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卡維的邀請
字數:5742 加入書籤
等改】
五腸內營養治療期間血糖的監測及處理策略
過去20年的許多研究表明,低血糖和高血糖都與不良預後和病死率增加相關,符合形曲線。2012和2017年薈萃分析結果提示,神經外科重症患者的血糖控製需要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血糖過高11l/l將明顯增加神經疾病患者不良結局,而血糖過低8l/l將增加低血糖發生率並導致不良結局[59,60]。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容易出現應激性血糖增高,因此,啟動營養治療時需監測血糖,通常前兩天至少需每4小時測量一次血糖[59]。當血糖水平超過10l/l時可予胰島素治療,血糖控製目標建議在78100l/l即可,無需強化降血糖治療將血糖控製在正常值,急性期建議使用胰島素泵,病情穩定後可使用長效胰島素替代。
推薦建議17:不論是否有糖尿病病史,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啟動營養治療後應進行血糖監測,不穩定期頻率不低於4一次,穩定後可降低頻次。
推薦建議18:血糖控製目標為78100l/l,當血糖水平超過100l/l時,應給予胰島素治療。急性期建議使用胰島素泵,穩定期可使用長效胰島素替換胰島素泵控製血糖。
六腸內營治療期間腹脹的監測及處理策略
腹脹的定義:清醒患者為主訴腹部有脹氣感,或者體格檢查有腹部膨隆,叩診呈明顯鼓音,觸診較硬、移動度降低、緊張度增高或3內腹圍增加3或3以上。
監測及處理策略: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往往伴有意識障礙,因此需要通過測量腹圍值或腹部深、淺觸診的方法對腹脹進行評估。監測頻率應取決於患者的喂養情況,但建議不少於每天1次[56]。
方法:腹圍測量采用軟尺,測量的起點是受試者的肚臍,腰部做標記後在每次呼氣時在相同的地方測量腰圍,3內腹圍增加3及以上認為出現腹脹;用淺觸診和深觸診評估腹脹時,通過施加足夠的壓力,使淺觸診形成12的凹陷,深觸診形成2575的凹陷。如果腹部柔軟、活動、不緊張,則認為沒有腹脹;腹部堅硬則認為腹脹。
1、腹內壓監測traabdalprere,ap: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出現腹脹後建議進行ap,並推薦將膀胱內壓力作為間接測量患者ap的首選方法,測量方法:患者取平臥位,排空膀胱,注入無菌生理鹽水25l,3060後保持尿管與測壓管相通,以腋中線髂脊水平為零點,用標尺測量水柱高度,在患者呼氣末讀數,測量結果以g為單位1g0133kpa,有條件的醫療機構也可以直接通過測壓尿管外接監護儀進行監測。bearan等[61]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危重症患者中ap與腸內營養耐受性存在相關性。當ap持續升高至20g,喂養不耐受的風險增加27倍,並可能發生腹腔間室綜合征abdalentyndr,ac[62]。
腹脹發生時建議根據ap調整腸內營養喂養方案:應每46小時監測1次ap。當ap1215g時,可以繼續進行常規腸內營養;ap1620g時,應采用滋養型喂養;當ap20g時,則應暫停腸內營養[56]。
2、grv: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常規不需要進行grv的監測,但出現腹脹後應進行grv的監測,每46小時監測1次[43]。推薦方法:使用注射器抽吸法或胃超聲監測法進行grv監測[63]。e認為,部分胃豬留引起的腸內營養中斷是可以避免的,建議隻有6內grv500l時才暫停腸內營養,超過200l仍可繼續低速腸內喂養,以維持營養供應。喂養期間建議床頭抬高30°45°並添加胃腸動力藥,可改善胃排空和對腸內營養的耐受性。有6項探討胃腸動力藥物效果的rct研究,結果建議靜脈注射紅黴素為首選,通常劑量為100250g,每日3次,持續24d;若有嘔吐,則推薦靜脈使用甲氧氯普胺,通常劑量為10g,每日23次[43]。
