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朱棣也有心無力
字數:3698 加入書籤
但隨著時間推移,蒙元勢力被打殘後,大規模的戰鬥停了下來,大明進入了相對和平的時期,尤其是大明內陸的衛所,長期不參加戰鬥,疏於訓練,天天光在地裏幹活,大大拉低了整個軍隊的戰鬥實力。
靖難之役中,朝廷的軍隊和朱棣的軍隊開片,屢屢出現敗績,這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朱棣帶的兵是燕王三衛和寧王三衛,都是邊軍,百戰老兵;而朝廷的軍隊,大都是剛從地裏拉出來的泥腿子,所以朱棣常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父死子繼的繼承方式,如果士兵生一個兒子,或許還好說,等自己死後,兒子頂上去就可以了。但中國人向來希望多子多福,誰不想多生幾個兒子,開枝散葉?
但軍戶製的執行,就讓士兵們遇到了這方麵困擾,一個兒子頂上去當兵,其他兒子啥事也幹不了!為啥?因為大明不允許改變戶口性質,軍戶就永遠是軍戶,哪怕你讀書,考上狀元,你的身份也是軍戶。
軍戶除了在衛所屯田,是不允許擁有自己土地的——隻有民戶才有自己的土地。
因此,對軍戶來說,兒子多了,反而是個大麻煩。
很多軍戶為了自己的孩子,隻能做了逃戶,逃戶有兩種,一種是逃入深山,過世外桃源的日子,但這種事情幾乎不可能,吃穿住用行,僅憑一家人怎麽可能全搞定?二是投親靠友或者投到豪強之家,賣身為奴。
有人會問了,為什麽不讓那些當不了兵的兒子,獨自當逃戶?明朝對逃戶的處罰非常嚴厲,一旦發現逃戶,家人可能會被牽連。一個人逃和一家人逃,下場是一樣的。是你,你怎麽選擇?
因此,這就造成了另外一個弊端,衛所中的士兵,不是齊裝滿員,但發俸祿和裝備時,是按照齊裝滿員的數量發的,那麽這些空額就成了武將們的一大福利。倒了明朝中後期,天下各地統兵之將,無不捏浮報軍籍以冒領糧餉,按實核計,一般實存的兵數不到在冊人員的十之六七,嚴重的十之三四。
這些弊端,在場所有人心裏都門清,但大家彼此之間都保持一種默契,不會把蓋子揭開。畢竟,吃空餉這種事,真香!
今天李雲睿突然提出這個話題,讓在場的人都感到詫異,尤其是武將和武勳。
tnnd,空餉這點錢,李雲睿是看不上,因為他家有錢,除了朝廷,全大明就屬他家有錢,連皇帝的內帑都沒他家錢多。但這些空餉對於在場的武勳、武將來說,那妥妥的就是橫財。
一個衛所就算有兩百人,一年下來也就有兩千四百兩。一個衛所這麽多,十個呢?一百個呢?大明兩百萬軍隊,有四百多個衛所。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武勳和武將,哪一個手裏不掌握十幾、二十幾個衛所的統轄權?就算分自己一、兩成,一年也有個萬把兩銀子拿,現在李雲睿如果把這些事抖出來,那就是準備砸武將和武勳的聚寶盆。
李雲睿當然不屑於針對武勳和武將,吃空餉、喝兵血、謊報軍功、殺良冒功、倒賣軍需、虛報開支這種事,在任何朝代,都無法杜絕。哪怕強大如信息時代實力蠻橫的美軍,都無法免俗。
李雲睿針對的軍戶製,嚴格意義上來說,是針對大明的戶籍製度,朱元璋登基後,以“辯貴賤、正名分”為宗旨,製定了嚴格的戶籍製度,按照職業把大明百姓分為宗室戶、官紳戶、民戶、軍戶、匠戶、灶戶、商戶、儒戶、驛戶等;還有賤籍,比如九姓漁民、樂籍、胥民、墮民,這類人世代操持賤業,永世不得翻身,男的世代為奴,女的世代為娼。
這種戶籍製度的實施,有一定的積極性,比如勸課農桑,組織生產、恢複農業生產和恢複經濟;興修水利,治理災害;組織收取賦稅和征發徭役。
但李雲睿是非常反感這種操蛋的製度,一是這種製度限製了百姓自由遷徙的可能,未來將會限製工商業的發展;二是生而為人,何來貴賤之分?就算皇帝高高在上,那又如何?憑什麽不能憑自己本事,實現階層躍遷?
