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再回長安
字數:29066 加入書籤
除了瓷器,南洋的香料也逐漸從內銷轉出口,因為內銷價格已經很低了,沒有向外麵賣劃算。
另外像香水,白酒,食鹽產量的增加,也會成為暢銷品,所以大唐的產品不缺,而且會越來越受歡迎。
瓷器和陶器,看上去區別不大,都是瓶瓶罐罐,也都是泥土燒製出來的,但是兩者在技術上的區別很大。最重要的一點,兩者原材料,就不是同一種物質。
陶器是黏土或者陶土燒製出來的,而瓷器是高嶺土燒製的,高嶺土含有很多礦物成份,這是黏土所不能具備的,如果不知情的人,用黏土去燒,最多就得到帶玻璃質地的器皿,這還是燒製溫度足夠才行,不然就隻有陶器。
瓷器在東漢時期出現,東漢以後,中原就一直戰亂不休,直到前隋才穩定了不少,所以瓷器雖然賣得很廣,產品數量卻不多。
好在因為瓷器質地如玉,所以深受大眾喜愛,所以研製技術,一直沒有停,這些技術,都掌握在大家族手裏,每個家族所燒製的產品,都不相同,有好有壞。
瓷器暢銷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質地和外形,都比陶器更好,而又隻有中原才掌握技術,所以才會和絲綢,成為中原的一張名片。
也是因為王牧,收羅工匠,打破了世家的技術壟斷,如今大家都集中在一起,大量燒製出來,差的就以各種形式,免費送到百姓手中,其它的則大量的外銷。
燒製的次數多了,無論是形式還是釉料,色彩,圖桉,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這也是一件好事。
知道王牧要讓自己代理中原的貨物,瑪瑙簡直都要樂瘋了,因為遮婁其國賣了很多貨物到他們國家,價格都很貴,而以後這種生意,自己也可以做了。
想到以後會有大量的錢財進入自己口袋,他就忍不住激動得身體顫抖。對於王牧要的書籍,瑪瑙那是一口答應,更是拍著胸口保證,會盡量給他多弄一些。
準備給帕拉瓦的武器,其實就是這次大戰的繳獲,帕拉瓦人使用的武器,一來和大唐的不同,甚至區別頗大,二來質量要差一些,所以王牧覺得,重新修一下,再賣給他們也很不錯。
那些破爛嚴重的武器,回爐重新鍛造一下,一樣賣給帕拉瓦國,重新鍛造武器,武器質量不就掌控在自己手裏了。
這事當然不用親自去做,交代下去,就有人完成,科佛裏本身就有匠人,所以這事情也好辦。
王牧還沒有給李世民送貨物進京,李世民就派人前來,召他進京述職。
“陛下怎麽會突然召我進京?”王牧有些不解的說道。
“也不算突然吧,畢竟從長安來到林邑,時間不短,而且陛下也是說等身毒戰事結束才進京。”淩敬說道。
“莫非陛下是想調都督進京任職?”許敬宗猜測道。
“為何會這麽說?陛下應該知道,我又不擅長政務,處理地方更好。”王牧不解的問道。
“太上皇駕崩,以前不方便動的臣子,如今也可以動了,而且這次要動的,肯定不在少數,這種時候,陛下就需要更多的大臣,來填補空缺,也需要有足夠威望的人,幫忙震懾朝堂。”許敬宗分析道。
“無論是填補空缺,還是震懾朝堂,也輪不到我吧?調我去能做啥?三省六部,我適合哪裏?武將謀臣也不少,哪裏還需要我的?”王牧抓抓後腦勺,很是不解的說道。
“以屬下看來,三省六部,任何一個職務,都督擔任,都綽綽有餘;至於謀臣武將,謀臣是不缺,不過武將嘛,這些年還有誰的聲望,能超過都督。”許敬宗摸著胡須,笑眯眯的說道。
“你太誇獎了,朝中眾多國公,誰不是從屍山血海殺出來的,名聲在外,比我這個新晉國公,聲望高多了。”王牧謙遜的說道。
時間能磨滅記憶,確實如同許敬宗所說的,最近幾年,要說戰績,自己弄出來的,確實比其他人高。
許敬宗的話,也提醒了王牧,自己和眾多世家,多少有些牽扯,李世民召集自己進京,或許是有這些考慮,至於會不會是給李泰騰位置,那到未必。
林邑的發展,李世民是看到的,他不可能現在就讓王牧離開,破壞目前大好情境。
而且以李泰的能力,沒了王牧,不一定能穩住林邑,就算有王府眾多官員幫忙,那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情。
如果李世民想要讓兒子弄一個強大的封國,那就更不可能現在就把王牧調離,至少也得再過兩年,等真臘,驃國收服,林邑,南洋開發到一定程度。
想明白這些,王牧也就不再多想,開始安排事情,畢竟這次回長安,估摸著又得島嶼一年半年。
“高侃會留在科佛裏領兵,如果那個瑪瑙傳信,就讓薛仁貴領兵,從海上去羊攻遮婁其國。”王牧對許敬宗說道。
“我們撤兵的條件是?”許敬宗明白王牧的意思,點點頭問道。
“你看著辦就是,越多越好。”王牧笑了笑。
許敬宗也笑得很開心,他最滿意的就是這點,王牧舍得放權,隻要讓他處理的事情,就很少過問,隻看結果。
“魏王府那邊,沒有問題吧?”王牧問道。
“一切如常,魏王府眾多官員,算得上兢兢業業,魏王已經回長安。”淩敬回答道。
“嗯,不用太在意,隻要他們不亂來就行,畢竟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隻要百姓過得幸福就好了。”王牧擺擺手道,李泰回長安,這很正常,畢竟他是李淵的嫡孫,理應回去奔喪。
淩敬點了點頭。
“既然陛下相召,我就得盡快啟程,這裏就拜托兩位了。”王牧拱拱手說道。
“都督放心就是,屬下一定盡心盡力,看好林邑科佛裏。”
剛剛落成的魏王府,算是林邑城最大,最豪華的建築,比起都督府氣派多了,李泰離開了,王府外顯得有些冷清。
王府不遠處就是國公府,回到家裏,王牧就讓家人準備去長安。
說走就走,第二天就把物品裝船,第三天船就啟航了。
到了嶺南,王牧去了一趟耿國公府,和馮盎談了半天,然後再次上船。
“那是什麽?”