3、其他處理:積極糾正電解質紊亂,增強腸道的蠕動減輕腹脹;盡早停用導致胃腸功能麻痹藥物,如芬太尼、嗎啡等影響腸蠕動的藥物,改善胃排空和對腸內營養的耐受性。提高血白蛋白水平,減少腸道黏膜水腫;腸內營養時聯合益生菌的使用,調節腸道菌群,減少腹瀉腹脹等並發症的發生。另外還可輔以腹部按摩、肛管排氣、胃腸減壓、運動等幹預措施。
推薦建議19:推薦測量腹圍值或腹部深、淺觸診的方法作為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常規評估腹脹的方法。
推薦建議20:神經外科重症患者發生腹脹後,推薦對患者進行ap監測及grv監測,每46小時監測一次。當ap1215g時,可以繼續進行常規腸內營養;ap1620g時,應采用低速滋養型喂養;當ap20g時,則應暫停腸內營養。當grv超過200l可低速腸內喂養,當grv500l時應暫停腸內營養。
七腸內營養治療期間腹瀉的監測及處理策略
目前關於腹瀉的定義沒有統一標準,普遍根據排便頻率、性狀及量來進行判斷。重症監護營養組織crttrtn,將其定義為24內出現35次排便或糞便量750l。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指的是患者在接受腸內營養治療2d後出現的腹瀉。一般情況下,通過采取調整輸入營養液的溫度、降低營養液輸入的量和濃度、控製輸注速度、酌情使用止瀉藥物等措施後,患者的腹瀉症狀可以得到有效控製。
判斷患者是否發生腹瀉需要對糞便進行準確地評估,目前臨床上應用布裏斯托大便分類法brtltlrcale,b、糞便視覺特征圖表工具tekg′tlcart,kctr或art腹瀉計分法來進行腹瀉評估。對可能導致腹瀉的感染性或其他疾病,評估內容還應包括:腹部檢查、排便量、糞便性狀、糞便細菌培養、電解質檢查、藥物治療的使用等。
b是一種七分類的視覺性圖表,從1型最硬的糞塊到7型水樣便一共包括7個類別,糞便等級被評為6或7分的患者即可被定義為發生腹瀉[64]。
kctr涵蓋了腹瀉的頻率、稠度和重量特征,其中稠度分為4類硬且成形、軟且成形、疏鬆且不成形、液體樣,重量分為3類100g、100200g、200g,稠度重量組合成12類情況並賦值,24內每次排便評估得分累積值15分,判斷為腹瀉[65]。
《中國危重症患者腸內營養治療常見並發症預防管理專家共識2021版推薦采用art腹瀉計分法表2[63]。art腹瀉評分表對9個分類進行賦值,其總分是當天每次排便的分數之和,每次排便均按此表進行評分,若24累計總分12分則判斷為腹瀉[66]。該表使用簡單,目前是國內護理領域評估腸內營養患者腹瀉情況最常用的工具。
圖片
處理:腸內營養相關腹瀉並發症由多因素造成,包括營養液的種類、腸內營養方式及途徑、腸內營養開始及持續時間、腸內營養輸注的速度與量、腸道應激反應、營養製劑被汙染等。早期識別腸內營養並發腹瀉的危險因素,建立防範或預警機製,從而進一步降低腹瀉發生率,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67]。
腸內營養相關腹瀉的處理需醫護共同製訂臨床決策,建立由醫生、營養學專家、護士及藥劑師組成的多學科營養支持團隊,負責監測營養治療患者的營養狀況,可減少腹瀉等並發症,並降低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
在腸內營養實踐中,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流程,避免一次性物品的反複使用,汙染腸內營養液。良好的手衛生習慣可降低腸內營養期間的細菌汙染風險,從而降低腹瀉的發生。對於神經外科重症患者,推薦采用腸內營養輸注泵勻速輸送的方式進行營養製劑喂養。以低劑量起始喂養,根據患者的耐受性,並遵循腸內營養序貫治療逐步加量直至達到目標喂養量。推薦給予個體化適宜溫度的營養液[68]。
