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橋梁

字數:6814   加入書籤

A+A-


    或許有人覺得老狐狸是有稱讚之意,不過也有一部分人覺得狐狸是膽小的象征,所以很不喜歡。
    “你就是針對老夫!”
    “砰!”
    “夠了!如何安排,朕自有決斷!”李世民一拍茶幾,朗聲嗬斥道。
    “陛下恕罪!”
    “知節,你有把握,讓沙洲變得繁榮起來?”李世民問道。
    “當然有把握,這是臣冥思苦想很久的計劃。”程咬金很肯定的說道。
    “好吧!朕就當是你自己想的,朕也不過問你具體如何去做,這個西域都護府都督,就讓你去做。
    至於人口,從隴右道遷五百戶過去,再加上一萬府兵屯邊,尹州,沙洲,玉門關皆受你節製。”李世民擺擺手說道。
    李世民的話,讓屋裏大多數都笑了起來,他們又不是第一天認識程咬金,自然知道,這種計劃,不可能是他想出來的,而其中有很濃厚的王氏風格。
    “額!陛下,這隻有五百戶人,會不會太少了,可種不了多少地啊?”程咬金愣了一下,小心翼翼的問道。
    “自己想辦法,隻要你有辦法,帶十萬人過去,朕也沒有意見,但是有一個條件,一年以後,朕必須見到成效,不然的話,後果自負。”李世民陰森森的笑著說道。
    “臣遵旨!”話已經說出口了,程咬金隻能硬著頭皮答應。
    “好了,如果沒有其它事情,就散了吧。”李世民擺擺手道。
    “臣告退!”
    出了禦書房,程咬金就被人叫住了。
    “知節留步!”
    一看是右驍衛大將軍特進平章同事柴紹叫住程咬金,其他人都好奇跟著停下,唯有長孫無忌,臉色一沉,隨後裝著沒有聽見身後的動靜,繼續邁步前進。
    “譙國公!”
    “知節,某有一事相求。”柴紹和顏悅色的拱手說道。
    “嘿嘿!你我又不是外人,何必說得如此生份,有事你盡管開口就是,能辦到的某絕不推辭!”程咬金笑著拍拍胸口道。
    柴紹很高興,咧嘴一笑道:“知節你要出任西域都護府都督,我想拜托你,把犬子帶上。”
    “柴二郎嗎?你叫他來就是了。”程咬金無所謂的說道。
    “不止是令武,還有哲威。”柴紹說道。
    “柴哲威,你讓他也去沙洲?”程咬金驚訝的問道。
    家中長子,都是要繼承他們的爵位,基本上都是帶在身邊親自教導,所以程咬金會感到吃驚。
    “他們母親早逝,我對他們兄弟過於寵溺,沒有好好管教,我擔心長此以往,就此廢了,所以想拜托知節你帶去沙洲,嚴加管教!”柴紹很肯定的說道。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些年眾多勳貴的兒子,送到外地曆練,長進很大,對於在長安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的家夥,有很是瞧不起;官員之間,對於自家兒子,也多有談論,畢竟炫耀兒子,也是一件樂事。
    如此一來,柴紹就有些擔心自己的兒子,仔細觀察,用心思考,自然也就知道問題所在,痛定思痛,這次他就決定,把兒子送出長安,沒有自己撐腰,想來會有改變,而且程咬金來教,比起文人要合適一些。
    “行!”程咬金一口答應下來。
    其實除了王牧,一般的勳貴,不會輕易帶別家的孩子,那樣一來,在外人眼中,就有師徒,門生的關係,算是榮辱與共,也很容易被牽連,所以除非真的想收門生徒弟,不會帶著。
    柴紹不一樣,除了他的身份,其實程咬金主要是看在他妻子,平陽長公主的份上。
    平陽長公主是李世民的親姐姐,兩人關係極好,而且平陽長公主為大唐的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立國之初,有一半的兵馬是她招募的。
    程咬金等人,都很佩服平陽長公主,所以願意帶柴家兄弟。
    “多謝!”柴紹笑了笑,點頭致謝,隨後就離開了。
