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海軍部的野心
字數:6742 加入書籤
就離了個大譜,拍攝地方圓3公裏沒個人影,擾人?擾鬼還差不多!
不過海軍部方麵也不是完全不講道理,專門派出一位顧問加入拍攝中,並為劇組詳細解釋了軍方的要求。
總而言之,想要還原第二次赫爾戈蘭灣海戰,就必須一比一複原那幾艘光榮戰艦。
勇敢號在1917年4月首次受到戰火的洗禮,當時她被U43潛艇攻擊,後者剛剛在4月8日離開德國前往愛爾蘭海進行戰鬥巡航。
但這樣一來,成本就太高了,至少不是黎耀陽能承擔起的。
他拍電影可不是為了追求藝術,純粹為了把錢洗的幹淨一些,又不是冤大頭,憑什麽幹賠本買賣。
求訂閱!求票票!)
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海軍基層官兵的士氣日漸低落,厭戰情緒持續增長。
最終在1918年11月釀成兵變,徹底剝奪了公海艦隊的作戰能力。
從總體上說,上述觀點是準確的,但具體而言又極度模糊了德國水麵艦隊在日德蘭海戰之後的行動。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戰爭後期無限製潛艇戰所取得的突出戰績的影響,潛艇部隊相比水麵艦隊更接近於取得決定性的戰果。
戰後,昔日德國海軍的巨頭們,比如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和萊茵哈德·舍爾,都按照這一基調描述戰爭的軌跡。
即便是曾經擔任公海艦隊司令的舍爾在情緒上傾向於水麵艦隊,也承認潛艇的效能要勝過戰列艦。
不過,事實上在日德蘭海戰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裏,德國公海艦隊的水麵戰艦並未停止證明自身價值的努力,它們的行動要比後人所知的事實更為積極和複雜。
在西方史學界,學者們在研究一戰時期英德海軍的對抗時長期存在重英輕德的傾向,這一傾向直到近年來才有所改變。
即便如此,在研究德國海軍的作戰曆史時,學者們也將重心置於1914年至1916年的水麵交戰以及戰爭後期的無限製潛艇戰,而對日德蘭海戰後公海艦隊的水麵作戰著墨甚少。
1916年6月1日下午15時,德國公海艦隊旗艦“腓特烈大帝”號戰列艦在威廉港拋錨,標誌這德國海軍結束了日德蘭海戰的征程,繼續保持與英國海軍的對峙局麵。
艦隊司令舍爾海軍中將現在要著手安排在海戰受損的戰艦接受修理,並製定未來的行動方針。
無論德國海軍怎樣判定日德蘭海戰的戰略效果,至少出於宣傳目的德國人宣稱自己是這場海戰的勝利者。
6月5日,德皇威廉二世造訪了海軍基地,為有功將士授勳,舍爾被晉升海軍上將並獲頒功勳勳章,同時皇帝還向艦隊旗艦的全體官兵發表了充滿激情的演講,他宣稱:
“特拉法爾加的魔咒已經被破除了!”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要求公海艦隊采取更為積極的行動。
然而,海軍上將們的心態可不像皇帝陛下那麽樂觀,日德蘭海戰讓他們切實看到了英國艦隊的強大實力,他們開始考慮重啟無限製潛艇戰。
在1915年,德國海軍曾嚐試在英國周邊海域實施無限製潛艇戰,但在幾個月後由於“盧西塔尼亞”號客輪的沉沒導致嚴重的外交危機,迫使德軍潛艇終止了對商船的無警告攻擊。
現在,德國海軍內部要求展開徹底的破交行動的呼聲愈加強烈。
海軍總參謀長亨寧·馮·霍爾岑道夫海軍上將認為,在日德蘭海戰中受傷的戰艦需要修理,水麵艦隊在幾周甚至數月間無法全力出動,因此有必要強化潛艇的攻勢作戰。
公海艦隊的締造者提爾皮茨海軍元帥雖然在1916年初辭去了海軍大臣的職務,但在海軍中樞仍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他一直是無限製潛艇戰的堅定支持者。
