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這是哪位仙道大佬開的小號?(半章複製百度百科資料,慎訂)
字數:8319 加入書籤
陳放並不知道曲阿小將的真實姓名,他甚至連這個曲阿小將到底存不存在,都不能確定。
因為曲阿小將跟戲忠一樣,都屬於是那種被藍星兔國的網友們,從曆史書縫中拔出來的曆史人物。
有關曲阿小將的信息,在三國演義和三國誌中,分別是這麽說的。
三國演義:劉繇與孫策在神亭嶺對陣。
孫策等十三騎探看劉繇營寨柵。
太史慈欲擒孫策,不候劉繇將令,披掛出營,惟有一“小將”同行。
太史慈與戰五十合,不分勝負。
怕眾將群毆,遂誘孫策至無人處,又到五十合,不慎都滾下馬來。
後劉繇千餘接應軍到,程普等十二騎亦到。
一場混戰。
三國誌:(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
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
慈便前鬥,正與策對。
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所謂曲阿小將,便是這位三國演義中跟這太史慈出戰的小將,和三國誌中記載的太史慈身邊騎卒。
而後世網友們之所以認為曲阿小將,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絕世猛將,則是因為以下分析:
從孫策追太史慈開始到程普等十二騎趕到,一共是多長時間呢?
參考《演義》馬超與張飛大戰葭萌關:馬超張飛午後開戰,百餘合後休息片刻,再戰百餘合天色已晚。
二將從午後打到天黑,估計有四到五小時,共戰兩百餘回合,中間休息片刻。
以此類推,從孫策追太史慈開始到程普等十二騎趕到,中間包括追擊的時間大戰五十餘合,滾到地上撕打,劉繇接應軍趕到,中間至少有一小時。
那麽問題出現了,這一個多小時程普等十二騎幹嘛去了?
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一、程普等十二騎在第一次大戰的地方,即神亭嶺下,等候孫策回來,傻等了一個多小時。
二、程普等十二騎見死不救,袖手旁觀地在神亭嶺下,傻等了一個多小時。
三、有人蓄意謀反,要致孫策於死地,十二個人起內訌,影響了追擊的速度。
四、太史慈、孫策馬快,程普等十二騎追之不及,一個多小時才趕到。
五、追趕過程中迷路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對路。
六、隨太史慈同來的曲阿無名小將是個說書的好手,擺事實講道理,和江東眾將神侃了一個多小時。
七、被隨太史慈同來的曲阿無名小將運用智謀武略阻擊一個多小時!
八、曲阿小將拚鬥多回,不敵,逃回城中,十二騎追至城下折返救主。
九、太史慈早有投奔孫策之心,無名小將隻是太史慈的忠心隨從,這本來就是一場戲,演給劉繇看的。
第一種情況不可能,程普、黃蓋、韓當三人追隨孫策之父江東猛虎孫堅多年,經驗何等豐富。
程普後為江東水軍副督都,黃蓋曾向周瑜獻火攻計,後與周瑜施苦肉計,成為赤壁之戰的重要一環。
他們均是智勇雙全,不可能判斷不出太史慈的誘敵之計。
而太史慈雖是臨時想出的計策,但程普等人一定會提防太史慈抓住孫策年輕氣盛的弱點,預先設伏,將之誘入包圍圈,一舉擒之。
因此程普等人一定會緊緊跟隨孫策,不可能在原地傻等。
第二種情況不可能,縱觀三國,魏蜀吳三家忠誠度最高的首推東吳眾將,不但一個個忠心耿耿,而且很能識大體顧大局,不會因一己之私而壞大事。
雖孫堅戰死未留下任何遺言,但程普、黃蓋、韓當等宿將依然主動承擔起托孤重任,盡心竭力輔佐孫策。
周泰、蔣欽二將新近加入,觀其後期表現,忠勇亦不遜於江東老將。
宋謙後來是孫權的侍衛,為救孫權奮不顧身,不幸遇難,也是忠勇可嘉。
因此,讓主公去浴血奮戰,眾人袖手旁觀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第三種情況不可能,前麵己經提到東吳眾將忠心耿耿,識大體顧大局。
孫策要去參拜漢光武廟,張昭曾出言阻止,孫策雖年輕氣盛,但並非有勇無謀,不可能不知此行的危險程度,僅帶十二騎必為忠臣悍將,觀其後收服太史慈的表現足以證明孫策有知人之明,不大可能帶一個間諜去執行如此危險的任務。
