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鬱悶的李泰

字數:5135   加入書籤

A+A-


    「科佛裏戰事尚未結束,越王自然不適合前往,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越王更應該前去林邑。王牧已經向陛下求要人手,越王府屬官正好可以前去幫忙。
    林邑可是很安全的,陛下,皇後娘娘也曾經去看過,如今那裏百姓安居樂業,環境也不是傳說中那麽險惡,自然不用擔心。」杜如晦說道。
    李世民已經無語了,這些心腹重臣,支持他的決定,這還能讓他怎麽說。
    「難道泰兒如此不得人心?」李世民心裏想道。不過李世民很快反應過來,為何群臣會有如此表現,畢竟上言李泰一直居住長安,於禮不合的事情,也不是一回兩回。
    思索片刻,李世民又說道:「科佛裏郡新占,越王前去,太過危險,朕恐皇後擔心,這讓朕有些為難啊。」
    李世民最後還是想著讓胖兒子留下,畢竟作為父母,總是擔心兒子出去,會不會吃苦受累。
    李世民愣住了,他沒想到,自己隻是突然靈光一閃,提出一個建議,群臣居然立馬同意,還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覺。
    「皇後那裏,你去勸說一下,上元節之後,讓青雀前去林邑,聽聞帕拉瓦國比高句麗還大,你說是不是給王牧派點人手,不然他戰敗了,朕臉上也無光。」李世民問道。
    「臣遵旨。」長孫無忌應了一聲,琢磨片刻繼續說道:「王牧未曾求援,應該不用派兵。」
    李世民咂咂嘴,臉上露出一絲遺憾之色。
    長孫無忌暗自想笑,他知道李世民這是又想親征,畢竟外出領兵,總比呆在宮裏有意思。
    「說來臣很佩服王牧,他所用兵馬,極少是府兵,即便死光了,對朝廷也沒有影響。」長孫無忌感歎道。
    李世民眼珠一轉,他明白,長孫無忌其實想說,中原百姓不多,打仗要死人的。
    「你且去吧!」知道沒有出征機會,李世民也沒有了談性,擺擺手說道。
    「臣告退!」長孫無忌並沒有因為這裏隻有自己一個臣子,就失了禮數,依舊恭敬行禮,倒退兩步,轉身離開。
    越王府位於延康坊,就在西市附近,占地兩千平,比一般親王的府邸,大了一倍。
    「啥!父皇要我去林邑之官!」李世民出征一年,沒人管得到他,練出來的一點點肌肉,又變成了肥肉,肉肉的臉上,這會眼睛瞪得圓圓的,不過看上去並不可愛,因為麵容有些扭曲。
    禮部尚書王圭,是李泰的老師,因為新年朝會,禮部事情太多,今天沒去禦書房,不過禦書房發生的事情,他還是知道了,所以才來告訴李泰。
    「不錯,這是陛下親口提出的,很多人都讚同,上元節之後,王爺你就得啟程,前去林邑。」王圭很肯定的說道。
    「這是為什麽?父皇一向不是最疼我的嗎?」李泰仿佛失去了力氣,跌坐到椅子上,喃喃自語。
    王圭麵無表情,微微低著頭,默默無語,他作為李泰的老師,自然希望李泰做皇帝,不過人老成精,他早已看出來,李世民這不過是養蠱,給李承乾培養一個對手,給李承乾壓力而已。
    李世民就是弄死大哥坐上皇位的,以己度人,他肯定不想這事發生在自己兒子身上,所以李承乾隻要不犯大錯,地位就不可動搖。
    至於李世民為何不擔心李泰搞事情,那是因為他有自信,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畢竟李泰和他當年,差別太大。
    作為一個文人,王圭還是不得不承認,要想以武力上位,那必須有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將,這偏偏是李泰不可能擁有的。
    「不行,我要進宮去求父皇,不然聖旨一下,就再也無法挽回。」過了一會,李泰猛的站起身來說道。
    「王爺且慢!」王圭眼神之中,閃過一絲失望,出言阻攔。
    「老師?」
    「王爺,陛下金口玉言,當著群臣的麵,做出的決定,豈有收回的道理,如果你現在進宮,惹得陛下不高興,隻會讓事情成為定局。」王圭給他分析著。
    「老師,您的意思是,還有挽回的餘地?」李泰期望的問道。
    「這還是要看陛下的意思。」王圭略微遲疑的說道。
    「還請老師教我。」李泰恭敬的行禮道。
    王圭側身,沒有受禮,扶住李泰說道:「剛才王爺說得對,聖旨未下,還有挽回可能,隻需要王爺找出一個不得不留在長安的理由。」
    「不得不留下的理由?有什麽理由呢?很多人都想要我離開,不是特別重要,無法讓他們閉嘴,一般的事情,有最多拖延一段時間。」李泰低著頭走來走去的說道。