公海艦隊司令舍爾也在日德蘭海戰後的報告中寫道:
“如果我們不想最後失血而死,就必須全力實施潛艇戰。”
與海軍高層的意見相對,德國政府中大多數高層官員都非常擔憂對商船的無限製攻擊會導致中立國,尤其是醜國的激烈反應,因此對無限製潛艇戰持反對態度。
作為德皇海軍內閣的首腦,格奧爾格·馮·米勒海軍上將也對不加約束的潛艇攻勢心懷疑慮,但他的反對聲在海軍內部非常微弱。
實際上,德皇本人也不讚同實施無限製潛艇戰,但在軍方壓力下他同意展開一場升級的水下戰役,潛艇可以實施不加警告的攻擊,但僅限於武裝船隻。
另一方麵,公海艦隊既然宣稱自己在日德蘭海戰中取得了勝利,那麽它就不能長時間地龜縮在港內,舍爾感受到相當大的壓力,要求他的艦隊繼續在北海展開作戰。
作為回應,德國海軍的齊柏林飛艇開始更為積極地投入對英國本土的空襲行動,而在此之前它們主要從事偵察任務。
此外,德國海軍也開始重新審視和思考潛艇與水麵艦隊的協同作戰,而在日德蘭海戰中德軍潛艇的作用近乎為零。
舍爾上將很快製定了新的出擊計劃,不過戰術還是老一套,以部分兵力炮擊英格蘭東海岸的桑德蘭,引誘英軍艦隊出擊。
然後以主力實施截擊,不過在艦隊編成上汲取日德蘭海戰的教訓做了一些改變。
舍爾將第2戰列艦分見底的前無畏艦留在港內,從而提高了艦隊整體的航速和機動能力。
由弗蘭茨·希佩爾中將指揮的第1偵察艦隊在日德蘭海戰中受損最重,“呂佐夫”號戰列巡洋艦被擊沉;
“德弗林格爾”和“塞德利茨”號遭重創,尚在修理。
因此舍爾從主力艦隊抽調“大選帝侯”、“邊境總督”和“巴伐利亞”號戰列艦作為補充兵力編入偵察艦隊。
其中“巴伐利亞”號是德國海軍最新服役的裝備380毫米艦炮的超級無畏艦。
舍爾此舉仿效了英國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中的編組方法——當時貝蒂的戰列巡洋艦編隊與4艘最新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共同擔任艦隊前衛。
同時,希佩爾的偵察艦隊與主力艦隊的距離也縮短了。
在日德蘭海戰中遭到重創的“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該艦在海戰中被擊中25發大口徑炮彈和1枚魚雷,進水達5000噸,但最後幸存下來。
德國公海艦隊於8月18日夜間秘密啟航,然而英國密碼破譯部門掌握了德國海軍的動向,在舍爾率隊離開威廉港之前就向大艦隊發出了警報。
次日淩晨,英軍潛艇E23號伏擊了德軍艦隊,“威斯特法倫”號戰列艦中雷受創。
次日晝間,一艘齊柏林飛艇發現一支英軍輕型艦艇編隊,一艘德軍潛艇也報告說發現英軍戰列艦,德國海軍的無線電監聽部門通過英國方麵驟然增加的通訊信號判斷大艦隊已經出港迎戰。
很快,飛艇發回了更多的敵情報告,但錯誤地將英軍輕型艦艇編隊當作大艦隊主力,使得舍爾率領艦隊調轉航向試圖加以截擊,最後雙方艦隊並未發生交火,各自鳴金收兵。
在此次行動中,德軍潛艇擊沉了2艘英軍輕巡洋艦,而英國人唯一的戰果就是擊傷了“威斯特法倫”號。
舍爾計劃在9月間實施一次類似的出擊,但因為天氣原因而取消。
進入10月,由於大部分潛艇都被調去參加破交作戰,因此德軍水麵艦隊的行動更加謹慎。
舍爾被告知艦隊的行動範圍僅限於北海中線以東的海域,這樣可以更好地得到己方基地的支援,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心虛或者說內心沒把握的表現。
舉個例子,兩個人在街頭單挑,看起來又壯又高的人肯定比看起來又瘦又弱的人更具侵略性和主動性。
10月10日,公海艦隊再度出擊,無功而返,而10月19日的另一次出擊中,除了一艘巡洋艦遭到英軍潛艇的雷擊外依然一無所獲。