十二騎最後全部趕到也可以排除有人叛變的可能。
第四種情況不可能,三國演義和三國誌中都未提及太史慈騎的是寶馬(如的盧、赤兔),但提過孫策騎的是五花馬。
二將從馬上打到地上時,太史慈的馬跑的不知去向,憑這一點就可以認定太史慈的坐騎隻是一般的戰馬,決非寶馬良駒,而太史慈雖非寶馬,孫策卻是名馬;二將且戰且走,速度一定和程普等人追趕差不多。
第五種情況不可能,太史慈並非事先設伏,隻是臨時拍腦袋想出的計策,騎的又不是寶馬,既需防備馬失前蹄,又需孫策從背後暗算,隻能選擇較寬闊、適合戰馬奔跑的路走,不大可能選擇崎嶇山路。
有了這些依據,雖然太史慈對地理比江東眾將要熟,但是要想甩掉程普、黃蓋等老江湖決非易事。
第六種情況不可能,看看後來諸葛亮舌戰群儒時江東眾將的表現就知道這些名將多數既拙於言辭,又沒有善聽的耳朵,且個個忠心耿耿,護主心切,恐怕沒有這麽好的耐性聽一個無名小卒說教。
排除了前麵六點,第七種可能性就自然浮出了水麵,從而得出題目中的那個驚人的發現,曲阿小將是一位被埋沒的蓋世猛將。
第八種情況是獨立以上七種情況的現象:劉繇援軍攻打過來,不可能在沒人通知的情況下不到一個時辰找到太史慈,那麽誰去通知的呢,答案不言而喻。
論據:
一、太史慈要將孫策誘至無人處生擒,決瞞不過江東諸將的眼睛,待要追趕,曲阿小將挺身而出,為成就太史慈的威名,主動出手阻擊江東諸將。
當時程普等人的首要任務是緊緊跟隨孫策,保護主公的安全,見有人阻攔,一場廝殺再所難免。
二、假如曲阿小將真的隻是一員傻大膽的白癡末將,那麽他在江東一班虎將麵前將是不堪一擊的,根本用不著十二個人一起出手耗費一個多鍾頭;
三、假如曲阿小將的武力達到中等水平,二流左右,江東諸將可以一擁齊上,一頓亂刀,不用一分鍾就可以把他剁成肉醬,或者留下一將與之纏鬥,剩下十一騎去追趕孫策;
四、那麽,就隻剩下一種可能,曲阿小將是一位武功強大的強一流猛將,一出手就震住了程普、黃蓋等名臣宿將,知道此人武藝高於己方眾將,並且計謀出眾,隻能十二人一起出手,合力料理對手,就象《笑傲江湖》中令狐衝、任我行、向問天、上官雲四人聯手對付東方不敗一樣;如果不是對手,己方全軍覆沒,自不必說,如僥幸殺死或擊退對方,才能保住己方眾人性命,另外騰出手來援助孫策。
既然己經認定曲阿小將是位強一流猛將,那麽其武藝究竟如何呢?
下麵作一詳細討論。
一、對手的水平。
陪同孫策的十二人中有六人的姓名己知,參照三國論壇的多數武評,將其武力分述如下:程普(強二流)、黃蓋(中二流)、韓當(弱一流)、周泰(一流)、蔣欽(弱二流)、宋謙(未知)。
宋謙的武力不太好評價,此人曾與賈華共同擔當孫權的侍衛,地位相當於北魏的曹洪、典韋、許褚、龐德(曹操的保鏢),或者西蜀的趙雲(劉備的保鏢)。
《演義》孫仲謀大戰東吳兵中提到樂進一刀劈斷宋謙、賈華的兩杆畫戟便回,宋謙取過士兵手中槍追趕,被李典一箭射死,似乎演義中宋謙就露過這一回臉。
中箭隻能說明他避箭水平不高,另外宋謙護主心切難免方寸大亂,李典又是在亂軍中施放冷箭,不能說明宋謙無能。
既然能當君主的保鏢,當然絕非等閑之輩,雖未必及得上前述曹典許龐趙五將,相差也不會太遠。
宋謙死後孫權放聲大哭,足見宋謙在孫權心中的地位。
同級別的賈華後來負責在甘露寺謀殺劉備,而當時孫權己知劉備有趙雲當侍衛,派遣賈華執行這一危險任務,也證明了賈華武藝非凡,排名在賈華之前的宋謙應該更厲害,估且暫定為中二流水平,80分上下吧。
另六人是何許人也,《三國演義》和《三國誌》均未提及,陪同孫策出行的人選,不排除心腹謀士、親兵、馬僮的可能,但是後來劉繇接應軍趕到時,孫策的十二騎也趕到,在神亭嶺下與以太史慈為首的一千餘人一場大戰,人人以一當百,個個全身而退保住了性命,三流武將似乎也沒這個本事,因此後六人應該也是武將,武力至少弱二流。
這十二人聯手的威力倒底有多大,恐怕很難精確計算,隻能進行粗略的類比。
三英戰呂布時,呂布對付關羽張飛(均為超一流)聯手,隻能平分秋色,加上劉備(二流水平)就逐漸不是對手。
呂布對付曹家六將時,對手是許褚、典韋兩個超一流夾擊時候還遊刃有餘,但夏侯惇(一流)、夏侯淵(一流)、李典(強二流)、樂進(弱一流)齊到,這六將合力就速敗呂布了,呂布隻能借赤兔之力逃之夭夭,這應該說是相當明智的。
孫策十二騎的威力雖然比曹家六將差很多,但小將實力也可見一斑!
