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尚書台見聞

字數:4333   加入書籤

A+A-




    “士元姑且不說,孔明,沒想到我們現在才正式見麵。”孫暠看向下首處的兩人。
    孫吳不興跪拜禮,兩人見到孫吳皇帝,也隻是正常見禮。
    “到現在為止,朕依然覺得你當初入荊州,是個很蠢的選擇。畢竟當時朕就打算把你帶在身邊,然後好好培養。”孫暠看向諸葛亮,這個傳奇的丞相,他希望能成為自己改變世界的左右手。
    “承蒙陛下抬愛!”諸葛亮也不知道說些什麽才好,事情他大概清楚,諸葛瑾和他說過。
    就說諸葛均,如今都在劉熙門下學習,再過個五年左右,也會參加秋闈。
    就是不明白,為什麽孫暠會那麽看重自己。隻能說天意弄人,孫暠拿下豫章郡的時候,自己已經進入荊州。
    就當時的環境,也不可能說回來就回來。
    “現在也不遲!”孫暠看向諸葛亮,“以後你為郎官,在尚書台先工作三年,學識和見識也不要放下。三年後考核,我認為合格,那麽你為侍中。若是不合格,升遷就靠履曆和政績吧!”
    “臣遵旨!”諸葛亮沒想到,隔了那麽多年,孫暠依然那麽看重自己,頓時受寵若驚。
    孫暠隨即看向龐統,這位雖然什麽話都沒有說,表麵上也沒什麽。
    可孫暠很清楚,他的心裏一定很不是滋味,同時又有那麽一點期待。
    “雖說是水鏡先生放出的話,不過臥龍鳳雛,我可是一個都不打算錯過。”孫暠看向龐統,“隻是和孔明不同,士元從小就經過專門培養,朕就不亂插手。士元,你擅長什麽領域?”
    “臣對兵法韜略方麵,頗有見解,治政方麵也有涉獵。”龐統回道。
    “既然如此,第三軍團那邊缺個軍師,隻是礙於你的年齡和閱曆,隻能命你為參軍。後續能不能被提拔為軍師,看你的本事,如何?”孫暠提議。
    “遵旨!”龐統當即回道,他也不希望別人說,自己的晉級是走了後門,尤其是因為諸葛亮的關係才被陛下重用。
    直至兩人離開皇宮,還有些不真實感,三榜都沒有考上,結果皇帝親自出麵招攬二人。
    這待遇,在孫吳還是頭一例,按照孫吳皇帝的性格,大概率也是唯一一例。
    “孔明,我不明白,陛下為何會那麽看重你?”龐統看向諸葛亮,兩人是同窗,諸葛亮家中藏書不多,見識有限,不過本身卻是難得的天才。
    別人需要兩年完成課業,他一年不到就能完成。
    可要說天才也隻是天才,沒有成長起來的天才注定成不了名臣。
    從孫吳皇帝剛剛的決定,表達的意思無非兩個:要麽不敢肯定諸葛亮能不能成才,姑且觀望三年再說。多少又有些激將的意思,畢竟年輕氣盛很容易被激起來。
    “想不通。”諸葛亮的腦袋都要炸了,就是搞不清楚為什麽會這樣。
    孫暠和諸葛氏也沒什麽淵源,要說當初把兄長和幼弟叫過來,有質子的意思,現在自己這情況又說不通。.
    “算了,孫吳皇帝,本來就有許多驚人之舉。”龐統覺得,既然想不明白,那幹脆不要想了。
    明明有能力清君側,然後通過禪位繼承的存在,居然選擇主動造反。
    不出所料,明麵上雖然沒人說,私下怕是有不少人在漫罵,甚至有人書寫野史指責他的行為。
    甚至天下百姓,如今都已經清楚,孫暠上位是造反得來的,而不是‘合法繼承’過來的。
    總會有些野心分子,畢竟你能造反起家,我當然也可以。
    大概在三五十年內,各地難免會出現小規模的造反。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孫暠對名譽和名聲並不太看重,哪怕頂著個反賊的名頭。