大船進入運河,碰見的船隻就多了,對於這個發出巨大聲音,冒著黑煙的大船,其它船上的人,都感到震驚,畢竟蒸汽船這是第一次進入運河。
帶去帕拉瓦國的人,除了一些心腹,王牧都沒有帶回來,所以關於蒸汽船,炸藥的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沒有風帆,沒有見到人,那船怎麽走的?”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那船好像是全鋼鐵做的?”
“速度好快!”
“是啊!速度好快!”
在旁人議論聲中,大船乘風破浪,向著北方疾行。
一路北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許多人都在打聽,到底是誰家的船。
沒辦法,王牧可不是高調的人,根本沒有掛自己的旗號,按照規矩,這就是商船。
到了洛陽,見到船隻太多,王牧這才讓人打出自己的旗號。
有了大旗,沿途的商船,紛紛避讓,其實沒有旗號,商船也在避讓,畢竟那麽大一個大家夥,沒人想讓它碰一下,打出旗號,隻是讓商船更加主動一些。
“燕國公!那是南洋都督吧?”
“沒錯!想不到燕國公親自來了,莫非又征服了哪裏?”
朝廷加封一個國公,那是要通傳天下所有州郡的,上麵會公告國公的姓氏來曆,所立下的功勞,所以隻要看過告示的人,應該就會記得燕國公到底是誰。
“就這一艘大船,也是震驚天下的事情,恐怕陛下也會降臨洛陽,前來觀看吧?”有人猜測道。
“靠岸了!好多箱子!”
“廢話,燕國公那次進京,不是帶著大量財物,那都是征服別國獲得的!”說話的人一臉自豪,仿佛是自己做的一樣。
“那些大家夥是啥?”
“好奇怪的牛,那應該是犀吧?”
隨著越來越多的貨物上岸,圍觀的人討論更加激烈。
除了十頭奶牛,王牧還帶了犀牛,單單犀牛就有三個品種,孔雀,八哥等鳥類也有一些。
洛陽的商鋪,很快帶著大量的馬車到來,洛陽鎮守也安排了護衛,前來保護貨物,畢竟每次王牧帶來的貨物,都價值不菲,又是進獻皇帝的貢品,可不敢出亂子。
王牧沒有到長安,李世民就已經接到消息,原本因為忙碌李淵身後事,鬱悶的心情,一下變好了不少。
“陛下神情輕鬆,莫非是有好消息?”房玄齡好奇的問道。
看看幾個心腹重臣,探究的目光,李世民微微一笑道:“確實是好消息,王牧到洛陽了。”
“上一次傳來消息,還是說可能會有戰事,如今回來,戰事已經結束,陛下欣喜,那定然是大勝而歸,沒有事先傳捷報,想必是要給陛下驚喜。”杜如晦分析道。
“以臣推測,王牧應該帶了不少東西進京吧?”房玄齡接著說道。
“嘿嘿!”被房玄齡看穿,李世民也不尷尬,咧嘴一笑。
房玄齡當然了解李世民,雖然很看重王牧,也重用王牧,不過每次提起,語氣之中,卻有些不爽,這次一直麵帶喜色,說明他心情非常好,能讓他心情好,除了勝況,就隻有財物。
“王牧又帶了很多東西,莫非把帕拉瓦國滅了不成?”長孫無忌驚訝的說道。
“洛陽傳來消息,王牧帶了馬車三百輛,連綿數裏。”李世民笑著說道。
“三百輛車!那麽多!”長孫無忌忍不住輕聲驚呼。
“聽說王牧是乘坐一艘巨大的鐵甲船,不用風帆,不用人力,就能在水中航行。”李世民又說道。
“鐵甲船?”
“鐵甲船!”幾人或是疑惑,或是震驚的看向李世民,感覺李世民說的東西,怎麽會讓他們聽不懂。
用鐵做甲,怎麽會在水上航行,還不用風帆,不用人力,比起這個,三百車貨物,反而是小事,畢竟朝廷如今好像還是缺錢。
朝廷收入確實增加不少,但開支更大,朝廷並沒有增加百姓的賦稅,增加那一部分,是來至俘虜創造,世家開拓各地上交,但是朝廷養那麽多俘虜,需要糧食可不少。
俘虜主要是用來修路,修水利,挖礦,這些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即便百姓會支付一些,因為他們會因此得利,不過朝廷也需要補貼不少;俘虜挖出來的礦石,那是朝廷所需要的,不可能拿來換錢,所以收入增加,支出也在增加,這也是為何李世民老老實實待在長安,沒有東征西戰的念頭。
皇家的開支也不少,李淵,李世民的皇陵,這就是一個大頭。
皇陵並不隻是用民夫工匠修建就了事,還有眾多陪葬品,皇帝用的,必須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不能有瑕疵,所以這個工程量可不小,這些民夫工匠,即便是免費服役,但是糧食需要消耗,原材料需要很多。
家天下,家天下,這天下都是皇帝家的,所以這皇帝多用一些國家的開支,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話雖然如此,不過作為朝廷三巨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是時常為錢糧發愁,沒辦法,想辦法解決啊,最後把結果匯報到李世民那裏。
總不能拿著問題去找皇帝,某處要錢,應該怎麽辦?事情皇帝做完了,還要臣子做什麽?而且也顯得無能不是嗎?作為大臣,就是為皇帝排憂解難的。
所以無論是房杜,還是李世民,心裏很感激王牧,正是因為王牧,多次弄來大筆財富,才讓他們可以大手大腳一些。
就像大明宮,李世民提了一次,結果朝堂群臣全都反對,最後還是王牧弄了錢財,不需要國庫支出,這才沒人再反對。
嘴上說著王牧那老貨,總是和他作對,聽到車隊到達長安,李世民還是忍不住帶人來到朱雀門城樓之上。
帶去帕拉瓦國的人,除了一些心腹,王牧都沒有帶回來,所以關於蒸汽船,炸藥的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沒有風帆,沒有見到人,那船怎麽走的?”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那船好像是全鋼鐵做的?”
“速度好快!”
“是啊!速度好快!”
在旁人議論聲中,大船乘風破浪,向著北方疾行。
一路北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許多人都在打聽,到底是誰家的船。
沒辦法,王牧可不是高調的人,根本沒有掛自己的旗號,按照規矩,這就是商船。
到了洛陽,見到船隻太多,王牧這才讓人打出自己的旗號。
有了大旗,沿途的商船,紛紛避讓,其實沒有旗號,商船也在避讓,畢竟那麽大一個大家夥,沒人想讓它碰一下,打出旗號,隻是讓商船更加主動一些。
“燕國公!那是南洋都督吧?”
