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孤注一擲
字數:3840 加入書籤
雖然話是這麽說,但是,李賢的真正想法,卻是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完美,這樣才能保證成功率。
之前自己一直偽裝對太子李弘多麽地有情誼,雖然快讓自己都惡心了,但是,總要保持著。畢竟,顯然李治和好多人,都吃這一套。既然演戲,就得演全套,不能帷幕沒有落下,就摘了麵具吧。
李治認真的看了李賢一眼,說實話,到了這一步,還能忍住的偽裝,他實在難以想象。這麽說來,這個孩子,或許真的是對兄長保持著情誼啊。
沉吟半晌,李治才開口道:“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句話適用於皇帝,也適用於儲君。隻要太子之位一日空閑,你的兄弟們就會起心思,朝臣也不會安穩。所以,這次不容你拒絕。”
聽了李治的話,李賢點點頭,不再多說什麽了。
不管是當太子,還是不當太子,都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說到底,眼下不管什麽,至少明麵上都是要聽皇帝的。
他,沒有資格拒絕。
“兒臣明白了,至於明日,兒臣自會自證清白。”
“嗯。”
見李賢很知趣,李治就放棄了生下氣的打算,而是從案子上,又拿出了一本奏折,開始研讀。
這次喪禮,他沒有設置大權在握的留守,因為李賢還沒有成為太子的原因,也沒辦法派人監國。正因為如此,這些天雖然舉行喪禮,但是他和三省六部依然在處理政務。
這樣移動辦公,到底是對效率有影響的,所以,這些天加起來堆積了不少奏折。
不過,或許是因為身體好了一些,李治覺得自己已經不討厭政務了。
如果身體一直保持健康,不再犯病,或許,他也不需要考慮禪位的事情了。
見皇帝開始處理政務,李賢就往後退了退,倚靠在車廂上休息。
不知道怎麽回事,這輛馬車居然意外地平穩,除了在城門那裏有些顛簸的感覺,這一路下來,居然沒特別大的感覺,甚至皇帝在奏折上寫字,也能勉強寫好。
處理了一道奏折以後,見李賢的眼睛四下地看,李治就開口解釋說:“這是將作監敬獻的馬車,說是大大的減少了馬車的顛簸。本來,應該派一個人先試一試再說的。但是朕嚐試著坐了一下,發現很平穩,隻要不是太明顯的溝壑,顛簸的感覺就會少很多。”
原來是將作監把減震馬車做出來了,而且,閻繼澤顯然很有心眼,首先把樣品馬車送給了皇帝驗看效果。不用說,從皇陵一路回來,李治明顯喜歡上了這馬車,甚至不願意回到自己金碧輝煌的鑾駕上。
可以預見,將作監很快,不,或許已經收到了改造鑾駕的命令。
皇帝的鑾駕都改了,達官顯貴們還不趨之若鶩?
再好的減震裝置,也不可能把顛簸感完全抵消,李賢和李治之所以感覺舒適,其實是跟老式馬車對比產生出來的差異感。
一陣明顯的減速過後,門外響起了薑暠的聲音:“啟稟聖人,東宮鳳凰門到了。”
“嗯。”
應了一聲,用不著李治再開口,李賢就起身拱手告別。
跳下馬車,想到那份奏折,李賢立刻換上了一副尷尬難受的表情。賭氣一般地頭也不回,就回了東宮。
透過車窗,看到李賢的動作,李治哼哼一笑,拿起黃梁的奏折,在上麵用朱筆寫了“駁回”兩個字,就交給外麵的薑暠,命他送回禦史台。
他很想知道李賢是怎麽留下破綻,把人引入彀中的,再三衡量自己的兒子,不會是個蠢貨以後,他就做好了看戲的打算。
“走吧,早些回宮,朕要好好休息一晚。”
聽到聖人的吩咐,薑暠趕緊命車隊繼續前進。
去的時候是徒步,回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換上了馬車,存著跟皇帝一樣休息心思的人不少,但是皇帝的車架在前,後麵的也不敢超越。
終於過了鳳凰門,郝處俊等人的馬車,這才回了長樂坊。
一直到皇家的車隊進入皇宮,薑暠才騎馬前往禦史大夫馮子楓的家中。
眼下三省六部還沒有恢複正常秩序,各個部門的主官手裏都有奏折積壓,想要快速處理,必須送到這個官員的府上才行。
馮子楓也沒想到自己麾下,竟然有禦史越過自己,給皇帝上奏。要知道禦史雖然有直接上奏的資格,但是一般情況下,也會跟自己的上官商量一下。這樣越過上官直接上奏的家夥,莫不是把本官放在眼裏?
看了一眼奏折上皇帝駁回的字跡,再看看奏折上的署名,馮子楓這才看內容。
這一看不得了,黃梁這小子竟然彈劾雍王!
眼下雍王很快就要成為太子,這家夥竟然會選擇螳臂當車,真是奇
不奇怪,馮子楓忽然想起來黃梁從小吏成為禦史的過程,就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了。
是鄭家要針對雍王啊,而且目的不是扳倒他,而是
朝著薑暠拱拱手,馮子楓道:“煩勞總管前來送奏折,請你轉告聖人,微臣知道應該怎麽做。”
薑暠點點頭,這才轉身離開。
差遣管家送薑暠出去,馮子楓又叫來一個家仆,命他把奏折送回黃梁府上。
就在宵禁以前,馮子楓的仆人將奏折又送回了黃府。
黃府大堂內,眾人正在飲宴,黃梁雖然才是這個家真正的主人,但此時卻要站在鄭溫的身後,給自己的老丈人倒酒伺候。
奏折並沒有送到黃梁的手上,而是到了鄭溫的手裏。
看到了上麵“駁回”兩個紅字,鄭溫心頭錯漏一拍,不動聲色的把奏折撕得粉碎。
皇帝駁回的奏折,最終的下場隻有焚化爐或者火盆裏麵。
黃梁雖然站在鄭溫的身後,但是為了顯得恭敬一點,是一直低著頭的,所以沒看到奏折上的內容。
見老丈人杯子空了,黃梁趕緊給他滿上。
端起杯子又喝了一杯酒,鄭溫這才說:“伯康啊,聖人的評語是明日再議,實在是有些蹊蹺。明日你看好時機,什麽時候聖人要封雍王為太子的時候,你再出班彈劾,這樣,也能好好惡心一下雍王!”
黃梁不知道自己的老丈人已經決定孤注一擲,甚至存著把他送上末日的想法,趕緊連聲答應,並且已經在幻想自己在鄭家立功,得到鄭家更多關照的未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