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是這屆消費者不行

字數:3240   加入書籤

A+A-




    本來李雲睿的打算,在大明賣這個玻璃鏡,但定價最多不會超過百兩。

    雖然很多人搶著進紅顏會,出錢還不少,那些人是衝著掙錢和圈子來的,花多少錢都不心疼。要是讓他們話一百兩銀子,買塊玻璃鏡,李雲睿相信,大部分人不會幹。

    阿拉伯人會不會喜歡鏡子,李雲睿不知道,但他知道阿拉伯人有黃金,而且儲量很大。李雲睿去過阿聯酋,逛過他們黃金巴紮,看到過當地人阿拉伯買黃金的熱情;他還在商場裏看過滿身金飾品的當地人,一個壕字不足以形容。

    至於歐洲人,他們的貴族對鏡子的癡迷,在曆史上可是有記錄的!15萬法郎一麵鏡子,嘖嘖嘖,想想李雲睿就覺得心動。

    如果國內賣一百兩銀子,肯定會有精明的人,把這東西販賣到國外,賺取差價,謀取暴利。這樣,李雲睿就虧大發了!

    先賣國外,再賣國內,李雲睿暗暗下了決心。

    李雲睿很愉快的結束了與穆斯塔法的談話,安排家丁去找了一個正宗的穆斯林,來給穆斯塔法做飯,自己則拿出以前寫得一些規劃,開始修改起來。

    蒔花閣,紅顏會的開業儀式很順利,一些前所未有的物品和服務,讓很多會員感到新奇,隻是對於某些服務,會員們不想或者不敢體驗,比如脫衣美體、蒸桑拿。

    一時半會,很多人接受不了這樣的服務,隻是看了蒔花閣女子的演示,就是看看,也讓很多會員都麵紅耳赤,引來很多非議。好在服務人員也解釋了,這些服務都是一人一個房間,不會暴露在別人麵前,才平息了會員的議論。

    一個新事物要想讓人接受,需要一些時間,李雲睿已經跟秋香和飄香兩人打過招呼了,讓她們不用著急。很多會員體驗了做麵膜、學瑜伽、廣場舞,這些她們倒是能接受。

    現場最熱烈的場麵,還是最後壓軸的抽獎環節,紅顏會拿出了低成本製鹽,粗鹽精煉和糖霜精煉三項技術。被抽中的十幾家青銅和白銀會員,在眾人羨慕下,簽了合約,至於具體方法的學習,那是後麵的事。

    李雲睿拿出製鹽、製糖的方法是有講究的,雖然製造鹽和糖的技術,在大明都已經成熟了,但李雲睿提供的方法,成本更低,質量更好,還適用於大規模製造。鹽、糖都是百姓需要的日常用品,誰家降低成本、質量更好,誰家就會賺的盆滿缽滿。

    開業儀式結束前,飄香還宣布會所會不定期抽獎,抽獎範圍就是當天來的會員。

    為了讓保持會員們來蒔花閣的積極性,李雲睿才出此下策。你來,不一定有機會;但你不來,永遠就沒有機會。想學掙錢的方法,你是來呢?還是來呢?還是來呢?

    就在開業的第二天,很多會員以為不會連續兩天抽獎時,結果紅顏會爆出消息來,又抽了一次獎,五個會員中了……

    自此之後,紅顏會天天賓客盈門,這是後話。

    “掙得不多啊!”曹國公府,李雲睿看著秋香遞過來的賬單,撇了撇嘴說道,“秋香,你啥時候成為小富婆,好包養我……”

    聽了李雲睿的話,秋香哭笑不得,說道,“少爺,兩千三百多兩,不少了。我問過別得成衣店,人家三年都賣不了這麽多錢……”

    “我們賣的不是衣服,是身份、是麵子……”李雲睿可不這麽想。

    後世那些奢侈品品牌,哪個是賣產品了?大部分都是國內生產,漂洋過海之後,貼個標簽又回來,價格翻個幾十、上百倍。同樣的商品,就貼了一個牌子,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原因很簡單,人家賣的是高貴、稀缺、個性等精神需求。

    看來,是這屆消費者不行!得要好好教育。

    不過在教育消費者之前,得把身為老板的秋香的思路轉變過來。

    接下去幾天,李雲睿的主要任務就是指導培訓,當然他本人不會出麵,他把劉二磊和胡剛當做了工具人,讓他們在幕前傳授技能,李雲睿自己躲在幕後,遇到問題是幫劉二磊和胡剛他們解答一下。

    有些技術就是一層窗戶紙,拿曬海鹽來講,宋朝就有了。但他們采用的方法是淋沙製鹵,就是利用海灘沙土吸附潮水裏的鹽分,然後或人工舀水浸鹵,或利用潮汐淋洗,來獲得較濃的鹵水製鹽。

    李雲睿給出的方案就是後世最經典的曬鹽方式——攤曬法,建一個大型海水蓄水池,沉澱後將海水放到蒸發池,蒸發池中的海水被太陽曬後蒸發,海水中的鹽濃度增加,再將海水轉到結晶池,自然而然地結晶。

    這個方案的關鍵就是蒸發池和結晶池,要保證直接得到比較幹淨的鹽,這兩個池子的材料,李雲睿建議用陶瓷片,這樣可以一勞永逸。李雲睿也沒別的辦法,大明沒有水泥,他一時又搞不出來。

    “用陶瓷做蓄水池,是不是有些奢侈?”有人提出了疑問。

    “陶瓷片不需要很好,主要是為了防止海水滲到土裏,同時能夠得到比較幹淨的海鹽,用最便宜的即可。”胡剛站在台上,一板一眼的回道,“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天氣合適,一畝結晶池一天的產量大約在五百斤左右,按照一年兩百天計算,也就是能產十萬斤。鹽使司的采購價五百文一石,一個鹽池就能賺五百兩。”

    鹽田每天畝產五百斤,這個數據已經很保守了,但對於來學技術的人,就是個天文數字,一個灶戶一個月都煮不了這麽多鹽。

    這些來學技術的人,並不都是會員,都是兩淮、兩浙鹽場的幕後勢力。

    因為抽獎是隨機的,但蒔花閣允許會員將技術賣給需要的人,價格他們自己談。除此之外,還要繳納一筆技術轉讓費。

    “大家可能不信這個數據,不過大家可以先做一個小型的嚐試一下。紅顏會就在南京城,跑不了,如果不成功的話,技術轉讓費原封退回,並補償各位損失。”胡剛一臉自信的說道。

    李雲睿現在是胡剛和劉二磊的崇拜對象,李雲睿說啥,兩人迷信地不得了。

    接受培訓的人見胡剛說這話,就紛紛點頭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