“沒錯!想不到燕國公親自來了,莫非又征服了哪裏?”
朝廷加封一個國公,那是要通傳天下所有州郡的,上麵會公告國公的姓氏來曆,所立下的功勞,所以隻要看過告示的人,應該就會記得燕國公到底是誰。
“就這一艘大船,也是震驚天下的事情,恐怕陛下也會降臨洛陽,前來觀看吧?”有人猜測道。
“靠岸了!好多箱子!”
“廢話,燕國公那次進京,不是帶著大量財物,那都是征服別國獲得的!”說話的人一臉自豪,仿佛是自己做的一樣。
“那些大家夥是啥?”
“好奇怪的牛,那應該是犀吧?”
隨著越來越多的貨物上岸,圍觀的人討論更加激烈。
除了十頭奶牛,王牧還帶了犀牛,單單犀牛就有三個品種,孔雀,八哥等鳥類也有一些。
洛陽的商鋪,很快帶著大量的馬車到來,洛陽鎮守也安排了護衛,前來保護貨物,畢竟每次王牧帶來的貨物,都價值不菲,又是進獻皇帝的貢品,可不敢出亂子。
王牧沒有到長安,李世民就已經接到消息,原本因為忙碌李淵身後事,鬱悶的心情,一下變好了不少。
“陛下神情輕鬆,莫非是有好消息?”房玄齡好奇的問道。
看看幾個心腹重臣,探究的目光,李世民微微一笑道:“確實是好消息,王牧到洛陽了。”
“上一次傳來消息,還是說可能會有戰事,如今回來,戰事已經結束,陛下欣喜,那定然是大勝而歸,沒有事先傳捷報,想必是要給陛下驚喜。”杜如晦分析道。
“以臣推測,王牧應該帶了不少東西進京吧?”房玄齡接著說道。
“嘿嘿!”被房玄齡看穿,李世民也不尷尬,咧嘴一笑。
房玄齡當然了解李世民,雖然很看重王牧,也重用王牧,不過每次提起,語氣之中,卻有些不爽,這次一直麵帶喜色,說明他心情非常好,能讓他心情好,除了勝況,就隻有財物。
“王牧又帶了很多東西,莫非把帕拉瓦國滅了不成?”長孫無忌驚訝的說道。
“洛陽傳來消息,王牧帶了馬車三百輛,連綿數裏。”李世民笑著說道。
“三百輛車!那麽多!”長孫無忌忍不住輕聲驚呼。
“聽說王牧是乘坐一艘巨大的鐵甲船,不用風帆,不用人力,就能在水中航行。”李世民又說道。
“鐵甲船?”
“鐵甲船!”幾人或是疑惑,或是震驚的看向李世民,感覺李世民說的東西,怎麽會讓他們聽不懂。
用鐵做甲,怎麽會在水上航行,還不用風帆,不用人力,比起這個,三百車貨物,反而是小事,畢竟朝廷如今好像還是缺錢。
朝廷收入確實增加不少,但開支更大,朝廷並沒有增加百姓的賦稅,增加那一部分,是來至俘虜創造,世家開拓各地上交,但是朝廷養那麽多俘虜,需要糧食可不少。
俘虜主要是用來修路,修水利,挖礦,這些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即便百姓會支付一些,因為他們會因此得利,不過朝廷也需要補貼不少;俘虜挖出來的礦石,那是朝廷所需要的,不可能拿來換錢,所以收入增加,支出也在增加,這也是為何李世民老老實實待在長安,沒有東征西戰的念頭。
皇家的開支也不少,李淵,李世民的皇陵,這就是一個大頭。
皇陵並不隻是用民夫工匠修建就了事,還有眾多陪葬品,皇帝用的,必須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不能有瑕疵,所以這個工程量可不小,這些民夫工匠,即便是免費服役,但是糧食需要消耗,原材料需要很多。
家天下,家天下,這天下都是皇帝家的,所以這皇帝多用一些國家的開支,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話雖然如此,不過作為朝廷三巨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是時常為錢糧發愁,沒辦法,想辦法解決啊,最後把結果匯報到李世民那裏。
總不能拿著問題去找皇帝,某處要錢,應該怎麽辦?事情皇帝做完了,還要臣子做什麽?而且也顯得無能不是嗎?作為大臣,就是為皇帝排憂解難的。
所以無論是房杜,還是李世民,心裏很感激王牧,正是因為王牧,多次弄來大筆財富,才讓他們可以大手大腳一些。
就像大明宮,李世民提了一次,結果朝堂群臣全都反對,最後還是王牧弄了錢財,不需要國庫支出,這才沒人再反對。
嘴上說著王牧那老貨,總是和他作對,聽到車隊到達長安,李世民還是忍不住帶人來到朱雀門城樓之上。
帶去帕拉瓦國的人,除了一些心腹,王牧都沒有帶回來,所以關於蒸汽船,炸藥的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沒有風帆,沒有見到人,那船怎麽走的?”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那船好像是全鋼鐵做的?”
“速度好快!”
“是啊!速度好快!”
在旁人議論聲中,大船乘風破浪,向著北方疾行。
一路北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許多人都在打聽,到底是誰家的船。
沒辦法,王牧可不是高調的人,根本沒有掛自己的旗號,按照規矩,這就是商船。
到了洛陽,見到船隻太多,王牧這才讓人打出自己的旗號。
有了大旗,沿途的商船,紛紛避讓,其實沒有旗號,商船也在避讓,畢竟那麽大一個大家夥,沒人想讓它碰一下,打出旗號,隻是讓商船更加主動一些。
“燕國公!那是南洋都督吧?”
“沒錯!想不到燕國公親自來了,莫非又征服了哪裏?”
朝廷加封一個國公,那是要通傳天下所有州郡的,上麵會公告國公的姓氏來曆,所立下的功勞,所以隻要看過告示的人,應該就會記得燕國公到底是誰。
“就這一艘大船,也是震驚天下的事情,恐怕陛下也會降臨洛陽,前來觀看吧?”有人猜測道。
“靠岸了!好多箱子!”
“廢話,燕國公那次進京,不是帶著大量財物,那都是征服別國獲得的!”說話的人一臉自豪,仿佛是自己做的一樣。
“那些大家夥是啥?”
