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有仇必算
字數:4090 加入書籤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江南各地有功名的人多入牛毛,投獻的風氣開始盛興,交稅的人數銳減。分子不變,分母小了,導致百姓稅賦上升。
兩個原因一疊加,江南地區才開始抗稅。
當然這是後話。
但為了降低江南地區賦稅的稅率,江南士族費盡了心機,遊說南京城的官員。於是乎,就有很多文官隔三差五地跳出來,上書朱棣請求降低江南賦稅。當然了,文官給出的理由也很正當,“不與民爭利”、“帝王應去奢省費、輕徭薄賦”、“天下百姓,皆為帝王子民,不應厚此薄彼”,等等諸如此類的理由。
大家都懂得,文人一張嘴,咋說咋有理。但朱棣肯定不會同意的,大多數旨意都是留中不發。
聽完李景隆的解釋,李雲睿有些迷惑,考慮的很久,說道,“老豆,聽你這麽說下來,這群人跟我老丈人也沒仇沒怨的啊,更沒有理由對他下手了……”
“是嗎?”李景隆看了看李雲睿,冷笑一聲,說道,“格局打開一些,不要局限在今時今日,時間拉長一些!”
“時間拉長一些?”李雲睿聽了之後,皺了皺眉,低頭思索起來,許久之後,抬起頭來,看了看李景隆說道,“老豆,你就別賣關子了,說說,到底是怎麽回事?”
“江南賦稅降而又升,原因在哪裏?”李景隆笑了笑,說道。
塔讀小說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李雲睿一聽這話,瞬間明白了李景隆的意思,開口說道,“老豆,你的意思是說皇帝登基之後,加了江南地區的賦稅,江南士族遷怒於我老丈人,才有了這事?”
“應該是如此!”李景隆點了點頭,說道,“在江南士族眼中,皇帝能登基,駙馬功莫大焉!”
李雲睿聽了這個奇葩的理由,也是有些無語,真沒想到這都過了三、四年了,江南士族居然出手報複梅殷,有本事懟皇帝去。
“還有一點,靖難期間,江南士族拿出了很多財貨支持朱允炆……”李景隆想了想,又開口說道。
“本來想靠投資朱允炆賺個盆滿缽滿,結果配了個底掉!”李雲睿笑著說道,“就因為我老丈人,在淮安沒有出兵阻止皇帝,他們就認為是我老丈人是罪魁禍首?”
“應該是如此……”李景隆點了點頭。
“要真是這樣的話,那可是真tnd精彩,一群士族,什麽都能算計,什麽都敢算計,改天是不是會算計到皇帝頭上……”李雲睿冷笑一聲,說道。
“他們有什麽不敢算計的?又不是沒算計過皇帝!”李景隆扶著椅子,站了起來,開始在書房中徘徊,歎了一口氣,說道,“六朝何事,隻成門戶私計……”
六朝何事,隻成門戶私計是南宋陳亮寫得《念奴嬌·登多景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六朝的舊事,隻不過是為少數私家大族的狹隘利益打算。
李景隆用這句話來形容江南士族,其實還真沒冤枉他們。很多曆史經驗早已經證明,士族為了自身的利益,誰能都賣……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李雲睿好歹也是讀過很多曆史資料的人,自然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點了點頭,說道,“估計江南士族心裏的想法就是,天下是皇帝的天下,百姓是皇帝的子民,百姓疾苦和天下興亡,與江南士族有何關係?”
“的確如此,我們勳貴講究與國同休,家國都是一體,但有大明在一日,我們家族榮耀就會延續,我們地位就不會降低!”李景隆聽了李雲睿的話,點了點頭,說道,“而江南士族則不同,他們有了錢、有了房,整天最擔心的就是朝廷抄了他們的家!”..
“老豆,你要是這麽說的話,我倒是挺同情他們的……”李雲睿苦笑了一下,說道,“合著在朝廷眼裏,江南士族就是韭菜啊?”
“也不能這麽說!”李景隆背著手在房中走來走去,說道,“曆朝曆代,中原之患邊北方邊境,每逢外敵入侵,最先受衝擊的便是北方百姓,而南方百姓的生活大都是歌舞升平……”
“好像有些道理,北方人出命,南方人出錢!”對於李景隆的這個解釋,李雲睿覺得有些牽強,說到底,還是國家實力不行。
“好了,不說這些糟心的事了!”李景隆停下了腳步,看了看李雲睿,問道,“這事你打算怎麽辦?”
“既然有人通風報信,就說明他們內部意見不統一,又或者有人兩麵投機……”李雲睿想了想,說道,“不管怎麽樣,先把跟蹤我的人抓住,然後順藤摸瓜,找出害我老丈人的幕後黑手再說,我這個人向來是有恩必報,有仇必算,不能讓人打了左臉,還把右臉湊上去,再讓人打一下吧?”
李景隆聽了之後,點了點頭,說道,“此事要慎重處理,江南士族之間通過聯姻,形成了龐大的關係網絡,無論在士林還是朝堂,影響力都很大……”
“放心,老豆!”李雲睿笑了笑說道,“我這人最講道理,從不喜歡打打殺殺,那多不文明,咱們可是勳貴之家,最是講究體麵……”
聽李雲睿這麽說,李景隆皺了皺眉頭,說道,“總之,不要鬧出人命來!”
塔讀小說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放心老豆!”李雲睿站起身來,說道,“我絕不以傷人命為目的,但對方做錯了事情,總要付出點代價。”
李景隆聽兒子這麽說,才放心的點了點頭。
李家雖然渡過了削爵的危機,但並不代表安全落地了,李至剛彈劾李增枝的事,就是一個提醒。
雖然現在李家有李雲睿這尊大神鎮宅,但該低調的還得低調,不能做得太過分,如果讓朱棣記了小黑本,到時候,夠李家喝一壺的。
李雲睿當然知道李景隆擔心什麽,他也怕被朱棣惦記上,所以那些暗黑手段,李雲睿並不打算用。李雲睿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江南士族喜歡談利益,那就讓他們把利益都吐出來……
從李景隆書房中出來,李雲睿叫來李桑海,低頭跟李桑海白活了一會兒,李桑海點了點頭,就出了曹國公府,李雲睿則跑回自己小院,找自己的媳婦去了。
從南京城到鎮江府不過一百五十裏地,李桑海中途在驛站換了三次馬,用了兩個時辰就到了。
日行千裏和八百裏加急,那都是小說裏寫得,除了耐力很好的寶馬,普通馬匹如果疾馳二、三十公裏,基本上就廢了,掉膘是肯定的,沒有個把月是恢複不過來的。
古代驛站為什麽每隔三十裏地設置一個?原因就是馬匹負載超過這個距離,就會出問題。
當年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軍隊,橫跨亞歐大陸時,一人三馬的配置,行軍最快速度也不過一日百十公裏而已。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不要覺得這個速度慢,就是近現代的機械化軍隊,行軍也不比蒙古軍隊快到哪裏?德國的“閃電戰”,每天推進最大距離就是八十公裏。
李桑海到了鎮江府後,把負責搜索梅殷的管事劉程叫來,如此這般這等這樣地密語了半天。
劉程聽了之後,雖然有些不解,但還是按照的李桑海的話做了。
鎮江府城外有個小村莊,叫做山下村,村子不大,隻有十多戶人家。
這天晚上,村裏來了幾個陌生人,說要租這些人家的房子,租期一個月,租金一百貫。
村裏的百姓壓根不相信會有這麽好的事落到自己頭上,準備去鎮江府報官,結果陌生人直接掏出一遝大明寶鈔來,甩在了眾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