不要因患者發生腹瀉而自動中止腸內營養,而應繼續喂養,同時查找腹瀉的病因以確定適當的治療。建議當患者發生腸內營養相關腹瀉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腸鳴音變化,排便的次數、性狀和量等,根據耐受性評分進行分級管理。並通過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改變喂養方式、改變蛋白質類型、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補充外源性益生菌等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方案,並根據相應的情況經驗性使用止瀉藥物,最終達到恢複腸道功能的作用[56]。
推薦建議21:推薦使用腹瀉評分圖表工具對腹瀉進行評估。
推薦建議22:腸內營養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無菌操作原則,推薦使用胃腸營養泵進行勻速加溫泵入。
推薦建議23:不建議單純因為腹瀉而暫停腸內營養使用,可采用低速喂養的方式,並針對病因進行止瀉治療。
八腸內營養治療期間誤吸風險的監測及預防
誤吸是指進食或非進食時,吞咽過程中數量不等的液體或固體的食物、分泌物、血液等進入聲門以下呼吸道的過程。
誤吸的風險因素有:高齡70歲、鼻胃管腸內營養喂養、機械通氣、吞咽功能障礙、意識喪失/下降、聲門或賁門關閉功能不全、合並神經係統或精神類疾病、使用鎮靜或肌鬆藥物、院內外轉運等。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具有多重誤吸的高風險因素,是誤吸高風險人群,需要進行誤吸風險的評估表3和預防。
圖片
高誤吸風險定義為:神誌障礙、胃豬留、連續鎮靜/肌鬆、腸道麻痹等臨床醫生判斷有誤吸風險的狀況。
評價標準:1012分為低度危險;1318分為中度危險;1923分為重度危險。
評估要求:入院轉入、手術介入、病情變化護理級別更改為上一級、醫囑變更飲食時;評分1018分低中度危險,每周評估1次誤吸風險;評分19分重度危險,每日評估1次誤吸風險。
預防誤吸措施:
1建議醫務人員在建立人工氣道時,采用帶錐形或圓錐形氣囊的氣管導管來預防誤吸。
2推薦將氣管導管的囊內壓維持在25302,每隔68小時重新手動測量氣囊壓,並及時清理測壓管內的積水,當患者體位改變後,宜重新測量氣囊壓。
3推薦對氣管插管患者常規執行聲門下分泌物引流技術,以預防誤吸,進而降vap的發生率。
4推薦對c機械通氣患者和或腸內營養支持患者采取半臥位床頭抬高30°45°來預防誤吸。
5如果風險很高,使用幽門後/小腸喂養。
6對於機械通氣患者,推薦根據患者的胃腸耐受性動態調整腸內營養的量及速率來減少grv,進而減少誤吸的風險。
7對於誤吸高風險患者,推薦每4小時監測1次grv,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采用床邊胃超聲監測評估grv。
8對於誤吸高風險患者,建議使用促胃腸動力藥,如甲氧氯普胺、紅黴素;或止吐藥,如甲氧氯普胺;或抗反流藥物,如枸櫞酸莫沙必利片,來防止誤吸。
9對於誤吸高風險的腦卒中患者,建議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促進咳嗽和吞咽反射,進而減少誤吸。
10推薦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患者的鎮靜/鎮痛水平,並盡量減少c患者外出診斷檢查的程序。
11不建議將藍色食用色素和任何染色劑以及葡萄糖氧化酶試劑條作為判斷腸內營養誤吸的標誌。
推薦建議24:神經外科重症患者在入院轉入、手術介入、病情變化護理級別更改為上一級、醫囑變更飲食時進行誤吸風險評估;低中度危險患者每周評估1次誤吸風險;重度危險患者每日評估1次誤吸風險。
推薦建議25:神經外科重症患者腸內營養治療時建議采取預防誤吸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