“好奇怪的牛,那應該是犀吧?”
隨著越來越多的貨物上岸,圍觀的人討論更加激烈。
除了十頭奶牛,王牧還帶了犀牛,單單犀牛就有三個品種,孔雀,八哥等鳥類也有一些。
洛陽的商鋪,很快帶著大量的馬車到來,洛陽鎮守也安排了護衛,前來保護貨物,畢竟每次王牧帶來的貨物,都價值不菲,又是進獻皇帝的貢品,可不敢出亂子。
王牧沒有到長安,李世民就已經接到消息,原本因為忙碌李淵身後事,鬱悶的心情,一下變好了不少。
“陛下神情輕鬆,莫非是有好消息?”房玄齡好奇的問道。
看看幾個心腹重臣,探究的目光,李世民微微一笑道:“確實是好消息,王牧到洛陽了。”
“上一次傳來消息,還是說可能會有戰事,如今回來,戰事已經結束,陛下欣喜,那定然是大勝而歸,沒有事先傳捷報,想必是要給陛下驚喜。”杜如晦分析道。
“以臣推測,王牧應該帶了不少東西進京吧?”房玄齡接著說道。
“嘿嘿!”被房玄齡看穿,李世民也不尷尬,咧嘴一笑。
房玄齡當然了解李世民,雖然很看重王牧,也重用王牧,不過每次提起,語氣之中,卻有些不爽,這次一直麵帶喜色,說明他心情非常好,能讓他心情好,除了勝況,就隻有財物。
“王牧又帶了很多東西,莫非把帕拉瓦國滅了不成?”長孫無忌驚訝的說道。
“洛陽傳來消息,王牧帶了馬車三百輛,連綿數裏。”李世民笑著說道。
“三百輛車!那麽多!”長孫無忌忍不住輕聲驚呼。
“聽說王牧是乘坐一艘巨大的鐵甲船,不用風帆,不用人力,就能在水中航行。”李世民又說道。
“鐵甲船?”
“鐵甲船!”幾人或是疑惑,或是震驚的看向李世民,感覺李世民說的東西,怎麽會讓他們聽不懂。
用鐵做甲,怎麽會在水上航行,還不用風帆,不用人力,比起這個,三百車貨物,反而是小事,畢竟朝廷如今好像還是缺錢。
朝廷收入確實增加不少,但開支更大,朝廷並沒有增加百姓的賦稅,增加那一部分,是來至俘虜創造,世家開拓各地上交,但是朝廷養那麽多俘虜,需要糧食可不少。
俘虜主要是用來修路,修水利,挖礦,這些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即便百姓會支付一些,因為他們會因此得利,不過朝廷也需要補貼不少;俘虜挖出來的礦石,那是朝廷所需要的,不可能拿來換錢,所以收入增加,支出也在增加,這也是為何李世民老老實實待在長安,沒有東征西戰的念頭。
皇家的開支也不少,李淵,李世民的皇陵,這就是一個大頭。
皇陵並不隻是用民夫工匠修建就了事,還有眾多陪葬品,皇帝用的,必須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不能有瑕疵,所以這個工程量可不小,這些民夫工匠,即便是免費服役,但是糧食需要消耗,原材料需要很多。
家天下,家天下,這天下都是皇帝家的,所以這皇帝多用一些國家的開支,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話雖然如此,不過作為朝廷三巨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是時常為錢糧發愁,沒辦法,想辦法解決啊,最後把結果匯報到李世民那裏。
總不能拿著問題去找皇帝,某處要錢,應該怎麽辦?事情皇帝做完了,還要臣子做什麽?而且也顯得無能不是嗎?作為大臣,就是為皇帝排憂解難的。
所以無論是房杜,還是李世民,心裏很感激王牧,正是因為王牧,多次弄來大筆財富,才讓他們可以大手大腳一些。
就像大明宮,李世民提了一次,結果朝堂群臣全都反對,最後還是王牧弄了錢財,不需要國庫支出,這才沒人再反對。
嘴上說著王牧那老貨,總是和他作對,聽到車隊到達長安,李世民還是忍不住帶人來到朱雀門城樓之上。
帶去帕拉瓦國的人,除了一些心腹,王牧都沒有帶回來,所以關於蒸汽船,炸藥的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沒有風帆,沒有見到人,那船怎麽走的?”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那船好像是全鋼鐵做的?”
“速度好快!”
“是啊!速度好快!”
在旁人議論聲中,大船乘風破浪,向著北方疾行。
一路北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許多人都在打聽,到底是誰家的船。
沒辦法,王牧可不是高調的人,根本沒有掛自己的旗號,按照規矩,這就是商船。
到了洛陽,見到船隻太多,王牧這才讓人打出自己的旗號。
有了大旗,沿途的商船,紛紛避讓,其實沒有旗號,商船也在避讓,畢竟那麽大一個大家夥,沒人想讓它碰一下,打出旗號,隻是讓商船更加主動一些。
“燕國公!那是南洋都督吧?”
“沒錯!想不到燕國公親自來了,莫非又征服了哪裏?”
朝廷加封一個國公,那是要通傳天下所有州郡的,上麵會公告國公的姓氏來曆,所立下的功勞,所以隻要看過告示的人,應該就會記得燕國公到底是誰。
“就這一艘大船,也是震驚天下的事情,恐怕陛下也會降臨洛陽,前來觀看吧?”有人猜測道。
“靠岸了!好多箱子!”
“廢話,燕國公那次進京,不是帶著大量財物,那都是征服別國獲得的!”說話的人一臉自豪,仿佛是自己做的一樣。
“那些大家夥是啥?”
“好奇怪的牛,那應該是犀吧?”
