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成王敗寇

字數:4750   加入書籤

A+A-


    “中國的古城牆曆史悠久,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若是大範圍拆除,勢必會引來外界的批評……”

    岡村適山一個勁的搖頭。

    其實,日軍高層並不是沒想到這個辦法。

    擔心遭到外界批評是一方麵。

    另一方麵,他們也不認為國軍有能力反攻。

    之所以布置兵力駐守,主要是應對遊擊隊的不斷侵擾。

    春秋兩季, 還要不定期的進行掃蕩,這些都需要大量主力部隊。

    若是任由遊擊隊壯大發展,早晚會成為真正的威脅。

    “皇軍真乃仁義之師也!在下敬服!”

    郭近儒豎起了大拇指。

    岡村適山說道:“郭先生也的確是難得的人才。”

    受到了主子的誇獎,郭近儒頓時來了精神,說道:“古語有雲,三軍未到糧草先行。任何年代都一樣, 行軍打仗,軍費是一筆龐大的開支, 皇軍遠道而來,這方麵肯定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岡村少佐,我說的可對?”

    “困難是有一點。不過,大本營早有計劃,軍需儲備方麵……再打上十年也沒問題!”

    實際上,岡村適山是在說大話。

    徐州戰役之後,日軍的軍需儲備就已告罄。

    他們現在完全依靠“以戰養戰”策略。

    簡單的說,就是利用戰爭獲取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進行戰爭。

    以東亞共榮名義,在占領區實施強行攤派。比如,獻銅獻鐵、田賦征實、以糧代稅等政策。

    甚至於,在一些偏遠地區,整建製的搶掠事件也時有發生。

    岡村適山當然不能實話實話。

    即便所有人心知肚明,這些話也不能從他嘴裏說出來。

    郭近儒微微一笑:“皇軍計劃周詳,令人佩服。若是軍費遇到了困難,不妨效三國時期的曹操。”

    岡村適山趕忙問:“這話是什麽意思?”

    郭近儒說道:“曹操南征北戰,時常為軍費所困擾。於是, 在軍中專門設立了發丘中郎將, 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以貼補軍費。古人有陪葬的傳統習俗,尤其是皇家貴族,陪葬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五千年的積累,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毫不誇張的說,死人的錢基本和活人的錢大致持平。隻不過,古代勘察古墓技術不成熟,盜取的多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墓,現在嘛……岡村少佐,如果皇軍有此想法,郭某願效犬馬之勞!”

    岡村適山愕然:“你是說、讓皇軍盜墓?”

    郭近儒說道:“有何不可?”

    “盜墓比拆古城牆還惡劣,這要是傳揚出去……不行不行。”

    岡村適山連連搖頭。

    “隻要選定地址,對外隻說軍事演習,派兵在周圍警戒, 封鎖一切消息,怎麽會傳揚出去呢?”

    “孫殿英盜掘東陵……”

    “完全沒有可比性。況且, 盜掘清陵本身就有風險, 滿人後裔眾多,很多還都身居要職,他們肯定要反對的。”

    “應該避開清陵?”

    “我的建議是,皇軍可以掘開長陵。”

    “明朝的長陵?”

    “沒錯。長陵是明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規模最大的陵墓,裏麵肯定有無數的珍寶。”

    “可我聽說,無人能找到長陵的入口……”

    許延麟在一旁說道:“少佐,郭先生也是著名的考古學家。”

    岡村適山恍然:“哦,原來如此。”

    郭近儒說道:“明十三陵位於北平,而北平在皇軍的掌控中,這件事具體實施起來,其實並沒有那麽難。”

    丁墨村說道:“我覺得不妥。就像岡村少佐所說,萬一若是傳揚出去,恐怕有損皇軍的臉麵。”

    郭近儒不以為然:“你方唱罷我登場,曆朝曆代皆如此,哪個名垂千古?誰人遺臭萬年?在我看來,不過是成王敗寇罷了。就比如,我們隻記得康乾盛世,誰還得揚州三日、嘉定三屠?說的簡單一點,曆史由勝利者書寫,後世能看到的,都是想讓你看到的。”

    岡村適山說道:“關於這件事,我會向畑俊將軍提交書麵報告,如果能得到批準,到時候還請郭先生配合。”

    郭近儒趕忙說道:“那是當然、那是當然。”

    岡村適山站起身:“各位,本人軍務在身,失陪了!”

    “少佐慢走。”

    丁李二人起身相送。

    送走了岡村適山,李世群開口說道:“郭先生,你有著非同一般的思維,對你的觀點,我非常讚同。我支持你的想法!”

    郭近儒連聲稱謝,然後說道:“關於我的安全問題,具體該怎麽安排?”

    丁墨村微微一笑:“安全問題,我早就替你想好了。”

    郭近儒抱拳拱手:“願聞其詳。”

    丁墨村說道:“你可以繼續在《星火》雜誌社擔任主編。”

    “中統一定不會放過我……”

    “聽我把話說完。擔任主編期間,討蔣檄文可以再來幾次。”

    “………”

    “據我所知,當初閣下處處與蔣作對,早就上了特務處的暗殺名單,知道他們為什麽沒動手嗎?”

    “為什麽?”

    “因為你寫了那篇討蔣檄文!”

    “這、這是什麽道理?我罵他,反而不會被殺?”

    “你若是橫屍街頭,豈不是將矛頭指向了老蔣?說的簡單一點,老蔣沽名釣譽,他要一個民主法治,言論自由的名聲。所以,隻要繼續開罵,你的人身安全反而能得到保障……”

    當年,郭近儒仕途不得誌,對蔣頗有怨言,四一二事件前夕,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抨擊蔣“是一個背叛革命的陰謀家”!

    如此偏激的言論,足以讓一個人在監獄度過後半生。

    一時激憤過後,郭近儒也感到後怕,連夜逃到外地避風頭。

    奇怪的是,國黨政府並未就此事追究責任。

    今天聽丁墨村這麽一說,哪裏是不追究責任,而是忌憚因此造成的輿論影響,這才讓自己逃過一劫。

    丁墨村曾在國黨軍委會第三處擔任處長。

    他說的話,自然是可信的。

    為了安撫郭近儒,李世群還是派了專人暗中保護。

    畢竟,罵人也需要時間,總不能連夜開罵。

    ————

    ps:關於曹操盜墓的說法,隻能算是野史傳說。

    那時袁紹與曹操相爭,經常的你來我往打打殺殺。

    袁紹手下有一個叫陳琳的人,奉命撰寫所謂的“討賊檄文”,文中抨擊曹操為了彌補軍餉不足,特別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

    盜掘墳墓陰損至極,這麽說是強調曹操的不擇手段。

    這類檄文都有貶低對手嫌疑,屬於外宣範疇,所以很難考證真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