可是局勢明顯朝著對他有利的方向發展。
隻不過老人接下來的話卻讓他微微皺起了眉頭。
黃仁泰神色沉肅地道:“陛下,老臣這裏有一份彈劾奏章,證據較為翔實,不得不呈遞禦前。”
開平帝眯起雙眼問道:“不得不?”
黃仁泰緩緩道:“事涉一位皇子與一位尚書,老臣不得不慎重為之。原本老臣以為這是有人構陷,不過這幾日查閱核驗過一應證據,發現確有其事。”
不知為何,二皇子的心猛然提了起來。
開平帝冷笑道:“皇子?尚書?卿家不妨仔細說來。”
黃仁泰在百官的密切注視中,似乎略顯艱難地說道:“去年七月十九日,工部營繕司一筆四萬三千兩的銀子悄然流出,幾經轉手之後匯入太平錢莊,又轉至一位名叫金三的商賈名下。”
“八月初四,工部都水司一筆三萬五千兩的銀子依照同樣的流程,被那金三收入囊中。”
“九月初二,工部營繕司一筆兩萬七千兩的銀子亦如是。”
“九月二十七日,最早那筆四萬三千兩的銀子轉回至工部營繕司,但是次日,工部虞衡司又將白銀三萬兩轉入太平錢莊,因循前例。”
“類似的周轉一共發生過二十六次,尤其是去年十二月上半月,便有七次之多。按照老臣的統計,那位名叫金三的竹樓大掌櫃一共從工部拿走白銀九十五萬兩有餘,返回七十一萬兩有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