隨著越來越多的貨物上岸,圍觀的人討論更加激烈。
除了十頭奶牛,王牧還帶了犀牛,單單犀牛就有三個品種,孔雀,八哥等鳥類也有一些。
洛陽的商鋪,很快帶著大量的馬車到來,洛陽鎮守也安排了護衛,前來保護貨物,畢竟每次王牧帶來的貨物,都價值不菲,又是進獻皇帝的貢品,可不敢出亂子。
王牧沒有到長安,李世民就已經接到消息,原本因為忙碌李淵身後事,鬱悶的心情,一下變好了不少。
“陛下神情輕鬆,莫非是有好消息?”房玄齡好奇的問道。
看看幾個心腹重臣,探究的目光,李世民微微一笑道:“確實是好消息,王牧到洛陽了。”
“上一次傳來消息,還是說可能會有戰事,如今回來,戰事已經結束,陛下欣喜,那定然是大勝而歸,沒有事先傳捷報,想必是要給陛下驚喜。”杜如晦分析道。
“以臣推測,王牧應該帶了不少東西進京吧?”房玄齡接著說道。
“嘿嘿!”被房玄齡看穿,李世民也不尷尬,咧嘴一笑。
房玄齡當然了解李世民,雖然很看重王牧,也重用王牧,不過每次提起,語氣之中,卻有些不爽,這次一直麵帶喜色,說明他心情非常好,能讓他心情好,除了勝況,就隻有財物。
“王牧又帶了很多東西,莫非把帕拉瓦國滅了不成?”長孫無忌驚訝的說道。
“洛陽傳來消息,王牧帶了馬車三百輛,連綿數裏。”李世民笑著說道。
“三百輛車!那麽多!”長孫無忌忍不住輕聲驚呼。
“聽說王牧是乘坐一艘巨大的鐵甲船,不用風帆,不用人力,就能在水中航行。”李世民又說道。
“鐵甲船?”
“鐵甲船!”幾人或是疑惑,或是震驚的看向李世民,感覺李世民說的東西,怎麽會讓他們聽不懂。
用鐵做甲,怎麽會在水上航行,還不用風帆,不用人力,比起這個,三百車貨物,反而是小事,畢竟朝廷如今好像還是缺錢。
朝廷收入確實增加不少,但開支更大,朝廷並沒有增加百姓的賦稅,增加那一部分,是來至俘虜創造,世家開拓各地上交,但是朝廷養那麽多俘虜,需要糧食可不少。
俘虜主要是用來修路,修水利,挖礦,這些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即便百姓會支付一些,因為他們會因此得利,不過朝廷也需要補貼不少;俘虜挖出來的礦石,那是朝廷所需要的,不可能拿來換錢,所以收入增加,支出也在增加,這也是為何李世民老老實實待在長安,沒有東征西戰的念頭。
皇家的開支也不少,李淵,李世民的皇陵,這就是一個大頭。
皇陵並不隻是用民夫工匠修建就了事,還有眾多陪葬品,皇帝用的,必須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不能有瑕疵,所以這個工程量可不小,這些民夫工匠,即便是免費服役,但是糧食需要消耗,原材料需要很多。
家天下,家天下,這天下都是皇帝家的,所以這皇帝多用一些國家的開支,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話雖然如此,不過作為朝廷三巨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是時常為錢糧發愁,沒辦法,想辦法解決啊,最後把結果匯報到李世民那裏。
總不能拿著問題去找皇帝,某處要錢,應該怎麽辦?事情皇帝做完了,還要臣子做什麽?而且也顯得無能不是嗎?作為大臣,就是為皇帝排憂解難的。
所以無論是房杜,還是李世民,心裏很感激王牧,正是因為王牧,多次弄來大筆財富,才讓他們可以大手大腳一些。
就像大明宮,李世民提了一次,結果朝堂群臣全都反對,最後還是王牧弄了錢財,不需要國庫支出,這才沒人再反對。
嘴上說著王牧那老貨,總是和他作對,聽到車隊到達長安,李世民還是忍不住帶人來到朱雀門城樓之上。
帶去帕拉瓦國的人,除了一些心腹,王牧都沒有帶回來,所以關於蒸汽船,炸藥的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沒有風帆,沒有見到人,那船怎麽走的?”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那船好像是全鋼鐵做的?”
“速度好快!”
“是啊!速度好快!”
在旁人議論聲中,大船乘風破浪,向著北方疾行。
一路北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許多人都在打聽,到底是誰家的船。
沒辦法,王牧可不是高調的人,根本沒有掛自己的旗號,按照規矩,這就是商船。
到了洛陽,見到船隻太多,王牧這才讓人打出自己的旗號。
有了大旗,沿途的商船,紛紛避讓,其實沒有旗號,商船也在避讓,畢竟那麽大一個大家夥,沒人想讓它碰一下,打出旗號,隻是讓商船更加主動一些。
“燕國公!那是南洋都督吧?”
“沒錯!想不到燕國公親自來了,莫非又征服了哪裏?”
朝廷加封一個國公,那是要通傳天下所有州郡的,上麵會公告國公的姓氏來曆,所立下的功勞,所以隻要看過告示的人,應該就會記得燕國公到底是誰。
“就這一艘大船,也是震驚天下的事情,恐怕陛下也會降臨洛陽,前來觀看吧?”有人猜測道。
“靠岸了!好多箱子!”
“廢話,燕國公那次進京,不是帶著大量財物,那都是征服別國獲得的!”說話的人一臉自豪,仿佛是自己做的一樣。
“那些大家夥是啥?”
“好奇怪的牛,那應該是犀吧?”
隨著越來越多的貨物上岸,圍觀的人討論更加激烈。
除了十頭奶牛,王牧還帶了犀牛,單單犀牛就有三個品種,孔雀,八哥等鳥類也有一些。
洛陽的商鋪,很快帶著大量的馬車到來,洛陽鎮守也安排了護衛,前來保護貨物,畢竟每次王牧帶來的貨物,都價值不菲,又是進獻皇帝的貢品,可不敢出亂子。
王牧沒有到長安,李世民就已經接到消息,原本因為忙碌李淵身後事,鬱悶的心情,一下變好了不少。
“陛下神情輕鬆,莫非是有好消息?”房玄齡好奇的問道。
看看幾個心腹重臣,探究的目光,李世民微微一笑道:“確實是好消息,王牧到洛陽了。”
“上一次傳來消息,還是說可能會有戰事,如今回來,戰事已經結束,陛下欣喜,那定然是大勝而歸,沒有事先傳捷報,想必是要給陛下驚喜。”杜如晦分析道。
“以臣推測,王牧應該帶了不少東西進京吧?”房玄齡接著說道。
“嘿嘿!”被房玄齡看穿,李世民也不尷尬,咧嘴一笑。
房玄齡當然了解李世民,雖然很看重王牧,也重用王牧,不過每次提起,語氣之中,卻有些不爽,這次一直麵帶喜色,說明他心情非常好,能讓他心情好,除了勝況,就隻有財物。
“王牧又帶了很多東西,莫非把帕拉瓦國滅了不成?”長孫無忌驚訝的說道。
“洛陽傳來消息,王牧帶了馬車三百輛,連綿數裏。”李世民笑著說道。
“三百輛車!那麽多!”長孫無忌忍不住輕聲驚呼。
“聽說王牧是乘坐一艘巨大的鐵甲船,不用風帆,不用人力,就能在水中航行。”李世民又說道。
“鐵甲船?”
