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私生子(下)

字數:3098   加入書籤

A+A-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都局限在個體周圍。不管什麽事,隻要與自己無關,隻要它沒有像手搖式開顱鑽頭【1】一樣紮進腦袋,他們就不會大動肝火。

    比如之前在樓下圍觀的普通民眾,看得就是一場可有可無的無聊鬧劇。

    可事情一旦觸動到他們的情感或者利益,那麽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立即在他們心裏引起不必要的衝動。於是所有與之相關的人都會一反往日不管閑事的態度,顯出自己氣勢洶洶的另一麵。

    比如正坐在房裏“商討”73號歸屬權的這幾個家夥。

    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這種情景。

    平日裏,大家見麵後或許會心平氣和地閑聊著一些新聞和小道消息,互相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可今天,安德烈名下的房產把他們捆綁在了一起,就像拿著難得的食物引誘著街邊的流浪貓狗一樣。

    “我還是沒想明白,這小兔崽子怎麽就突然成了安德烈先生的私生子了?”

    卡維看著102室女人朝向自己的手指,臉上毫無表情,但心裏卻忍不住給她點了個讚:確實是個好問題,我也很想知道。

    身體前主人的記憶裏有他的身世,自己就是個從鄉下來城裏謀生活的打工仔。母親早亡,父親三年前也跟著去了,兩人和安德烈毫無交集,來vie

    a後還是租了這間房子才認識他的。

    安德烈對卡維的態度都維持在普通房東房客的程度,和其他人沒什麽區別,因為一直欠著租金或許還更惡劣些。

    在卡維腦海裏,“私生子”這個概念就是個子虛烏有。可即使如此,他還是不願開口否認這個“事實”。

    主要原因還在於十分鍾前,他在路邊又一次被人用槍頂在了後腰。相同的觸感逼著他重新回到了73號301室,也逼著他重新回想起了當初剛穿越時遇到的那個男人,黑衣米克。

    當然,這次拿槍的年輕人要比米克再矮瘦一些,聲音也沒那麽粗硬,可那位大律師的身材卻和米克一模一樣。雖然臉上刮掉了海豹胡,嘴裏說的是帶有柏林口音的低地德語,但做事的方式卻如出一轍。

    年輕人自稱是律師助理,就坐在卡維身邊,卡維不敢亂說話。

    同樣不敢說話的還有303室的老頭,自從卡維回來後,他就沒再說過一句話。

    然而兩人的沉默並沒有改變現場激烈爭論的情況,夏登、102室的夫妻不僅互相攻擊,還都對卡維的身份抱持極度懷疑的態度。

    “這不是我能說了算的,還是得看遺囑。”

    律師邊笑著解釋,邊拿出了手裏的白紙黑字,寫得非常清楚:

    【我,安德烈·埃德蒙,將把中央城區懷特格林大街21號以及貝辛格大街73號的兩棟房產,包括其內的所有私人物品【2】,比如餐具、馬鞍、馬刺以及我習慣穿用的衣裝和物品,全部傳給我的兒子,卡維·海因斯。

    我願在他的心目中,這份來自一位普通父親的小小遺產會顯得彌足珍貴。】

    “這兒是他遺囑中的不動產部分,全部歸於卡維·海因斯先生。”黑衣律師看向了身邊的卡維,又看了看其他幾位租客,問道,“他是卡維吧?”

    卡維本名就叫卡維,從住進73號開始,所有人都知道他叫卡維。

    但在他們眼裏,這個卡維就不該是遺囑裏寫的那個卡維才對。

    “律師先生,或許是同名同姓呢。”夏登忽然提出了一種可能性,“比如我的名字夏登,全vie

    a叫夏登的男人恐怕比這棟樓裏的老鼠還要多。如果再算上姓,肯定也能遇上好幾個。”

    比喻的對象很低級,但夏登已經顧不了。

    律師聽後確實覺得有道理,往後翻了兩頁:“這兒倒是寫明了卡維先生的外貌,身高是5.9英尺,139.2磅。一頭棕色頭發,淡藍的眼睛,左手手臂上有一處舊傷。”

    卡維很識相地撩起袖管,露出了自己的手臂,確實有一道傷疤:“小時候爬樹摔的。”

    “身高差不多,瞳孔和發色也一樣......”

    律師看著卡維,似乎在等待著什麽,卡維馬上心領神會,趕忙從大衣口袋掏出了一張還沒來得及丟掉的林業局工作證:“這是去年登記的。”【3】

    “林業局的?”

    律師看後大喜,起身彎腰,恭敬地握住了卡維略顯冰涼的右手,激動地說道:“身高和體重都差不多,錯不了,就是你!祝賀你獲得了安德烈·埃德蒙先生的全部不動產!”

    夏登的理由成了泡影,不管怎麽看,遺囑上的卡維就是眾人麵前這位窮困潦倒的17歲年輕人。

    眼看著律師已經和他簡單聊起了房產移交程序,102室的女人終於忍不住暴脾氣,跳了出來:“我手裏也有遺囑,為什麽一定要聽你的?”

    自家男人也立刻跟了上來:“是啊,我們手裏也有!”

    “我是由安德烈先生特地授權的......”

    律師還想解釋兩句,但夫妻二人眼看著脾氣竄了上來,根本不給他機會。其實給了機會,他們也不會聽,反正就是一副要硬拉著去警局報詐騙的樣子。

    “二位不要著急,遺囑真假與否有一套鑒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