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烽火四起

字數:2952   加入書籤

A+A-




    為了激怒趙家君臣,蘇驍也算是做一次小人,用一些卑鄙的招數,沒辦法,為了孩子,不寒磣。
    李助的辦事能力是很強的,一些探子立刻進入到大宋各州府,找到那些勢力比較大的賊寇,暗中鼓動他們聯合起義,而且忽悠他們,說現在趙家人弄得天怨人怒,一旦起義,就有問鼎九五之尊的機會。
    賊寇既然敢不服王法,打家劫舍,自然是猖狂至極,不少家夥都是李逵那種類型的,動不動就是砍了皇帝老二的鳥頭,聽聞有問鼎九五之尊的機會,他們怎麽可能不動心。
    一些心急的立刻就開始了行動,可能是老天都不幫趙家人,這些賊寇剛一起兵,就有大量流民前來投靠,這可不是蘇驍安排的。
    這些流民都是附近州府被逼到走投無路的百姓,他們的田地被世家巧取豪奪給霸占,然後自己給他們種田,結果最後不僅一點口糧剩不下,還欠了東家一大筆錢,家裏的老婆孩子都有被餓死的情況,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反了他。
    恰逢有賊寇起兵,也算是找到了主心骨,全都來投靠的這些賊寇麾下,一起攻城掠寨,把曾經高高在上的地主老爺、縣太爺都給綁到街口砍了,給自己的親人出一口氣。
    看到一個同行成功了,其他的賊寇當然也不甘示弱,這種事情,講究的就是先下手為強,萬一人家做大,不就是搶了自己爭奪九五之尊的機會了嗎。
    一時間大宋境內到處烽火連天,一封接一封的奏折送往東京汴梁,本來朝堂之上的大臣還想要壓一壓,畢竟很多起義為什麽,他們是心知肚明,為了自己的顏麵,需要遮掩一下,但是發現起義實在是太多了,比先帝宣和年間的四大寇造反還要激烈。
    當趙桓知道大宋境內遍地烽火的時候,他差點驚掉了下巴,這是什麽情況,怎麽突然之間國將不國了呢,之前不是還說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過的非常好。
    一些大臣趁機參奏死對頭,說他們的家族把百姓逼得走投無路,投靠了反賊,這都是死對頭的責任,趙桓應該把他們抄家,平息百姓的怒火。
    而死對頭當然也不是吃素的,你說我霸占土地,我說你搶占民女,反正狗咬狗一嘴毛,誰也不是幹淨的。
    趙桓被大臣們吵得頭疼,爭權奪利各個都是高手,真要解決問題,沒有一個說點有用的。
    最終還是被調回來的宗澤開口,希望趙桓能夠調動禁軍去鎮壓,否則依靠各地的廂軍,絕對不是那些反賊的對手。
    趙桓有點為難,禁軍可是拱衛東京汴梁的重要力量,如果沒有禁軍保護東京汴梁,如果有反賊攻到東京汴梁該怎麽辦?難道還求蘇驍出手嗎?自己可不想學父皇那樣,被迫繼續冊封蘇驍,蘇驍再冊封的話,都要爬到自己頭上了。
    宗澤隻能夠努力的勸說,如果不壓製那些反賊的話,等到反賊都形成規模,再想要處理就難了,而且有幾支反賊都是江南的,都是方臘餘孽,江南是大宋的銀倉糧倉,如果讓反賊控製了江南,大宋危矣。
    聽了宗澤之言,趙桓算是有點危機感了,當皇帝這麽久了,當然知道什麽是重要的,江南是大宋的稅賦之地,決不能夠丟失。
    最終趙桓決定,宗澤為主將,調集驍勇善戰之將,率領十萬禁軍前往江南平叛,至於其他地方的叛亂,就交給各地的廂軍,誰不能夠壓製住叛亂,就撤誰的烏紗帽。
    趙桓的命令,在兩天後就被蘇驍知道了,這讓蘇驍露出笑容,不愧是趙家人,軍事操作和常凱申不相上下,十萬禁軍有什麽用,能夠應付得了江南的遍地烽火。
    也就是宗澤有點看頭,如果那些叛賊太蠢的話,說不定真讓宗澤成功,但是蘇驍根本就不在乎江南的那些叛賊,蘇驍看中的是京西南路、永興軍路、淮南西路這些叛軍。
    這些叛軍距離東京汴梁很近,隻要有一個大膽的,就能夠衝到東京汴梁城下,圍困東京汴梁,到時候就是蘇鐸出手的時候了。
    宗澤雖然去了江南,但是大宋的情況依舊沒有好轉,烽火遍地,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態勢,很多人都想要獲得更大利益,百姓想要報複曾經禍害他們的權貴,叛賊想要得到更高的位置,成為當初自己羨慕的權貴。
    連續幾個州府告破之後,趙桓明白了,光靠下麵的愚蠢官吏是擋不住那些叛軍的,隻能夠再次把禁軍派出去,雖然東京汴梁號稱有百萬禁軍,但其實有一半都是空餉、老弱病殘,或者說是演員,被檢閱的時候過來湊個數。
    再派出去了五萬禁軍,東京汴梁的防禦就有點岌岌可危了,但是不派出去不行,下麵的廂軍戰鬥力明顯是太差了。
    四大寇被剿滅後,蘇驍又解決了北方的隱患,讓大宋各地進入到了安逸之中,安逸中就會催生貪婪,各地官員各種的操作,把廂軍都給挖空了,克扣軍餉,吃空餉,這些都是常規操作。
    所以這次突然的烽火遍地,讓各地沒有任何抵抗的能力,不少大地主被叛軍直接給橫掃,全家老小都成了叛軍的刀下鬼,當初自己看不上眼的臭佃戶現在搖身一變,居然成了要自己性命的閻羅,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後悔呢。
    隨著一個個城池被攻破,那些大官也都開始慌張,自己在家鄉的田地宅院都被那些賤民給毀了,真是不能饒恕。
    所以聯名讓趙桓出兵,解決那些叛軍,否則趙桓就是昏君一個,被這些臣子架著下不來台,趙桓也隻能夠同意,畢竟連自己的親信都希望自己能夠派兵去鎮壓叛亂,他們也是受到了損失。
    隨著東京汴梁的禁軍不斷的派出去,東京汴梁的防禦力量越來越少,李助手下的探子已經開始蠱惑幾支叛軍去攻擊東京汴梁,傳出謠言,和當年漢高祖一樣,誰先入東京汴梁,就會是下一個九五之尊。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