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求學

字數:4338   加入書籤

A+A-


    這幾年接見的外國使者非常多。
    薩珊的、羅馬的、扶南國的……
    楊崢已經沒有最初的驚喜和激動了。
    禮部建議厚待這些使者,讓他們見識見識大秦的財大氣粗。
    其實漢魏都是這麽做的,對外人非常大方,曆史上為了籠絡拓跋沙漠汗和劉淵,朝廷五日一大宴,士族三日一小宴,金銀錢帛賞賜無數……
    楊崢對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非常反感。
    再多的金銀都換不來外人的真心,隻有刀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
    “你要在大秦留學?”楊崢盯著卡利努斯道。
    “是的,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我對東方非常敬仰,對您的事跡也非常欽佩,我的國家正麵臨如當初大秦一樣衰落,隻有東方的精神和思想才能使我的國家重新振作!”卡利努斯非常激動。
    一口蹩腳的漢言讓楊崢花了好大力氣才理解過來。
    據說此人是羅馬元首的兒子,禮部直接把他宣揚成羅馬皇子。
    不過楊崢知道,現在羅馬還是共、和製,皇帝輪流坐,根本就沒什麽皇子。
    此人充其量也就是一上層貴族。
    杜預在中亞弄得風生水起,夏漢兩國的戒備也被他化解了,三方勢力一致對外,河中已經成為大秦在西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猶如燈塔一般照耀西邊黑沉沉的夜空。
    華夏的文明之光,自然也會吸引很多人前來朝拜。
    幾乎大半個中亞的貴族前來大秦求學。
    為此楊崢還特意在太學裏麵開了個文學院,技術、醫學、墨家、軍事類的東西一概不教,隻教儒家的之乎者也等等聖人教義。
    力求從思想上同化他們。
    還別說,這年頭的人就吃這一套。
    到處是戰爭、殺戮、掠奪、壓迫,反而讓他們異常渴望仁義道德……
    儒家的東西恰好就是這時代的普世價值。
    “非常好,大秦的文學院歡迎你!”楊崢笑道。
    豈料這人長的有些呆傻,卻精明的很,“陛下,我希望學到真正的東西,聽說大秦有個青營,全是陛下學生,如果陛下不嫌棄,我願意拜陛下為老師。”
    “當朕的學生?”楊崢哈哈大笑起來。
    這麽多年也是頭一遭了。
    “朕的學生不是那麽好當的,你還是先去文學院看看,再作決定吧。”楊崢操心的事不少,沒興趣帶個洋學生。
    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萬一這廝學會了真東西,融貫東西,成為羅馬的一代雄主,弄不好成為大秦的敵人。
    當年亞曆山大四萬人馬就要攻打中原,說明西邊的瘋子還是挺多的。
    卡利努斯一呆,但還是朝楊崢不倫不類的拱手,“陛下,你會見到我等決心。”
    楊崢對他興趣不大,目光轉向他身邊的戴克裏先。
    羅馬的著名人物,楊崢也就記得凱撒、屋大維,其他人的名字太長記不住,不過此人雖然一臉恭敬的表情,楊崢卻仿佛從他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一個人神態可以掩飾,氣質卻掩飾不住。
    這麽多年,楊崢見過太多的人物,年紀大了,眼力也就上來了。
    “那麽你呢?你不遠萬裏而來,所為何事?”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想遊曆大秦,還望陛下恩準。”自始至終,戴克裏先都保持著溫和的笑容,得體的神態,略帶恭維中帶著一絲自信和從容。
    真正的狐狸不會輕易袒露自己的心思。
    卡利努斯在他麵前宛如一個小學生。
    “朕賞你馬車、儀仗、向導,你可以隨意遊覽大秦。”
    “多謝陛下的康慨,不過我希望自己遊曆,靠自己的雙腿和雙眼。”戴克裏先非常聰明的拒絕了楊崢的恩賜。
    惹得周圍隨駕的官員滿臉不悅。
    楊崢卻沒放在心上,“如你所願吧。”
    在大秦的土地上,怎麽可能逃得過錦衣衛的雙眼。
    不過楊崢沒什麽壞心思,隻是讓錦衣衛暗中保護他安全。
    能來大秦,說明對華夏有強烈的好奇心。
    也算是加強東西方的了解。
    在這一點上,羅馬人比薩珊人要強一些。
    接見了兩人之後,楊崢也沒放在心上。
    這兩年東海頗不安寧。
    三韓的餘孽與倭國勾結在一起,不斷侵襲熊津都督府,海麵上的大戰越來越激烈。
    其實曆史上,三韓與倭國的關係非常緊密,曆史上的白江口大戰,也是因為大唐在南半島上的擴張,滅亡百濟,倭國為爭奪影響力,舉全國之力出兵爭奪三韓半島。
    到了五代,百濟都快成為倭國的屬國了,同時向吳越王錢鏐和倭王上表稱臣。
    即便是後世,棒國口頭上對倭國憎恨,實際上骨頭比誰都軟。
    自從倭國發現有大金礦之後,士族豪強們眼珠子都紅了。
    這幾年一直孜孜不倦的往倭國內地拱。
    但問題是倭國多山,很多地方連條人走的路都沒有,加上倭國抵抗也非常強烈,進展十分緩慢。
    在海上,士族豪強們的大海船有絕對的優勢。
    但到了近海,倭國小船憑借地利,有很大的優勢。
    動輒豬突猛進,夜襲火攻,讓豪強們不勝其煩。
    多次義憤填膺的上書兵部,“……倭人頑固不化,非但不投降,還一直抗拒我大秦天威,放眼天下,四海八荒,皆為大秦臣妾,倭人背逆,當搗其巢穴,以振我大秦之威也……”
    反正就是各種義正言辭的廢話,仿佛不攻打倭國,大秦就沒臉在地球上混一樣。
    絕口不提金礦銀礦的事,一個勁的讓大秦給他們白打工。
    當然,如果倭國與大秦陸地相連,恐怕現在早就被滅了。
    問題是隔著廣袤的海洋。
    派兵多了,萬一遇到什麽大風大浪,那可就是全軍覆沒。
    派少了,登上倭國也形不成氣候。
    而且秦軍精銳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一上船就暈了……
    雖然這麽多年大力發展航海,但這種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一艘排水量五千斛的海船,對木材和工藝的要求苛刻到了極致,從建造到下水,至少需要十年。
    目前為止,海船連建業到交趾的海運都滿足不了,更別提去打倭國了。
    大國就要有大國的定力。
    倭國就留給士族豪強們慢慢啃吧,給他們找點事做倒也不錯。
    不能讓這幫人吃得太飽。
    他們不禍害倭國,肯定會掉過頭,禍害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