    「確實如此。」
    「要不我就說身體不適?」李泰站定,抬頭養著王圭道。
    王圭很是無語,愣愣的看向李泰,實在不明白,他怎麽就想出這麽一個不靠譜的借口。
    李泰被王圭看著,臉色逐漸變紅,隨後羞愧的低下了頭,他也明白了,自己這是一個餿主意,裝病能拖一時,如果是身體太差,那就徹底和那個位置絕緣了,畢竟身體太差,又如何繼承皇位,難不成李世民還要一個短命的繼承人不成。
    「王爺文采過人,可向陛下進言,要與眾人一起著書,或許陛下會因為寵愛王爺,改變主意。」王圭提議道。
    「妙啊!老師這個辦法太好了,我這就進宮去告訴父皇。」李泰驚喜的說道。
    「王爺最好先去見娘娘,如果娘娘能幫襯幾句,這事就成了。」王圭提醒道。
    「多謝老師。」李泰深吸一口氣,慎重的行禮道。
    「林邑那麽偏遠的地方,我也不希望王爺前去。」王圭露出一個慈善的笑容說道。
    他幫李泰,除了自己是李泰的老師之外,李泰尊敬他,也是原因之一。
    ………
    「二哥你放心,雖然我也不希望青雀去那麽遠的地方,不過我更不想他們兄弟不和。」
    麗政殿之中,長孫皇後慶幸又帶著哀怨的說著,李世民寵愛李泰,這她很高興,不過兩個兒子逐漸長大,開始出現摩擦,她自然知道原因,也知道這事背後還有很多人推動,偏偏手心手背都是肉,幫誰都不好,所以很多時候,她都隻能幹著急,尤其是想到將來可能出現兄弟相殘,她就心如刀絞,害怕不已。
    李世民今天告訴她,讓李泰去林邑之官,她又是不舍,又是高興,如果是以前,長孫皇後肯定不會答應,讓李泰去那麽遠的地方。林邑她去了一次,知道那裏並不算差;而且現在船運方便,兩個月就能回來。
    「觀音婢你能如此想,我就放心了,林邑,南洋,地方很大,外人管著,我總沒那麽放心。」李世民略微感動的說道。
    「陛下是不放心王牧?」長孫驚訝的問道。
    「到不是不放心王牧,王牧也好,馮盎也罷,對朕還是忠心的,朕擔心的是他們的後人,如果青雀能做得好,那一大片土地,朝廷就不用擔心了。」李世民擺擺手說道。
    「那到也是,畢竟以後的事情很難說,以後青雀能幫著他大哥穩住南方,承乾要輕鬆許多。」長孫皇後點點頭讚同道。
    「天下太大了,朕管理起來,都覺得有些吃力,朕也希望他們能兄弟齊心,把大唐治理得更好。」李世民感歎道。
    大唐就像一架高速前進的馬車,隨著前進的步伐,地盤越來越大,李世民禦書房那一副巨大的地圖,正慢慢增添新的地方。東海道加南洋,林邑這一條線,在大唐海岸線外,形成了一條弧線,論地裏麵積,也有以前大唐十分之一那麽大,也就是說,大唐領地,增添了一成。
    李世民相信,真臘,驃國,南詔,都會逐漸融入大唐,成為大唐的州郡,因為王牧很仔細的給他介紹過自己的想法。通過長時間的交融,讓這些國家依耐大唐,到離不開大唐,不知不覺就蠶食掉,就算想要擺脫,也可以輕易覆滅。
    半島,草原,甚至西域,李世民都想拿下,而且不是僅僅設立一個羈縻州,主要就是他看到了人口的好處。
    如果是以前,抓住俘虜,不但沒用,還要消耗糧食,現在不一樣了,不說其他,就遼東那裏的鐵礦,李世民覺得就算去一百萬人,都不夠用,而且糧食產量大增,也能養更多人口。
    還有一個原因,東海道的銀礦,遼東的鐵礦,姑複的翡翠,南洋的香料,寶石,珍珠;還有王牧拿出來的田黃石,居然隻是農田裏麵挖出來的,所以這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沒有真的無用之地,隻是還沒有發現其中的寶貝。
    李世民說管理吃力,並不是假話,隨著地盤增多,官員定然得增加,州郡增加,那麽奏折這些,自然也就更多了。
    這次征遼東,李世民又發現了,道路暢通的好處,以前隻是知道不錯,親自走一趟,才能切身體會,以前需要近三個月,糧草才能從長安送到漁陽,而且這還是官道。
    水泥路修通,時間短了三分之一,不但快了,消耗的糧食也因此變少,大軍能夠快速到達,那麽朝廷的掌控力自然也就更強。
    所以李世民已經暗下決心,今年開始,就修建兩條水泥路,一條通往隴右道,最好直接修進西域;另外一條道路,接通太原,直達草原,至於南方,因為有水路,可以暫時緩一緩。在李世民心目中,最好把以前的官道,全部修成水泥路,不過他也知道,這事急不來的。
    為您提供大神五叔在此的《大唐稱王》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320章鬱悶的李泰免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