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

字數:3879   加入書籤

A+A-




    “六千人多嗎?”李雲睿看了看秋香,聳了聳肩膀說道。
    “這還不多?”秋香有些不明白李雲睿想幹啥,說道,“六千人,一天得挖多少煤?”
    “以一個人一天挖三百斤煤來算,六千人也不過才能挖一百八十萬斤煤而已!”李雲睿開始給秋香算起了賬,說道,“南京城和太原城有將近三十萬戶百姓,平均每戶百姓才能也不過六斤煤而已,連做一天兩頓飯的燃料都不夠……”
    “什麽?少爺,你準備把煤從太原城運到南京城?”秋香一聽李雲睿說這話,頓時炸了,大聲說道,“那得花多少錢?煤的成本得多高……”
    “用不了多少錢?”李雲睿笑了笑說道,“挖煤工人每人月俸二兩,要求他們每天挖三百斤煤,一個月就是九千斤煤,折合下來一斤煤的成本不過是0.2文,你也會算術,你說是不是?”
    擱在後世,如果是機械化作業,一天背個三千斤都不成問題,但這裏是大明,三百斤已經是很多很多了。
    幸虧秋香買的煤礦都是地表煤,相當於露天煤礦,隻要挖下去幾米、十幾米就能出煤了,否則打死李雲睿也不敢雇這麽多人。
    秋香跟李雲睿好歹也學過幾個月的數學,這點本事還有,心裏速算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可是少爺,從太原城到南京城兩千多裏地,一路上人吃馬嚼,成本肯定不會低了……”
    秋香無法想象運煤的成本會是多少?她從南京城到太原城,一路之上又是坐船,又是坐車,搞得人仰馬翻,花了不少銀子,在她的印象中,運煤一定比運人還花銀子。
    “成本沒有你想的那麽高,嗬嗬……”李雲睿笑了笑說道,“來的路上,我沿途仔細打聽了運鹽、運糧漕船的成本,低到難以想象!”
    從南京城到太原城,李雲睿看似一路上風塵仆仆,日夜兼程,但每逢到渡口停下來歇息時,李雲睿都會跟當地在碼頭上過活的人聊天,問他們許多關於漕運的問題。所以他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是嗎?”秋香明顯有些不相信。
    “你把那個嗎字去掉!”李雲睿點了點頭,說道,“大明內河航運的主要船隻,載重是四百料……”
    舟船是漕運的基本條件之一,明代的漕船有海船和河船兩種,海船主要是支應遼東等地軍糧,所謂片帆不得下海,那是針對民間百姓的規矩,朝廷不在此列。
    從洪武到永樂時期,海運船有一千料海船和四百料鉛風海船兩種;而用於河運的是一種四百料淺船,船身呈柳葉形,全長22米,船身中部寬間,載重四百料,每條船上操作人員十名。
    四百料有多少呢?按照後世的算法,一料大概0.0噸左右,折合二十六萬斤。
    “每艘船可以拉二十六萬斤,從太原城到南京城,我們就算一個月跑一個來回,十個人的月薪不過二十兩,一個月的吃喝,十兩銀子就頂天了,對吧?”李雲睿說道。
    秋香聽了之後,點了點頭。
    大明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也不過兩石糧食,再買點油鹽醬醋柴,扯幾尺布,買點肉,三兩銀子已經能過得很滋潤了。
    “一路之上,有些淺灘要雇傭纖夫,有些關卡可能還要打點,這些錢加起來,五十兩銀子足夠了,總共也不過七八十兩,就算翻個倍,一百五十兩,頂天了!”李雲睿攥緊了拳頭,說道,“折合下來,一斤的運費隻有0.6文,加上人工成本不過0.8文。一個五口之家,冬季取暖,平時做飯,一年下來三千斤就足夠了,我們賣一文五一斤,也不過才四兩五。”
    “可是少爺,南京城中的百姓哪有這麽多錢買煤?”秋香想了想,還是有些不解。
