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再次震驚李世民
字數:3352 加入書籤
“陛下!三個月前,家父揮兵,打下克欽國,本想獻克欽王於禦駕前,一時疏於看守,讓克欽王自殺了,家父特讓微臣代為請罪。”王安躬身說道。
“打下克欽國了?”李世民眼睛一亮,驚訝的問道。前一段時間, 李世民也對驃國做了一些了解,知道了不少信息。
“謝陛下。”
人們重視死亡,講究視死如生,生前能夠享受的, 死後也要繼續享受,而身體是最重要的,必須要好好保存,漢朝之時,金縷玉衣,乃是王公貴族,必備之物,身份差一些的,也會用銀縷玉衣。
“不錯,果然少年英才,愛卿這次進京,所謂何事啊?”李世民麵帶笑容,微微頜首問道。
“回陛下,微臣奉家父之命,前來長安,為陛下略盡綿薄之力。”王安從容回答道。
不知道是誰開的頭,到始皇帝那裏達到巔峰,其後的漢朝,也不遜多讓,厚葬成風。
“嘭!”
“什麽!你說的可是真的!”李世民剛剛坐下,猛的一下站了起來,一下子撞到書桌,顧不得疼痛,瞪大眼睛問道。
“不敢欺瞞陛下,不過必須在氣候暖和的地方,就像騰衝可以種植兩季,遂久也可以,但是姑複與蜀中就不行,家父推測,如果是江南,嶺南一帶,應該可以種植兩季。”王安回答道。
“呼!呼!”李世民感覺得到,自己鼻孔出著很粗的熱氣,連連深呼吸,壓下激動的心情。
他知道這事不會有假,畢竟欺君之罪,可是要殺頭的,而且王安說得如此肯定,結合時間來看,應該是去年就發現了,然後試著種植過。
“什麽!”
“這…這是真的?”李世民震驚的同時,其他人也臉色一變,失聲驚呼,一名老者,走到王平麵前聲音顫抖著問道。
“這是蕭相。”冷靜一點的李世民介紹道。
“見過蕭相,小子不敢撒謊。”王平恭敬回答。結合腦子之中,王牧給他講解的人物,他就知道麵前的人是誰了。
蘭陵蕭氏,皇族之後,曆經四朝,為人非常厲害,是李淵倒台之後,唯一幾起幾落的丞相。
“這實在太好了。”蕭禹胡須抖動,難掩激動之色說道。
“陛下!請下旨,在江南推行兩季水稻。”蕭禹隨即對李世民施禮說道。
“蕭相不用著急,還是聽聽王愛卿的意見吧。”李世民擺擺手說道。
麵對眾多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王平壓力還是很大,強裝鎮定,回憶著他老子的話,拱手說道:“陛下,諸公!隻要氣溫與南詔相近,種植兩季稻絕對沒有問題,這點家父已經試過,隻不過如今種子有限,畢竟姑複郡的百姓,也需要生活,所以如何安排,還請陛下拿個主意。”
“嗯,此事容朕思量一下,定然給你父親一個滿意的答案。”李世民點點頭道。
“陛下,姑複太守貢品送到。”這時候,內侍進來匯報。
“嗬嗬,抬進來吧,朕可是對禮物有些期待。”李世民笑著說道。他這話到也不假,是真心話,主要是上次王牧送來的禮物,雖然總體價值並不高,但是心意十足,有的新奇,有的數量大,給李世民很是漲了麵子,所以他知道王牧很會做事。
不過這次讓李世民略微意外,隻有十口大箱子,並不像上次,一出手就是幾百口箱子,這與剿滅一個國家的收獲,有些不成比例。
“《西南夷風土記》序雲稱驃國,位於永昌西南三千裏,這到長安,萬裏之遙,快馬也得走兩個月,實在是太遠了。”比畫了一下地圖,房玄齡忍不住感歎道。
“雖然距離遙遠,但朕認為,打下來都是值得慶賀的,想當年,南詔也是屬於中原王朝,如今還流落在外,這是朕的目標。”李世民很肯定的說道。
“陛下英明,家父曾說過,大唐雖大,卻無一寸多餘之地,有生之年,定要讓太陽照耀之處,盡歸華夏!”王安激動的說道。
李世民啞然,對王牧好感更甚,一般人有這種滅國之功,哪怕隻是一個小國,也必然大張旗鼓的安排人送捷報,哪裏像王牧這樣,好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樣,不請功,不張揚,就送了一份戰報。
“好!實在是好!克欽王死就死了,你父親為國開疆拓土,何罪之有!”看完戰報,李世民咧嘴一笑,朗聲說道。
“多謝陛下!”
“諸位愛卿看一下吧!王愛卿不但收回越嶲郡等地,更為國拓土千裏。”李世民展開一份地圖,看了又看,隨後遞了下去。
這一份地圖,是王牧畫的,就是平川鎮到南詔,驃國一帶,大致地形,當然!畫得很簡單,隻有河流,城池。
“正是,克欽國一戰而勝,奪其城,收其民,隻因微臣要進京城,所以家父讓臣帶捷報前來。”王安說著,拿出一份戰報。
“好!汝父子忠心為國,朕深感欣慰,愛卿就留在長安吧!”李世民高興的說道,對於王牧如此識趣,感到非常滿意。
“好!說得好!朕期待有這麽一天。”李世民大聲讚歎。
“陛下,打下克欽國,繳獲了一些玉石,家父特意讓臣帶來獻給陛下,另外家父發現,驃國的水稻,一年可以種植三季。”王安拱手說道。
……………
經曆一場大戰,算是安穩的繼位, 李世民心裏鬆了一口氣,新年之後,正式改元貞觀。
金銀重要, 玉石更重要,畢竟玉石一直傳聞,是天地靈氣匯聚而成,是石頭采日月J華,慢慢蛻變而來,稍微有點錢的,都得用幾件陪葬,哪怕質量差一些。
抱樸子記載,“金玉在九竅,則死者為之不朽”。這是因為從漢開始,正式對九竅玉開始流行。不斷的有玉石陪葬到地下,中原的玉石,價格自然居高不下,即便翡翠不如白玉受歡迎, 價格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微臣王安,叩見陛下!”
“愛卿平身。”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