    “你還是多考慮一下,多問問其他人的意見,免得一份好計劃,弄壞了。”杜如晦意味深長的提醒道。
    “恭喜知節!”房玄齡笑嗬嗬的一拱手。
    “恭喜知節,別忘了給老夫弄一塊大的昆侖玉,老夫還缺一口棺材。”蕭禹笑著說道。
    “嗬嗬!是即!我也想要。”杜如晦笑著說道。
    “呸!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有那麽大的白玉,你們還不如要我老命算了,姑複的玉石王牧又不是沒給你倆。”程咬金沒好氣的說道。
    “老夫那是厚著臉皮去幫家姐討要的,燕國公好心,這才多送了一塊。”蕭禹笑眯眯的說道。
    “嗯,姑複的翡翠,終歸比不上昆侖玉,以前沒有大的出現,或許是因為太大,運送不出來,這事就全靠你了。”杜如晦摸著嘴角胡須說道。
    “嘿嘿!還真有可能!”程咬金咧嘴笑道。想到這點,他就有些小興奮,要知道一口玉棺,可是所有勳貴夢寐以求的,從姑複運送過來的大玉,雖然有近二十塊,不過依就是供不應求,世家安排人在那邊,孜孜不倦的尋找翡翠,江下的大石頭,都被拉上岸查看,就是為了給自己家族,尋找能做棺材的玉石。
    視死如生,而玉石這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物件,沒人嫌多,尤其是出至於同一塊,很多人都想擁有,隻要找到,就不可能賣出去的。
    如果找到昆侖玉的礦脈,定然有大把的人求上門來!不,恐怕接下來就會有很多人求上門來,因為有軍隊出關,安全性大增,會有人想比其他人更快出關,畢竟早一步前去,可能更早發現礦脈。即便都護府和朝廷占據大部分,剩下的也夠吃飽。
    程咬金也明白杜如晦的意思,讓他去向王牧求教,把計劃弄完美一些。
    “諸位!我還有點事,先走一步。”程咬金拱手一禮,隨即大步流星的向宮外走去。
    程咬金是個腦子很清醒的人,知道自己的短處,也知道揚長避短,所以他決定馬上去找王牧。
    王牧早就猜到,這個家夥還會來,隻是沒想到會這麽快,剛剛吃了午飯就來了。
    “兄弟,哥哥來看你了,快準備飯菜!”程咬金的大嗓門在王家響起。
    “你可來晚了,我們剛吃過。”王牧笑著迎出門。
    “莫關係,隨便弄一些糕點就行,你家的吃食,可是長安有名的美味。”程咬金毫不見外,跨入房間,直接坐下。
    “拿去!”王牧從書桌上拿起一疊紙,遞了過去。
    “嘿嘿!謝了!”程咬金接過,看也沒看,塞入懷裏。
    “短時間我不會離開長安,有事傳信一聲就是。”王牧給他倒上一杯茶說道。
    “好!我不會和你客氣的。”程咬金點點頭道。
    “陛下應該是同意你的建議了,那麽你就要行動快一些,盡快啟程,前去沙洲,這樣還能趕得上今年的棉花種植。”王牧提醒道。
    “棉花種植來得及,那麽葡萄呢?那玩意一年時間不會結果吧?而且大量種植,種子不好找啊。”程咬金皺著眉頭問道。
    “葡萄可以插杆,就是把老葡萄的藤,截一段下來。先用陶罐裝上泥土,把杆插進去,等到沙洲的時候,差不多就生根發芽,到時候連陶罐,一起埋進地裏就是。”王牧講解道。
    “具體怎麽弄?要不你借幾個人給我。”程咬金抓抓頭發問道。
    “你去長安城外,找那些有經驗的百姓就行,這又沒有難度,如今很多人都懂插杆嫁接。”王牧輕輕搖搖頭說道。
    “嗯嗯!”程咬金連連點頭。
    “去了沙洲,最重要是道路,我在冊子裏已經寫好了,先建作坊,燒製水泥磚石,然後給百姓修建房屋,開墾土地,等抓到馬匪之後,就可以用馬匪修路。
    玉門關內的道路,可以去黨項等部落招募民夫,這樣一來,道路貫通,就要快許多;道路貫通,商人自然要走這條大道,也就會在沙洲歇腳。
    以後道路慢慢修到西域,無論是行商還是行軍,都要方便許多。”王牧提醒道。
    “嗯!嗯!回去我會好好看的。”程咬金再次點頭應道。
    “陛下安排誰給你做副手?”王牧好奇的問道。