李雲睿從心底希望打破這種製度,也知道想憑一己之力打破這種製度,基本上不可能。
但李雲睿不著急,他相信,隻要鋤頭揮的好,沒有牆角挖不倒。今天挖一個洞,明天刨一個坑,總有一天,這操蛋的製度會解除。
關於軍戶製的弊端,身為皇帝的朱棣,心裏一清二楚,說句實話,朱棣就是軍戶製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因為內陸的軍戶光搞生產,不參加訓練和參與戰事,才讓朱棣撿了個便宜,登上皇位。
朱棣在造反的時候受益了,但登上皇位之後,他的角色變了,朱棣就要為自己的皇位著想了,對於軍戶光種地不練兵這種事,也進行了調整,比如朱棣下了幾次旨意,要求各地衛所調整士兵屯田人員和戰鬥人員的比例,要求各地衛所必須保持七成以上的士兵,在平時參與守城、訓練等事宜。
然並卵,在農忙時節,各衛所依然如故……
為啥?每個衛所每年都要上繳一定額度的屯田子粒.
永樂二年,整個朝廷收上來的稅糧3187萬石,屯田子粒1276萬石,大明六千萬百姓,繳稅3187萬石;而兩百萬軍隊,卻收了屯田子粒1276萬石,平均一名士兵要繳納6石屯田子粒。
你想想,要是你是各個衛所的老大,你會怎麽幹?你敢不繳屯田子粒嗎?
以明朝的生產力,在太平年月,平均一畝地能產一石糧食,已經算是高產了,要是趕上個大旱、水澇這樣的災年,除非皇帝仁慈,下旨免了屯田子粒,否則一粒也不能少?
兩百萬軍隊中,除去一些時刻防備邊患的邊軍,再除去京城附近擔任警戒的精銳部隊,再去除一些逃戶,還能剩下一半左右的人員,這一百多萬士兵,平均下來一年每個人繳十二石,這樣算下來,幾乎每個士兵要耕種十二畝地。
如果你覺得這個數字誇張,那你就toongtoonative了。
這是永樂年間,收屯田子粒最少的一年永樂元年,收屯田子粒2300多萬石,永樂三年收屯田子粒2200多萬石,永樂四年收屯田子粒1900多萬石……
大明的兩百萬軍隊中的一大半,說白了更像一群拿固定工資,給朝廷種地的農民。
對於這種狀況,朱棣心裏門清,他有心改變這種局麵,但有心無力!
如果真狠下心來,讓所有衛所保證屯田和戰鬥人員的比例,那麽屯田子粒的數量必然大幅下滑,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開支和支應宗室、勳貴、官員、胥吏的俸祿,朝廷就必須給百姓加稅。
朱棣本來就是造反起家,在百姓眼裏就是亂臣賊子,如果朱棣貿然加稅,那麽他的皇位能不能坐的牢固?
至於吃空餉、喝兵血這種事情,朱棣才不會在乎,這是上位者馭下的一種手段,給你發財的機會,同時拿到你的把柄。你隻要好好給老子幹,老子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當沒看見;如果你要是炸刺,拿著這個把柄,就可以殺你全家祭天,還能順便收獲一群擁躉。
朱棣之所以征求朝臣的意見,是因為他在糾結,如果貿然裁軍,肯定先從屯田士兵開始裁軍,那麽替朝廷屯田的人數就會減少,屯田子粒就會減少,從而引發一係列問題。而這些問題,很有可能引發巨大的社會風暴,出現一些不可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