    四兩五,這個數字很小,對李雲睿來說這點錢不值得一提,但對普通百姓來說,那就是天文數字。
    “嗬嗬,秋香,看來你忘本了!”李雲睿笑了笑,說道,“你可知道,南京城中柴薪、木炭的價格?”
    李雲睿這樣一說,倒是把秋香難住了。
    秋香本是窮人家的孩子,到了曹國公府上,不說是錦衣玉食,也從來沒餓著她、凍著她,對於普通民間的生活,還真有些忘記了。
    南京城中,燃料主要有三類,薪、柴、炭。
    薪,蕘也,指的是柴草,比如水稻、小麥的秸稈,河邊的蘆葦草,這一類的價格是一兩銀子二十擔,一擔是一百斤,看上去一兩銀子能買兩千斤,很多是吧?但這類燃料有個缺點,燒起來消耗很快,一頓飯得燒個二、三十斤,一擔薪最多燒兩天。
    柴,就是樹枝、樹幹,這個抗燒,但價格貴,南京城中一擔柴約在一百五十文到兩百文之間。
    至於炭,那就不是普通百姓之家能用的起了。三百文起,上不封頂,因為有很多炭都是定製款,比如獸碳,裏麵得加香料,大富之家,都燒這玩意,一石三到五兩。
    可以這麽說,在大明薪柴開支是一個大頭,明朝的官員一般都配置專人,負責幫官員買柴燒水幹雜活,比如《大明會典》規定,七品正堂可以有四名柴薪皂隸,由此可見對柴薪的重視。
    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被排在首位不是沒有道理的。
    讓南京城的百姓自己出去揀柴燒,那是不可能的。能住在京城的人,大都是小康之家,都是各地富戶遷到京城的人,在各地那都是有臉麵的人,怎麽可能落下麵子去揀柴?
    聽完李雲睿的解釋,秋香有些愕然了,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柴薪,居然有這麽多門道,果然處處有學問,處處有商機。
    “煤這東西,耐燒,燃燒效率高,做飯取暖兩不誤,到了南京肯定受歡迎!”李雲睿笑了笑說道,“另外煤粉加上黃泥,可以做成煤球,咱們論個賣,經濟又實惠……”
    說道這裏,李雲睿臉上露出一絲奸商的嘴臉。
    秋香的態度,從開始的反對變成逐漸的接受。
    “一斤煤咱們賣一文五,就能賺一般,一天一百八十萬斤,就能賺一千三百兩,一年純利就能賺五十萬兩……”李雲睿又開始算了起來。
    “嘖嘖嘖……”聽了李雲睿的話,秋香開始咋舌,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沒想到小小的煤炭,居然這麽賺錢!
    煤炭要是不賺錢,後世那些煤老板們怎麽可能削尖了腦袋,往這個行業鑽?哪個煤老板不是賺得盆滿缽滿?
    李雲睿也沒想到,自己成了後世人人羨慕的煤老板,在後世他特別反感那些財大氣粗的煤老板,整天大金鏈子小手表,穿個貂夾個包,摟著小妹可勁騷,軟中華,硬玉溪,剪個短發裝牛逼……
    沒想到,李雲睿終於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
    李雲睿這麽費七八力辦這件事,是有深層次目的,他準備利用這件事,將內河漕運給盤活,順便拉動漕運沿途的商業經濟。
    漕運,自古以來就有,從隋煬帝建設京杭大運河開始,唐朝邁向第一次巔峰;唐後的北宋時期,京杭大運河的南段,也就是揚州到洛陽這一段非常繁華(隋朝京杭大運河是三段,西段是長安到洛陽,南段是揚州到洛陽,北段是洛陽到涿郡);到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運河失去了繁華;元朝建立後,元大都就在北平,為了把富庶的南方糧餉運到元大都,元朝疏浚了通濟渠,後世的京杭大運河,有了雛形。
    番茄免費閱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