    與這個比起來,其他各種匪夷所思的政策,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計。
    “隻是明天之後,你我就要各奔前程了。”諸葛亮看向龐統。
    “若有朝一日,你我當上三公九卿,自然還會在朝堂上見麵。”龐統並不擔心什麽,在他看來,總有一天太尉的職位,必然會是自己的。
    兩個同窗在第二天分道揚鑣,走向各自的仕途,也定下成為三公九卿的約定。
    然後在動身之前收到消息,公孫瓚投降孫吳,幽州已經全境收複。
    “士元,留給你的舞台不多了……”諸葛亮看向龐統,益州是孫策的攻擊範圍,而且記得沒錯的話,魯肅是鎮東將軍。
    “給我等著!”龐統撂下狠話,立刻上了馬車,奔赴青州。
    送別龐統之後,諸葛亮來到尚書台,成為一名普通的郎官。
    就算如此,從各州各郡匯聚過來的文書,其數量也是讓人咋舌。
    “新人,你們幾個負責把政務分類一下,三天內要處理的緊急文書放紅色,五到十天內要處理的文書放黃色,可以在一個月內處理的文書放藍色。”上官把大量文書放在眾人麵前。
    新來的郎官有十個,可疆域也增加不少,各地匯聚過來的政務也多,人手還是不夠。
    “那一天內要處理的文書呢?”有郎官詢問。
    “那會打上加急的印鑒,直接送到陛下手裏。”上官回道,“最好快點,別讓陛下等急了!”
    普通的文書工作,簡單而枯燥。諸葛亮覺得還不如到地方當個縣令,甚至縣丞都不錯。
    隨即想到孫暠,他那麽看重自己,那麽讓自己過來,必然有深意。
    一個上午,簡單歸類的文書進行初步審驗,然後送到尚書令那邊第一次處理,原本一人高的文書留下大概三分之一,這是尚書台內部就能處理的文書。
    說穿了都是些雞皮蒜毛,互相扯皮的事情。處理起來不僅耗費精力,且沒什麽成果。
    自然,這些事情就落在尚書令,及其副官的頭上。
    剩下三分之二的文書,歸類完畢後,送到三公那邊進行批閱。
    最終到了未時前後,送到孫暠的禦案上進行最終的批複,用印完畢後,就立刻生效。
    看了一圈下來,諸葛亮大概明白了,雖然根據緊急程度進行分類,實則所有的文書,還是今天內就全部送到孫暠那邊。
    本來還奇怪,這文書放著放著,不緊急的變成緊急了怎麽辦。
    原來隻是把最重要的分出來,優先進行解決,免得混在一起,不小心錯過最佳處理時間。
    理論上,各地匯聚起來的文書,就算留下三分之一在尚書台這邊,那還剩下不少。
    三公有衙門,有屬官,把分到手裏的文書看完不難,可陛下最後還得再過目一次,怕是沒那麽快……
    “都別磨蹭,過來拿文書,陛下批複完畢了!”結果到酉時的時候,批複好的文書已經全部送回尚書台,諸葛亮當即被嚇到。
    那麽快就批閱完,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連忙拿起一份,一目十行一掃而過,有三公衙門的初步裁定,然後才是陛下的批複和用印。
    三公衙門的確很用心在批閱,而陛下更認真!三公沒發現的地方,陛下都有注明。
    “我們的陛下很厲害吧?”有官員來到諸葛亮身邊,“這還是改革後的情況,以前那麽多文書,基本都直接送到陛下那邊,分類和批閱基本都由陛下進行,再發放到三公衙門進行處理。”
    諸葛亮聞言不知道說什麽才好,大概明白孫暠為什麽把他放到這裏。
    要跟得上他的步伐,首先這文書處理的速度,得先想辦法提升起來才行!