    “還沒有說,估計明天就知道了。”
    “那行吧!時間緊,任務重,我就不留你吃飯了。”
    “行!走了,回去準備東西,近日就出發。”程咬金起身說道。
    本來他也不是太著急,聽了王牧的話,還是覺得早一些過去比較好。
    “對了,你要不把兒子帶過去親自教,還能幫你的忙!”王牧跟著站起身說道。
    “不了,我隻會揍人,你腦子好用,跟著你學得多一些,不用送了。”程咬金說完,擺擺手頭也不回的離開。
    “嘖嘖!可憐天下父母心。”王牧感歎了一聲。
    程咬金當然不是教不好兒子,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點,就能想辦法彌補,讓兒子跟著自己,不外乎想讓兒子弄一份家業,以自己和他的關係,這一點肯定沒有問題。
    分家!這不止是百姓需要麵對的問題,大家族同樣需要,百姓分家,是因為房子不夠住,兒子結婚,就需要分家出去。
    大家族分家,一來避免手足相殘,二來是分散風險,都是做官的,一不小心就會被牽連進去,分家之後,即便有所牽連,也不至於滅門,這是一種默認的規矩,即便是謀反,沒有證據,皇帝也隻會把分出去的幾家貶官,不會一起砍頭。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給家裏兒子一份家業,畢竟大家族的人,生的都不止一個兩個,大部分家業是長子繼承,但是其他兒子也要分一點,不然等老的死了,那些小兒子,可能一點家業都拿不到,所以要提前準備。
    …………
    隔日,李世民正式頒布旨意,建立安西都護府,第一任都督程知節,都督府設在沙洲,副都督劉政會。
    如此快就做下決定,讓不少人都覺得意外,一下子去程咬金府上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王牧沒有去管那些,他和閻家兄弟,宇文溫一起,來到了渭南附近。
    渭水很寬,水流也有些急,最寬的地方有一千多米,即便他們選擇建橋的這一段,屬於分支,也有一百多米。
    為了修這座橋,必須要把水隔斷一半,然後挖掉淤泥和沙子,直到下麵河床剩下石頭,或者卵石,然後用水泥加青石,開始做橋基和橋墩。
    “最中間那個位置,淤泥一直挖不到底,我們本想用巨木打樁下去,然後用水泥,鋼鐵把巨木包起來,最後再用青石做一層,這樣雖然會比較大,消耗的材料會多一些。”主持修建橋梁的工匠匯報道。
    “可以啊!材料多用一些沒有關係,怎麽沒有做?”王牧問道。
    如今橋梁兩邊的基礎已經修好,就隻剩下最中間一個橋墩,隻要這一個橋墩起來,就能開始鋪設上麵的橋麵。
    這個橋的問題,王牧和閻立德等人,商量了好幾天,還做了模型,修建方式也在溪水之中,推演了好幾次。
    為了穩妥,這座長度四百米的橋,采用的是橋墩平托的外形,所以橋墩很厚實,不但用了水泥鋼筋,還有一半的青石;在水流的正麵,橋墩會凸出一部分,形成箭頭,破開河水,減少河水對橋墩的衝擊力。按照他們的估計,隻要不是漫過橋麵的洪水,都不會對橋身,形成威脅,而這裏從來沒有聽說過,超出河提幾米的洪水。
    其實這座橋,橋身隻有一百餘米,剩下三百米,屬於河提延伸段,畢竟河邊的路基,不可能有多結實,需要全部挖開,替換成帶混泥土的卵石地基。
    “我們試過了,可是無論怎麽弄,就是不行,要不然是木樁打不下去,要不然就是湧現大量淤泥,或者攔河堤壩漏水,讓水泥作廢;最近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言論,有人說我們如此大動幹戈,惹怒了河神。”工匠回答道。
    “你有何辦法解決?”王牧還沒有說話,閻立德眉頭一皺,先一步開口問道。
    “要不生祭吧!就用那些倭人。”工匠提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