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陳家不可力敵也
字數:4349 加入書籤
周瑜眼中不禁微微露出了感動的神色。
陳放這番話,確實讓他有種頗受重視的感覺。
畢竟周瑜雖然也算是周家的公子,但目前周家的族長是他叔父周崇,而周家在外權勢最大的,是他另一位叔父周尚。
叔父和父親,這到底還是有區別的。
說句最現實的話,周瑜目前還算是周家公子,能夠享受到作為公子的基本待遇。
但若是他沒有什麽作為的話,那他的後代,可就不是周家公子了,隻能算是嫡係子弟。
若是還沒有什麽作為,那第三代就是周家普通子弟了!
所以作為周瑜,他的壓力其實是挺大的。
因為他的父親已經亡故了,他必須靠自己努力,要有所作為,這樣才能讓他的後代,擁有更好的生存環境。
曆史上,孫策渡江來到江東後,周瑜第一時間就帶兵去投靠孫策了。
這固然是因為他了解孫策,認可孫策。
但同時又何嚐不是想要抓住機會,來一場豪賭?
人生就是這樣,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平平穩穩就走上高位的。
對於那些開局並不是很好的人,想要躍升階層,就必須靠賭!
當然,說周瑜的開局不好,隻是相對而言。
事實上,相比曆史上跟他同時期的其他人,他的開局已經算是天胡了。
不過,這世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要通過比較才能辨別好壞的。
周瑜或許不在意很多人對他的態度,但這裏麵肯定不包括陳放。
陳放是誰,這是陳家公子,陳家的絕對核心,實質上控製豫州的諸侯!
而且有很大可能,會是未來東漢的掌控者。
這樣的一個人,雖是與他年紀相仿,但兩人的地位差別,卻是雲泥之別。
他的隨口一句話,都能決定周瑜的生死榮辱。
周瑜怎麽可能不在意他對他的態度?
“多謝公子讚譽,瑜愧不敢當,瑜今日來此,既是周家的意思,也是叔父的意思,不過,瑜此時隻能代表自己。”周瑜恭敬的行了個禮,然後說道。
陳放笑道:“奧?如此看來,周家和尚德公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是想派公瑾先來看看我的成色呀!”
“畢竟是關乎周家全族的大事,兩位叔父想要慎重一些,也是人之常情。還望公子能夠體諒。”周瑜誠懇說道。
周家和周尚的這種行為,說白了就是城頭草,想要隨風倒。
這種投機分子,古往今來,從不少見。
一般來說,他們雖然能夠讓自己站在勝利者的一方,但卻獲的不了什麽太大的利益。
因為誰都不是傻子,任何一位勝利者,都不會相信投機派。
偶然情況下,或許還會遭受無妄之災。
因為交戰的雙方中,如果有一方擁有足夠的實力,並足夠霸道的話,很可能會提前清理投機派。
所有投機派都是不穩定因素,既然擁有絕對實力,為什麽要留下不穩定因素?
但投機派既然這麽危險,為什麽還會有如此多的投機派?
自然是因為,這是亂世中保存自己的最佳手段了。
爭龍奪鼎,從來都是充滿無窮變數的,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能確定誰是勝利者。
作為一個人,或許擁有賭性,喜歡賭博中生死一線的刺激。
但作為一個勢力,在有選擇的情況下,誰都不想接受一場失敗將以滅亡為代價的賭局!
寧可賺的少一點,也要保證安全。
這是所有勢力的共同想法。
而在這種想法下,選擇做投機派也就可以理解了。
交戰雙方中,
一方擁有絕對優勢畢竟是極少數的情況,真要出現這種情況,那投機者們也早就賣身投效了。
所以大多數情況,雖然獲取不了太多的利益,但還是能夠平穩著陸的。
“體諒,當然體諒!放心吧,看在公瑾的麵子上,即便是到了最後一刻,我也會給周家和尚德公留下選擇的機會的!公瑾對這個答複可否滿意?”陳放笑道。
周瑜臉上頓時露出忐忑不安的神色,躬身道:“瑜何德何能,競得公子如此看重,不敢當,實在是不敢當。”
“沒什麽不敢當的,我看重你自然是有原因的,我願意給周家和尚德公最大程度的善意,也是有條件的。”陳放淡然說道。
周瑜立刻肅然道:“公子請講,不知是何條件,但凡周家能夠做到,絕不推辭。”
“不是什麽大事,看你也到了該出仕的年紀了,就先來我帳下做個軍候吧!”陳放說道。
周瑜恭敬道:“謝公子看重,瑜榮幸之至!”
收獲一枚文武雙全的大將,陳放自然是很開心。
不過開心歸開心,事情還是要做的。
在此時的大帳內,周瑜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主角。
跟隨孫策來這的世家豪強子弟,也並不隻是周瑜。
富春三縣的世家豪強,都派出了嫡係子弟過來。
吳郡東部除吳縣以外的其他六縣世家豪強,吳郡以外江東五郡的部分世家豪強,也在太平道南宗的邀請下,派了家中嫡係子弟過來。
陳放把如此多的世家豪強子弟邀請過來,目的很簡單,就是請他們觀戰!
不得不說,軍事威懾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手段。
當初在豫州,陳家就使用了軍事威懾這種手段。
邀請全州的世家豪強,來觀看陳家攻打平輿縣城的戰役,然後一戰懾服所有世家豪強,從此豫州境內不再有任何明麵上的反對聲音。
如今陳放打算故技重施,他要利用攻打吳縣縣城的戰役,來威懾江東六郡的世家豪強!
為接下來掃平江東六郡,收取各郡世家豪強手中的仆役土地奠定基礎。
這便是他明明在吳縣城內擁有大量內應,完全可以用內應打開城門的方式,來攻克吳縣的情況下,卻偏偏選擇了強攻的主要原因。
陳放跟這些世家豪強子弟打了個招呼,然後將他們打包送上觀戰台。
……
吳縣城內。
在城外準備攻城的時候,這裏早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氣氛凝重的好似可以滴出水來。
大戰即將來曆,而且即將攻城的,還是已經攻克了吳郡六座縣城,奪走吳郡半壁江山的鷹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