二、網友們的疑慮:
1、曲阿小將武藝超群絕倫,為什麽沒有展露頭腳?
有可能是劉繇不識貨,看太史慈在劉繇帳下的待遇就可見一斑。最大的可能性還是曲阿小將看破紅塵,淡薄名利,深藏不露,正所謂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2、曲阿小將是個什麽樣的人?
曲阿小將有勇有謀,有膽有識。
武藝高強自不必說,智謀亦不遜色。
當孫太二人離去時,程普等十二將必要跟隨,在不知曲阿小將武藝之前,必然不會把他放在眼裏,追趕主公要緊。
曲阿小將的坐騎未必是寶馬良駒,就算是,在一片開闊地上也很難將十二騎盡數攔住,顧此失彼,壞了太史慈的好事,隻能是搶先據險,並且亮出一手絕技,鎮住東吳十二將,使得十二將隻能圍住自己大戰而不敢離去,不然個個有性命之憂。
太史慈聽說孫策探看營寨,便披甲上馬,招呼眾將同往卻無人應聲,隻有曲阿小將挺身而出。
要知道孫策雖是初出茅廬,但手下的程普、黃蓋、韓當等將可是成名己久,這份膽氣更勝文鴦單騎退魏兵(文鴦當時麵臨絕境,必然激發更大鬥誌,超水平發揮。
而曲阿小將則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份敢於隻身涉險的勇氣,實在可貴)。
曲阿小將不但膽氣豪壯,而且對自己的實力很有自信。
曲阿小將的地位僅是一員末將,恐怕沒有機會跟高手過招,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吃幾碗幹飯,但經過分析,發現曲阿小將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論據如下:
(1)隻身陪同太史慈勇鬥東吳眾將,如無自信肯定會再招乎幾個同伴前來助拳。
(2)太史慈、孫策二人離去時,曲阿小將麵臨獨當大敵的危險境地,卻沒有嚇得兩股戰戰,落荒而逃,而是穩住陣腳,巋然不動。
(3)如果曲阿小將對自己的實力沒有自信,那麽麵對江東十二上將,最佳的選擇是出其不意痛下殺手,揀弱的先幹掉幾個再說,以其武力的絕對優勢,做到這一點易如反掌,而事實上東吳眾將個個全身而退毫發無損。
3、曲阿小將去向如何?
筆者認為神亭嶺一戰後曲阿小將應該是退隱江湖或另投它處繼續做小將了,而不大可能回到劉繇賬下。
原因是,一方麵經過神亭嶺一戰劉繇己知賬下眾將僅太史慈是孫策的對手,大敵當前無暇顧及太史慈的違抗軍令私自出戰之罪,而曲阿小將則不然,實力深藏不露,為整肅軍紀,劉繇極可能要重罰曲阿小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還是逃掉的好。
另一方麵孫策評價太史慈是“真丈夫也”,最重信義,得曲阿小將相助,必然感激不盡,就算劉繇不識貨,也應該向後來的孫策推薦曲阿小將,違背了曲阿小將置身世外的處事原則。
4、曲阿小將與太史慈交情如何?
應該不差,而且很可能太史慈知道曲阿小將的本領。
如若不然,雖然曲阿小將有可能是受太史慈敢於孤身涉險的勇氣感動而出手,但太史慈可不知道身邊還有這樣一位有力隊友,盡管孫策有可能逞血氣之勇緊追不舍而中誘敵之計,而太史慈卻不敢肯定曲阿小將有本事阻擊江東眾將,倘被程普等人很快追上,則誘敵之計成為泡影。
最大的可能性是,太史慈與曲阿小將交情莫逆,對他的武藝和處事原則十分敬仰,自覺為其保守秘密;而曲阿小將也欽佩太史慈是個英雄,有心相助。
太史慈不得劉繇重用,得知孫策前來,早生去意,但又不願主動屈就,當這個好機會從天而降時,太史慈與曲阿小將一路商定,分工明確,太史慈用盡渾身解數,搏得孫策的欽敬,而曲阿小將則擋住江東眾將。
為了使太史慈順利投靠孫策,曲阿小將周旋十二將估計時間差不多了,孫策己經有了英雄惜英雄之意,這才放他們過去。
如此一位被網友們從曆史書的隻言片語中,生生扒出來的曆史人物,其在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實在是不好說。
不過陳放覺得,既然九州這個世界存在戲忠,存在如此眾多的傳奇人物,那存在曲阿小將也就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情了。
反正也隻是繞行曲阿而已,耽擱不了太長時間。
若是找不到曲阿小將也沒什麽,就當是來看看這裏的風土人情,為以後攻打這裏做準備。
但若是真能找到曲阿小將,那不就是賺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