“鐵甲船!”幾人或是疑惑,或是震驚的看向李世民,感覺李世民說的東西,怎麽會讓他們聽不懂。
用鐵做甲,怎麽會在水上航行,還不用風帆,不用人力,比起這個,三百車貨物,反而是小事,畢竟朝廷如今好像還是缺錢。
朝廷收入確實增加不少,但開支更大,朝廷並沒有增加百姓的賦稅,增加那一部分,是來至俘虜創造,世家開拓各地上交,但是朝廷養那麽多俘虜,需要糧食可不少。
俘虜主要是用來修路,修水利,挖礦,這些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即便百姓會支付一些,因為他們會因此得利,不過朝廷也需要補貼不少;俘虜挖出來的礦石,那是朝廷所需要的,不可能拿來換錢,所以收入增加,支出也在增加,這也是為何李世民老老實實待在長安,沒有東征西戰的念頭。
皇家的開支也不少,李淵,李世民的皇陵,這就是一個大頭。
皇陵並不隻是用民夫工匠修建就了事,還有眾多陪葬品,皇帝用的,必須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不能有瑕疵,所以這個工程量可不小,這些民夫工匠,即便是免費服役,但是糧食需要消耗,原材料需要很多。
家天下,家天下,這天下都是皇帝家的,所以這皇帝多用一些國家的開支,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話雖然如此,不過作為朝廷三巨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是時常為錢糧發愁,沒辦法,想辦法解決啊,最後把結果匯報到李世民那裏。
總不能拿著問題去找皇帝,某處要錢,應該怎麽辦?事情皇帝做完了,還要臣子做什麽?而且也顯得無能不是嗎?作為大臣,就是為皇帝排憂解難的。
所以無論是房杜,還是李世民,心裏很感激王牧,正是因為王牧,多次弄來大筆財富,才讓他們可以大手大腳一些。
就像大明宮,李世民提了一次,結果朝堂群臣全都反對,最後還是王牧弄了錢財,不需要國庫支出,這才沒人再反對。
嘴上說著王牧那老貨,總是和他作對,聽到車隊到達長安,李世民還是忍不住帶人來到朱雀門城樓之上。
帶去帕拉瓦國的人,除了一些心腹,王牧都沒有帶回來,所以關於蒸汽船,炸藥的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沒有風帆,沒有見到人,那船怎麽走的?”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那船好像是全鋼鐵做的?”
“速度好快!”
“是啊!速度好快!”
在旁人議論聲中,大船乘風破浪,向著北方疾行。
一路北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許多人都在打聽,到底是誰家的船。
沒辦法,王牧可不是高調的人,根本沒有掛自己的旗號,按照規矩,這就是商船。
到了洛陽,見到船隻太多,王牧這才讓人打出自己的旗號。
有了大旗,沿途的商船,紛紛避讓,其實沒有旗號,商船也在避讓,畢竟那麽大一個大家夥,沒人想讓它碰一下,打出旗號,隻是讓商船更加主動一些。
“燕國公!那是南洋都督吧?”
“沒錯!想不到燕國公親自來了,莫非又征服了哪裏?”
朝廷加封一個國公,那是要通傳天下所有州郡的,上麵會公告國公的姓氏來曆,所立下的功勞,所以隻要看過告示的人,應該就會記得燕國公到底是誰。
“就這一艘大船,也是震驚天下的事情,恐怕陛下也會降臨洛陽,前來觀看吧?”有人猜測道。
“靠岸了!好多箱子!”
“廢話,燕國公那次進京,不是帶著大量財物,那都是征服別國獲得的!”說話的人一臉自豪,仿佛是自己做的一樣。
“那些大家夥是啥?”
“好奇怪的牛,那應該是犀吧?”
隨著越來越多的貨物上岸,圍觀的人討論更加激烈。
除了十頭奶牛,王牧還帶了犀牛,單單犀牛就有三個品種,孔雀,八哥等鳥類也有一些。
洛陽的商鋪,很快帶著大量的馬車到來,洛陽鎮守也安排了護衛,前來保護貨物,畢竟每次王牧帶來的貨物,都價值不菲,又是進獻皇帝的貢品,可不敢出亂子。
王牧沒有到長安,李世民就已經接到消息,原本因為忙碌李淵身後事,鬱悶的心情,一下變好了不少。
“陛下神情輕鬆,莫非是有好消息?”房玄齡好奇的問道。
看看幾個心腹重臣,探究的目光,李世民微微一笑道:“確實是好消息,王牧到洛陽了。”
“上一次傳來消息,還是說可能會有戰事,如今回來,戰事已經結束,陛下欣喜,那定然是大勝而歸,沒有事先傳捷報,想必是要給陛下驚喜。”杜如晦分析道。
“以臣推測,王牧應該帶了不少東西進京吧?”房玄齡接著說道。
“嘿嘿!”被房玄齡看穿,李世民也不尷尬,咧嘴一笑。
房玄齡當然了解李世民,雖然很看重王牧,也重用王牧,不過每次提起,語氣之中,卻有些不爽,這次一直麵帶喜色,說明他心情非常好,能讓他心情好,除了勝況,就隻有財物。
“王牧又帶了很多東西,莫非把帕拉瓦國滅了不成?”長孫無忌驚訝的說道。
“洛陽傳來消息,王牧帶了馬車三百輛,連綿數裏。”李世民笑著說道。
“三百輛車!那麽多!”長孫無忌忍不住輕聲驚呼。
“聽說王牧是乘坐一艘巨大的鐵甲船,不用風帆,不用人力,就能在水中航行。”李世民又說道。
“鐵甲船?”