實際上,英國人也改變了策略,即便是得到公海艦隊出港的消息,大艦隊也不會貿然出動。
在日德蘭海戰後的數月間,公海艦隊始終受到英國潛艇的困擾,每次出海都要警惕來自水下的伏擊。
11月3日,舍爾派出一隊戰艦前往日德蘭沿海救援2艘擱淺的德軍潛艇,結果遭到英軍潛艇J1號的攻擊,戰列艦“大選帝侯”和“王儲”號被擊傷。
一係列潛艇襲擊事件使得公海艦隊內部潛艇部隊與水麵艦艇部隊的關係更形緊張。
現在這一問題已經不限於於潛艇是否應該支援水麵艦艇作戰的戰術層麵,而是上升到潛艇和水麵戰艦孰能贏得戰爭勝利的戰略問題。
1916年9月,出於對德軍實施大規模破交戰的警覺,英國海軍開始布設一道橫跨多佛爾海峽的大型雷障。
這是一個由水麵和水下多重水雷帶組成的水中障礙,意在阻止德軍潛艇通過英吉利海峽進入大西洋,英軍多佛爾巡邏艦隊負責雷區的保護和警戒。
10月底,德國海軍策劃對海峽地區的英軍巡邏艦艇展開攻擊,以掩護德軍潛艇突破封鎖。
10月26日到27日夜間,以比利時澤布勒赫為前進基地的第3、9驅逐艦支隊實施了首次襲擊作戰,擊沉了一艘英軍驅逐艦並擊傷其他多艘英艦,並掃除了6枚水雷。
此後,此類夜襲作戰成為德軍驅逐艦部隊的例行任務,但同時也消耗了公海艦隊的實力。
早在日德蘭海戰之前,德國海軍就感到輕型艦艇的缺乏。
隨著更多的驅逐艦被調去支援潛艇作戰,使得戰列艦在出海時在日德蘭海戰之後的半年中,德國海軍及政府內部關於無限製潛艇的爭論也到達了頂峰,外交官和政府首腦依然對不加約束的潛艇持反對態度。
而在海軍中總參謀長霍爾岑道夫是最後一位仍在猶豫的海軍將領,舍爾和他的參謀長盧特哈爾·馮·特羅塔海軍上校努力說服霍爾岑道夫,希望他不要在最後時刻阻止作戰的展開。
()
1秒記住網:。
當一戰爆發時,英國海軍無論在總體規模上還是在主力艦實力上相比德國海軍依然占據優勢。
根據後世曆史學家的傳統觀點,自戰爭爆發伊始,德國海軍就缺乏明確的對英戰略,德國海軍的高級將領們始終在水麵交戰和無限製潛艇戰之間搖擺。
在戰爭前期,德國水麵艦隊進行了一係列有限的戰術行動,尋找機會削弱對手,此類行動在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中達到了頂峰。
黎耀陽聽說後,沉默了十來分鍾,然後說了一句話:
“把我的名字從電影裏刪除!”
他要確保明麵上,這部電影跟他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盡管德國是一個大陸國家,但威廉二世希望他的帝國能夠執掌全球的海權,而德國公海艦隊就是這一熱望的具體體現。
在一戰前的十餘年間,德國傾力擴建海軍,在耗費巨額國帑的同時,也引發了與英國的海軍軍備競賽。
就是要把德國釘死在恥辱柱上!
但有時候事情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當他向上麵表達出抗議後,劇組就被強製停工了,理由是擾民!
然而這場海戰規模雖大,結果並不具有決定意義,北海上的交戰格局並未發生改變。
日德蘭海戰使得德國海軍高層意識到無法通過艦隊交戰贏得戰爭,從而在戰爭後期將作戰重心置於潛艇戰,而其龐大的水麵艦隊則鮮有作為。
隨後U43繼續向東航行,並在4月23日上午9時於約北緯51°、西經18°與勇敢號遭遇。
勇敢號剛於4月21日從普利茅斯出發,在兩艘驅逐艦的陪同下前往斯卡帕灣。
U43擊沉了許多艦船,其中之一是從彭薩科拉開往利物浦的744噸美國帆船伍德沃德·亞伯拉罕號。
4月22日夜7時10分,亞伯拉罕號在位於英國海岸以西約400英裏處的北緯51°23‘,西經19°51’被U43攔截,最終在船員棄船後被U43用炸彈炸沉。
U43發射了兩枚魚雷,但都從勇敢號的艦艏擦過。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