“鐵甲船!”幾人或是疑惑,或是震驚的看向李世民,感覺李世民說的東西,怎麽會讓他們聽不懂。
用鐵做甲,怎麽會在水上航行,還不用風帆,不用人力,比起這個,三百車貨物,反而是小事,畢竟朝廷如今好像還是缺錢。
朝廷收入確實增加不少,但開支更大,朝廷並沒有增加百姓的賦稅,增加那一部分,是來至俘虜創造,世家開拓各地上交,但是朝廷養那麽多俘虜,需要糧食可不少。
俘虜主要是用來修路,修水利,挖礦,這些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即便百姓會支付一些,因為他們會因此得利,不過朝廷也需要補貼不少;俘虜挖出來的礦石,那是朝廷所需要的,不可能拿來換錢,所以收入增加,支出也在增加,這也是為何李世民老老實實待在長安,沒有東征西戰的念頭。
皇家的開支也不少,李淵,李世民的皇陵,這就是一個大頭。
皇陵並不隻是用民夫工匠修建就了事,還有眾多陪葬品,皇帝用的,必須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不能有瑕疵,所以這個工程量可不小,這些民夫工匠,即便是免費服役,但是糧食需要消耗,原材料需要很多。
家天下,家天下,這天下都是皇帝家的,所以這皇帝多用一些國家的開支,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話雖然如此,不過作為朝廷三巨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是時常為錢糧發愁,沒辦法,想辦法解決啊,最後把結果匯報到李世民那裏。
總不能拿著問題去找皇帝,某處要錢,應該怎麽辦?事情皇帝做完了,還要臣子做什麽?而且也顯得無能不是嗎?作為大臣,就是為皇帝排憂解難的。
所以無論是房杜,還是李世民,心裏很感激王牧,正是因為王牧,多次弄來大筆財富,才讓他們可以大手大腳一些。
就像大明宮,李世民提了一次,結果朝堂群臣全都反對,最後還是王牧弄了錢財,不需要國庫支出,這才沒人再反對。
嘴上說著王牧那老貨,總是和他作對,聽到車隊到達長安,李世民還是忍不住帶人來到朱雀門城樓之上。
帶去帕拉瓦國的人,除了一些心腹,王牧都沒有帶回來,所以關於蒸汽船,炸藥的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沒有風帆,沒有見到人,那船怎麽走的?”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那船好像是全鋼鐵做的?”
“速度好快!”
“是啊!速度好快!”
在旁人議論聲中,大船乘風破浪,向著北方疾行。
一路北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許多人都在打聽,到底是誰家的船。
沒辦法,王牧可不是高調的人,根本沒有掛自己的旗號,按照規矩,這就是商船。
到了洛陽,見到船隻太多,王牧這才讓人打出自己的旗號。
有了大旗,沿途的商船,紛紛避讓,其實沒有旗號,商船也在避讓,畢竟那麽大一個大家夥,沒人想讓它碰一下,打出旗號,隻是讓商船更加主動一些。
“燕國公!那是南洋都督吧?”
“沒錯!想不到燕國公親自來了,莫非又征服了哪裏?”
朝廷加封一個國公,那是要通傳天下所有州郡的,上麵會公告國公的姓氏來曆,所立下的功勞,所以隻要看過告示的人,應該就會記得燕國公到底是誰。
“就這一艘大船,也是震驚天下的事情,恐怕陛下也會降臨洛陽,前來觀看吧?”有人猜測道。
“靠岸了!好多箱子!”
“廢話,燕國公那次進京,不是帶著大量財物,那都是征服別國獲得的!”說話的人一臉自豪,仿佛是自己做的一樣。
“那些大家夥是啥?”
“好奇怪的牛,那應該是犀吧?”
隨著越來越多的貨物上岸,圍觀的人討論更加激烈。
除了十頭奶牛,王牧還帶了犀牛,單單犀牛就有三個品種,孔雀,八哥等鳥類也有一些。
洛陽的商鋪,很快帶著大量的馬車到來,洛陽鎮守也安排了護衛,前來保護貨物,畢竟每次王牧帶來的貨物,都價值不菲,又是進獻皇帝的貢品,可不敢出亂子。
王牧沒有到長安,李世民就已經接到消息,原本因為忙碌李淵身後事,鬱悶的心情,一下變好了不少。
“陛下神情輕鬆,莫非是有好消息?”房玄齡好奇的問道。
看看幾個心腹重臣,探究的目光,李世民微微一笑道:“確實是好消息,王牧到洛陽了。”
“上一次傳來消息,還是說可能會有戰事,如今回來,戰事已經結束,陛下欣喜,那定然是大勝而歸,沒有事先傳捷報,想必是要給陛下驚喜。”杜如晦分析道。
“以臣推測,王牧應該帶了不少東西進京吧?”房玄齡接著說道。
“嘿嘿!”被房玄齡看穿,李世民也不尷尬,咧嘴一笑。
房玄齡當然了解李世民,雖然很看重王牧,也重用王牧,不過每次提起,語氣之中,卻有些不爽,這次一直麵帶喜色,說明他心情非常好,能讓他心情好,除了勝況,就隻有財物。
“王牧又帶了很多東西,莫非把帕拉瓦國滅了不成?”長孫無忌驚訝的說道。
“洛陽傳來消息,王牧帶了馬車三百輛,連綿數裏。”李世民笑著說道。
“三百輛車!那麽多!”長孫無忌忍不住輕聲驚呼。
“聽說王牧是乘坐一艘巨大的鐵甲船,不用風帆,不用人力,就能在水中航行。”李世民又說道。
“鐵甲船?”
“鐵甲船!”幾人或是疑惑,或是震驚的看向李世民,感覺李世民說的東西,怎麽會讓他們聽不懂。
用鐵做甲,怎麽會在水上航行,還不用風帆,不用人力,比起這個,三百車貨物,反而是小事,畢竟朝廷如今好像還是缺錢。
朝廷收入確實增加不少,但開支更大,朝廷並沒有增加百姓的賦稅,增加那一部分,是來至俘虜創造,世家開拓各地上交,但是朝廷養那麽多俘虜,需要糧食可不少。
俘虜主要是用來修路,修水利,挖礦,這些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即便百姓會支付一些,因為他們會因此得利,不過朝廷也需要補貼不少;俘虜挖出來的礦石,那是朝廷所需要的,不可能拿來換錢,所以收入增加,支出也在增加,這也是為何李世民老老實實待在長安,沒有東征西戰的念頭。
皇家的開支也不少,李淵,李世民的皇陵,這就是一個大頭。
皇陵並不隻是用民夫工匠修建就了事,還有眾多陪葬品,皇帝用的,必須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不能有瑕疵,所以這個工程量可不小,這些民夫工匠,即便是免費服役,但是糧食需要消耗,原材料需要很多。
家天下,家天下,這天下都是皇帝家的,所以這皇帝多用一些國家的開支,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話雖然如此,不過作為朝廷三巨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是時常為錢糧發愁,沒辦法,想辦法解決啊,最後把結果匯報到李世民那裏。
總不能拿著問題去找皇帝,某處要錢,應該怎麽辦?事情皇帝做完了,還要臣子做什麽?而且也顯得無能不是嗎?作為大臣,就是為皇帝排憂解難的。
所以無論是房杜,還是李世民,心裏很感激王牧,正是因為王牧,多次弄來大筆財富,才讓他們可以大手大腳一些。
就像大明宮,李世民提了一次,結果朝堂群臣全都反對,最後還是王牧弄了錢財,不需要國庫支出,這才沒人再反對。
嘴上說著王牧那老貨,總是和他作對,聽到車隊到達長安,李世民還是忍不住帶人來到朱雀門城樓之上。
帶去帕拉瓦國的人,除了一些心腹,王牧都沒有帶回來,所以關於蒸汽船,炸藥的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沒有風帆,沒有見到人,那船怎麽走的?”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那船好像是全鋼鐵做的?”
“速度好快!”
“是啊!速度好快!”
在旁人議論聲中,大船乘風破浪,向著北方疾行。
一路北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許多人都在打聽,到底是誰家的船。
沒辦法,王牧可不是高調的人,根本沒有掛自己的旗號,按照規矩,這就是商船。
到了洛陽,見到船隻太多,王牧這才讓人打出自己的旗號。
有了大旗,沿途的商船,紛紛避讓,其實沒有旗號,商船也在避讓,畢竟那麽大一個大家夥,沒人想讓它碰一下,打出旗號,隻是讓商船更加主動一些。
“燕國公!那是南洋都督吧?”
“沒錯!想不到燕國公親自來了,莫非又征服了哪裏?”
朝廷加封一個國公,那是要通傳天下所有州郡的,上麵會公告國公的姓氏來曆,所立下的功勞,所以隻要看過告示的人,應該就會記得燕國公到底是誰。
“就這一艘大船,也是震驚天下的事情,恐怕陛下也會降臨洛陽,前來觀看吧?”有人猜測道。
“靠岸了!好多箱子!”
“廢話,燕國公那次進京,不是帶著大量財物,那都是征服別國獲得的!”說話的人一臉自豪,仿佛是自己做的一樣。
“那些大家夥是啥?”
“好奇怪的牛,那應該是犀吧?”
隨著越來越多的貨物上岸,圍觀的人討論更加激烈。
除了十頭奶牛,王牧還帶了犀牛,單單犀牛就有三個品種,孔雀,八哥等鳥類也有一些。
洛陽的商鋪,很快帶著大量的馬車到來,洛陽鎮守也安排了護衛,前來保護貨物,畢竟每次王牧帶來的貨物,都價值不菲,又是進獻皇帝的貢品,可不敢出亂子。
王牧沒有到長安,李世民就已經接到消息,原本因為忙碌李淵身後事,鬱悶的心情,一下變好了不少。
“陛下神情輕鬆,莫非是有好消息?”房玄齡好奇的問道。
看看幾個心腹重臣,探究的目光,李世民微微一笑道:“確實是好消息,王牧到洛陽了。”
“上一次傳來消息,還是說可能會有戰事,如今回來,戰事已經結束,陛下欣喜,那定然是大勝而歸,沒有事先傳捷報,想必是要給陛下驚喜。”杜如晦分析道。
“以臣推測,王牧應該帶了不少東西進京吧?”房玄齡接著說道。
“嘿嘿!”被房玄齡看穿,李世民也不尷尬,咧嘴一笑。
房玄齡當然了解李世民,雖然很看重王牧,也重用王牧,不過每次提起,語氣之中,卻有些不爽,這次一直麵帶喜色,說明他心情非常好,能讓他心情好,除了勝況,就隻有財物。
“王牧又帶了很多東西,莫非把帕拉瓦國滅了不成?”長孫無忌驚訝的說道。
“洛陽傳來消息,王牧帶了馬車三百輛,連綿數裏。”李世民笑著說道。
“三百輛車!那麽多!”長孫無忌忍不住輕聲驚呼。
“聽說王牧是乘坐一艘巨大的鐵甲船,不用風帆,不用人力,就能在水中航行。”李世民又說道。
“鐵甲船?”
“鐵甲船!”幾人或是疑惑,或是震驚的看向李世民,感覺李世民說的東西,怎麽會讓他們聽不懂。
用鐵做甲,怎麽會在水上航行,還不用風帆,不用人力,比起這個,三百車貨物,反而是小事,畢竟朝廷如今好像還是缺錢。
朝廷收入確實增加不少,但開支更大,朝廷並沒有增加百姓的賦稅,增加那一部分,是來至俘虜創造,世家開拓各地上交,但是朝廷養那麽多俘虜,需要糧食可不少。
俘虜主要是用來修路,修水利,挖礦,這些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即便百姓會支付一些,因為他們會因此得利,不過朝廷也需要補貼不少;俘虜挖出來的礦石,那是朝廷所需要的,不可能拿來換錢,所以收入增加,支出也在增加,這也是為何李世民老老實實待在長安,沒有東征西戰的念頭。
皇家的開支也不少,李淵,李世民的皇陵,這就是一個大頭。
皇陵並不隻是用民夫工匠修建就了事,還有眾多陪葬品,皇帝用的,必須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不能有瑕疵,所以這個工程量可不小,這些民夫工匠,即便是免費服役,但是糧食需要消耗,原材料需要很多。
家天下,家天下,這天下都是皇帝家的,所以這皇帝多用一些國家的開支,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話雖然如此,不過作為朝廷三巨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是時常為錢糧發愁,沒辦法,想辦法解決啊,最後把結果匯報到李世民那裏。
總不能拿著問題去找皇帝,某處要錢,應該怎麽辦?事情皇帝做完了,還要臣子做什麽?而且也顯得無能不是嗎?作為大臣,就是為皇帝排憂解難的。
所以無論是房杜,還是李世民,心裏很感激王牧,正是因為王牧,多次弄來大筆財富,才讓他們可以大手大腳一些。
就像大明宮,李世民提了一次,結果朝堂群臣全都反對,最後還是王牧弄了錢財,不需要國庫支出,這才沒人再反對。
嘴上說著王牧那老貨,總是和他作對,聽到車隊到達長安,李世民還是忍不住帶人來到朱雀門城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